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史上最長期的哈佛跨世代幸福研究,解答影響一生最重要的關鍵

羅伯特.沃丁格,馬克.修茲

79折$ 410
有意識的生活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個理想人生的圖像,但再怎麼努力,總有一步之遙,總是領悟太遲。」


🌟導讀:

要瞭解人們所有的經歷、窺見生命的全貌,人所做的選擇,走上的道路,和最終的結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大多是來自對過去的回憶,但回憶充滿了漏洞。甚至光回憶本身就足以改寫我們對事件的記憶。

本書作者 Waldinger 博士與 Schulz 博士,是哈佛《 The Good Life》研究第四任主持人。兩人從這涵蓋過千人、持續近百年的研究中,得出結論:贏在起跑點不是成功人生的保證,童年經驗、個性、出身,都不能決定幸福。
最能確保一生品質的,只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這是風雨人生的溫暖保護。


🌟心得:

●|關於快樂|✏️

多數人被問到想從生命中獲得什麼時,往往回答「快樂」。
這是個模糊且空泛的答案。關鍵在於人類很不善於了解什麼事是對自己好的,這中間甚至包含著沒有說出口、內化的迷思,將快樂認為是某種可以達成的狀態並維持,又或者我們應該重新定義其為「安適感」,不論在短暫的當下是悲慘或愉悅、順境或逆境,我們始終相信人生所經歷的都是對我們有珍貴而有價值的體驗。

●|社會性的動物|✏️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無法獨立生存。
日本在江戶有所謂的「村八分」,是將人們共同生活的十件重要事情中,除了協助埋葬、以及滅火這兩件事情如果置之不理會將造成他人困擾外,剩下的八件事情完全不進行任何交流及協助,作為懲罰罪人與社會性死亡的手段。
根據五項不同地區與種族所得出可複製性的研究成果統計,「社交連結度較高的人,在任何年齡死亡風險都較低」,甚至提升幅度高達 50%,這意味著不論你是在芬蘭的四十歲大叔或者是亞洲的大學生堅實的社會連結都將是最強的後盾。
我們的文化與家庭型塑了如今的我們,也將影響我們的後代,而我們可以選擇把長壽這項文化傳承下去。

●|男性困境|✏️

在閱讀此書時我也不禁思考,既然親密關係對我們的身心如此重要,是否這也同時是男性平均壽命較短的關鍵。畢竟過往經驗也讓我觀察到,在過往華人社會家庭分工上,妻子往往是對外的溝通窗口。在失去配偶後女性依然能有活力的度過十年以上的晚年時光,並且與社區和親友往來,反觀男性,除了打牌下棋外的社交,更多時候從事單人活動。在配偶離去後六年內死亡率高於女性。
研究也發現在男孩女孩在進入青春期前交友模式幾乎沒有差別,但隨著成長男性在友誼建立往往有較高的防備心。

這是否也就是男性更容易深陷求偶焦慮的因素。因為除了愛與性,他們也只能像親密伴侶尋求親密情感與傾訴。在文化教育下,這些情感的表述僅能與配偶或有親密關係者表達。也就導致特別容易落入桃色陷阱中。
在不少揭露色情文化的從業者文章中也表述,不少男性前往酒店並不執著於插入式行為。或許更好的協助他們表達情感,才是終止對立與焦慮的關鍵。


●|永不嫌遲|✏️

如書中所說,先天基因和後天的經歷會形塑你看世界的方式,你與他人的互動與應對壓力的方式,這些並非人人平等,甚至有人處於弱勢,但你的人生並非刻在石頭上,更像畫在沙地上,你的童年並不能決定你的命運,你的性格也不等於你的命運,有意義的改變是可能的。
真正重要的是關係的正向與品質,他將帶給我們心靈與身體的保護力。因此,只要當我們意識到這點,並開始做出改變,不論是來自家人、伴侶、朋友,那怕是泛泛之交的店員與顧客關係,都能協助提升我們的安定感,認為自己是屬於社會的一份子。


🌟總結:

書中對於收入是否影響快樂的調查影響,是舊版的家庭年收達 7.5 萬美金,這點後續原作者 Daniel Kahneman 有發表論文推翻。是除了財富,人們還需要精神上的滿足感、社交聯誼與自我實現,才能構建起完整的需求金字塔。
至於問卷是否對受試者的人生造成了影響,大多數的受試者皆表達沒有,但也有人說,他們確實把研究調查中的問題,拿來思考自己的人生,並認為每兩年一次的調查是重新衡量自己生活的機會。


美好人生不是一個目的,它是路途本身,以及和你一起走的人,一路上的每一秒,你都能決定要對什麼人、什麼事付出關注。
因此在關閉這篇文章前,請在腦海中構思某個對你來說重要的人,那怕你們共享的時光時分享困境或漫無邊界的瞎聊,都讓你感受到親密,但這個人可能不知道他對你如此重要。透過見面、致電或寫信告訴他,他對你是多麼的無可替代、你有多珍惜他。

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現在在看什麼書,歡迎追蹤 IG 掌握即時動態。
下週預定是 Ryder Carroll 的《子彈思考整理術》,除了時間規劃的面向,我想從其中的思維整理更進一步分享,有興趣可以先閱讀,這樣下週收看書籍推薦時就能有線上讀書會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