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偵探

9折$ 315
4 /5
4位讀者評分
5
25%
4
50%
3
25%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7/10/14
這是推理小說嗎?似乎更像是紀老師的自傳。
多數的推理迷,不管是日系推理還是歐美推理,紀老師本書似乎很多雷。當然也不容易,願意大膽走這一步。
然而,個人覺得,人物對話太少,小說寫得像散文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2/01/31
的確
經過百來年的發展
推理小說已經被不世出的天王天后們
寫到幾乎是經驗與邏輯的盡頭了
想推陳出新
困難度不下於劉謙在春晚前的殫精竭慮
千萬雙眼睛直盯著你Live耍把戲
壓力之重
可不是平凡眾生敢輕易嘗試的
劉謙或紀蔚然的表演是奇蹟演出也是特技表演

因此
拿歐美或日本的推理小說
評比這本私家偵探
不甚公允
應該換個角度看
台灣的讀者們
終於有了一位系出鬼域
喔 ! 不
我要說的是系出 [ 寶地 ] 才對
可資追隨的偵探
伴著文字感受純正蕃薯的甜味與土味
這跟本土化無涉
而是趕上倫敦紐約或是東京的腦力思維遊戲罷了
翻開書頁
熟悉的街道與人物個性
鎮日生活一如行動藝術般的前衛與跳Tone
除了台灣,還能是哪裡呢 ?
台北總算有紙上偵探駐市了 !
真想放一串鞭炮慶賀這遲來的落魄偵探

小說裡每一篇章
都是妳我熟悉不過的味道
搬到別的城市上演那可就不對味了
不是嗎 ?
光憑這點
就該給大膽落筆的紀教授五分鐘掌聲

就對了

往下寫
可以期待的是
假以時日
小說鐵定會搬上螢幕
台灣需要一位騎單車的吳誠
台北更不能少了阿鑫這麼一間修車廠
至於我
則是期待瘋言瘋語的紀教授繼續中年恐慌下去
那才有戲可看
有溫暖的書可以捧在地上大笑啊 !


展開
user-img
3.0
|
2011/11/02
如果以紀蔚然的類自傳來說,這本書可以拿到5顆星
但如果以推理小說來說只能拿到2顆星
全書推理部分含量極少,平鋪直敘之下嫌疑犯人數寥寥可數,導致最後真兇現身,也無法帶來驚奇。

甚至作者花了很大又很多的篇幅敘述自傳形式的內容M以及佛教玄學等等的東西,
不免令人感覺枯\燥乏味,這讓我想起另外一本東野圭吾的書「超殺人事件」中所寫的,一個推理作家為何要拉長一篇作品的篇幅?

若非同樣身處在劇場工作環境之中,所以還多多少少能有些共鳴,
否則這本書真的讀下來令人欲振乏力。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8/20
這本《私家偵探》的劇情,嚴格來說是中規中矩,基本架構和犯罪手法在推理小說裡不算特別。但作者卻循著穩健的架構,延展出一本有血有肉、有自己獨特味道的精采小說。

他將平凡的案件與故事掌握得很成功\。一個個伏筆隱藏在細節裡,破案線索設計得環環相扣,最後揭開真相的時候才讓人恍然大悟。節奏起伏上有快有慢,有刺激高潮也有讓人喘口氣的時間。故事的情緒也很豐富,有懸疑驚悚,有輕鬆風趣,有飄渺玄虛,也有憤世嫉俗。況且文筆生動流暢,讀起來既生活化又幽默,很能吸引住讀者的目光。而把「戲劇」這個要素設定成故事重點,比起以往它出現在其他小說裡總是千篇一律、刻板印象,它在這本書裡顯然有更豐富的變化性和專業度,讀起來也比較有真實感和說服力。

作者對於故事背景的刻畫描寫和對角色的塑造,也讓這本小說更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前者讓《私家偵探》讀起來,比起外國小說更平易近人也更沒有距離。因為角色個性還有生活背景的設定,讓讀者會對它有著一股熟悉感和認同感。畢竟裡面的那些對話和發生的事情,甚至是提到的地方,都是常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所以會覺得它跟以往看到的推理小說有著截然不同的感覺,更真實也更貼近生活。

至於角色塑造的部分,我猜大概跟紀蔚然是戲劇專業有關係吧,畢竟角色是劇場重要的一環啊。書中每個角色都很有自己的個性,個人形象鮮活,非常搶鏡,躍然於紙上。不管是主角吳誠,或者是其他不論戲分多少的所有配角,都有著讓人一看就忘不了的魅力。我尤其喜歡吳誠身邊那些真性情的朋友們,不管是阿鑫添來小胖小趙,每個都好討喜。他們身上有的那些特質,正是翻譯小說裡看不到的,台灣人特有的熱情、義氣和人情味啊。(笑

不過,如果要說我最喜歡這本小說的哪個部分,那一定是裡面這些人物間的對話了。就像吳誠形容自己的,得理不饒人,又愛逞口舌之快。他們的對話幽默犀利,常常互相吐槽抬槓,充滿冷嘲熱諷,有時賤到骨子裡,有時又直搗事實真相。國台語夾雜的敘述方式,加上出現頻率超高的髒話,更讓這種幽默變得真實和本土。讓我看的時候常常忍不住笑出來,拍案叫絕啊。

紀蔚然說《私家偵探》是他的偽自傳、假懺悔錄,李維菁也在推薦裡說吳誠活脫脫是紀蔚然的分身。雖然我完全不認識紀蔚然,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著吳誠的說話方式、思考模式和價值觀,我就會覺得這完全是紀蔚然。他不僅將自己的經歷和專業借給吳誠這個主角用,也在書中大量置入了他的想法──他對於台灣、還有種種事件的看法。就連故事中發生的那些事情,不管是健保弊案、狀告媒體與警察體系的缺陷,都讓人感覺到他是在藉著吳誠的口來發洩他的不滿。

我想,這本書我唯一不喜歡的就只有兩點──過多碎碎念式的獨白,還有和犯人單挑的那段。
前者對我來說,有時候是種享受,因為有些段落被處理得很幽默有趣,讀起來很有趣味。但有時候卻又非常枯\燥乏味,因為那再怎麼說,也不過就是一個中年男子的碎碎念。更別提有很多段落是在敘述我完全沒有興趣的精神疾病和佛教常識。至於後者,我老實說,那的確只是我個人討厭這種英雄式做法而已。明明就該馬上打電話求援的,但是不知為何,全世界的男主角都一定要自己單挑一下犯人。這麼做到底是為了滿足男主角的虛榮自信感,還是想要掀起故事的最後高潮呢?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