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形式
傳承的形式
■ 提要
從京都百年和菓子店「繁春堂」逃離後,徐安群回到了家鄉台中,因為不願回想四處遊蕩,於是被迫母親抓入叔公的在地老字號餅舖「揚子堂」幫忙,卻意外被視作接班人。
台灣傳統糕餅、日本和菓子,兩種迥然不同,但一樣精巧的工藝,讓主角安群看見職人始終追求完美的精神,也見識到新舊世代對於老店經營方向的碰撞與掙扎。
台日之間,不同世代之間,恰如作者透過主角所說,需要有橋作為渠道、溝通連結。
■ 心得
這本書有著濃厚台灣味,但並不死板,不是傳統大團圓結局,卻充滿成長與鼓勵追尋夢想。
前面故事的展開有點緩慢,加上兩段故事交織,會給人一種跳來跳去無法聯繫的感覺,直到中間所有的線索才串起,讀者才能明白安群的茫然與飄蕩。
古早年代沒有太多的思索空間,多半是克紹箕裘,繼承父輩的工作,年輕一輩多了自由,甚至更長的人生,卻缺乏方向與指引。
台式糕餅的傳承一直是個問題,老式的糕餅高糖高油,並不符合現代人的思維,曾經的老客也逐漸凋零,又得面對各國推陳出新的糕點夾殺。
對此不同的繼承人交出了不同的答案,一如《林金生香的糕餅午茶研香所》的麻笋咖啡和麻笋,將傳統食材變形;《拉菲樂》吸收西式日式技法,添加在地食材做出不同風味:作者、安群以文字紀錄這段歷史。
他們都在經過思考後,釐清自己能做的是什麼、擅長的是什麼,如何在歷史上堅持並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用自己的方式,在家族的傳承與個人追尋中找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