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觀覽車

9折$ 252
4 /5
18位讀者評分
5
33%
4
33%
3
11%
2
17%
1
6%

全部書評 | 共1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4/12/30

《夜行觀覽車》的作者是由先前引起巨大迴響的推理驚悚電影『告白』之原著作者湊佳苗,繼前者佳績後再奪書榜的話題作品。

住在所謂的高級住宅區『雲雀之丘』,真的就會變的高級嗎(穿著還是心智,自己覺得還是別人覺得)?事情永遠都不像表象所看到的這麼簡單。圍繞『雲雀之丘』的三組家庭:無論是人人羨慕但發生殺夫命案的「高橋家」;或是正處在畸零地,在『小金包』眼中完全與『雲雀之丘』的氣質不相符合的「遠藤家」;還是永遠都是話中有話,打著正義的旗幟進行常人所無法理解的低俗行徑的『小島聰子』等。作者很精彩的運用三個家庭的多軸敘寫法,讓讀者可以發覺『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中,各自不同的片段擷取與詮釋,會發展出的不同事件樣貌』。

另外,從本書的書寫內容中,可以感受到各角色間強烈的壓抑性:「遠藤家」的閨女自從從平地搬到媽媽心目中的『高』級住宅,接續產生的暴力瘋狂行徑;「遠藤家」的男女主人各自因應女兒的性格變動所產生的不同回應;而「高橋家」一開始明明就是最令人稱羨的模範家庭,有著外貌出眾又聰明的子女,爸爸媽媽看起來也是那麼地溫文儒雅,結果因為一個失足(其實內心也壓抑許久),一夕之間風雲變色,從『雲雀之丘』最受歡迎的家庭,變成人人厭惡的異類;「小島聰子」的嘴臉最是讓我驚訝,從一開始褒彼(「高橋家」)貶此(「遠藤家」),讓人驚呼她的大小眼之外,作者對她的描述也是相當立體。雖然初發生「兇殺案」時,她是非常憤怒「高橋家」玷污了她所居住幾十年的「優良社區」,並嘗試進行最激烈的送客方式,但到書末,卻也發現她願意擔任「高橋家」的代理監護人,有著讓人欣慰的「熱心」。

因此,在品讀過《夜行觀覽車》,會發現心裡激起『對社會洞察』的漣漪,好像可以想像若此事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或在所謂的高級住宅區,是否當中的人們會因為「居住地優良」,內心就真的愉快;還是像書中所細細描寫的,無論你生活於哪個區域,倘若大家對敦親睦鄰的定義僅剩下「可以幫我家住宅增值的鄰居才是真正的『鄰居』」,而不合此定義者則視為毒蛇猛獸,應『鞭數十、驅之別院』,合上述的社區,應該不能稱作「幸福社區」,我看應該是「道貌岸然」社區吧!

本書中,雖然無法看到如『告白』一樣令人驚悚的情節安排,但這樣越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敘事寫法,其實才是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文學作品。因為,『所有的一切,即將一觸即發』,家庭中的分享交流,其實遠比「成績」、「排名」、「名校」、「社會地位」還要更加重要。『雲雀之丘』的居民們因為一直位居高處,想展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到最後,這群努力把自己維持不同的人,其實內心「優良維持」的恐懼確實也把自己轉變為另一個令人害怕的『怪物』性格,正所謂『裝久了,也會變成真的』。我覺得這本書所牽涉到的層面不僅是家庭、學校關係,甚至是整個社會的觀感價值,真的很佩服作者可以透過這本書,逼著讀者去看所有人內心中可能出現的那個魔鬼,如此對人性的深刻剖析,也就是『湊佳苗』的魅力所在。

展開
user-img
4.0
|
2014/07/23
這是我目前讀過湊佳苗最溫暖的小說

比起過往<告白><贖罪>......等黑色系小說

<夜行觀覽車>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盞燭光
正因為它的平易近人 才更凸顯了這部小說的特色

