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們

9折$ 324
4.5 /5
4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19/09/02
之前在博客來站內看到這部小說,在大致瀏覽簡介後沒有多大的興趣,也就讓它過去了,後來去實體書店再次看到,翻看書中的推薦序後,大為驚歎,讀完整部小說後,它確實也沒讓讀者失望,果真精采絕倫,像一段似懂非懂的叛逆記錄,也勾起自己青少女時期的種種經歷和現在看來根本沒什麼的微小憂鬱。

翻開書頁,才看了兩段,就覺得被譯文療癒了,即便《女孩們》述說的是一個很黑暗的故事。 女孩的種種不安、不確定性、急於被愛、被注目,甚至不顧一切到毀滅自己的粉紅色煩惱,譯文把這些細膩心思表現的優美到位,有時宛若夏日的流水潺潺,輕輕細流,有時卻像夜晚的海岸,粼光閃閃,令人沉迷其中。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9/03
關於男孩和女孩,大部分的人,通常都會不由自主採取二分法,從性格或行為表現來加以區分,比如男孩大多坐不住、女孩大多關室內,男孩偏好運動、女孩偏好手作,男孩大多剛強、女孩大多文弱,喜好血腥殺戮的多為男孩、呼籲和平和諧的多為女孩,如果打算就直接用這樣的角度,來閱讀《女孩們》這本書,恐怕會令人大失所望。

事實上,一如中國傳統社會,很容易就培養出習慣壓抑真實情感的男孩,看似柔順的女孩們的心裡,其實往往也隱藏了不少秘密,讓自己感到有些稍微驚訝的是,作者與書中的女孩們,雖然都是西方背景,但關於身為女孩的那份纖細感,卻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儘管有著所謂相對開放的風氣,對某些事卻同樣存在著疑慮與懷疑。

以廿世紀曼森家族殺人事件為藍本,結合作者自己建構出來的心理,說是虛構成分居多,但所傳達出的想低調生活、卻又不希望因而成為隱形人,希望自己或多或少能與眾不同、卻又不想因此受到群體排擠,渴望被愛、渴望溫暖,卻又覺得在家得不到、覺得父母不了解,到頭來還被利用的這一切,放眼如今的現實社會,依然在不停上演中……

透過伊薇的回憶,佐以時間交錯的方式,從此刻出發,回過頭看1969年發生的事情,《女孩們》的核心主軸,不在於重現兇案的暴力或道出驚人的內幕,而是從一名當時不過年僅十四歲的女孩的視角與回憶,來拼湊出有可能是基於何種的心理狀態、因素,讓那些人(特別是女孩們)做出如此駭人聽聞的行為。

身為女性,女人也好、女孩也罷,所承受的所謂的限制或束縛,遠遠比男性要來得多上許多,覺得喘不過氣的,開始尋求自由與解脫,交男朋友的交男朋友、離家的離家,也有索性隨性所欲,認為那才叫放得開,然而,並非所有的方法,都適合每一個人,往往當察覺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路似乎已經走得太遙遠而不曉得如何回頭。

都說男性才了解男性的心理,那些女孩們的心事,由女性來理解似乎也更為貼切,回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大多埋首書堆之中,實在無暇去關心《女孩們》的伊薇、蘇珊等人所在乎的問題,可奇怪的是,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蘊含在一筆一劃中的情感,有些卻讓自己感到很熟悉,還有那顆感到孤獨、等著被了解,卻不曉得該如何才能得到慰藉的心。

人活著,常在時間流逝後,才能看清些事情,《女孩們》以淺顯又平實的字句,記錄了伊薇的心路歷程,時而矛盾、時而煩惱、時而妒嫉、時而懊悔的複雜情感,隨著篇章交互感染,其中還交織著母女衝突與同儕壓力,對於個人既親密又沉重的影響,那段對她而言不堪回首的遭遇,在她人生中所佔據的時間百分比很少,但卻深深影響了她一輩子……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9/01
公視製播《畢業生》中的【自然捲】,女主角向一直很關照她的同學丟下一句話,「反正,現在我不怕沒朋友了啦。」然後決然的轉頭而去,彷彿怕後悔、或是想下定某種決心一樣。更讓我在意的,是女主角稍後的獨白「十幾歲年紀的女孩,最怕沒有朋友。」

但什麼是朋友?

