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79折$ 308
5 /5
6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5/09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前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導讀:


做為讀過碩班和取得過博士候選人的人,在新人即將進入實驗室前,想推薦這本書,幫大家對未來的兩年(或者三年?),提前打個預防針和降低期望值。

彭教授的學位是在國外取得,且為劍橋大學標準較高,因此我會對於碩班歷程與時間表補充一些個人看法,當然因為導師才是學生的天每間實驗室一定有差異,請以直屬學長姊為主。


🌟心得


●| 研究所學什麼|✏️


研究所與大學最大的差異在取得下面三個能力

1) 主動取得專業知識

2) 閱讀與辨別力

3) 批判與創新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不讀研究所就無法取得這三個能力,而是透過完成一篇論文的過程——文獻回顧、分析論點、選擇研究範圍、提出新觀點或關鍵進展,便可完成這三項能力訓練。

換句話說,大家對於碩班生與大學生有著不同的期望,畢竟大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幾乎都是由專家或講師編撰好由簡入深的傳授,碩班生則需要王茫茫論文中自主學習。




●|歷程與時間表|✏️


碩班開始最困難的就是閱讀論文( Paper ),有不少實驗室都有週報,要輪流報告並分析與實驗室相關的論文,通常兩個月左右要報告一篇,每學期也會有系上報告。

手頭上的實驗進展,視個別實驗室約莫一周到一個月要報告一次。



這部分網路上也有不少人會玩梗,說原本以為是寫論文的路徑是:

觀看 Overview → 辨別派別假設、優缺點、侷限 → 提出新觀點或進展。



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而直線,通常而言最簡單的方式是先看學長姐的畢業論文,因為相對於期刊上要濃縮成幾頁,會有更多的空間去詳細說明他們的想法和研究理念。然後從中挑出Overview 的文章先看過有個粗淺觀念,針對其中提到的文章先找出來,看第一遍確認研究的範圍和方法,搜尋關鍵字是否有更新的文章,先全部掃過一輪。

第二次閱讀時,要能夠說出該實驗為何而作,是否有與其他論文觀點有衝突,第三次閱讀時,要帶著批判性他所引用的論文是否足以支撐他的假設,這些被引用的論文同樣要看過確認研究的範圍和方法。最終才能確認自己的論文題目與範圍。

上述的進度基本上要在碩一完成,這樣碩二才有時間做實驗跟寫論文。

實際路徑是:

觀看學長姐論文 → 調出 Overview →先看一遍各論文Introduction確認題目跟範圍 → 回去看學長姐論文 → 第二遍看各論文辨別派別假設、優缺點、侷限 → 寫一版整理筆記→ 批判性的去看各論文 → 提出新觀點或進展 → 做實驗然後滑鐵輪 → 檢討是假設出問題還是操作技巧/推翻回到第一條。





台灣的學生有一點比較幸運,通常進實驗室時都會有學長姊傳承下來的大方向,甚至剛好實驗室還有博班生能直接帶著作實驗。第一年基本上就是重複前人實驗,幫助再驗證數據正確性和熟悉器材操作。

碩二到農曆年也就是上學期結束後,應該會取得初步的結果,此時會進一步修改題目和完成計畫書 ( proposal ),導論、文獻回顧應該已經要敲定下來有個八成。

在這段時間要針對論文中的關鍵字重新搜尋,若有新的相關論文發布,要馬上閱讀並加入相關文獻,如果大撞車撞題目跟撞範圍就要大修論文內容。

有的實驗室有規定要投稿,所以此時就要完成論文,並利用接下來兩到三個月將其壓縮至十頁以下,經導師審稿後投遞。





●| 恩師與廉價勞工|✏️


雖然之前有人說我說太多學術圈的黑暗面,不過彭教授這本書的第十九章才是真正的無所畏懼,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去翻書 ,都他說的不是我說的(?



