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吃什麼:AI農地、3D列印食物、培養肉、無剩食運動……到全球食物生產最前線,看科學家、農人、環保人士在無可避免的氣候災難下,如何為人類找到糧食永續的出路

亞曼達.利特

79折$ 394
利用科技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氣候變遷讓極端氣候更頻繁地發生,其中受到極大影響的便是農業。有些植物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例如蘋果樹,在美國西部春天的開花期,只要氣溫低於零下一度,就會讓花朵組織中的水分結冰,對細胞膜造成破壞,該年就無法開花結果。而過去美國西部春天夜晚低於零下一度的天數很少,現在卻越來越頻繁發生。一旦發生,對農場來說都是數以百萬計的損失。

所幸,現今的科技也能為我們帶來全新的解方。書中舉了許多的例子,例如:利用機器人在農田中辨識雜草與幼苗,精準地噴灑除草劑;利用「氣耕法」種植蔬菜,將植物的根部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並可重疊擺放節省空間;利用動物細胞培養「人造肉」,保有肉的口感卻不需傷害動物;或是爭議最大的基因改造技術,將玉米種子的抗旱能力大幅提升,使其種植的區域更不受限制。

雖然這些技術都仍在發展階段,不過好像從中稍微窺見了未來的樣貌。未來不僅有氣候變遷的問題,糧食的需求也在增加,更有食物浪費的情形,也就是我們必須在更嚴苛的條件下,生產更多的食物才能餵飽全世界的人類。有些人提倡回歸傳統農法,強調傳統農法才是對土地最友善的方式,不過,我認為既然有科技便應該好好利用才是。

現今的趨勢已經不再是工業化的大規模種植,也不再只講求產量,而是以科技來達成節省成本、人力,同時兼顧作物品質與環境保護的目的。例如精準噴灑除草劑的機器人,可以將除草劑的使用量降至十分之一,對土地的影響也能大大降低。過去,我們一直利用科技來創造更方便、舒適的生活,而在明天「吃」什麼的議題上,科技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想像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