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穴

9折$ 270
4.5 /5
4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4/05/17
現代的機器人法則創始者.沒有它就不會有原子小金剛

艾氏在序裡寫到.在寫機器人系列前.和編輯們討論到"科學怪人效應".於是.便創立了三個法則來約束優於人類的"人造人"
但艾氏對於三法則的相剋性.及疏漏心知肚明.也因此才能創造出無數的邏輯故事

"鋼穴"為機器人系列長篇的第一本.此長篇特別在於它既是科幻小說.又是推理小說.裡面有很多的邏輯辯論.所謂科學.便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再將其推翻.有時能找到答案.有時又找不到.艾氏的機器人系列.便是如此.裡面雖有許多的邏輯爭辯.但卻也不會枯燥乏味.
如果說看基地系列有種緊湊刺激感.那機器人系列就有一種解謎的快感
展開
user-img
4.0
|
2010/03/06
這故事很好看的地方在於它架構了與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喬治‧歐威爾《1984》不同的未來世界。可惜作者對世界的發展預期的與現況真的差很多;面對少子化、老年化的環境,民主暴力政權的普及,作者所預期地球人類的城市發展實在落後很多。雖然出版年份為2008年,但作者的世界觀似乎與一百年前的赫胥黎、喬治‧歐威爾兩位先生不相上下而已。(這句話雖然很像批評,但是可以拿來跟這兩本書的等級作比較,已經是相當程度的肯定了。)
內容主打謀殺案的懸疑劇情,但小說中所謂的懸疑劇情畢竟還是太粗糙了點。且因為作者設定的環境畢竟與現在的文化有點落差,較難引起對書中人物的行情緒產生共鳴。除了時間是設定在千年以後的環境,還有西方的宗教觀呢!
當中的機械人設計的太人性化,甚至是對人類情緒的變化太過敏感,反應也太過恰當,不禁讓人懷疑它有外掛諮商模式;而且也讓人不小心跟黑執事想在一起。雖然最後有交代這位機器仁兄外掛的是腦波掃描,而且本來就是設計來解讀人腦的,但是反應過度恰當真的很不合邏輯。
展開
user-img
4.0
|
2008/09/23
一直以來,無論是電影或小說,「科幻」是我極少接觸的領域,特別是以機器人為題材發揮的故事。因為我總覺得這類的故事通常容易流於表面,且內容走向千篇一律,總是將人類與機器人擺\在相互對立的兩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最後只是滿足了一時的視覺衝擊,而沒有值得探討的後續空間。然而,在閱\讀了著作等身的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出版於1954年的《鋼穴》後,讓我對科幻小說大大地改觀。

首先,若將「科幻」的因素抽離,《鋼穴》可被視為是一本推理小說:一名在太空城內頗有份量的薩騰博士遭到謀殺,而太空城方面認為這是地球人所犯下的罪行,於是紐約市的刑警貝萊便受命和太空城派來的機器人丹尼爾一起調查事件真相。就故事架構來說,這是一本很「簡單」的小說,甚至對推理迷來說,或許\會覺得沒有新鮮感。然而,艾西莫夫卻以「機器人」及「機器人學三大法則」成功\地將這個故事說得有血有肉,且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及探討的論點。

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在製造機器人的「正子腦」時,必定得以這三項法則為基準去設計,因此可以看出人類不過將機器人視為眾多「家庭電器用品」之一罷了。縱使機器人會說話和行走等動作,然而卻只能依照程式設計來行事,無法獨立思考運作,更別說是像人類一樣去理解愛、正義、好奇等抽象觀念。然而卻有部分所謂的「復古人士」極端地反對機器人,因為他們害怕有一天機器人會凌駕於人類之上,並且完全取代他們在社會上的功\能,使得他們面臨失業危機。這不禁讓我想到發生於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當時便以機器取代人力來提高生產量,卻也使得年輕力壯的勞工被廉價的婦女及童工取代而失業。雖說以長遠的結果來看,這是邁向美好未來必經的陣痛期,然而站在那些即將被取代的人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無法接受的事,特別是必須維持一家生計的中年男子。如同警察局長朱利斯‧安德比所說:「別以為沒什麼大不了,想想這把年紀了還要投入勞動市場。」

而在這時間背景設定在未來的故事中,地球上的居民已暴增為八十億人口,因此文明便必須徹底地改變,以應付隨之而來的居住空間及糧食等等的問題。凡事得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標進行,「鋼穴」便順應而生成為新型的居住生活型態。人們關在一個個可以自給自足的鋼筋水泥洞穴中生存,腳上踩不到泥土、鼻子呼吸的是空調產生的氣體、吃的是酵母等合成的食物,生活的一切皆與大自然完全隔絕,就連陽光、雨水及黑夜等都成了極為稀奇的景象。閱\讀至此,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小時候看的電影《第五元素》:人類往來於一根根的透明管子中,眼前所見淨是無聊的銀色科技世界,沒有綠樹、沒有藍天、沒有河流及海洋;人們的穿著及居住的建築物皆大同小異,毫無獨特性可言。說實在地,這樣的世界真的很恐怖,或許\我的內心裡也是一名「復古份子」吧。

