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染毒,半輩子「撿角」
在華人社會,由於清末那場鴉片戰爭的歷史悲劇,社會大眾對毒品的態度都是深惡痛絕,對毒品吸食者是不假辭色地視為失敗者與亂源。檯面上看似歌舞昇平一片祥和之氣,事實是台灣的毒品問題已是烽火燎原,台灣已成為販毒集團銷至東北亞各國的樞紐,自己也未能免除其害,每年有高達四到五萬煙毒犯被逮捕。以提供優質深度報導成名的新媒體報導者團隊,對台灣毒品議題以點線面各維度探討,彙集成這本島國毒癮紀事,向讀者揭開台灣這塊土地上正遭遇的毒害挑戰。
隨著時代和社會環境的變遷,早年的毒王海洛因已經不再是最大宗的違禁毒品,取而代之的是能使勞動者處於精神亢奮的安非他命以及純粹用來狂歡娛樂的愷他命和大麻。這兩類性質截然不同的毒品,也反應出台灣施用毒品的最大兩類社會群體。一是屬於社經中下階級的重度勞力工作者,二是有錢有閒看似光鮮的派對玩樂咖。而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對於施用毒品沒有罪識度以及病識度,都主觀認為自己能控制施用行為,不被毒品所制約,直到毒受已深、積重難返,才被周遭親友查覺,此時想戒斷更為艱難。
書中也詳盡探討台灣對反毒,在政策訂定時觀念上的反轉,不再追求治標,抓個案進監獄,而是朝向治本,朝向讓吸毒者能真正戒毒的目標努力。醫學研究指出毒品成癮後,確實會對人腦產生不可逆的物理毀壞,這也是成癮者為何那麼難戒斷毒癮的原因之一。另外,多數的毒品施用者都有嚴重的家庭問題,缺乏人際關係和社會聯結等現象。即便是娛樂用毒品的施用者,也是充斥著價值觀偏差,有躁鬱、憂鬱症傾向的問題。換言之,如果沒有徹底改善吸毒者們這些心魔,純粹只想通通把他們抓去關,那這些人出獄後,也只是重演再次犯禁的無限輪迴。
在政策上,台灣目前是以進步派的角度來看待看毒品問題,將大宗販毒謀利和吸毒者轉賣的罪刑予以區分,前者無庸置疑是萬國公罪,而對於後者應該多以病人兼之犯罪者的角度來處置。將毒蟲改稱做藥癮者也是一種去除汙名化毒犯的態度,讓社會大眾在與論上逐漸能接納改過自新的藥癮者。就像北風和太陽故事一樣,當社會一味地想把戒癮者推出去,他們只能重回毒品的懷抱。相對的,由於染毒後的戒斷是如此困難,更顯示出毒品對社會的危害有多可怕。也因此對於毒咖啡和大麻等軟性毒品,屬於容易讓青少年入門的違禁毒品,更要小心防範,須傾全力從教育與溯源方面除惡務盡。另外對於容易掛羊頭賣狗肉的電子煙商品,千萬別大意,這種吸食器可以直接混入成癮性精油,使人誤入歧途,應該嚴加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