本書在日本評價甚高 在台灣卻不如預期

看來台灣還是喜歡黑色的湊佳苗(當然我也是XD)
展開
user-img
4.0
|
2013/10/03
我看到第一章描寫真弓跟彩花之間的相處內容~
就蠻吸引我繼續看下去~
的確~告白是湊佳苗最好的作品~
但~我卻覺得這本小說的內容寫的蠻不錯耶~
當然~可以的話~等特價時再買這本小說會更好.....
展開
user-img
1.0
|
2013/05/31
我只有三個字想說,那就是不好看
湊佳苗的書我看過有一半左右,我覺得這本是最差的
誰能告訴我這整個故事和觀覽車有什麼關係?
這本書裡每個角色我都不喜歡,尤其討厭那個小島,自白篇幅少,存在更覺得很牽強
不知道是不是我本身不能理解那種地方的文化,我決不認為彩花只因為自己家是那裡最小最窮酸的房子而大大轉變性格!
太扯!
而且慎司家媽媽殺人的原因很爛很怪!(自己去看吧最後四分之ㄧ會出現原因)
我超級不能接受!回想我當初一看完告白就喜歡上這作者,覺得很失望(對這本書而言啦)
其他的作品到沒差成這樣子
展開
user-img
2.0
|
2012/10/21
與告白相比,本書真是令人意外的.....失望

說這是推理小說,不如說是家庭倫理心靈思考戲碼。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幾個家庭各自面臨著不同的難題,只是因為某家出了命案,藉此來反射各自對家庭的反省。立意很好,但跟推理真的有很大的距離,因為劇情沒有如告白一般爆炸性的發展,只是用同樣的手法,各自敘述本人的心理狀態與想法,後面就默默的結束了。
看完最後一頁,還是不懂這個命案或整篇跟觀覽車有甚麼關係。

相同的敘述手法,但沒有好的故事鋪陳,或者作者需要嚐試點不同的寫作風格。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2/28
看來前幾篇書評並不是很好
所以在民國101年之後 出版到往復書簡
看完湊佳苗的所有著作
才來看觀覽車
(雖是因看過告白電影 而無法感受到告白的小說 些許\遺憾)
這本小說是以本格派的寫法
藉由其中的故事,令人們反思社會價值觀
以及最後有點似羅生門結局
令讀著有著無限想像..
湊佳苗善於描寫人性以及不同角度看法,探討社會、家庭、學校...等
(觀覽車書名的部分還請看其他人的評論)
====
翻譯程度的確許\多不通順..
在彩花遇見慎司的那一段 \"被白吃記者團團圍住\"
應該是指(志保)
這樣在時間點上才會正確(因為當時沒有案情,所以不會有記者)
展開
user-img
2.0
|
2011/12/03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作者只有告白好看
當初再買的時候是看到書店把他特定弄一區
想說又是湊佳苗寫的
結果看完後真的沒有想像中好看
前面很好看到後面就感覺有點再亂湊
結局更是令我傻眼
不會因為她告白寫的好看就覺得這本也好看的一本書
應該是會推薦朋友看的
展開
user-img
3.0
|
2011/08/10
我的想法就跟前幾位讀者一樣,我覺得這本跟湊佳苗之前的《告白》、《贖罪》比起來的確是遜色許\多。
展開
user-img
2.0
|
2011/08/08

