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的山嶺(上+下)

9折$ 414
4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4/12/15
人的一生中,總在追求著什麼吧?我們是否被自己所追求的事物苦苦折磨著呢?是否即使自覺受苦,也還是不自覺的一頭鑽進那苦苦折磨著自己的事物中,想找出答案,或取得證明,在完成了這一切之後,是否就無悔,或就可以從這種偏執中得到解脫了呢?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嗎?

我在夢枕獏先生的「眾神的山嶺」中看到了一個孤獨、高潔的男人,像孩子一樣,純真而任性的羽生丈二,為了追求他心目中的那面勳章,終其一生捨下人生所有事物,戮力完成。故事結局,並沒有告訴我們他是否真的踩上身為人類,挑戰冬天獨自無氧攀登聖母峰西南壁──這面最難的眾神山嶺;不過,結果已經不重要了,就像作者不斷透過故事主角深町對自己追尋的人生自疑般,我們是為了什麼在追求目標?所追求的目標真的就是人生的目的嗎?

我想,這故事所給我的,最重要的不是羽生是否真的最後從西南壁攀上了聖母峰,而是羽生的故事,給我的人生,有著什麼樣的思考,尤其是如何面對我們一生的挫敗,對於我們終其一生所執迷不悔的事物,是否真的徹底覺悟了、是否真的可以在那面勳章中證明自己什麼。

故事中的羽生,幼年時的一場車禍,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在外在方面,他的左腳留下了輕微跛行的殘疾,在內心方面,油然而生的自卑與不願被人瞧不起的情緒,成為他苦苦折磨自己人生最大的痛楚與最大的前進動力。就因為性格中的「純真任性 」所以在世俗的應對進退上總表現得格格不入,也使得一般人會巧妙隱藏的情緒或話語,他總在不適當的場合展現或脫口而出,於是在團體中受到排斥與被孤立、不被瞭解甚至負面理解自不在話下。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群山友談到若在山中與自己相繫的繩友遇難吊掛,若捨棄繩友可以自救,是否會割繩自保這個問題時,大家心照不宣的把答案藏在心裡,但羽生卻很直白的說出想法,表示自己在必要情況下會割斷繩索。像這樣不懂一般人情事故的人,不僅沒有人緣,也因為不懂得經營自己,即便已是國內知名的登山家,也一樣很難得到贊助廠商的金援,讓他想出國挑戰更難山岳的心情,有如痴人說夢。作者形容他像山的陰暗面,不管是反應在他的情緒或人生上,反之,生命中的最大的死敵,長谷常雄卻像山的光明面般,溫暖、和煦又受歡迎,在長谷一一改寫羽生創下的記錄、甚至在猜出羽生想法而刻意超前後,對羽而言,給自己一面被世人肯定的勳章,甚至可以說給自己一面可以肯定自己的勳章,成為羽生放棄一切所追求的極致。

「從他捨棄的事物有多少,就可以看到他想追求的事物有多大……」

為了去做無人曾經完成的挑戰,羽生捨棄了一般人的「正常生活」,他沒有固定的工作,他沒有良好的經濟生活、他捨下了他喜愛的女人,離開自己的國家、捨棄自己的身份、甚至也放下了後來的家庭,只為完成那個夢想。

這樣的男人,很容易被社會評價--負面的評價,但無可諱言的,他也受人尊敬和欽羨,能夠這樣執著於理想、能夠這樣徹底覺悟、能夠這樣無悔實踐……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無法脫離世俗的生活,所以窮其一生對于羽生這樣的人,都望塵莫及。

剛才說到印象最深的,是他直白可以割斷繩索自保,但實際上,在每一次與他同行的繩友、或山友,甚至挑夫,在遇到山難時,真正不離不棄的人都是他。他捨不下摔落山壁、大腿骨已刺進胸膛、懸掛在下的繩友──岸,在岸看穿羽生絕不會捨棄自己的態度後,岸自己割斷了繩索墜入山谷,羽生甚至還攀下山谷,把岸揹回來,去為岸收屍。

另外,在雪巴人安伽林無助地吊掛在山壁上時、或是岸涼子失事掛在山崖樹根上時,爬下危險山壁設法救人的也是羽生。

而最後在他挑戰冬天獨自無氧攀登聖母峰西南壁這項壯舉的過程中,他依然在覺察深町可能出事時,折返回頭來到崖壁邊上,把幾乎已經失去意識藉由安全繩吊掛在空中的深町,給揹在背上,設法救他。

是啊,一個人,什麼事情最重要?完成自己一生極致的理想,在羽生一生中,都是不可取代的重要存在,但是,他可以在給自己四天三夜這麼短暫而嚴苛的機會途中,放棄前進,不計眼前可能要出現的風暴變數,而回頭去救人,更何況,深町沒有主動求救的原因,正是因為知道羽生前進在就要成功的最後段落,正因為知道完成最後機會的攀爬這件事對羽生的意義有多重大,所以他掛在崖邊上做最後掙扎也沒拿出對講機。他問羽生為何要來救他,羽生不答,羽生甚至到嚥下最後一口氣時,都沒有接受深町偷偷藏在他身上但不是自己帶去食物的好意,他始終誠實的面對登山挑戰所要求的條件,不作弊、不取巧,也不違背。

以前看過一本書,是井上靖寫的「冰壁」,其中曾經提到一個問題,就是獨行的登山家最後是否登頂,其實別人是無法見證的。

最後是否成功的登頂,這個答案的重要所在,不是在於社會的肯定,而是在登山家心中自我的價值。就像羽生在最後垂死前的手札中所說:「雖然沒有人知道,但是我做到了。不准失敗。因為我做到了,只屬於我的成功。」

我想是的,羽生一生中始終覺得別人看不起他,他一直執著的爬山,希望自己在這片山嶺中出人頭地,他沒有考慮過出人頭地為的是什麼,因為他幾乎沒有物質需求,也不是要在成名後得到什麼,其實,他甚至也說不清自己為何要一直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他沒有考慮過危險或困難,也絕不容許自己去做自殺的行為,他是──「不是因為山在那裡,而是因為我在這裡,因為我在這裡,所以要登山。」

書中深入淺出的把登山的知識、常識和歷史寫入,讓我們這些門外漢可以輕易理解相問問題的所在和難處;也透過深町不斷的自問,自始至終在問著我們為什麼而活?讓我們不斷思索著緊緊抓住堅守決定的事情到底,是我們在追求著什麼?還是不放過我們自己什麼?


羽生的一生,讓人傷感,讓人心痛,也讓人打從心底尊敬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