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圖,自私的覺悟:以自己為優先,不必無來由退讓與犧牲,做出正確決定,活出燦爛,自在過活

喬宜思(Joyce Huang)

79折$ 300
從自私出發,解構「做自己」的限制
「自私」,在中文社會裡面,這是一個負面詞,「自私自利」在教育部的字典裡面的定義是:「只圖自己的私利,而不顧及一切」。但同時,「愛自己」、「做自己」這樣的精神糧食,也充斥在各大社群平台,你有想過這之中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嗎?發這些自我鼓勵文的時候,我們是否有真的解構自己在「做自己」的路上,受到了多少阻礙呢?

有些人背負著原生家庭的期待,想活成父母的樣子。結婚、生子之後,又設立了要讓家人過更好的目標。有些人在追逐職場的向上流動,薪水、職稱要不斷升級,證明自己有價值,更強。當你讀到這邊的時候,要不要試著寫下來,你在做自己、愛自己的路上,受到了多少限制?

做自己真的不容易,如果當你無法解構你所面對的「限制架構」,還有釐清你內心最真實的渴望,那究竟要如何做自己呢?

我的際遇跟一般人不大一樣,我父母都離世了,我2023年也離開職場。在這樣特殊的狀態裡面,我有了很多時間與自己獨處,這也許是宇宙送我更珍貴的禮物,我可以開始察覺過去沒有發現的自己,愛自己是一個人生的實驗,我跟著生命的流動,也還在回歸自己的路上。

其實,「別人的執念,與你的人生無涉」,我們每個人在離開人世的時候,也許旁邊有家人、有朋友,也許沒有,不過,當我們躺進棺材,火化時,不都是自己一個人嗎?會不會到斷氣的前一秒,突然想說:「我這一生就這樣過了,我終於可以去另外一個世界做自己了」,那多令人惋惜。

在這個世界上,理性、情緒壓抑的那一派總是被認為是社會的楷模,我在這幾個月覺察的路上,特別感受到的是 Joyce 提到的「... 不愉悅的感受... 並不需要訴諸公評,應該回歸到最直接,是個人的感受與認知。」,我不開心就是真的不開心,可是,如果我沒有適時地表達我的界線在哪裡,誰又會知道我個人的情緒波動,讓我多難受呢?

前陣子有個網友,在我社群媒體看到我在首爾,敲我說「分享給我韓國的美食清單」,我當下翻了個白眼,想說「你誰?」,但我還是禮儀之邦,貼了我 YouTube 先前剪過的影片,他繼續叫我分享這趟最新的旅遊清單,我的憤怒值瞬間飆更高,我說「不方便,我不喜歡做這件事情,請等影片」

這真的帶給我不舒服的感受,但如果我沒有表達出來,是否他根本不會檢討自己伸手牌的行徑呢?當我們開始主動表達,避免憤怒情緒被驅動,並且有自信想著「你不必喜歡每個人」,甚至「你也不必被每個人喜歡」。

一起讀《人類圖,自私的覺悟》,看自己受到哪些「做自己限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