內容很紮實,但卻不吸引我。

除卻了所有,單以感覺而論,對我而言只是一群自私又任性的人所構成的內心獨白,這群人給我的厭惡感遠遠超過了高橋家給我的美。

單純覺得看了很不舒服,反而比較喜歡《告白》。
展開
user-img
3.0
|
2011/07/20
與告白相比較 , 作者這次作品真的退步太多了, 連翻釋部份也不好 , 只是一本描述八婆們內心世界 , 還有白目小孩的任信而已 , 完全讀不到趣味和深度 , 失望透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1/06/02
相較於另一本少女,這一本〔夜行觀覽車〕便比較符合我的期待和口味了!作者湊佳苗用一貫的筆調去描述各個家庭的不堪面,以及鄰居和鄰居之間的相處關係,雖然全篇故事是由一件兇殺案開始的,但是裡面所描寫的種種都會真實的在我們周遭發生!雖然抽絲剝繭到了最後驚喜感仍然不大,但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人與人之間攜手相伴的溫情,也使得一向愛看刺激詭譎小說的我有些慚愧\,故事情節發展到最後,沒有必要多撼動人心,諸如主角其實就是兇手或是全部的人都死光光那一類的!而是從一本小說裡去影響到自己的想法,甚至想去改變一些甚麼!我想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太冷漠了,鮮少和周遭的人打交道,甚至是自己的家人都不是真的瞭解,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別人變成我們要的樣子而去勉強許\多事情,造成最後兩敗俱傷呢?對此,我想還是有許\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改變,而非自己說得口沫橫飛而不去做!總而言之,〔夜行觀覽車〕是一本不錯的作品,若是尚未看過湊佳苗作品的朋友,我建議你們閱\讀順序可以由>少女>贖罪>夜行觀覽車,最候再看告白!這樣子除了能感受到作者寫作的力度以外,也能看到不同的風格喔!
展開
user-img
4.0
|
2011/05/10
  剛看這本書時,覺得日本很多家庭的思想很奇怪,聽到別人家有爭吵的聲音,明明偷偷在觀察著,卻只想著不要多管閒事,然後還會覺得對方該來道歉。看到最後,則是覺得太愛比較、升學主義至上,把榮耀別的東西當成自己的價值感,是摧毀個人自信及親子關係的慢性毒藥。
  形式上,跟《告白》那種輪流對話,慢慢把故事輪廓拼湊出來的感覺很像,而且我覺得這個故事裡面的人,好像心態更扭曲一點。
  大概是因為,《告白》裡面的開始與結束,都是因為「愛」自己的家人,所以再怎麼樣的偏差,會感覺到那是愛的變形體,但在《夜行觀覽車》中,「愛」轉移到其他物質上面,例如:房子、身分、地位、偶像、成績、高中名校、金錢、職業.....,加上表達不當/不會表達,以致於他們多半透過這些東西來表達對家人的情感,使得親情成了一種扭曲的概念,「愛」變得很空虛及疲乏,家人中間連結的是社會賦予的價值觀。
  結局的變化還滿大的,前面許\多事情一點一點累積後,才逐漸明白凶殺案中的關鍵人物的個性與想法,然後就會覺得,若鄰居們不要那麼冷漠,會不會就可以阻止這個悲劇。但其實,如果這些人平日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與要求,不要那麼追求所謂的完美,也不要愛比較,純粹享受簡單的幸福的話,其實根本就不會種下這樣的殺意。
  引發最大的衝突,通常都是因為小事的累積。回頭看那些原因時,其實真的很微不足道不足以用暴力解決,但中間的情緒與小聲音的累積,卻早就把這些小事在腦袋裡化成屈辱與傷害,所以最後就會用身體上的傷害,希望對方消失,來舒緩自己內心的疼痛,但結果只是更痛而已。

  摩天輪是黑暗中耀眼的存在,而且在摩天輪上的不同角度,看到的視野也不同,我們透過摩天輪來觀察自己原本看不到的地方,也透過搭乘摩天輪去感受不同的快樂。我覺得摩天輪象徵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想要值得被家人所認同,及榮耀自己之處,透過作者的書寫與分析,我們對這些人的內在摩天輪做了一圈的觀察,對人性也做了深入的觀察。
  那麼在看完後,我們是否也能去審視自己心中的摩天輪呢?去觀察自己心中的匱乏與豐盛之處,去了解自己現在生活的因與果,去拿掉小事正在積累的壓力呢?
  這本書很有趣,也許\故事結局讓人一下子覺得「啊?就這樣」,不像《告白》那樣具有爆炸性,但中間的東西還是讓人感到既熟悉又害怕。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5/09
「三個家庭 三個觀覽車廂」

