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人2:墮體

尼爾‧舒斯特曼

95折$ 266
我感,故我在......
劇透警告
《分解人1》讓讀者概略知悉主角們所處的時空,代表「生命至上」與「生育自主」的兩方人馬於內戰結束後,締結「分解協約」,讓每個孩子保有誕生的權利,也讓每對父母擁有分解孩子的權利。
「分解」,讓器官取得變得輕而易舉,也讓器官汰換變得稀鬆平常,緩解了各種手術的需求,確保器官來源健康、年輕,更解決了層出不窮的青少年問題......。愈發血氣方剛且不受控的年紀,正是「分解」得以施行與決定的起始點,多少壓制了鼓譟不安的靈魂,無法管制約束者,則走上所謂的「無痛分解」,讓生命得到更好的奉獻。
曾覺得作者應該沒有創作續集的計畫,首集的結尾即便倉促,卻也為三位主角做了概略的收束:康納於收割營的混戰中隱姓埋名而得以存活,他接任「將軍」在「墳場」的工作,安置且處理落跑分解人的問題;黎莎於戰亂中重創脊椎,身體傷殘帶來不便,卻也讓她擺脫「被分解」的枷鎖;萊夫從虔誠的「什一奉獻品」搖身一變成為「拍手黨」,體內存留的藥劑,讓他如同黎莎一樣從分解名單中除名。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卸下「被分解」的桎梏,卻同時肩負改變時局的重任,未來該何去何從,首集並沒有明確的定論,倒也為讀者留下思考空間。
續作讀來和首集不太一樣,除了主角群替換外,作者的筆觸變得緩慢沉穩,以這集的敘事方式來看,不難猜想會有後續發展......畢竟所有的事尚未塵埃落定,作為承先啟後的過度書籍,這部續作扮演了相當襯職的角色―充滿懸念,浮想連篇,讓人好奇第三集的走向。
結尾的「謝辭」果然真相大白,作者提及最初沒有發展成系列創作的想法,感覺這個議題仍有許多可以發展的空間,遂嘗試接續寫作,讀者才能看到爾後愈發成熟的作品,乃至於後來的《殺戒》......真是萬分感謝作者願意擴充這個充滿爭議的世界觀,伴隨主角們遇到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與難題,讀者也跟著反思、琢磨。
續作的主角與首集的主角多少有點關聯:
康納對比史塔基―一位棄送兒。同樣是問題少年而被分解,康納來自「看似」正常的家庭,史塔基則來自被父母棄養而養父母不得不接受的家庭。對史塔基而言,即便身處落跑分解人的環境中,棄送兒的身分仍讓他低劣難堪,為了扭轉局勢,他決定團結其他棄送兒的力量,摒棄康納的溫吞考量,以自己的方式對這個世界發出努吼與反擊。
萊夫與蜜拉珂琳娜。兩人都是「什一奉獻品」,萊夫於逃亡的過程中反思「分解」的真義,蜜拉珂琳娜則堅信不移,即便目睹其他什一奉獻品的轉念,仍未動搖她的信念―她生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救他人。
黎莎與卡姆。卡姆是最特別的存在,一位集各方優異器官拼湊而成的分解人,按照書中對分解的定義,他是新一代的人類,一種完美與全知全能的體現。但卡姆顯得渾沌不安,疑惑自己的身分,渴求愛的呵護與關切。這段支線的安排斧鑿痕跡過重,定要讓卡姆與主角群產生連結,所以讓他突如其來的愛上黎莎,黎莎則淡化了複雜的情愛糾葛,以「移情」解釋這段偏執的戀情。始終佩服作者「極正向」的三觀,寫作聳動又標新立異的題材,明顯可以煽情又撒狗血的情節,多半重重拿起,又輕輕放下,把更多的心思聚焦在值得思考的議題上。
誠如作者一貫重視「思考」的人本底蘊,字裡行間充斥讓讀者反思的橋段。作者鋪陳的劇情很容易把讀者的情緒拉滿,卻又會適時拉開距離,不斷透過主角群傳遞「想想該怎麼做!」的訊息,讓讀者不至於陷溺假想的世界中,也不得不反思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在不得不然的故事中,主角們只能於夾縫中嘗試生存,緊握著微弱的生命之火想辦法求生。相較之下更加便捷與自由的我們,勢必擁有更多選擇,讓我們遇到的課題能有更圓滿的收束。
《分解人1》掀開了這個「分解世界」的一角,《分解人2》則揭開了名之為「福祉」的遮羞布,讓這塊「分解世界」愈發實誠的顯露在讀者面前。前兩集只能躲藏、隱匿的落跑分解人們,勢必在舔舐傷口後,向外界發出沉慟的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