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科學:大廚說不出的美味祕密,150個最有趣的烹飪現象與原理

75折$ 360
3.5 /5
4位讀者評分
5
25%
4
25%
3
25%
2
25%
1
0%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0
|
2022/01/05
書評:料理科學:大廚說不出的美味祕密,150個最有趣的烹飪現象與原理
What Einstein Told His Cook 2: Further Adventures in Kitchen Science

總評價: ★★★☆☆
----------------------------------------------
通用性: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內容密度: ★★✫☆☆
敘事易讀性: ★★✫☆☆
翻譯與排版: ★★★☆☆

註:星等意義可參照 Amazon 美國版或日本版的書評狀況。
深度密度等,為對於:從書名與書籍系列推斷之,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相對參照。


【內容】
對這本書,認為主要問題在:敘事的目標讀者對象不明,放了很多東西進去,但是每一方面的所放的東西吸引力又不夠。結果變成,追二(四)兔不如逐一兔,到頭來對每一方面的讀者都不太有用。

總評:因書寫時的具體對象模糊,想要多方取好
-「對化學有興趣的人」
-「對研究考證事物根底有興趣的人」
-「對廚藝有興趣的人」;
想要對多方面的可能讀者(潛在的客戶)什麼都努力去找資料、考證一下、多擺一點。結果反而變成對什麼人都「想要的講得不夠深」、「不想要的部份又講得過多」的一本沒什麼用的書。


●本質主軸:講料理相關的化學物質與化學變化。但又不適合講很深,讀者沒興趣。結果就變成帶出了一堆化學物名稱後,又沒有這些東西對一般人生活上有用的補足(沒有講其他應用)。結果就是知道了一個東西的名稱,但也只知道了名稱之後,又能怎麼樣的問題。

●講物質名稱語源典故(對中文版讀者沒幫助):作者可能是因為知道只是帶出名詞太無聊也太沒用了、或是展現考證典故,在許多地方講述相關物質英文名稱(或在其他西語系中的名稱)的語源、典故、與演變。也方便原文書讀者記住這些名稱。但對中文版讀者沒什麼幫助。現實中文的食品包裝成份表上會寫的也是中文名稱、或英文通名,不是正式的英文化合物名稱。

●簡易食譜(一般性的沒用):作者應該也是知道只是講一堆化合物、化學作用名稱,對一般讀者沒幫助。故塞了約1/3篇幅的簡易食譜,以應用到該部份所講的材料為主。但問題是造成本書的定位更不明確。要食譜書的人,直接去買食譜書就好。本書中所放的簡易食譜以成份表為重心,對操作程序與注意事項省略太多,無法Step-by-Step按著操作烹飪。也沒有任何照片或是圖示。完全沒有真的想要教會人作菜的意思,頂多是教會調整成份表。

●書寫筆調(對中文版讀者沒幫助):作者應該是知道這樣寫,就算硬塞一些食譜進去企圖補足實用性之後,還是很無聊。因此在書寫上各處用了許多(在英文寫法中)其覺得幽默風趣的寫法。但這個東西在中文譯本中無法表現出來。主要是各語言語感與敘事慣例本身的差異,以及如果要在中文中妥善的表現這類東西的話,基本上是要譯本「再創作」。本書中沒有打算把這些東西再創作,也沒有期待它要這樣。對譯者來說算是沒失分也沒有得分。但對讀者來說,就是這種(作者認為的風趣的)西文語句寫法,就單純的變成了中文語句閱讀上的干擾。

●材質選擇(對中文版讀者實用比率低很多):歐美人寫的書,當然主要是在講歐美人常使用的食材與烹調方式。特別是牛奶奶油乳酪優格等食材、以及西式烹調方式(可定溫爐具、烤肉與煙燻…)。


最後:大部份變成一堆豆知識/不易實用雜學的合輯。而少部份對實用料理較有用的,如褐變、焦糖化、清潔劑作用原理等,可能又是因為作者覺得這些太淺,反而講得不深、甚至缺乏基本說明。倒是乳化用了比較多的幾段在講。