  嘿,你覺得「家人」的定義是什麼呢?曾經在公視的「躺屍人」中看到這樣的橋段,女兒問媽媽說:「什麼是家人?」媽媽答道:「就是燒金紙的時候會圍過來的一群人。」因此,對於家庭的情感,我想每個人一定都有其獨特的感受吧。

  《夜行觀覽車》的劇情,繞著三個家庭旋轉著 ── 高橋家、遠藤家以及小島家。三個家庭,三個觀覽車廂。如此鄰近彼此,卻又維持著等距,不容僭越。位於雲雀之丘的房子們,讓我的腦中忍不住浮現日劇「美麗鄰人」的場景 ... 同樣在山坡上,同樣無法交心,同樣地 ... 發生了悲劇。

  表面上的和平是刻意營造,每個家庭各自存在的傷痛,外人是看不出的。書中不斷圍繞著的問題,是關於家人間彼此價值觀的衝突:「把房子建在雲雀之丘上的高級住宅區,我們就能獲得幸福了。」「我只想平凡地過生活,離開這個傾斜的世界 ... 」「努力唸書吧!考上醫學院吧!這對你的人生來說是最好的!」「為什麼?表面上你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卻又將無謂的比較與期待加諸在我身上?」,正因為是最在意的家人,因此無法忽略對方的意見,而選擇忍耐的結果,則只是粉飾太平,蘊量著 ... 蘊量著 ... 終於撞破了暴風雨前的寧靜,讓家人間的感情出現了無法修補的大洞。原本在他人眼中猶如童話般家庭的高橋家,發生了殺人事件;而原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遠藤家,亦差點鑄成大錯。

  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家族成員對「幸福」的定義依然是截然不同的。並非只是「擁有自己的房子」這麼簡單而已,也不是「孩子們都考上了好學校」就什麼問題都沒了。真正的家庭幸福,需要長期經營,並且構築在家人間的充分溝通與體諒上。如果不試著將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不試著去體諒彼此的缺陷,那麼,距離幸福家族的雛形將永遠是十分遙遠的。

  在《夜行觀覽車》一書中,唯一一個堪稱幸福的家庭,大概只有比奈子的好友鈴木步美一家吧!在這個平凡的家庭裡,有一個略嫌嘮叨的母親,每天為了家人的健康而努力構思菜單;有一個支持小孩想法的父親,即使已經是深夜,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和遠藤啟介一起出門撕傳單。我認為這是一個模範家庭,而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也會自然而然擁有一顆柔軟善良的心。有一句話說:「真正的溫柔,總是拐彎抹角的。」而鈴木家的步美與弘樹,就給我這樣的感覺。

  然而,即使高橋家發生了如此可怕的悲劇,正如書中所述:「真相只有一個,哀悼的對象、責備的對象、安慰的對象,全都是家人。僅此而已。」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家人間的這份羈絆,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就如同良幸煮烏龍麵或泡麵時,一定會學媽媽淳子,把蛋打成蛋汁加進去一樣 ... 家人的影響力與重要性,早已滲透到你我身心的每個角落了。



