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要接受全盤內容,但確實值得一看
李前總長的新書,主要內容是在闡述他所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簡單來說該構想之主要假定與內容如下:
1、中共之彈道飛彈及遠程火箭已經全面掌握精準打擊能力能夠在第一時間摧毁台灣多數的先進戰機與軍艦
2、由於所有的大型武器平台在戰爭中沒有任何生存性,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假定2027年開戰)跟有限的國防資源做最有效地配置,因此必須建構大量「廉價、精準之小型武器」進行不對稱作戰,至於大型武器只留最少、最必要的量
3、否定源頭打擊戰術和放棄外島防衛,在本島作戰中具體的四個執行階段如下:A戰力防護、B濱海決勝、C灘岸殲敵、D縱深防禦
書中提出對於國軍的各種問題都非常真切,但是ODC是否能作為解方?我並沒有全然接受,最起碼是有一些疑問存在:
ㄧ、「書中對彈道飛彈的作戰能力存在雙重標準」
全書最重要的假設是中共的彈道飛彈已經能夠在開戰之初精準打擊國軍的大型武器,然而在提及國軍發展中程飛彈進行源頭打擊的時候,卻又舉俄軍在烏克蘭開戰初期投放上千枚精準導引飛彈,卻沒有辦法造成決定性影響為例否定源頭打擊戰術,不免讓人有雙重標準之感
個人看法是:
中共火箭軍的實際作戰能力高度可疑:中國武器的天花板就是俄羅斯,如果俄軍千枚彈道飛彈實戰中沒有辦法癱瘓烏克蘭的指管通情系統、也沒有辦法成功封鎖烏克蘭空軍行動,那麼在技術封鎖跟國產替代下精準度持續下降的共軍彈道飛彈,具體能對防空飛彈密度遠勝烏克蘭的台灣造成多少傷害?是否真的能精準打擊跟毁滅台灣的大型武器及載具?是具有很多討論空間的
此外不搭載核彈頭只裝載1000磅炸藥的彈道飛彈,不過就是昂貴而高價的傳統炸彈,153平方公里的金門挨了40萬發炮彈都沒投降,3萬平方公里的台灣卻有可能被大約2500發飛彈打到絕望情境乃至投降邊緣,這並不是一個符合歷史經驗的假設
二、「如果我們承認軍事是政治的延伸,那麼傳統武器載台就仍有意義」
其次,如果秉持料敵從寬的原則,假設中共飛彈真的遠勝俄羅斯能夠精準打擊臺灣所有大型載具,那這也不會是全面否定大型載具的好理由
根據蘭德公司2016年做的研究,在灰色地帶衝突中制空權的爭奪需要仰賴戰機,而在高強度作戰中防空飛彈的效益會遠比戰機更好,因此在戰爭中台灣應該採行多購買防空飛彈,削減戰機的方案,這個觀點客觀來說可以接受
然而空軍多數的時間都不是在面對高強度戰爭而是每天扎扎實實的灰色地帶衝突;正好比海軍作戰中,超音速反艦飛彈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沉所有進入射程範圍內的中共水面艦艇,然而在灰色地帶衝突中,面對中共軍艦逼近中線的騷擾,反艦飛彈並不能貼上去併航監控,仍舊需要海軍軍艦執行任務
或許反制灰色地帶衝突並不是台灣生死攸關的戰爭,然而只要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基於政治上捍衛主權跟安定民心的各種理由,軍隊就仍然應該保持一定數量的先進傳統武器
況且如果海空軍戰機軍艦有可能在奇襲中被全數擊沉,那麼我們該做的應該是修正準戰爭新常態下的戰備規定,在捕捉到敵人出現一定程度動員徵候的時候,就盡可能保持海空軍已經進入戰備狀態,全力避免遭受奇襲,而不是選擇半放棄式的犧牲和消減泛用性更高、更能應付多樣化衝突的傳統武器
三、「由於詭異的不對稱標準放棄長期經營的源頭打擊能力並不合理」
書中對國軍中程飛彈源頭打擊中國內陸提出的質疑有二:1、俄羅斯飛彈在烏克蘭的實際戰果2、因中共在飛彈上佔有優勢,所以我們也選擇發展飛彈是在跟敵人比拼強項而非不對稱作戰
關於第一點的回應存在雙重標準的問題,第二點則是令人難以接受的說法:如果敵人在什麼武器上佔有優勢,我們就不該發展相同武器;那麼為何同樣的邏輯不適用在書中力主要發展的無人機武器系統上面?
國防政策跟武器發展有其連續性,中程飛彈是我國過去幾十年來長期研發並且已經量產的重要裝備,如果戰爭真的急迫,那麼所有能用的、能夠打擊敵人的武器就都應該用上,沒有道理放棄已經量產的武器不用
而源頭打擊戰術的價值在於迫使敵人必須將海空軍後撤,在空間跟時間上為台灣爭取縱深,先不提1000公里等級的中程飛彈可以打擊上海,假設我們把重點放在福建的海空軍基地即可,那麼就會迫使中共必須把飛機軍艦疏散到浙江、廣東、江西、安徽一帶,等於向後撤退200到300公里,可以大幅減少中共空軍滯留在台灣海峽乃至台灣上空的時間,也為海空軍與飛彈部隊爭取更多的時間迎敵
這裡我也不雙重標準,退一萬步講;就算我軍中程飛彈真實作戰效能可能如同俄軍在烏克蘭一樣,但核心問題仍然是:已經量產而且長期發展的武器,既然能用為什麼不用?為什麼要主動放棄防衛上的縱深?
