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憶
一部詩意而悲涼的小說,描寫一名在地下室壓紙廠工作三十五年的男子——漢嘉,他在壓毀書籍的同時,也偷偷保存了一些珍貴的經典文學,並將它們視為自己的心靈養分。這是一則關於知識、歷史與個人命運的故事,也是對極權體制如何對待文化的一種隱喻。
本書於1976年完成,彼時捷克斯洛伐克仍處於共產黨統治之下,距離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尚有十多年。赫拉巴爾的筆觸充滿對壓制思想自由的控訴,但他沒有採取直接的政治批判,而是透過象徵與隱喻表達個體在專制體制下的無力與抗爭。漢嘉的工作象徵著對文化記憶的銷毀,而他偷藏書籍的行為則是對遺忘的微小抵抗。
赫拉巴爾的文字具有強烈的流動感,宛如醉酒時的獨白,交織著回憶、哲思與幻象,帶有東歐文學獨特的荒誕美學與存在主義色彩。小說雖然篇幅不長,卻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與象徵意義。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它或許是一部無聲的控訴,但放到今天來看,它依然具有極高的啟發性,提醒我們珍惜思想自由,也提醒我們,即使身處最黑暗的時代,仍有人願意為知識與記憶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