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黃金:茶葉帝國史

9折$ 252
4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4/09/27
書寫宗旨在導言中說明,作者是某位茶農遺孀艾莉斯及他的兒子艾倫。呈現兩個觀點,兩個世界,使得本書部分像是隨筆回憶錄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專著。先談到母親的部分,其中第一章已經都由母親作者執筆,描述阿薩姆地區,英國紅茶的發源地,生活很愜意,類似世外桃源,從小被教育英國人建設很重要,在當地教育大眾,有學校,有醫院,管理良好,褐色皮膚的卑賤民眾需要英國才能解決貧困等問題。後來母親養成關心大眾的習慣,雖成長於大英帝國榮耀的時代,雖然後來漸漸沒落,緬懷於過去,依然會人道關懷當地人。最後一章作者回到出身地,言語中同樣關懷當地,英國人走了,當地的醫療水準沒有之前好,管理鬆散,雖然英國政府統治時有壓迫,但是離開之後,狀況也沒有改善就可惜了,東方崛起後也要關懷普羅大眾。

另一個面向來自於作者背景,知名人類與歷史學家,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榮譽教授,及英國科學院、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曾撰述有關英國、尼泊爾、日本和中國人類學與歷史文章,專注現代世界起源和本質的研究。身為歷史學家及人類學家,住宿等身,綜觀研究面向,多數以英國歷史為主,少數是印度半島少數民族古隆族民族誌研究,本書部分補齊他個人與家族背景的遺失而書寫。立意雖好,但是歷史的趨勢與現實相悖,也與目前各國使用狀況差異很大。
❝ 一九六〇年代,根據對 英國伯明罕詹姆斯.布斯工廠工人的調查,每人日均引用十七杯(約五公升)濃茶才能維持操作織布機的專注力。滑鐵盧之役中,威靈頓公爵僅靠一壺熱茶,便憑藉 清醒的頭腦指揮英軍擊敗拿破崙。就連鴉片戰爭也間接與茶葉有關──英國為滿足茶葉內需、解決白銀不足的問題,便以成癮物質交換作為談判籌碼,甚至妄圖在印度做大規模種植取代中國貨源,實現帝國擴張⋯⋯ ❞
網路數據顯示,除英國與愛爾蘭外,中亞與俄國,阿拉伯伊朗土耳其等國的年均量居前茅,其他少有所謂工業化國家,相對於此,咖啡流行於工業發達國家,廣告中咖啡的感覺與工業化的悠閒狀態允合。

作者書中引用資料,談到茶的生產,由古到今飲茶消費方式,咀嚼茶葉,茶磚等,直到熱水沖泡,甚至茶可以當做貨幣。產茶的規模,人工到半機械化。茶的相關文化,作者也是書寫不少,只是帶過中日的茶道,行文著重於鼓吹英國如何向印度阿薩姆地區移植茶樹,殖民規劃中利用苦力(書中描述),一再的實驗種植與採收方式,實現產業化和生產機械化和世界範圍內的普及,推行標準化採收,脫離傳統低效的手工製作,將英式紅茶成功推向世界的故事。殖民地發展茶葉的歷史同樣使茶葉沾滿當地人的血汗。由殖民前期海上強國荷蘭參與茶葉的貿易,透過絲路以及海上貿易傳向世界及歐洲,風靡一時,成為中國重要出口品之一。英國人說由於中國的傲慢和茶商的貪婪不得不征服中國。文明人壓服未開化人的一種天然衝動。整篇不談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地區,與日本鬼子心態相同。植物獵人福鈞將屬於中國的茶葉偷盜到印度種植,茶葉成世界貿易品。表面看似英國成就茶葉,本書提出新意的觀點:茶葉和大英帝國是相輔相成的,甚至是茶葉成就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起初經營辣椒和香料,正是對茶葉業務的開拓促使其轉型,征服和控製印度,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力量,也為英國對遠東、亞太地區的控制出了不少力氣。也因為英國人,遇到中國的茶葉,將牛奶添進茶中,開創新的生活方式,優雅的下午茶。

跳脫中國,本書作者鼓吹茶葉對健康有益,開水沖泡的飲用習慣,替民眾預防消化系統傳染病作出貢獻。由東方到在世界替代酒精飲料,可可,咖啡,巧克力等普遍大眾飲品。熱茶加糖的組合,解決下層勞動人口的生理和營養需求。中世紀的人們慣喝啤酒或葡萄酒等,本質是衛生問題,茶出現取代酒類的影響生活缺點,價格算普羅,工業時代的英國流行。後來歐美等地咖啡代替之後,中東與中南美各地繼續流行,本書茶之文化算是資料收集構思宏大、邏輯嚴謹,有關阿薩姆邦的歷史較為詳實,夾雜殖民歷史的興衰與罪惡。特定狀況含糊其辭,似乎想寫茶葉全書,但能力稍欠。健康效用、水資源、歷史、文化、殖民等主題過多、過於分散。對茶葉與世界歷史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歐洲近代歷史發展論述稍嫌誇大,作為一家之言無可厚非,茶葉之起源,中國、日本、印度、英國等的種植、傳播、所具有的重大影響紀錄有一定價值。當然作者為文舉證有一定學術背景:
❝ 茶含有多種抗菌成分,在中國唐朝時就被用來預防霍亂疫情。現代研究也表明,綠茶中的茶多酚能降低癌症、心臟病的風險。一九二三年《英國藥典》亦指出,茶裡 的咖啡因能促進腦部活動、提高感官訊號的解讀能力,讓思緒更清晰敏捷;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就發現,有喝茶的士兵,其反應比只喝咖啡者還要快⋯⋯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