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的「資本論」:決定人類命運的第四條路

齋藤幸平

79折$ 363
一本在氣候變遷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上都頗具新意的書
本書的邏輯十分明確,在於破除兩樣思考脈絡上的迷思:即現今主流的氣候變遷對策,以及現有的馬克思主義詮釋。
首先,作者認為先進國家對犔候變遷題的介入不僅太遲,而且無效,只是在拖延,並掩蓋問題核心;一廂情願、鴕鳥心態地以為提高生產力,就可能因技術創新來減緩氣候危機,但實際上都只是「全球北方」先進國的掩耳盗鈴,這些國家轉嫁成本、剝削「全球南方」,卻大言不慚地宣稱「綠色政策」的成效,呼籲所謂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
因此,這位日本的年輕馬克思主義學者,提出非常馬克思的警語:SDGs正是現代版的「人民的鴉片」。
既然「綠色經濟成長」完全不能自外於環境負擔,那麼只有正視真正問題,縮小經濟規模,放棄經濟成長,才能從現在開始停止破壞地球。這而是作者認為現今人類唯一的一條出路。
但是放棄經濟成長,不但是與資本主義對沖的概念,就是作者所服膺的馬克思主義,在過去的理解中,也是幾乎見不到的。
一般而論,馬克思主義視經濟發展帶來的「生產力上升」、「生產過剩」都是走向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經之路 。作者說:「(馬克思)曾經表示,為了建立社會主義,我們必須讓生產力在資本主義體制下不斷發展。」
於是,在本書第四章之後,來到它真正的重點──晚期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轉變,也是罕為世人認識的部分。作者將以人類世的危機召喚沈睡已久的馬克思。
作者認為「資本論未完」,在資本論的第一卷中,仍然抱持了年輕馬克思的「生產力至上」及「 歐洲中心主義」(作者統稱之進歩史觀),但第一卷出版後,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愈深,同時也歷經理論上的大轉變,但這些轉變在其後恩格斯據馬克思遺稿所編寫的二、三卷卻看不到,也就從未得以讓世人認識。
作者指出,馬克思在出版資本論第一卷之後,開始深入研究自然科學,包括地質學、植物學、化學、礦物學都留下大量的研究筆記,延續之前已萌芽卻未深入的環保意識,更廣泛閱讀西歐及前資本主義共同體社會的各種文獻資料,例如他特別關注俄國村共同體(MIR),也認為俄國應該在共同體現有的基礎上發展共產主義。這代表他已跳脫西歐中心思想及線性進歩史觀,但作者以為,這些馬克思晚年的關注焦點長久以來卻乏人問津,當今人類面臨人類世的危機 ,正是重啟晚期馬克思思想密碼的時刻了。
因此,作者重新省視馬克思留下未刊的大閱讀筆記,認為晚年馬克思不但繼續深入批判資本主義生產力對自然的破壞,更突破自己「環保社會主義」階段的見解,走向了「棄成長」的思維。
作者於是呼籲以「棄成長共產主義」的立場,重新解讀之前法逃脫進歩史觀魔咒的《資本論》。
解決了理論上的問題,作者也提出若干具體的方向,以達到他所謂的「棄成長」,更以某些進行中的新市民運動(如底特律、巴塞隆納「無懼城市」、「南非糧食主權運動」等)為重建「公共財」(common),也堪稱是改革生產現場的正面例子。
以思想理論著作來看,《人類世的資本論》極具啟發性,敘述也十分有說服力,然而在作者為現今人類社會指出「生路」的同時,仍不禁令人思索其理論在實際執行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