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文學課

9折$ 269
4 /5
17位讀者評分
5
35%
4
29%
3
12%
2
18%
1
6%

全部書評 | 共1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2.0
|
2013/08/22
讀前4/5本的時候頗驚悚,急著往下翻,想一探究竟。30幾年前的案子與15年後的疑似模仿(?)犯,交錯鋪陳,而「文學」還真的變成兇案的主角而不僅是穿鑿附會的童謠/假借傳說/敘述詭計。

可惜書中關鍵、殺機因此而起的「程序」遊戲,我怎麼看怎麼出戲。作者這麼描述「程序遊戲」:重現場景與對白、人物裝扮,一旦「失敗」會落得很悲慘。我只能說我到現在沒聽過Cosplay不成功\,便成仁的。

我已經自動略過,順著作者心意不去在意書中真兇那堆證據,竟整堆好好地放在那,警方真的妥切地發揮跑龍套並大呼小叫、威脅嫌犯的功\能。
user-img
5.0
|
2013/01/26
非常精采。有空重看一次應該能從中得到更多吧。

看完稍稍思考了一下,一個「程序」遊戲就能令人殺人嗎,真是太瘋狂了;不過後來發現,不對呀,不是因為遊戲,而是因為他們解構的是法奧斯的作品。法奧斯小說裡的字裡行間,隨著他們越加瞭解,就越入戲,殘暴的本質,就能被激發出來,實在是有夠病態的。
深夜的文學課,給九個學生帶來了悲劇。
user-img
2.0
|
2012/08/18
衝著「失控的邏輯課」買了這本書,但卻令人大失所望。本書有三個謎團,一是1994年的兇手是誰?二是作者是誰?做了什麼?三是現在一個都不留的兇手是誰?本來以為可以吃粗飽,買本書、解三個謎,但所有的兇手都不是很難猜,最後的逆轉也蠻無趣的。而且書內不斷提到的「程序遊戲」實在很難讓人聯想會引發殺機,或許\作者應該用功\一些,設定文學課去找莎士比亞究竟是誰,再牽連一些推理,感覺比較有趣點。
user-img
1.0
|
2012/07/03
開課前謎團重重,但下課後迷霧更重了!!
那要命的最後一頁確實讓人大感詫異,可是與整個故事本身卻沒有多大關聯,在閱\讀時也無跡可循,除了主角朋友的一句無心的話是關鍵以外,結局與前文的關聯除了一樣是【程序遊戲】以外,簡直毫無關聯。
加上故事本身交代不清前後矛盾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有許\多看似伏筆的地方到了最後一頁甚麼也沒變地明朗。更何況【程序遊戲】這樣的重點只有書中人物覺得迷人,讀者完全感受不到這項遊戲的迷人之處,更無法了解何以這樣的遊戲非得限定在那兩本書才能玩。
user-img
4.0
|
2012/05/19
由多年前杜蒙特大學兇殺案嫌犯艾迪斯(天才教授)在獄中所開的文學課揭開序幕,學生是賈斯博學院最優秀的八位學生--梅俐莎、法蘭克、凱勒、凱恩、普萊恩、莎莉、麥可、亞麗。這堂文學課介紹了「程序」遊戲,目的在鑽研神秘作家(保羅‧法奧斯)的作品及作者本人。艾迪斯看中了亞麗有潛能幫他脫罪,藉由法奧斯的兩部作品(螺旋、黃金沉默)引導學生們進入「程序」及找出真正的殺人兇手(還是這一切皆只是他玩弄的把戲?)
在過去,亞麗成功\幫艾迪斯脫罪了,但N年後,麥可被當年杜蒙特大學兇案同樣的手法處決了,而且,艾迪斯告訴亞麗:這次的兇手是當年那堂深夜文學課的參與者!亞麗能相信可能就是兇手的天才教授嗎?還是兇手真的在她們這群同學間?「程序」再度展開,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找到兇手,而且,法奧斯居然有未出版的手稿,這未出版的手稿還關係著這群同學的命運!
藉由過去與現在交錯的寫法敘述故事,讓讀者在其間找尋兇手的線索,增添了許\多懸疑的氛圍。天才的教授操縱著人心,使他始終是最大的嫌疑人,却也是主角最相信的對象,引導著「程序」與故事的進行。兇手到底是誰?這是一場讀者與作者間的鬥智,殘忍、緊張,而且充滿「鬥」的樂趣,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user-img
2.0
|
2012/04/20
看完這本書,將它輕輕的闔上後。
我只有一個感想,天殺的我買錯書了!
這本書在我心裡完完全全不及格。

