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穫,但可能跟書名認知落差有點大
劇透警告
原先以為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解讀報章媒體上的財經新聞,並破解背後的賺錢之道的書。
結果完全錯了,但仍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籍。
作者陳思進先生長年在華爾街金融圈裡打滾,看遍了大大小小的「局」。
並透過每一篇新聞所發出來的內容,以四個面向教大家如何看懂或破解「局」中的秘密。
由於陳思進先生是陸籍人士,所以書寫部分會比較偏中國的政治、財經的角度去剖析案例。
而二岸之間的差異,或是書中他針對其他世界各國的觀點,若非讀者有親身經歷,比較難以理解或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當然,這並非一本很難的財經書籍。
但真要讀懂,對於整體經濟及各國情勢都必須有所了解,方有機會靈活應用。
陳先生反覆強調的四大觀點,我認為非常重要:
ℹ️特別關注「壞消息」
他認為「好」是正常的,每家公司都應該追求成長且卓越。
但如果有「壞」消息出來,就要提高警覺,因為這關乎自己的身家財產。
ℹ️「專家」的話正確聽
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一些專家們,分享自己對於個股或整體經濟的觀點與看法。
但這些專家為何要無私地分享他的觀點給普羅大眾知道呢?
其背後有沒有什麼特殊的關聯?
他舉了二個財經專家在電視節目中對於「黃金」的看法。
一個「看多」,另一個則「看空」。
為何會有這樣的分歧?
因為二人背後分別代表不同的機構,希望透過媒體來操控普羅大眾來替他們的「看法」抬轎。
而人們往往因為「從眾效應」,沒有去分析專家背後的「利益關係」,成為博傻理論中,那一個最後的傻子。
ℹ️分清投資和投機
在這段中,陳先生認為如果沒有創造出價值的資產,純粹只是價格上的「低買高賣」或是「低賣高買」,那就是屬於「投機」。
舉例來說,如果買房只是為了高價脫手給下一個買家,那便是「投機」;
但如果是買房來租給別人,有穩定的收益,那就是一筆好的「投資」。
所以舉凡像虛擬貨幣、不能產生股息的股票、古董字畫,甚至是黃金等貴金屬,純粹依賴下一個買家出價來買下,這類「投機」行為他不鼓勵!
ℹ️回歸常識來判斷
這個跟先前所學的觀念類似。
當你收到一則消息或通知時,你要先回歸到生活常識來判斷。
因為沒人可以預測未來,只有以正確的心態及時的對自己的投資做出調整,保證收益的最大化或虧損的最小化。
在這本書中,有些地方的確艱澀難懂!
但有些地方又令人腦洞大開,拍案叫絕!
你信奉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嗎?
找好公司,買進並長期持有!
Right?
看似普世哲理的背後,陳思進先生則提到巴菲特所持有的公司,比重最多共有七家,但這七家約略也只佔巴菲特的20~30%的總資產。
為何「買進且長期持有」?
因為巴菲特是這七家公司的大股東,他的買賣或信託,完全是要列管的。
所以他才倡導「價值投資」!
但巴菲特事實上才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盤高手。
甚至巴菲特一邊唱多買進某檔個股或是某種資產時,其實默默地等大家都進場了,他順利一甩,哼著歌曲數著鈔票,大步離去!
或許這會摧毀很多人對於巴菲特的崇拜,但書中所記載的東西與案例,的確是巴菲特利用自己的名聲,企圖引導投資大眾跟風,並伺機大賺一把!
再來,他提到很多金融機構的報告,尤其是高盛銀行!
在歐美,高盛早已聲名狼藉;但在亞洲,高盛卻有著極高的盛名!
高盛點名哪檔股票或哪種資產,在亞洲,投資人就會一窩蜂跟進。
最後都成了高盛收割的韭菜!
所以他特別提醒專家的話要正確聽,要能判別專家的「話中有話」,方能在金融市場中,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