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卻深刻的貓咪群像
看封面、書名,預測書中可能的內容,這是我們經常使用的閱讀策略。我們猜心,這個手法,作者也運用自如。「錯了!這不是一個關於黑貓和白貓的故事」
給了我們情節有趣、畫面生動、場景多元的<貓咪看家>這樣絕妙故事的町田尚子小姐,這一次,端出的大餐是我會將它歸類為知識性繪本的<貓和貓>。
這本繪本的前半部,只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這隻貓和那隻貓哪裡一樣呢?」
看似重複且單調,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作者為了呈現微妙的相同,在必須嚴謹刻劃的種種不同中,的確透過精巧安排的插畫下了許多功夫。
插畫的巧妙設計也出現在翻頁後,如果是親子共讀,可以問問孩子:「你怎麼知道這隻貓咪和前面那一頁的貓咪是同一隻?」跨頁後的比對會提升一點難度,尤其作者還讓同一隻貓咪出現不同的神態和動作,就更考驗孩子的專注力和觀察力了!讓孩子經過觀察、思考、分析,用口語表達讓我們可以知道,他們是經由毛色、斑紋、耳朵的顏色或眼睛、鼻子、項圈或鈴鐺.....確認自己掌握了足夠的細節,或說證據。
這本不直接教導,把知識藏在圖像裡的繪本深得我心,相信也深深打動了喜歡主動求知,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大、小讀者。它不是只側重在貓咪外型異同的觀察,而是呈現了更多的面向。在看到了繪本中貓咪耳朵特殊的缺角之後,不用等作者發問,我們就可以藉由網路查詢,得知這是流浪動物絕育計畫的其中一項作為,可以選擇深入了解或參與,也可能由此衍生另外的疑惑:「為什麼選擇做記號的部位是耳朵?」「剪耳不會疼痛或感染嗎?」「流浪動物絕育計畫真的對流浪動物友善嗎?」
像這樣,在翻動書頁,仔細觀察圖像的過程中,不斷不斷思考提問、找答案、探詢作者的意圖,猜測作者更多的關懷,不急著有明確的主張,在作者描繪的貓咪世界中發現:無論長毛短毛、短尾長尾、折耳立耳、怎樣的神情或姿態,肯定都「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只要我們懂得欣賞,無一不美,貓咪如此,萬物皆然!一切唯心造,努力用閱讀拓展視野和心量,讓周遭的更多生命也蒙受其惠,這樣的行為,跟貓咪一樣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