伊薇生長的家庭經濟不錯,跟朋友康妮相處得也很好,美中不足的是父母即將離婚,只因為父親有了小三。有次她看到在遊樂園中,一群女孩撿著垃圾桶的物品、穿著不乾淨的衣服,但在她們的臉上總似乎有種自己說不出的吸引力,尤其是那個叫做蘇珊的女孩,更是讓她一直嚮往著。

後來兩人搭上線後,蘇珊帶著伊薇到他們居住的牧場,認識了羅素,一個想要靠著歌曲致力於世界和平的人,眾人過著看似清貧、幾乎一無所有的日子,但其間的喜悅與滿足,卻深深地讓伊薇羨慕,也願意為其付出,只因為她在這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與被關照。

艾瑪‧克萊恩在《女孩們》中,讓年少與中年的艾薇交叉回顧那個在七零年代的自己,她一邊思索著自己何以會對蘇珊深深著迷,另一邊也想著,如果自己持續待在團體中,最後會不會也成為殺人事件的一份子?

年輕的艾薇赫然發現,原來成為眾人焦點,是一件那麼令人滿足的一件事,於是她開始覺得跟康妮的相處乏味無奇,母親只是個耽溺於愛情世界的第三者而已,自己的父親更是被年輕女生迷得無法自己。對她來說,唯有在牧場的蘇珊及羅素等人的生活,才是典範,才是這個世界該追尋的目標,而這就是她的答案。

然而中年後的艾薇,卻安於從事居家照護的工作,而也因曾是那個怪異團體的一份子,有時也讓艾薇受到他人非議。「然而如果這個時候的我,重新再有一次機會,跟蘇珊的相處是否仍將是她唯一的抉擇?而當自己處在事件的現場,會不會也真的被氣氛感染,而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艾薇心想。

艾瑪藉由細膩地刻劃艾薇與父母及其各自的愛人之互動,凸顯出艾薇對於被愛與被關懷的渴求,而年少沒有結果的戀情,則更加深她對蘇珊的欣慕之情。

就在兩個艾薇的敘事與回憶交錯間,我們才恍然大悟,這不純然是個想要被愛的故事,而更是一段抵抗寂寞的故事。女孩們有的回不了家,有的想要有被愛的感覺,而有的雖然在物質生活無虞,但卻在精神上貧乏,而彼此的共同答案,就是跟羅素在一起的牧場生活。

只是,眾人因此就會有飽足的心靈了嗎?或者這其實只是種新興宗教式的騙局,只是期待著有著能為自己犧牲奉獻的信徒,好讓自己得以為所欲為?末後想要被看見、被珍視的念頭,則更推波助瀾地,加速悲劇的發生。

馬克思說,「宗教是窮人的鴉片」,而或許「寂寞更是種戒斷現象」吧,就好像年少的艾薇,即使心中感到困惑,仍遵照著蘇珊跟羅素等人的暗示與指示,偷竊、闖空門,只為了求有被認同的機會,只為了自己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只為了不再孤單。

於是,我成了我們的一份子,而我們的生存意義也成為我的生命目標。這一切種種,都讓自己覺得生命本當如此才有價值,而自己更是為此而生。

換作我是艾薇,會不會殺人呢?不知道。但蘇珊的身影,總是不自覺地浮現在中年艾薇心中。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8/31
【讀後心得】
當那群女孩出現在伊薇視線內開始,伊薇忘了吃她的漢堡,她竟然舔不之恥的被這群女孩給吸引了,她們飄逸長髮,未經整理,蓬髮凌亂,衣衫襤褸,好像從湖裡被拖上岸邊,想了想才隨便披上一件破爛的衣裳,她們的氣質緩緩飄浮,感覺疏離而哀傷,好像流亡中的貴族,她們既漂亮,也醜陋,遊走於一個令人不安的臨界點,其中一個黑髮女孩帶頭,其她女孩跟隨在其後,女孩們笑著,那一瞬間,黑髮女孩拉低洋裝的領口,在那短短的ㄧ秒鐘,她紅色的乳頭赤裸裸地暴露在眾人眼前,她們全都放聲大笑,粗野張揚,肆無忌憚,她們甚至全部沒有抬頭看看是否有人旁觀。