  摩天輪蓋\好之後的某一天,高橋家,一定還會再度聚首吧!而之後的日子,將會更加閃耀 ...
展開
user-img
4.0
|
2011/05/07
觀覽車,英文稱作”Ferris Wheel”,其實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摩天輪」,最早的摩天輪是由美國人George Washington Ferris所設計的,原意只是為了和巴黎鐵塔一較高下,後來卻意外爆紅成為遊樂園或主題公園裡的熱門設施,為了紀念原設計者便將這玩意兒很沒創意地稱為”Ferris Wheel”,而中文裡的「摩天輪」倒是很大氣,白話一點的翻譯叫做「接近天際的巨輪」,不過終究不如日文裡的「觀覽車」一般恰如其分:觀賞覽望景致的纜車,當然囉,觀賞的不單單只是景致,觀景之餘同時也觀人,在上不接天下不著地的小空間裡,面對面的只有坐在你對面的那個人,於是熱戀中的情侶來了,帶著孩子的年輕父母來了,矗立空中的摩天輪,綻放出幸福與希望的花朵。
雲雀之丘,一個位於半山坡的高級住宅區,這裡的居民家家戶戶都是三高,不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那個三高,而是社經地位高、知識水平高、還有收入高的三高,但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社區,七月的一天午夜,傳出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兇殺案。先是社區裡的高橋家傳出爭執聲,緊接著便是高橋家的男主人傳出頭部受傷隨後身亡的消息,據調查高橋太太涉有重嫌,而次男高橋慎司在事發後不知去向,行蹤不明。
類似的事件在現今的社會早已不再是新聞,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時時可見「博士生割喉殺妻」、「冷血母親殺嬰」、「夫妻攜兒同赴黃泉」、或是「討錢不成孫殺祖」等等驚悚標題,事件的發生頻繁到人們除了唏噓幾句,感嘆一下現今社會到底怎麼了,竟就能像沒事人一樣的不當一回事,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
究竟是為了什麼,讓人開始對至親至愛甚至是血肉相連的家人痛下毒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開始快速增加,從三○年代的二十億、七○年代的四十億,到現在的六十幾億,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人口可望在今年十月突破七十億大關。人口增多,人與人的互動勢必也跟著增加,著名的六度空間定律提到,每個人和陌生人的距離只有六個人,也就是說,只要通過六個陌生人,你就有可能會遇到一個熟人。但在人際關係快速開展的同時,人與人的聯繫相對淡薄,所謂的熟人,可能只不過是你瑜珈教室裡的同學,下了課,東西收一收,連招呼都不打一個地各自離開的「熟人」,讓人不禁對這般伸指頭輕輕一戳就破的脆弱連繫重重的長嘆一口氣。
湊佳苗的書每本都擺\在懸疑推理區,但她對人性深刻的剖析、心理層面精準的描述,始終是湊佳苗登上暢銷排行榜的一大賣點。在《夜行觀覽車》裡,三個家庭,三個故事,遠藤家中的獨生女彩花,自從搬到雲雀之丘後始終陰陽怪氣的,在家中更是對父母大呼小叫,鄰居們無不知曉;遠藤家對面的高橋家,老大良幸在外地念醫學院,二女兒比奈子讀的是當地最好的私立女中,小兒子慎司在兄姊的光環下,讀書絲毫不敢鬆懈,每當考試將近,家人都曉得該留給慎司安靜的讀書環境;小島家的孩子早已離家工作,家中只剩聰子老太太,成天串門子打聽消息。三戶人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壓力煩惱,也都有各自不同反應方式,這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的領域,稱作「自我防禦機制」。
這些自我防禦機制其實並沒有不好,這只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策略,當生活面對衝突、或是精神上的焦慮時,個體出於無意識的方式來改變本質行為,目的在於否定或歪曲現實,以提供一段緩衝時間來緩解壓力所造成的情緒衝突。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我防禦並不能改變任何客觀環境,因此也無法突破意識層面以外的任何條件,故自我防禦多少含有一些自欺成分,因此在正常的防禦機制下也可能出現心理層面的病理狀態。於是我們常說的「這個社會生病了」,便是這種正常的互動但卻過當的防禦下衍生的悲劇產物。
從《告白》、《贖罪》到《少女》,拿掉了湊佳苗充滿個人特色的獨白式寫作方式,《夜行觀覽車》並不算特別吸引我,但其一貫的人性衝擊,《夜行觀覽車》依舊留給讀者不少值得深思的空間。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5/05
書的內容,和我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不過,與其說不一樣,說格局差想有異還比較對。

原先我想的,是以推理為主:案件發生,相關鄰近的人說出己觀,從中牽扯出趣意的內容,我這所指的趣意,不是只好笑有趣的那種戲謔或是幽默諷刺,是指故事本身的精采。

沒想到的,作者寫的格局其實比我想得還大,我只是想針對當時案件發生時的個人反應與內心思緒,不過作者似乎不打算這樣得過且過,時間點的確是圍繞著發生案件,只是案件不過是一個夜裡發生的事,各人的心事..卻沒有停歇。