這本書最重要的設定就是[程序]這個遊戲,但書中解釋的程序根本無法讓我覺得它是個好玩的遊戲甚至讓人著迷。
至於兇手的設定也根本沒有推理小說來的嚴謹又頭頭是道。
以作者解釋的動機及犯案時間點來講,
根本就是書中的任何一個角色都能擔任兇手的角色。
一個無法讓人認同並融入其中的故事架構,實在差強人意。

但一本書那麼厚而且還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當然有它可取之處。
故事的發想是挺有創意的,殺過人的教授指導學生修文學課。
但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優點也僅止於此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2/03/11
深夜的文學課的故事以推裡小說來看,似乎不會擦出多大火花,畢竟看到中後期大概就會猜到犯人是誰。個人覺得可惜的是作者對於各個角色性格少有著墨,讓人有點理不清一切涵義。

不過再一次,我覺得我又被書衣上的推薦文字給騙了!

user-img
3.0
|
2012/02/23
故事沒有想像中精采。
書中對程序遊戲的實際描寫,不足以解釋它好玩到引人入迷,只是由幾個角色不斷訴說自己如何入迷。
因為法奧斯的作品是虛構的,很難引起共鳴,如果能以書中書的方式補上法奧斯作品的內容,
而不只是簡介和引述,會讓驚悚度和深度加倍。

謎底推給瘋狂實在太省事了。
user-img
4.0
|
2012/02/14
我很喜歡作者將故事前後穿插敘述的手法,
前案緊扣後案,
一開始不了解的名詞也借由前案一一闡明.
最後一頁讓我毛骨悚然了許\久.
等著吧!程序遊戲隨時都會啟動......
user-img
3.0
|
2012/02/10
有了先前對於前作《失控的邏輯課》的好評為基礎,加上本書洋洋灑灑一長串下來的名人推薦,讓我對威爾.拉凡德的第二部作品《深夜的文學課》抱持相當大的期待。但也許\也因為如此,在閱\讀完畢後的失望感也相當的重。

威爾.拉凡德以《失控的邏輯課》為讀者帶來相當不同的衝擊,在《深夜的文學課》也延續了這種風格。兩者皆是在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應該是熟悉且平靜的校園授課元素中,以一點點的小線索環環相扣,導引讀者進入課程後隱藏的真相。

儘管在《失控的邏輯課》推出後引起正反兩面的評價,但我認為這正是威爾.拉凡德作品的風格,只能說這樣的故事內容可能不符合某個閱\讀群的\"期待\",實際上並沒有如此不堪。但這次的第二作和前作比起來,對我而言扣分的地方就不少。

《深夜的文學課》的故事起頭於一個兼具文學權威與殺人犯的教授,將對數名學生進行視訊授課,內容則是探索一位文學界中的神祕作家的真實,其中事由似乎又牽連起教授入獄的案子。到此,威爾.拉凡德作了一個很好的起頭,如同前作一般,一些簡短的線索加上一個巨大的問號,吸引作中的學生與讀者好奇的一步一步探索下去。

故事在\"過去\"(學生上課的年代)和\"現在\"(學生畢業後的年代)不斷交錯,雙線進行中的線索關聯和衝突讓故事的懸疑性逐步深化,此舉是本書的優點,但也是缺點。因為隨著故事進行,加上封面書腰那句\"喔!還有那要命的最後一頁\",越是期待的往下翻閱\,隨著剩下的書頁越來越少,換來的是逐漸增強的失望。

而故事中的關鍵\"程序遊戲\",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設定,但是卻沒有得到好的發揮。整部作品就像是一個精緻複雜的燈籠架子,你最後卻只用舊報紙亂糊一通完成一樣。你會讚嘆這個架子的精巧,但是那些糊紙卻毀了它。

