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蘿拉‧馬克罕

79折$ 442
讓手足可以擁有一段互相敬重的友善關係
劇透警告
🔸一段話說書🔸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不同的性格與特質。
透過父母自身的穩定與孩子良好的連結和引導,手足之間雖不一定能完全無條件愛著對方,但至少他們之間可以擁有一段互相敬重的友善關係。

這本書真的有非常非常多實用的手足教養方法,清晰的條列在其中,本篇跟大家分享的只是非常微少的部份而已。

對我來說它真的就像工具書一般。當我遇到困難,隨時可以在書中找到處理的方法和指引。

❤️非常推薦家中有多寶的父母收藏在書櫃中!

—————以下有部分書籍內容——————




#手足到底是競爭關係還是共存關係?

手足競爭是人類的天性,因為人類要保護好被賴以生存的資源—對孩子來說,就是父母。

在手足與父母的多角關係中,嫉妒是不可避免的。透過情緒智商的培養,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一段堅強而正向的連結,戰勝嫉妒。

所以不要再因為孩子間競爭吵鬧而感到心煩,孩子們只是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努力的「求生存」,並不是真的有了壞心思。

#手足間最愛吵的就是「公平」

這也是延續了確保自己能生存的天生知覺。因為渴望生存而對競爭者感到害怕,怕自己不夠資格,不夠有價值被留下。

例如明明都是一樣的筆,孩子總是覺得手足拿的都是比較好的。這份本能的生存恐懼讓他們無法理性的去看待每一個小事物。

父母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與其它手足無關(不做比較),在你眼裡他就是你心中獨一無二的人。用你對他專屬的愛,去填滿他內在的需求,或在象徵性的層次中處理他感受到的不公平(不過度予取多求)。讓他內在得到生存保證,擁有安全感。

#父母在手足之間扮演什麼角色呢?

在手足之間,父母的角色是「翻譯員」。

要透過客觀中性的描述,引導孩子正確理解事件發生。
發揮同理心,理解雙方觀點
引導孩子將感受正確且不批評的表達出來,然後設立界線。

#手足之間還是愛吵架,怎麼辦?

傳統的教養通常就是等孩子吵架了,父母才介入處理。就像生病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忽略了平時日常的健康保養。

親子關係也一樣,千萬不要小看了平時關係的培養!

✅平時維持關係的方式和影響

#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 ➡️ 有助手足合作關係

規律的生活作息本來就對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有助於他們調整情緒。規律生活加上情緒穩定,父母就不需常常介入監督,也就減少了權力角力,多了更多合作。

這一點在我幫孩子們建立了生活安排習慣後,自己也是非常的有感!他們大部份的時候都是可以自行商量他們之間的事,建立手足之間的默契。

#以同理方式接解觸小孩 ➡️ 強化親子關係

同理孩子是平時維持關係中最重要的習慣,因為它直接的連結到孩子的情緒反應。除了在情緒中可以建立親子關係外,習慣被同理和接納的孩子,自然也能得到同理且接納其它人的能力。

#每天來點打鬧遊戲 ➡️ 讓手足感到彼此的連結

嬉笑打鬧是大自然為人類設計的減緩焦慮與清除壓力的絕佳妙法!在歡笑的同時腦中會產生催產素與腦內啡,這是感到幸福的連結。

有個誤區要注意,我們要創造的是歡樂的嬉笑打鬧,而不是「嘲笑」。當事情如果發展成嘲笑,我們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捍衛自己,看見自己的憤怒,用適當的方式為自己發聲。

#個別獨處的特別時間 ➡️ 讓孩子感受你傾注的關愛與注意。

這個特別的時間不需要父母特別安排,而是讓孩子決定他們想在這段時間做什麼?他們希望父母陪伴他們做什麼?

特別時間也不需要特別長或刻意的時間點,只要你願意放手下機,放下平板,回頭問問身邊的孩子想做些什麼,專注的陪她做一件事。任何時候都可以是特別時間。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和完美的手足,
他們需要的是成長路上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