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另一半(2020年歐巴馬最愛小說之一.《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電子書)

布莉.貝內特

279
自我實現或是自我欺騙?
劇透警告
一個讀完會倍感惆悵的故事。
故事跨度三四十年,看似想探討美國的種族歧視議題,但我覺得作者真正想詮釋的,其實是「我是誰?」的自我認同的拉扯。

故事始於一個叫做野鴨鎮的小地方,那裡住著一群洗基因洗得連白人都以為他們是白人的黑人。
這群長得像白人的黑人會歧視皮膚較黑的黑人,但他們也知道自己再怎麼白,仍是黑人。這是個集體矛盾的狀態,但野鴨鎮相對與世隔絕,所以他們無所謂。
而故事的第一代主角,是一對漂亮的雙胞胎姐妹,德茲蕾和絲黛兒。
她們不願繼承母親一塵不變的單調生活,也目睹了明明白得像白人一樣的父親被真正的白人莫名其妙地在她們面前被殺害,於是她們決定離家出走。
相對外向叛逆的姊姊德茲蕾突然有一天回到了野鴨鎮,除了全身上下到處是被家暴的傷痕以外,更讓人訝異的是,她居然帶著一個皮膚黝黑的女兒。
好不容易洗白的基因又被玷污了。
這是許多鎮上的人的想法,幾乎沒人同情她的遭遇,誰叫她要叛逆到讓黑人搞大肚子?
但隨之而來的疑問是,妹妹絲黛兒呢?
她,消失了。

其實絲黛兒沒有消失,她選擇了條極端的道路。
她成為了「白人」,深入了白人的社會。
但由於她擔心身分隨時會被拆穿,黑人總是有辦法看穿隱於市的自己人。她封閉了自我,連枕邊人都無法坦誠。甚至一度帶領著白人去霸凌黑人,只為了延續自己的謊言。她成了自己最大的牢籠。

我已經劇透太多了。
原本我以為這是在講雙胞胎消失的另一半,其實故事深奧很多。
德茲蕾或許消失的是她的妹妹,但由於她逃回了家鄉,她從此消失了成為白人的可能性。

自從絲黛兒決定好好演繹白人之後,她一再錯過坦承的機會。思念姊姊的情緒、秘密和恐懼,讓她成為一個謊言的結合體。她既是絲黛兒,又是德茲蕾,又兩個都不是。她內心的另一半消失了。

***
很難去評斷孰是孰非,故事看似在講種族議題,但自我認同的著墨一再地像警示燈在我腦海閃爍。
台灣不正處於類似的情況嗎?
明明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對於自我認同卻可以如此複雜。
有人是為了利益,不得不昧著良心打壓自己人。
有人為了追求平等,默默地找尋真相。
有人為了愛,可以不顧一切。
有人務實,選擇輕鬆成功的路徑。

多年來,我不也曾經迷惘過、掙扎過、懷疑過,
甚至在不同身分之間遊走穿梭過?
中國人?台灣人?加拿大人?
外國人?

我確實受到環境的影響,在不同時期重朔自己的自我認同,只為了讓自己更容易融入社會,有幾次也差點陷入絲黛兒的困境。
所幸,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整,我找到自我了。
我知道自己是「誰」了。

一本深刻的故事。
推薦給或許迷惘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