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記百味

79折$ 173
4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0%
3
5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0
|
2011/08/02
看了一系列關於食物與烹飪的好書,如『家傳大煎鍋』、『神藥』、『廚房裡的家教課』後,便對這類將人生百態、傳奇故事與烹飪相結合的作品產生極為濃郁的興趣,所以一當我看到「食記百味」、「吉本芭娜娜」以及封面那道讓人垂涎欲滴的可樂餅這三個元素時,便迫不及待地打開本書。

或許\是期待感過深,難免產生一些落差,本書是結構很鬆散的散文集結,是100篇關於吉本芭娜娜吃飯、作菜和食材的雜感文章,陳述的有食材的簡介、一起吃飯的人、替家人與朋友作菜的互動、與餐\廳老闆和美食之間的內心小對話、旅行時所吃道的難忘料理(印象最深的是她來台北吃烏骨雞與蛇湯等藥膳料理的趣事)。

如果和『家傳大煎鍋』的大時代變遷、『神藥』的文化衝擊或『廚房裡的家政課』的喪親療傷等背景故事相比,「食記百味」肯定會讓人感到平淡無奇,況且本書部份文章可以說是接近「流水日記帳」,其中一些文章竟然短到不到一百字,勉強可以算是「詩」了,其實要不是吉本芭娜娜的文筆和特有的細膩,這本書恐怕會被日文原版的編輯徹底毀滅。

本書的文案提到「特別著重在她與兩歲半的兒子小不點共食的回憶,記錄到小不點六歲為止的母子美好時光。」,但其實我算了一下,提到母子之間的互動的篇幅只有前面的三分之一,後半段的篇幅反而偏重在餐\廳與旅行餐\飲,可惜就是以一貫的「平淡風格」去描寫。

我相信一定有些人與本書會相當對味,但我畢竟也只能忠實地記錄下自己的讀後想法啦!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4/15
最近在睡前看吉本芭娜娜的食記百味,不免也有一些關於吃的記憶浮上心頭。
國中時,媽媽忙不過來會叫我去外公家熬粥給他吃。外公一個人獨居,因為行動不太方便,所以媽媽每天都會去送餐\,有時家裡剛好做生意很忙,媽媽就會叫我裝一些白米飯過去弄餐\給外公吃。
我騎著腳踏車到外公家,跟躺在床上的外公打招呼後,進到廚房,用一個白鐵鍋加水,與米飯一起煮爛。因為外公牙不好,只能喝粥,配一些軟軟的食物。粥煮好了,外公會坐在床上,自己把粥給吃了。我把鍋碗洗一洗,然後回家。
當我陪媽媽去煮粥時,她就會跟外公聊天,粥在煮的時候,順便整理外公家。我想外公一定比較期待媽媽過去吧!外婆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往生,從那時候起,外公都是身為么\女的媽媽在照顧的。
爸爸這邊的阿嬤是煮粥給我們吃的,阿公阿嬤住在大伯家,所以早餐\都是阿嬤在掌廚。我跟爸爸都喜歡吃阿嬤煮的粥,並不是什麼假裝喜歡來討老人家歡喜,而是真的喜歡吃。雖然大人們分家後,都是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有時候我就會跑到阿嬤那邊去吃早餐\(大家都住得很近,幾條街道的距離而已),阿嬤會特別幫我煮一個荷包蛋。在半熟時,把蛋黃用鍋鏟給戳破,翻面煮到全熟,上桌時在加醬油。很奇怪,別人就煎不出這樣的荷包蛋,鹹度與香味都恰到好處。阿嬤煮粥會放大塊大塊的地瓜也是特別好吃,就是覺得那個粥裡的地瓜大小剛剛好,別人也切不出那個剛好的地瓜塊。粥也是軟硬適中。
說也奇怪,自從上大學北上後,離家很多年,也不常回去。反而是弟弟喜歡家裡的事業,跑回家去工作。小時候,只差我一歲的弟弟,媽媽並不會叫他到外公家煮粥,他也不會跑到大伯家吃阿嬤的稀飯,然而人生的緣份究竟是如何安排。外公外婆阿公阿嬤都離開人世,我也不在台東的鄉下工作,弟弟卻跟爸爸說想要接家裡的事業,長住在台東的小鎮幫忙,真是奇妙。
我自己住在新店的郊區,不想出門的時候,我就把一點白米煮成粥,灑一點鹽巴就可以吃,很清爽。然而,吃著簡單的白粥,卻有許\多記憶浮現,我想起疼我的阿嬤,眼眶濕濕的,這粥可一點也不單調乏味啊!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