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抗寒保暖家電
寫書評送25
兒童玩具禮物
年終交換禮物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電子閱讀器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年度百大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6)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
中文書
人文社科
許佩賢
東村出版
|
2012/11/28
9
折$
234
放入購物車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立即評分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李穆梅
Lv.8
追蹤書評人
5.0
|
2014/03/04
由於在《好美麗株式會社》中讀到無趣、冗長的教師體制論述,因此讓我差一點對同樣是談論日治時期台灣教育的本書失去信心與閱讀的興致,但是我卻忘了東村的大眾史學書系宗旨明確,就是立志要突破這種「歷史沉悶」的窠臼。
所以同樣是教育體制的題材,只要切入的觀點與視角來一點別出心裁,研究書寫也可以引人入勝。作者便在兼顧資訊完整與分析條理的同時,寫出了趣味十足的內容,讓人讀得愛不釋手。
即使這次的題目不是像「女給」這樣可以活潑發揮的主題,而是較為嚴肅生硬的日治時代台灣殖民教育體制,叢書主編與作者也不忘在有限的空間中發揮他們的創意──作者在前言這麼為本書提綱挈領:「全書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是〈施魔法的人〉。施魔法的人指的是日本的統治者及教育官僚,他們在台灣建立近代學校的時候,在想些什麼?為了讓魔法有效,他們制定了什麼樣的教育政策?第二部〈魔法的學校〉。學校教育像魔法一樣,可以把受教育者變成統治者想要的樣子。這種像魔法一般的學校,是怎樣被建立起來的呢?……第三部〈學校的魔法〉。統治者在學校中施展些什麼樣的魔法,才能把台灣人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呢?分析日本統治者編纂的教科書以及考察當時學校的生活規範,應該可以解答這個問題。第四部〈被魔法吸引的人〉。……在這一章中,我們利用受過日本教育的人的回憶錄或自傳,重建他們的求學過程。」
從作者的提綱挈領中,讀者除了看到作者將教育比作魔法的創意性與趣味性,也可以看見作者時時想將歷史「寫活」的企圖與用心──所謂的寫活,便是用活人的生活、思考來說史,以呈現出一種扎實的日常感,盡力使讀者感到可親。
比如作者重建了前清時代的「私塾一日行」與日治時代的「學校一日行」,來比對傳統與近代教育的差異;要說明殖民母國與被殖民國之間刻意不同的教育水平,除了從體制不對等的課題著手之外,作者還選擇使用教科書──這個學生最親近的貼身之物來帶領讀者了解其中的差別待遇,並由課文的童言童語中進而透析出殖民母國想要愚化被殖民國的深沉心機;就連當年制定教育體制的官員之思維與立場,作者也盡量以貼近常人的思考邏輯去深入淺出地陳述與分析,讓讀者了解這種體制建構的意義與利益等考量。如此,在評論歷史的對錯之前,先設法以當事人的立場去看待事情,至少能較客觀地面對史實,而避免落入一味悲怨的情緒之中。這或許也是為何作者要以「魔法」這樣奇幻、趣味、輕鬆、不泛任何政治現實聯想的詞彙作為本書的關鍵詞。
當然,在以「趣味感」來比較殖民母國與被殖民國的教育懸殊之後,最終仍免不了得涉及較為沉重的情感與沉思。作者在結論中提到,日治時期的台灣教育有三種特色兼具:西方近代教育、日本的國民教育以及有差別性存在的殖民地教育,前二者還能以「魔法」的角度來趣談,然而後者卻無可避免地引發了台灣人的挫折感:這種魔法教育為何會教導出一群以自身母語為恥的孩子?當這些孩子長大成人、成為台灣社會的支柱之後,又將對國家產生如何陰暗的影響?這個答案,在鄭鴻生先生的《尋找大範男孩》中所描述的「失語的一代」可以找到。
不過,作者同樣以獨特的思維帶領讀者跳出這個悲情的泥淖:「透過『近代學校』的歷史,我們也一起來想一想,我現在這個時代,需要用什麼樣的制度,在什麼樣的空間,用什麼樣的方式,教些什麼給下一代?我們是不是還在學校培養規律、服從的殖民地人民,我們是不是還希望透過學校教育培養愛國的『少國民』呢?也許新的時代、新的社會,我們需要新的魔法;也或許我們已經不需要魔法,或是我們就是自己的魔法師。」
說得對極了。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