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早期伊斯蘭什葉派和先知家族的好書
首先,本書作者文筆真的很棒,譯者翻譯的也很好,所以讀起來真的很舒服,即使沒有基礎,也很容易進入這段歷史(故事),因為作者寫作的方式並非學院派,筆下每一個人都有血有淚,很傳神地表達了每個人的想法。
其次,林長寬教授的導讀說作者立場偏向什葉派,但我覺得他並不偏向什葉派,而是比較偏愛先知家族(在穆罕默德斗篷庇蔭底下者),只是因為什葉派教義的相關內容與先知家族太密切了,所以看起來會很偏向什葉派。透過作者的引導,讓讀者如我,相當同情先知家族的命運。在先知死後,這一個理應地位崇高、受人尊敬的高貴家族,為什麼竟然會遭受到伍麥亞、阿巴斯兩大王朝諸多打壓,甚至是後來兩大王朝的血腥屠殺。
為什麼這樣一個應該受到尊崇的家族,會受到如此對待?這是因為,伊斯蘭政教合一的體質、伊斯蘭教義、阿拉伯社會習俗、政治權力的鬥爭、先知妻子與先知家族的敵對等因素交纏在一起所產生的情況。政治,又在其中佔有了大幅度的因素。
先知的繼子、堂弟與女婿,因高貴品性與血統而受人尊崇的阿里(及其妻子、先知之女法蒂瑪,其兩子哈珊與胡笙,即本書的先知家族),卻因為穆罕默德最疼愛的遺孀、第九個妻子阿伊夏與其敵對,因此產生了激烈的鬥爭。阿里為保伊斯蘭團結統一,處處退讓,卻反而導致了先知家族的悲劇。阿伊夏與阿里最後兩敗俱傷,使得當年與穆罕默德敵對的麥加貴族後代,深諳政治權謀的第五任哈里發穆阿維亞,最終取得伊斯蘭帝國的大位,並因此殘忍地對待先知家族,先知家族在伊拉克受到殘忍的屠殺,直到奧馬亞王朝停手為止。
在當時支持先知家族者,最後成為了什葉派。遜尼派在作者筆下,則成為了屈服於現實的人。而恐怖主義根源的瓦哈比派,其始祖也在此時誕生,他們在阿里與穆阿維亞戰爭時,因為自己被穆阿維亞的伎倆所騙,導致阿里從優勢轉為敗亡,卻在發現自己犯錯時,將錯都推給阿里,並要阿里認下是他帶領大家走向失敗、觸犯神聖經典的錯誤,阿里拒絕,最後他們出走,並表現出其延續至今、對付異己的殘忍手段(屠殺尊敬阿里、不承認阿里犯錯的信眾,挖出孕婦的小孩與內臟、殘殺男性),並且刺殺阿里,此時,極端派就已經形成了。
先知家族的悲劇故事,成為什葉派永恆流傳的神聖故事,阿里、胡笙等伊瑪目死亡的地方成了聖地與聖陵,他們死亡的日子成為了節日。但卻也成為了後代政治動員的宗教資源。伊朗革命是一個正面例子,當時伊朗著名的社會學者與宗教學者阿里.夏里亞提,就成功地運用了這個例子去對抗巴勒維政權。反面例子是兩伊戰爭時,何梅尼卻濫用這個故事去對付遜尼派統治的伊拉克(雖然什葉派是大多數)。而遜尼派的蓋達組織也以炸毀什葉派的聖地作為對付什葉派的手段。綜觀這個對抗的局勢,或許伊斯蘭世界的鬥爭將永遠循環下去。。而西方的加入,則更是導致更多的混亂。
另外,作者有時會穿插現代與過去的事情比較。例如阿拉伯世界有著諷刺詩歌的傳統,而且殺傷力和流傳力極強(其實就是小道八卦啦),政治上用來對付政敵,名人的流言蜚語也常常透過這個流傳,像是阿伊夏也就因此曾受到不貞潔的汙衊,而與阿里的結怨更深,但這並不是阿里傳的,而是詩人與社會本身就愛這一些,這件事情更種下日後穆斯林婦女應該戴面紗的原因,作者就透過這件事,與之前丹麥報紙曾經用漫畫諷刺穆罕默德一事做對比,解釋說伊斯蘭世界其實也有這些東西,不應該以當代伊斯蘭世界對諷刺的激烈反應,誤解伊斯蘭並沒有這個傳統。
因此,不管是要了解伊斯蘭,還是想讀故事打發時間,我想這一本書,都是一本值得翻閱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