書中不斷地塑造懸疑要素,但真相揭曉的那一刻卻沒什麼震撼,一切來的突然錯愕,我想說的是\"結局的震撼度不再於事件的真相是否嚴重,而是在於它和我們最初想法的反差和衝擊性\",這一點《失控的邏輯課》做到了,但《深夜的文學課》卻沒有。

但本作依然值得一看,不過對沒有接觸前作的讀者來說,我個人建議先看本作,再去看《失控的邏輯課》,失落感也許\會小一些,如果你們的訴求喜好和我差不多的話。

最後想說的是,那個\"喔!還有那要命的最後一頁\"其實是個好設定,是我相當喜歡的\"回馬槍\"作法。如果這是一部短篇作品的話衝擊會很大,但是如同前述,被太多突然錯愕的草率部分掩去了光華。期待下一部作品能改進這點。
展開
user-img
4.0
|
2012/02/09
「文學424:解開文學謎團」───開始上課。

一堂由因殺害兩名女研究生而服獄的文學教授理查.艾迪斯,透過電視遠端講授發掘作家保羅.法奧斯的身分之謎,九名挑選的文學院菁英為此課程的學生。亞麗.席普利,其中一名學生,解開法奧斯謎團的同時,也促使她刷清艾迪斯的罪名。十五年後,這些老同學再度齊聚一堂竟是因為他們之中有人遭謀殺,命案現場手法與當年女研究生案子幾乎如出一轍,究竟亞麗要如何揪出兇手?

《深夜的文學課》,懸疑到會讓你深深掉入的兔子洞,三道遊戲謎題等著你翻開書本來解答:保羅.法奧斯是何方神聖?誰殺了那兩位女研究生?亞麗的老同學是誰殺害的?循著過去和現今兩條線,跟隨亞麗一步一步接近始料未及的終點,而真相無疑令人坐立不安!

個個角色都是作者威爾.拉凡德遊戲場景中的一塊拼圖,誰能夠奪到主導權便是贏家。拉凡德鋪陳故事的能力堪稱一絕,一點一滴地將拼圖(線索)丟給你,欣喜若狂拾起最後一塊拼圖,拼成一張完整面貌之時,才發現事情根本不是所想的那樣。原來,我們都被作者玩弄於股掌之間,你我也不過只是作者佈局中的一個關鍵。這不是結束,是開始。遊戲尚未終止……

文學是一場遊戲。千萬別玩得太走火入魔。
user-img
5.0
|
2012/02/05
看完之後有鼓毛骨悚然的感覺,尤其是本書最後的結局,彷彿陷入一條咬著尾巴的蛇口中無法掙脫。

作者相較於其他推理小說,運用了一項元素「文學」,在推理小說當中都會存在許\多符號,可能是人的性格、物件、某個地點,但是本書的突出之處在於它的元素是一本書的作者保羅.法奧斯的真實身分,以這個做為雙面翻轉的元素。

在敘事的時間線上,他也迥異於大部分的推理小說是採時間進程的方式,而是不斷穿插現在跟1994年追尋的事件,雙線進行,當然這也是必要的,因為本書一開始的大命題就是「這兩樁謎團一而二,二而一」,在1994年指的是保羅.法奧斯的真實身分跟殺害兩名女研究生的真兇,在現在指的則是1994年的真相與真兇是否為理查.艾迪斯,所以以雙線進行的方式,直到1994年真相大白的時候,現在的故事線也才進入兇手真相大白的時候。

雖然這樣的兩線敘事有點危險,容易讓讀者混亂,不過無疑成功\塑造一種迷霧一般的氛圍,以交叉的方式達到本書最後的高潮部分。此外,作者也集中火力,將整個敘事的重點擺\在師生之間的鬥智、參加文學課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上,不至於模糊焦點。

user-img
4.0
|
2012/01/28
《深夜的文學課》一開始會讓我聯想到電影《沉默的羔羊》。前者是由殺人犯教授艾迪斯來授課,而後者則是殺人魔漢尼拔指導探員辦案。雖然兩者其實劇情設計上差異很大,但艾迪斯給人的感覺卻跟漢尼拔有點相似。同樣是讓人無法摸清、被看穿的個性,也同樣功\於心計,擅長掌控他人。不管是那部電影還是這本書,都讓人邊看邊忍不住為這兩人而感覺到毛骨悚然呀。