如果我們能在敵人家門口打擊敵人,那就不要等敵人到自己家門口才打擊他。
四、「外島仍然具備高度戰略價值,最起碼要物盡其用而不是直接棄守」
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共優勢兵力下,離中國距離過分接近的金門、馬祖確實難以防守,書中主張撤回駐軍,加強本島防衛,把外島防禦交給地方衛隊,形同作戰中直接放棄外島
然而難以防守的外島應該要設法把價值利用到最後一刻,而不是直接放棄。金門、馬祖難以防守,又容易進攻,一旦被佔領本島又無法馳援,因此最合理的策略就是充分的武裝金門、馬祖,把它當成巨大的一次性武器使用:
應該要在金門、馬祖配備各種可以打擊中國內陸的遠程武器,例如高機動多管火箭、陸軍戰術飛彈、防空及反艦飛彈,一開戰就盡可能地往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目標和機場、港口招呼過去,彈藥打完載具就可以就地報廢,在上面放置具備高威脅性的武器,也可以吸引中共必須、而且一定要分兵佔領、為本島爭取時間
而澎湖跟東引則應該在同樣的原則上改採堅守策略,部署在東引的反艦跟防空飛彈,能夠把防禦縱深往北繼續再推200公里,只要中共沒有辦法佔領東引,那麼中共北海艦隊就會持續暴露在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威脅下,無法南下馳援
澎湖位於台灣海峽中央,中國不佔領澎湖、徹底肅清具備高機動性跟生存性的反艦飛彈及防空飛彈發射車,中共渡海艦隊及空軍就會隨時受到威脅
因此外島實際上是台海防衛作戰的關鍵所在,而不是應該被放棄的地方
五、「一方面要求對資源做有效配置,一方面主張成立國土防衛部隊令人困惑」
全書一直強調因為時間有限、資源有限、所以要集中力量發展具備高度生存性的「小而致命的武器」用來打擊敵人的戰略重心,對資源做最有效地配置
以這個角度思考那結論就很明顯了:如果真的要把資源做最有效配置,那就該追求飛彈化、力求一開戰就在港口把中共的所有大型登陸艦跟滾裝船打爛,然後縮減跟特化陸軍,甚至根本不該浪費資源去成立國土防衛部隊
要讓中共的攻台作戰失敗條件很簡單:「擊沉所有中大型登陸艦跟滾裝船」
當前中國的中、大型登陸艦約只有50艘、可動員的滾裝船2020年的數據則是40艘,假設2027年這個數字可以翻倍,那也就是滿打滿算200艘左右的大型目標
國軍目前正打算在五年內把反艦飛彈總數提升到上千枚,上千枚飛彈打擊200個目標應不是什麼難事,更別說這裡還不考慮空軍以及陸軍遠程火箭和飛彈直接打擊港口登陸船團的效果
只要持續強化反艦飛彈的生存性和反制電子戰干擾之能力,那麼國軍就有很高的機率能夠在源頭打擊和渡海階段,完全消滅中共登陸船團、解除中共大部隊登陸之威脅,接下來陸軍的工作就只要對付少數以空、機降方式突入之小部隊及第五縱隊和特工
因此陸軍之建軍方向也應該連帶修正為以遠程火箭炮兵跟高度都市化之機械化、摩托化步兵為主力,火箭砲兵遂行源頭打擊、步兵則在灘頭用精準武器消滅殘餘之少數船團,並且重點在防空及反機降任務,裝甲應該打散成排以下單位,埋伏在可能之空降場蹂躪降落之敵傘兵或是如果戰局真的進入到城鎮戰階段,作為步兵的直接支援火力協助清掉敵軍據點,也就是突擊砲的用法
至於民兵性質的國土防衛部隊,除了政策宣示外實際上我看不出有多少效用,書中甚至主張他們不應該穿軍服,目標是融入一般群眾裡面對敵人進行持久性的機動游擊戰(p.434)
先不提違背武裝衝突法,把戰鬥員藏在平民裡面,就是把所有平民都當成戰鬥員,在國軍有組織的抵抗已經結束、手持武器的自發性散兵游勇到底能否維持紀律繼續抗敵?也是非常令人困惑的
———————————總結——————————
政治的部分不評論,單純就了解國軍內部問題而言,這本書非常值得推薦,畢竟是前總長之著作,李前總長並沒有過分美化國軍,而是真切地點出了許多值得我們現役軍人思考的各種問題
總的來說,未必要接受全盤內容,但確實是本值得一看的書,推薦給對國防事務有興趣的百姓或是現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