雲雀之丘,事件發生之地,不管是殺人事件,還是各人心事。

人人幾乎對這樣一個彷彿代表著高階地位的高價位地方,都有種無法高攀的缺陷感,錢的確是很殘酷的重點,即使有錢買了,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感覺到融不入的挫敗,因為住在這樣的地方遠超出自己的能力,所以感到痛苦,但這棟房子已經是全部財產,痛苦也要裝作不知道地生活下去,可是人常常沒有體認到,當痛苦漲溢出來後,就無法收回了。

作者的安排有點巧妙,看起來就像我們一般看日劇的組合,看似幸福卻有問題的家庭,八卦好事者,只管己事不想惹麻煩的鄰居,害怕被牽扯的好朋友...感覺上似乎就準備上演一部很常見的家常推理劇,可是作者做了些微的調整,。

說是調得更真實也不算對,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發生「明明是小事,為什麼要發這麼大火」的事情,台灣社會上也常有這類事引發殺案,但是作者把相關的人的事與牽扯寫得更緊密,這些緊密有時候會有釋後恍然大悟的感覺,對於多半是偶發事件的社會案件來說,不知怎地,我有種像看到封面上的摩天輪 - 全黑的夜裡,忽隱忽現的彩色大輪,在天上轉著,很夢幻。

可是我又想到,其實事情的發生,都有牽連,不是像我們單看社會新聞那麼簡單,「家裡的事情用不著外人來裁決。事情真相只要我們自己家人知道就好。」

太多的心情,因為這本書想起...想要抓狂時的我,討厭麻煩事的我,逃避的我...

忽明忽暗的彩色大輪,就像周遭的事,有明亮處也有灰暗處,可是我們都有點期待看到摩天輪在夜裡發出亮光的時候。


書,不輕不重,內頁上的字,不緊靠也不鬆落,嶄新的白紙上,一眼望去,寥寥十幾行字,說白了這不是本高達好幾百字的厚書,也不是什麼緊湊迭起的厲害小說,可我的心情從悶極了,又輕輕地放鬆了,好像入口濃得不得了的味道,嚥下的瞬間消失了。

就像吃了一塊重乳酪口味的起司蛋糕,明明是小小的一塊,卻扎實得不得了,心裡把它當點心,卻成了正餐\的存在。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5/04
閱\讀湊佳苗的作品,敘述手法似乎成了她獨有、且最具特色之處,《夜行觀覽車》沒有意外的又再一次令人驚豔,而且這次融合了描述式與獨白式寫法,以三個不同的家庭主體,不管是置身事件者或旁觀者的角度帶出了故事的全貌,“時間”成了這次的重點,從案件發生至結束僅短短四日,期間雖運用了順敘與倒敘法的交雜,但我們看見作者以著清晰的邏輯架構組裝了所有情節,過程中不同時間的片段、相異角色的片面所帶來的未知,反而讓人更急欲得知真相,然而延宕許\久的那份疑惑,彷彿吊人胃口般直至最終才獲得紓解。

如果有看過《告白》或《贖罪》,可能會發現本書內容與之前的作品有那麼一點差異,對,以前敘述的情節或過程是更加聳動血腥,甚至到瞠目結舌、匪夷所思的地步,然而這一次,如果以電影來打比方,雖褪去了以往那些視覺震撼與聲光效果的裝飾,卻也讓人更輕易、殘酷的直視到赤裸裸所謂人心的部分,那看似平靜溫
和的表象,潛藏深處的竟是如此無以名狀的悲哀。