《深夜的文學課》描述一群曾修過同一堂深夜文學課的同學,在十五年後被捲入殺人案件。女主角亞麗過去曾幫那堂課的教授洗刷殺人罪名,找出當年的案件真相。但這次隨著她過去的同學一個個被害身亡,亞麗也再度被牽扯進謀殺案裡。她逐漸不知道該不該繼續相信那位深不可測的教授,更不知道她還能相信誰。

故事採用過去和現在雙線進行的方式。一邊描述十五年前發生的事情經過,一邊進行十五年後的連續殺人案。Will Lavender真的很厲害,他將這兩條線都掌握得非常好。每次都在讀者整顆心吊得高高的時候突然打住,然後切換到另一個時空裡。就像章回小說中總是用「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曉。」來吊人胃口一樣。讓讀者根本沒辦法放下書本,因為整顆心都被這本書牢牢的吸住了,巴不得快點看到下一段的答案。

這本書既然名為《深夜的文學課》,自然故事中最重要的主軸就是文學啦。整個故事從頭到尾都一直在重覆討論著一個叫做保羅‧法奧斯的神秘作家。而這個神秘作家和他的兩本著作更是和這兩起相隔十五年的殺人案件息息相關。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吧,但我卻很喜歡這種試圖在作品裡解讀出什麼的感覺。

在角色方面就不用說了。除了艾迪斯教授那種讓人無法捉摸的氣質之外,其他人也都帶著莫名的朦朧和距離感。這也讓整本書的氣氛營造得很成功\,每個人看起來都有秘密,自然更為劇情增添了神祕感。人人看來都像兇手,說《深夜的文學課》是我看過最難猜到兇手的小說之一真是不為過啊。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1/26
威爾.拉凡德的這堂文學課,是一場驚悚懸疑的過程,纏繞多年的命案與疑團環環相扣,新的冤魂一個接一個出現,誰該被懷疑?誰是真兇?兇手的目的又是什麼?

人們總愛從小說中去揣測作家,這是不是作家自己的故事?有哪些素材可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有哪些心境是作者心情的投射?威爾.拉凡德筆下的艾迪斯教授,便開設了一堂文學課來探討低調神秘似謎一般的作家保羅‧法奧斯。

這個故事非常有趣,共有三條時間軸線同時交替敘事,每條軸線各自緩緩告訴讀者一些訊息,彷彿四散的拼圖,但這些穿越時空的拼圖片,卻巧妙交織,每塊拼片的出現,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景象,隨著越來越多拼片落到定位,詭譎而步步進逼的壓迫感也層層洶湧襲來。

在理應快樂學習,不涉及黑暗面的學習殿堂中,卻隱藏著致命的殺機。整本書始終縈繞著懸疑的氣息,閱\讀過程中我感覺彷彿總是在黑夜中,伸手不見五指,步步都是危機。三段時間軸圍繞著同一個謎團,誰是法奧斯?法奧斯的身分又藏著什麼秘密?法奧斯與其作品,又跟兩位女研究生的謀殺案有什麼關聯?

新的連環謀殺事件再起,九名曾上過深夜課程的同學一個接一個慘遭毒手,兇手殘忍的屠殺意欲為何?誰能夠信任?誰又是兇手?兇手是否真如艾迪斯教授所推測,是曾經上過那堂「文學課」的成員?這一切是遊戲或是真實?

