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帳、選擇性的堆疊式陳述剪報。缺乏有效的寫作組織架構。
書評:德國憑什麼:一個英國記者對成熟國家的觀察報告
Why the Germans Do it Better: Notes from a Grown-Up Country
整體評價: ★★✫☆☆
流水帳、選擇性的堆疊式陳述剪報。缺乏有效的寫作組織架構。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內容篇幅很大比例是述及德國過往歷史,定位上並非在講「德國現在」作得怎麼樣的書。
文章本體敘述並非採用要點式架構,使用長文寫法。並大量放入破碎且與所述項目並無太大直接指標意義(解釋力不高)的事象敘述來作為內容充實的表象,是一大問題。實務上有點新聞剪貼簿再運用的味道。整體寫作冗長Lengthy。而這種利用選擇性敘述邊角事項來堆疊的寫作方式,也會有流於作者主觀性資料取捨選用,以帶向特定結論的問題。
敘述語調上刻意的帶入情緒化(可能是記者背景影響,要吸引讀者注意力),對於這種本應立意在客觀比較上的主題寫作來說,不是好事。
整體:以書籍之編寫而言,寫作之組織架構鬆散或未存在。
而且,非常不符(中文版標題)題意的很多內容「不是」該英國記者對德國的「第一手觀察」報告,而是搜尋德國史料、新聞記事等二手三手資料,彙總出一個想法後,再編輯而成。原英文版標題倒是沒有這個問題,它只說是個「Notes from…」。
【實用價值】
屬對國別政治、社會、制度系統、民情基礎理解用,其本身對於一般人不具有直接應用意義。
【翻譯與排版】
翻譯:部份未順。經常明確有「你是在看譯文,這不是中文寫作」的感覺。
不時有語句架構、選字推敲、陳述先後順序(倒裝等)未符中文使用習慣的現象。會造成閱讀時的一些不適感、及閱讀與理解效率上的低落。因各人書寫習慣的不同,有時原作者寫法影響較大;但整體而言,譯文仍太殘留在原外文的語句架構上。逗點斷句的過度使用造成語句破碎,及譯詞的選用採用直譯式的對照取代未另拿捏,也是其因。未以對等意義之用語重述語句。
排版:英文版於2020/08/07出版、繁中版於2023/05/10出版。譯本出版略慢。
至於繁中版的書名變更,並非適當。所生之問題如前述。「Notes from… (German) 」不應譯為「記者對…的觀察報告」,實際內容與等級差異很大。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