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製造了貧窮?: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精彩回應《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論證)

湯瑪斯.索威爾

79折$ 410
誰製造了貧窮???
裡面提到,很多學者在解讀收入數據時,都忘了他們看到的10年前與10年後的前5%以及後5%其實已經不是同一群人,如果追蹤同一群人,會看到他們的收入與財富都愈來愈高,所以如果不是追蹤同一群人,只是看最後與最前面的5%,就批評「貧富不均」是不對的。

聽起來是蠻有道理,但是我想到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不動的人」在過去與現在的比例。

所謂的「不動的人」,指得是10年前與10年後,仍然留在前5%或最後5%的人,這些人在20世紀初與21世紀初的比例,是否有改變呢?

如果有,而且持續留在最後5%的人變少了,這樣當然代表我們的社會愈變愈好。

但是,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這樣的研究(追蹤同一群人多年來的變化)很貴很難做。

然後,我想到另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裡面提到現在很多人雖然有工作,但是根本養不活自己,這些人也不是不認真不勤勞,但是薪水這麼低,根本養不活自己,要叫他們怎麼「向上流動」呢?

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會怎麼說?書裡面只有提到,福利制度造成不工作的人,因為有些人待在家裡領福利津貼,比自己做牛做馬賺得還要多,其實疫情真的讓某些美國人發現,自己不工作反而領更多,所以疫情結束以後就不願意回工作崗位了。

或許他會說,這是福利制度的錯,可是薪水低到養不活自己、窮到下班後也沒有辦法去上課來提昇自己、累到下班後就算想要看點書來自我提升都很難,這樣的工作,現在很多,如果再去苛責他們不努力,總覺得不太合乎正義?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對貧窮階級的收入估計是正確的嗎?

他會這樣問是因為,在美國,很多社會福利是直接給物資而不是給錢。比方說,提供嬰兒配方給有嬰兒的母親、食物券(food stamp)給低收入戶家庭等等。因為這些都不是現金,所以算起來會讓貧民收入很低,但是生活並沒有真的那麼艱困。

當然,會直接提供物資,主要是怕有些人會拿補助的現金去買酒買煙買毒品,但是這樣會造成收入資料扭曲...不過,政府的補助,是否應該要算做他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