在緊張氣壓環伺之下,看著裡頭這些極聰明的學者們從各種角度解構法奧斯,調查書中的人事物,走訪書中提及的地名,甚至以小說為本,在現實生活中玩起「程序遊戲」,讓我不由也思索著「作家與其作品」、「作品與解構作品的學者們」其交互錯雜的情感聯繫與關連。從艾迪斯、亞麗還有課堂上的優等生們的角度來看,文學的確是場遊戲,且這個遊戲深入生活,遊戲到底何時開始?何時才算結束?涉入遊戲中的角色們,再也分不清現實與遊戲的界線,而為了想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是最「贏」的玩家,就連「殺人」這行為也不過是為了繼續完成遊戲的一部份,讓我不禁讀得一身雞皮疙瘩。

如果喜歡懸疑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本書營造的謎團及氛圍。我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放在末尾,這段話,我想也非常適合當作這堂「課程」的註腳。

有一堆陷阱暗門、毀壞的通道。從很多方面來看,這本書是一座鏡廳。同時富有詩意,並且有自成一格的悲傷。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1/14

據我從書友那兒普遍聽來,大家對作者威爾.拉凡德 ( Will Lavender ) 的第一部中文翻譯小說《失控的邏輯課》,評價平平。我自己兩年前也讀過《失控的邏輯課》,說實話,我的想法也和大多數書友一樣,認為這本書好像分叉的支線過多,讓讀者在閱\讀時無法專心,反而有自己先『失控』的感覺。


不過我是這樣想的------《失控的邏輯課》是威爾.拉凡德的第一部長篇作品;除非真的是像鐘曉陽或瑟巴斯提昂.費策克 ( Sebastian Fitzek ) 這種天才型的作家,否則讀者都應該稍稍有耐心一些,給新手作者多一些機會,讓他從寫作第二本作品時,去修正處女作所不足之處。


抱著這樣的心態,我閱\讀了威爾.拉凡德第二本新作《深夜的文學課》,我發現作者完完全全沒有讓我失望,甚至故事鋪陳的功\力和內斂度都大大提高,讓這本新書《深夜的文學課》變成一本幾乎可以得到5顆星的推理驚悚好書。


《深夜的文學課》以十五年前的『解開文學迷團』夜間課程和十五年後的現在,兩條不同的時間支線進行,兩者互相依賴著前進,一連串抽絲剝繭的結果,最後,殺人兇手竟是………!!!

(謎底揭曉~~真叫我大吃一驚又佩服得五體投地)



絕對驚悚的過程,絕對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合情合理的結局。



我給威爾.拉凡德的第二本新作《深夜的文學課》滿分五顆星!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1/14
繼《失控的邏輯課》中威廉斯教授的瘋狂邏輯課後,這一次,艾迪斯教授帶來的文學課將讓學生們永生難忘……,「程序遊戲」,開始!

《深夜的文學課》以1994年及15後的「現今」兩個時間交錯陳述的方式帶出殺人事件的故事,15年前的課程為每個人未來的人生帶來了相當大影響,15年後連續殺人事件的發生讓當年的同學們互相猜疑、不信任,殺人兇手真的在我們之中?誰是下一位受害者?1982年的案子教授真的是無罪的嗎?緊湊驚悚的劇情,帶著讀者的手不斷的翻向下一頁,謊言、猜忌、沒有人是能信任的,在「程序」中大家都各自「扮演」著各自的角色,不到最後絕對不知道兇殺案的真相!(而究竟『程序遊戲』是什麼東西就不再這裡洩密啦,有待各位讀者自己閱\讀體會囉!)

還記得《失控的邏輯課》最後讓人震驚的結局,對於那篇結局,讀者的反應相當兩極,有些人覺得那樣的結局使得作者前面精心的布局弱掉(雖然我很喜歡啦);但在這一次,《深夜的文學課》的結局完全出乎我的預料,當整個事件完結後,作者留下的最後幾行字相當令人震撼(在這裡就不暴雷啦)!

威爾‧拉凡德目前出的兩部作品我都很喜歡,(也許\是還在學校的緣故吧~)以教授上課給予提示,好奇心(求知慾)強的學生主動挖掘教授出題的答案,解謎的過程中帶有點知性(像在《深夜的文學課》中真的有討論到『文學』~),兩種元素加在一起不會令人感到沉悶,讀完令人覺得過癮!

威爾‧拉凡德連續請了兩位瘋狂的教授分別教授邏輯課及文學課,相當期待他的第三部作品,將會邀請誰來擔任講師!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