大部份篇幅的敘述模式是:發生了什麼事,是因為叫作ABC分子的東西,在裏面產生了XYZ作用這樣的敘述,對一般(就算對分子廚藝/料理中的化學有興趣的)人來說,用處實在不大。講到帶出名詞為止,但又缺乏更深一層的應用技巧說明。

另外,各篇的講述內容大多是和篇頭的「提問」沒有關係。只是把問句當作「引子」(虛提問)去講作者真正想講的東西。講的內容經常只是用到表頭問句中的一個名詞。


【實用價值】
低。有限的條目具有理解認知上的一般科普意義。如對食品添加物或是食品安全,基於劑量的客觀認定。或是安全或妥善保存食物的方法。或是破除一些「傳統說法」中的「迷思」。

如果單純需要講烹飪或廚房技巧的部份的話:找專講烹飪或廚房技巧的書,講的東西會比較多、比較容易讀也比較有效。

而要食譜書的人:直接去買食譜就好。講得比較詳細還有圖。


【翻譯與排版】
作者應該是知道本書的寫法,就算是硬塞一些食譜進去企圖補足實用性之後,還是很無聊。因此在書寫上各處用了許多(在英文寫法中)其覺得風趣幽默的寫法。但在中文譯本中無法表現出來。主要是各語言語感與敘事慣例本身的差異,以及如果要在中文中妥善的表現的話,基本上是要「再創作」。本書中沒有打算把這些東西再創作,也沒有期待它要這樣。對譯者來說算是沒失分也沒有得分。但對讀者來說,就是這種(作者認為的風趣的)西文語句寫法,就單純的變成了中文語句閱讀上的干擾。


總評:因書寫時的具體對象模糊,想要多方取好
-「對化學有興趣的人」
-「對研究考證事物根底有興趣的人」
-「對廚藝有興趣的人」;
想要對多方面的可能讀者(潛在的客戶)什麼都努力去找資料、考證一下、多擺一點。結果反而變成對什麼人都「想要的講得不夠深」、「不想要的部份又講得過多」的一本沒什麼用的書。


作者有努力的想要把這本書寫好,並對讀者提供具實用的價值(所以塞了很多本來不是其專長領域的東西進去)。但因其專門領域與知識夠偏,故要同時對它所選的幾個領域,都剛好在作者所預想的想要知道(與尚不知道)的程度範圍內的讀者(顧客)…遇到這種讀者(顧客)的機率蠻低的。讀者剛好對這幾方面都有興趣,且在這幾個領域本書都是其最先看的幾本書內?

作者努力的擺了很多東西,但是因為其設想的讀者 Profile 的選擇問題,對讀者的有用的東西的密度應該相當低。
展開
user-img
4.0
|
2019/08/18
這是一本用科學角度解釋料理跟食品的科普書。
當作休閒讀物是個不錯的選擇,每個篇章都很短,閱讀起來很容易,而且會附上食譜,有點可惜的是食譜部分並沒有圖片輔助讀者

這本書我認為適合喜歡料理以及科普知識的讀者購買,但若是想要找美味秘訣食譜書的話,就不適合,因為這本書主旨是解釋料理的科學現象及知識。
展開
user-img
1.5
|
2019/08/13
這本書是解釋簡易食物科學原理,
即是教你如何分生熟蛋,教你如何清洗食物所產生之污蹟,並不是教導你將食物煮得好吃。
現在已經有YOUTUBE,這些簡單問題還要看書嗎?
整本書的內容對書名'美味'二字無任何關係,絕對不值這個價錢。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04
這本書非常有趣,可以讓你了解這些身邊出現的食品、用品背後的原理,如何運用科學原理精進廚藝,跟廠商的巧思及歪腦筋。
要把嚴肅的內講得讓人願意看是不容易的,除了科學內容還要加些生活經驗,作者跟譯者的文筆跟翻譯都很到位,整體來說非常流暢。
該留原文的地方也有留刮號,密度控制也得當,不會太影響閱讀,我肯定這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

如果還要吹毛求疵,就得提國內翻譯普遍的情形:就是科普書譯者群常常沒有相關的科技專長。例如本身三位資歷中都沒有食品、烹飪、化學、化工等專長,如果能安排相關專長的顧問協助回顧本書中文稿,甚至作序推薦背書一下,則讀者可以讀來更踏實。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