就像本書第一句話就拋出的疑問般,「事情為什麼會演變這樣呢?」更何況這是發生在家庭、發生在親人間,怎麼還是會這樣?每個家就彷彿是個社會小角落的縮影,呈現著不同面貌,故事裡有著雖住在高級住宅區,卻鎮日爭執紛亂不斷的家庭,有著平日雖看似和樂毫無缺陷,卻發失駭人命案頓時崩毀的家庭,也有著愛道人長短、美其名守護,卻孤單渴望著親情關愛的家庭,而閱\讀《夜行觀覽車》的過程,我們就像是和這些人搭上了這座巨大的摩天輪一樣,在漆黑的夜空下瞭望著遠處燈光熠熠的山下景色,那亮著盞盞橘色溫暖光芒的窗內,有著什麼樣的人生百態?而這些被困在雲雀之丘、被關在不同的瑰麗玻璃窗內的人們,又是上演著怎樣的生命風景?在上面轉了一圈下來後,同樣的景色就會看來有所不同嗎?或者最終我們還是只能悲觀地企盼和黑暗融為一體?

「只要度過了今天,明天跟以後一定會有辦法的。」

也是,紛亂的家人並沒有因為此契機改變了價值觀,童話的家庭靠著美化的謊言合理了自己的行為,就連看似大和解的結局也充斥著不滿與漠然,然而儘管明早醒來依舊會一成不變重複著同樣的無奈,日子還是得繼續過下去,如果人人都抱持著自掃門前雪的冷漠,關上了窗就杜絕了外面所有問題,我們又怎麼冀望他人有著相同的情感熱度?如果家只是淪為外顯的遮風避雨建築,而少了情感的維繫與支持,我
們又怎麼期許\有人會看見別人的不幸,就體悟自己的幸福?物質文明的發達,反倒好像只是突顯了真相的無力招架與現代人的無感,而呈現出了在社會、在家庭或在人際關係各種面向的扭曲怪狀。

於是我們都在這傾斜的坡道上,努力地保持著自身的平衡,儘管別人輕推一把就可能失衡墜落,但也別忘了,只要有人願意伸手拉起,我們還是可能跨越過這險坡,抵達平坦安穩的明媚之地,顯然對於未來我們還是有選擇的,不是每個故事都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我們還是由衷期盼每段真實人生都能圓滿落幕。
展開
user-img
4.0
|
2011/05/04
雲雀之丘高級住宅區的住戶們,總是以睥睨的眼神看著下方的人們,自以為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數不盡的錢財,便是高人一等,萬萬沒想到在這高級社區竟會發生兇殺案,兇手還是自家人,這叫住戶們的顏面往哪擺\?人人稱羨的住宅區怎會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湊佳苗細膩刻畫出命案發生時鄰居的冷眼旁觀及事後八卦的形態,明確點出人性黑暗面,鄰人為了確保與減少麻煩願意掩蓋\自己所知道的事實,這些是否也是社會會發生的事件,作者擅長結合社會問題融入於故事題材之中,造就每本書籍皆有許\多令人省思之地。
書中彩花對母親說話總是出言不遜,不斷以自己的觀點評斷他人,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容易口出惡言,對你們而言是句在簡單不過的言語,但聽在父母耳裡卻是無限感傷。常言道:「慈母多敗兒」,身為母親對女兒的不敬竟一再容忍、不予糾正,這將使原先的家庭問題擴大成社會問題,現在的寵溺是害了以後的他。
家暴,並非只有肢體受其傷害,語言的暴力也可算是一種家暴,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每人皆有,逼迫下所拿到的高分是否就是永久的高分,念書是看每個人的心態,適當的管教與約束能使之成材;過度的教育則會造成孩子們莫大的壓力,現在的你或許\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但反觀細想,如果角色對調,你會快樂嗎?
管教孩子之時,須拿捏其力道,以免揠苗助長,反而得到反效果。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5/03
精英的父親、漂亮的母親及優秀的孩子所組成的「家」,何以出現家庭支柱被家人殺害的慘況?湊佳苗以三個家庭、三個形象來述說另一種層次的暴力,托出社會中不顯見卻又處處存在的扭曲家庭觀及人際價值,全方位觀看身為父母,和身為子女間的種種自我中心態度。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