每一天的覺醒(20週年紀念版):365次心靈的復甦,每一天都能成為全新的人【限量贈送12張陪伴療心卡】

馬克.尼波

7折$ 364
劇透警告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式寫下一篇篇的人生領悟,帶領讀者進入他的心靈成長之旅。

發現自己唯一的出口就是通過。

馬克說當我們再三回避的事物,無論繞了幾圈依舊會回到原地,倘若我們沒有勇氣打開那道門,就無法找到出路。確實,困住我們的始終是不敢或不願意直面的事實,我們總以為自己別無選擇,其實是缺乏勇氣跨出改變的步伐。馬克說唯有全然承受所有真實,並且跨越門檻,才能打開自我價值之門。

做我們自己,並不會讓別人失望。

馬克說常聽到「你要為他人著想」這種話,提醒我不要追求自己而使別人失望。

就如同求學時期總是被要求成績要優異,否則會讓父母失望;找個體面的正當工作,否則會讓父母失望;找個優秀的伴侶並結婚生子,否則會讓父母失望⋯⋯⋯⋯等,為什麼我們非得要活在他人的眼光呢?我們從小總是被要求必須要感恩,並且別讓老師及父母失望,但卻沒有人要求他們屏氣過度的期望,把關注的焦點放回他們自己身上。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從別人的身上可以得到榮耀與自我價值,卻從未教導我們順從自己的內心並找到讓自己感受到熱情且能持續往前的事物。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自己縮小成這般渺小呢?馬克提出了一個很殘忍的事實:「每天,我們為了只有自己才肯定的榮耀被人批判、低估甚至憐憫。」我想是因為我們總認為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才能肯定自己,所以在他人對我們提出批判、低估、憐憫之時而感到傷心難過吧!其實,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榮耀,何須他人評價呢?

其中,也提到了關於「悲傷」的感受,都來自於我們沒有把眼光放遠而窄化了視野,當我們把某一瞬間的悲傷無限放大,也造就了內心的「苦」,彷彿這一刻的悲傷會延續到未來成為永恆,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相信這世間還有幸福存在呢?其實這一切都是自己過度延伸的想像,而悲傷能在何處止住,關乎到我們何時能意識到問題所在而放寬眼界。

我之所以無法真正原諒,是因為不願讓經歷的一切煙消雲散,倘若那些傷害過我的人沒有看見自己的作為,我吃過的苦就變得一文不值。

這是馬克在書中關於「原諒」的深刻體悟,也令我看了相當感動。「原諒」並不是義務也不是美德,道歉的話語及懺悔的行為都不應當成為必須「原諒」的理由。馬克說傷口癒合的過程必須先覺察到那一道痛楚,並且真正放下屈辱、不公平與傷痛的感覺,原諒(forgive) 代表的是「給予」與「接受」,交出那個傷痛的你,換取那個不知不覺在痊癒的你。

如果傷害我們的人不肯承認他們造成了我們的傷,這使我們的傷口無法透氣。

傷口必須先被看見、被承認,才能痊癒。

為什麼受到創傷的人總是在看見加害者氣焰高張又不肯承認之後更陷入低谷?馬克告訴了我們答案,當這個傷口被刻意抹滅,也如同在阻止傷口的癒合,更是在否認因為受到傷害而被困在情緒風暴裡的受害者,唯有真理公義被伸張,傷口才有癒合的可能。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富有哲思的文字,引導我們領略生命中的苦難,也往內探究生命的本質,並且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不安,以及如何從驚濤駭浪的生命過程中找到恢復平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