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

派屈克‧聖保羅

9折$ 324
失焦
探討底層;貧窮的故事書,敘事流暢,但有些失焦。
底層與貧窮的問題在各國都有,不是中國的名產。

以作者自身的國家:法國。
可在喬治歐威爾的著作[巴黎倫敦落魄記]一書裡,窺見當年的法國底層如同鼠族一般的生活,如同本書中描述的近代中國。
其它探討貧窮的書籍例如:
[我在底層的生活]是在探討美國。作者: 芭芭拉‧艾倫瑞克。
[地下紐約:一個社會學家的性、毒品、底層生活觀察記]則聚焦在紐約區域 。作者: 蘇西耶.凡卡德希。

這些探討貧窮;底層之類的問題,免不了會牽涉到討論體制,貧窮的因果關係有時候的確與當事人的決定有一些關聯性,但有時候是政府體制造成的困境,讓當事人更難脫離這類貧窮漩渦。

我認為此書的失焦點在於過多著墨在[針對中國共產黨制度]。
敘事三不五時會將結果導向體制,作者似乎頻頻想暗示[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這類貧窮慘況的主因,並佐以兩事之間的矛盾,嘲諷中國體制的荒謬性。

我認為這樣的敘事方式容易讓閱讀此書失去客觀性,尤其在讀者已經帶有對中國的既定印象(非民主自由人權國家)之後的閱讀,容易無視這類貧窮議題跟中國共產黨制度[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的事實,因為不論是作者本身的法國,英國,美國,日本,甚至台灣,曾經或至今,也都存在這些貧窮現象,
[貧窮與糟糕的生活環境並不是專屬於某個國家的特產]。
書中對於中國體制的矛盾與荒謬性,也同時現存於歐美各國。(根據近年調查報導:美國人有超過半數無法即刻拿出400美元,約1萬2台幣,約2700人民幣)。

對於書中關於貧窮的視角呈現,我認為是值得了解的,但閱讀後請不要將中國的貧窮問題與中國制度做出簡單因果,也請避免在作者敘事的有意無意中,對中國原有的負面印象上再加上一層批判理由,這對中國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