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胡慕情

79折$ 308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劇透警告
感謝[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讓我知道台灣有這麼用心的記者,在我們接收社會新聞的當下,她正探訪社會暗黑面裡複雜的人性。

書中序裡引用作家約翰·伯格的文字:「你覺得哪一種建築物收藏最多的夢?學校?戲院?電影院?圖書館?洲際大飯店?舞廳?或者有沒有可能是監獄?」

本書是記者胡慕情對林于如的探訪及對林于如邀約的自傳,因為作者想知道,關於不被輕易分類,或是忽略追問的一切。

迄今為止,台灣因謀殺而遭判死定獻的女性僅有四人。林于如是唯一未被執行死刑的女囚。

原生家庭的不健全,父母對教育養育認知上的偏差,致使孩子走上迷途,踏上不歸路。

年僅二十七歲的林于如因弒母、殺婆、謀害親夫、詐保,被判三個死刑。

作者依尋加害者林于如的自傳,逐ㄧ解開自傳內容的困頓與糾結,自小被家暴、性侵,因而智力降低,辨識能力低下,長期不安的環境致使憂鬱症纏身,導致精神異常,是這些原因讓她犯下滔天大錯⋯⋯?

與先生的婚姻,是遇人不淑還是同流合污,法官對林于如進行了智力測驗為「臨界或輕障」,精神科醫師判讀如此精神狀態有「誇大、高模仿、虛實難辨的行為」。

林于如的自傳虛虛實實,作者秉著質疑的態度,必須查證的精神,訪談被害者與加害者相關人士,他們的吐露是流言還是事實,虛假摻雜,無能佐證的事實,其對錯的辨識度很低。

新聞報導能取得的資訊多半來自警方,但取得的內容未必是事實。

作家王安憶曾如此描繪流言——總是混淆視聽,好想要改變歷史。流言總從小處著手,沒有章法,也不按規矩,到哪算哪,帶著流氓地痞氣。流言不講長篇大論,也不講小道細節,它只是橫看來。它是偷襲的方法,從背後擦上一把,轉過身卻沒了影。

一宗社會案件不是只有刑罰與審判,其中承載的是人心的倒影、悲劇的背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家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