然而,一旦地球上的人口真的像小說中所描述的一樣時,我想生活型態勢必要做大幅度的改變。不管是否要居住在「鋼穴」中,抑或是像太空城方面所建議的,將部分人口移民至其他星球,讓機器人協助人們提高生活品質,要如何讓所有居民都能認可並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是一件很難的事。畢竟人們已經習慣了大半輩子的生活型態,現在要他們突然接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當然會有所害怕甚至是抗拒的舉動出現。就像那些在早期便移民離開地球的太空族,經過長久的演化後,已經對地球上的疾病沒有抗體,疾病對他們來說根本是未知的事物,而在面對這些未知的事物時,總免不了有些病態的恐懼。

除了這些人類未來必定會面臨,個人與大環境之間的調和的問題外,艾西莫夫還以人類與機器人的特質來增加推理的趣味性及懸疑性。由於機器人是依照一定的程式線路設計而成的,因此機器人只能呆板地照著規則走,對於過於複雜貨拐彎抹角的事情便無法理解;而相較於機器人,人腦的運作因無法完全透過科技去分析,因此人與人之間亦無法精準地推測出對方的想法,更別說是要機器人來完全負責偵辦案件了。然而也因機器人百分之百「理性」地去判斷事物,讓人認定機器人說出來的話絕對「客觀」,而掉進這樣一個極度「主觀」的窠臼中,迷失偵辦事件的方向。

在故事的結尾,案件解決之後,刑警貝萊挽著機器人丹尼爾的手臂走了出去。由此可見,艾西莫夫是主張未來將會走向碳/鐵世界──也就是人類與機器人彼此共存,相互依賴而生存下去。最重要的一點,機器人無論在智慧或地位等方面,是絕對無法凌駕於人類之上。不過,我想這多少帶著人類的「自卑」情緒在裡面,唯有掌握主導權才能顯示自身的偉大及地位。如此便能解釋為什麼刑警貝萊即使手上有手表,依然習慣性地向機器人丹尼爾詢問時間。「命令機器人幹些雜事,無非是為了強調他的機器人本質,同時強調自己身為人的事實。」貝萊心想。
展開
user-img
5.0
|
2008/09/03
其實我並不常閱\讀這類科幻小說
最近讀過的也都是於試讀活動所接觸到的

以前不讀,是因為怕讀到過於深奧的科學理論
這會讓理科一向不靈光的我感到萬分的無力
不過,就在接觸到這本書之後
我發現它幾乎沒有過多難解的科學理論
有的卻是讓人百般敬佩的過人想像力

我一直都是佩服科幻小說作家的
他們必須運用自己的想像能力
以合情合理的角度來給予故事一個超越當代的背景
然後在細心描繪那些新奇又有趣的先進科技
巧心鋪排劇情之際,這本最教我鼓掌的是其間推理的精彩
畢竟很難得會有一本科幻小說能讓我在一天之內就閱\讀完畢的
這其間的精彩就無需多言了

就我個人來說
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說在於兇手犯案與警員偵辦的過程
這本書雖然在看不到一半我就已經感覺出來兇手是誰了
不過這卻一點也不影響到後面的劇情
話說人類只要活到三歲便懂得探詢『為什麼』
而這項能力就從那天開始如影隨形的跟隨著我們
所以說,儘管我已經猜出了兇手是誰
但是『為什麼』會是這個人
才是真正想一探究竟的精神所在
而書中貝萊警官每一次的精彩推論都讓我看得目不轉睛
後面的轉折也很能讓我大呼過癮
我只能說,不愧\是出自大師之手的作品
我喜歡‧‧‧^(oo)^

其實書中那些居住在鋼穴裡的人民
以及來自太空城的所謂外來者
每每看著他們一觸即發的對侍與衝突
我倒是真為彼此給捏一把冷汗呢
心底裡不由得吶喊著:『本是同根生,本是同根生啊‧‧‧』

對於太空城的人一連串看似有陰謀的詭計
還有鋼穴中多數反機器人的情緒與心理等
在書中,貝萊警官說了一句話:
『我也不喜歡它們,卻不會讓自己被偏見害死。』
在這句話之後跨頁(試讀本:P-238 頁)
那段演說真是精彩,很能讓我打從心底接受
雖說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哲理
不過,能打動心裡認同的想法,就是佳言巧語
(註:等拿到新書之後再來說明到底是在市售版的哪一頁唷~)
有興趣想知道的人,就去翻翻書吧~

終歸而論,這本書啊
科幻迷不要錯過
推理迷也莫放過
若同為科幻與推理的愛好者
就更不應該對這本書視而不見了‧‧‧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