這是伊薇第一次遇見蘇珊的開始,伊薇的父母離異,各有各自的伴侶與生活,正逢十四歲青春期的她,正從女童慢慢轉變成女孩,她的心緒充滿了矛盾與不解,她不了解大人們的世界,她不想被過於束縛也不願意成為一個無根的浮萍,她想要得到一個被認同的存在感,她,自己到底是什麼? 她,到底可以做到什麼? 她的世界太單純且無趣,父母各自的情感世界讓她極度不適應而且感到憤怒,可是卻沒有人可以給她任何的解答,那一個暑假,她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認識那一群女孩一起同住在那一個牧場,跟隨著同一個男人,分享著同一個男人,然而在她內心深處裡,讓她始終追隨目光的那個女孩卻一直是蘇珊。

在女孩的青春期裡不但必須迎接因生理上變化帶來的不適,還需要重新面對這個世界對女孩的看法與評價,這時的女孩也開始會注意到其他的女孩,她們是否比自己美麗,腿是否比自己長又細,胸部是否比自己還要大又美,男孩的目光是否開始會放焦在自己身上,她想要贏過任何一個女孩,搶得所有人的目光,她想要被在意,但是她又不想要表現得如此突兀或是過於招搖。

只有女孩子才會認真地,仔細地注意到對方,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人愛著你,查覺到我們想要引人注意。

女孩很重視女孩們同儕間的關係維繫,那時的女孩會在性別認同上有些模糊,錯置和矛盾,開始慢慢明白愛情的感覺,而這時這樣想要幻想的情愫若沒有一個適當的男性出現,則會將這樣萌芽無法抑制的情愫投射在同性身上,友情和愛情都同付在一個跟自己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孩身上,為了得到自己愛的人的認同與目光,懵懂的年紀與衝動的賀爾蒙,還有那想要被注意的慾望驅使下,很容易被這些惡意的人事物操縱。

女孩那青春洋溢的氣息搭上那剛要熟不熟的女人驅體,青澀的情慾猶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嫣然一笑很傾城,讓男孩們趨之若鶩。
女孩慢慢明白,美貌與性可以作為一種操縱異性的武器,曖昧的眼神,嫵媚的笑顏,若有似無的小舌舔著紅唇,這也可以是一種性暗示,將男人的慾望任意的操縱在自己的手中。

我看到浴室一個抽屜裡擺著一本本雜誌,雜誌是我爸的,裡面全是女人的照片,網格薄紗橫陳,罩住她們的跨下,我最喜歡的那個女孩繫著一個方格絲帶的蝴蝶結,她全身不著寸縷,頸間卻繫著一條絲帶,看起來既怪異,又異常挑逗。

女孩也會發現自己正在成熟的身體裡有著不解的慾望,那樣陌生卻又好奇,那肉體的慾望想要得到解放,具體的行為又該如何進行?學校教了認識男人女人的身體與生理結構,性教育與進行性行為的防範措施,但是那些男歡女愛的慾望,都是學校沒有教,自己又沒有親生經歷過的事情,好奇油然而生,於是秘密探索自己的身體,偷偷開發自己的情慾之旅。

故事大體架構在西元1969年邪教組織與殺人集團的曼森家族事件,曼森家族在全美境內犯下多起兇殺案,而作者敘述了主角與這些人的生活情形,讓我們得以窺見當初那些女孩為何會加入農場生活的心情與想法,似是墮落厭世卻又像是與世無爭的盡情享樂日子,集體的意識與急於被認同為同一份子的激進,無私的共享情愛,甚至身體慾望,氾濫且恣意享用著各式不同的毒品所帶來的快感,這一切都帶著腐敗毀滅的意味。

這是一個專屬於女孩們的故事,作者精準觀察女孩們的心緒,將女孩青春期的心路歷程述說的細膩寫實且完整。
讀完之後,故事情感強烈的引發我的思考,曾經我也是深陷在這樣迷網青春期的女孩,那段日子的艱難與不安總是讓我的情緒忽上忽下,無人可以訴說,無人可以理解的心情,抑鬱且憤世嫉俗,看身邊所有事物都不爽,情感無處發洩,女孩們所描寫的情感輕易的引發讀者很強烈的共感,是一本很難得優秀的文學作品。

好評推薦 五顆星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