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從科學文明、宗教風土到帝國興衰,看古埃及、中世紀和現代人如何喝出酩酊大醉的世界史

馬克・福賽斯

269
不同文化的酒醉歷史
作者以文化史角度切入,深入淺出地介紹不同文化的酒醉歷史,字裡行間充滿英式幽默,很適合邊喝邊看。

「酒醉可說是普世現象,只是在不同時空背景下代表不同意義。」蘇美人為了歡樂而喝醉酒。埃及人把喝酒當極限運動,要喝就要喝到茫。羅馬人的饗宴則是為了展現地位高低。而維京社會基本上就是由酒和酒醉組成,他們並不懼怕死亡,畢竟那意味著去英靈神殿參加一場永恆的飲酒宴。然而在許多文化中,人們對於喝酒充滿矛盾,希臘人認為喝酒不只要喝醉,還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應該展現酒醉的美德,在狂風暴雨的酒海中穩穩掌舵。」而完全不喝酒的人不足以信任。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莫過於伊斯蘭教,穆斯林可以喝酒後再懺悔,但認為喝酒不是罪就真的是罪過,聖訓有言:「今世飲酒且未懺悔者,在另一個世界將喝不到酒。」作者因而下了一個結論:好基督徒一輩子都喝酒,而好穆斯林能在永恆中喝酒。

酒也被用來作為政治控制的工具,恐怖伊凡和史達林就是用恐怖和灌醉的手段來統治,他們害怕人們清醒多過於喝醉。而在殖民時期的澳洲,烈酒交易是權力的槓桿,控制蘭姆酒的供應就等於控制整個大陸。綜觀歷史,幾乎可以確定人類不可能禁酒,古代中國頒布禁酒令的次數多到可以確定根本無效。禁令大概只是鞭策人類發揮創意。十六世紀甚至有種說法是尖叫能使靈魂出竅,因此可以趁靈魂歸位前狂飲。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美國的禁酒令確實使酒的消耗量減少,而且並非保守之舉,反而帶有女性主義的色彩。當時的舊西部酒館導致家暴與家庭貧窮,美國婦女因此在酒館外抗議,最後陰錯陽差地促成了禁酒令。禁酒令消滅了舊西部酒館,帶來了組織犯罪和貪腐,改善了種族關係,但最深遠的影響是摧毀了美國製酒產業。

喝酒是一種過渡也是一種逃避,人們在酒醉時會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忘卻社會的規則體系並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人類在清醒時獨自體驗到的世界從來就不足夠。」而喝酒時永遠不會覺得無聊,大概因此,人們總是在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