研究所基本上跟九九六福報沒有什麼區別,一天醒著的時間幾乎都在實驗室,擦出什麼愛情火花的不是新鮮事,我們一屆不滿二十人的研究所,上下兩個年級都有兩對班對,你就知道這個配對率有多高,還有博班跟碩班交往的,當然還有跟跟研究助理、博後,甚至跟教授的。

實驗室之間的關係是相當緊密的,畢竟如果剛好又是室友,你們可以一整天都不分開。



好的教授可以開小灶考前幫你補課,也有教授把學生當牛馬,即使是考試周也要榨出 Data,幫忙寫國科會計畫跟交報告,甚至寫論文跟專利都是常態,有的還要幫忙教授處理私事。

當然運氣好教授擅長申請專利,拿個五六萬專利費對學生生涯也不無小補。

好的實驗室也有幫忙申請補助,帶你出國參加研討會的。不過,當然要幫忙各種打生醫年會或化學年會也是研究生去蒐集各種優惠券和實驗室用品的好時機。




●|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


如果你問我要不要再念一次研究所或取得博士學位,我應該會拒絕,但是確實這段經歷讓我在資料辨讀、批判思考的成熟度上有所增進。

當然,規劃論文的能力也對於工作上策劃、進展追蹤與風險評估有所幫助,即便是換到完全不同的領域,能獨自找出需學習的技能也是一個成熟碩士生該具備的能力。

小說《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也有一個由科研轉戰岳父公司採購的人提出相同觀點。



郭台銘女婿曹斯杰也是由電機工程系畢業後投入採購,越來越多,具研發經驗人才開始參與實戰,也說明暨技術與行銷後,供應鏈/庫存與製程整合將成為企業們爭戰的重心。

至於如何成為一個稍微靠普點的採購,就歡迎收看我的採購人生系列。



🌟總結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心得,對於即將進入研究所的新生來說,是一本寶貴的參考書。希望大家能夠克服研究所的各種挑戰,茁壯成長。



以上就是本周的分享,喜歡請記得追蹤跟小紅心鼓勵創作者們持續更新~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9/05
經學姐推薦,在去年暑假閱讀本書,一年後已成功畢業!
非常推薦對研究生生活迷茫(不確定自己應如何安排畢業進度)者閱讀。

第一次讀不通也不用氣餒,因為本書知識含量很高,多讀幾次就會漸漸吸收進去。

若自己的研究生進度未達本書的建議也不用灰心,越早讀對你幫助越大!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8/03
作者彭明輝是來自台灣的榮休大學教授,是兩岸被受重視教授研究方法的學者,此書的確是十分實用的研究參考指南,尤其書中的內容是針對台灣學界與現實提出許多有用的提議。全書分為十九章,旨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前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研究出一條創新的出路,比如書中提到冷戰中美國太空競賽中勝出蘇聯,是因為懂得整理現有文獻供他人參考。

首先,作者提開研究方法以往學者無法言傳的神秘面紗,研究便是尋找一個重要的學術問題,提可靠的答解,或找出更佳的解決方案。因此他認為才智、運氣與文獻閱讀是研究關鍵的一步,從過去的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尋覓研究的突破點。其次,彭教授認為判斷學術著作的質量有七項條件:原創性與貢獻、可靠的證據、批判的檢證、理論性系統性一致性、客觀性與可重複性、與學界對話、文體清晰。

再者,作者推廣螺旋式閱讀法,假如沒法一次便讀懂期刊論文,便要反覆重讀,力求層層遞進,在第五次閱讀或以後可以更全面掌握其內容。同時彭教授認為與其讀一篇文章,不如整體閱讀一系列的文章和回顧型著作,以問題為中心來讀,也該鳥瞰全局,一邊啟發自己另一邊檢視原則,研究便會事半功倍。

最後,作者認為在研究生階段鍛煉八個核心能力,當中最重要的是專業、思考與創新的能力,比如透過大量閱讀,分辨資訊與知識的分別。在第十七至第十九章中,作者則強調如何應用這些能力,讓研究、生產、商業結合起來,改善台灣的產業處境。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2/19
我想這是一本對於理工科研究所在讀什麼?研究生該做什麼?研究生該具備什麼能力?等等幾個問題進行一個詳細的介紹。如果是還在猶豫要不要讀研或研究所的新生很建議讀讀看。我讀的時候是碩零的暑假,那時候跟本不知道研究生該做什麼事,透過這本書讓我對未來有比較確切的認知。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