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亞培開館慶
ㄇㄚˊ幾手帳
年度按摩好物
獨家香草集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新版)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91)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新版)
中文書
人文社科
哈拉瑞
天下文化
|
2018/01/01
9
折$
540
放入購物車
5
/5
34位讀者評分
5
85%
4
12%
3
3%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書海衝浪手 books surfer
Lv.2
5.0
|
2018/07/27
這是一本寫得好到令人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過去幾年早陳列在書店的架上,但由於其充滿野性、過於原始的書衣設計,一直被我誤認為是一本考古或生物學導向的科普書。直到我上前將它取下、翻開頁扉後…我跌入一個時光隧道。
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一幅幅場景生動的在我眼前上演。但這不是傳統歷史學家那種充滿事件、對話、文獻、考證過程、利害分析和因果推論的筆法,它是充滿譬喻和對比、還原場景、身歷其境、推己及人的那種風格。它帶著你跟隨我們的「採集者」祖先,看他們如何敏銳嫻熟、矯健俐落的生存,但拋棄殘疾成員的速度跟獵捕野獸時一樣果決、毫不遲疑。也帶你置身羅馬共和末期征服地的在地望族新生代,感受著身為「失落的一代」的人生中那種種納悶、忿恨、抑鬱、落寞。過去完全沒有讀過這樣的歷史書。它是經過地球科學、統計學、心理學和生物科技洗禮之後,完全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一代歷史書。
的確,它也有堪供借鑑的前身,賈德.戴蒙在《槍砲、病菌與鋼鐵》中就已經向人們示範過「跨領域整合」所帶來的威力。而本書作者哈拉瑞也感謝賈德.戴蒙為他帶來如何洞悉歷史的啟發。但是他顯然又再更向前進了一步。
不到五百頁的篇幅,帶我們掠過語言、部落、採集、遷移、農牧、宗教、帝國、文化、征戰、金融、工業和科技的歷程,並且洞悉貫通在這背後、推進一代代人前仆後繼的動力和期許。心中過往因隨意堆砌而一知半解的歷史知識,在此被重新排列。各種相互矛盾的思想主義,都獲得相互並陳的公允對待。歷史人物的傳奇事蹟依舊突出,但更看見平凡大眾的整體生活。甚至逼迫我們人類直視面對自己對這個星球和其他生物造成了什麼改變。讀完之後,將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除此之外,你不時會看到作者真實誠懇的現身在文中,及時提供些許符合常識的、現場實際的、明確趨勢的、政治正確的…種種質疑、反諷和提醒。例如,他說:即使到了今天,絕大多數的人際溝通,講的都是八卦。一群歷史教授碰面吃飯聊的很少是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核物理學家茶敘聊的很少是夸克,更多是講哪個教授逮到另一半偷吃、哪個人想要當上系主任或院長,或者哪個同事拿研究經費買Lexus轎車之類的。他也說:一個匆忙的花店店員,將熟練而敏銳的透過「社交線索」,掌握眼前顧客的可能預算,並推薦不同產品。(而且哈拉瑞寫到這時也補充:雖然,店員若這樣做,實在不太政治正確)。在反駁階級成見時,他舉例哈利波特;在反諷性別與性別氣質時,他對比路易十四和歐巴馬。在談到帝國中民族融合期間,被命運捉弄的「失落的一代」時,他舉出的代表人物是甘地。甚至可以看到像是「超人類」、「彷生物」、「生化人(賽伯格)」、「合成獸(奇美拉)」、「宿主」…這種科幻小說才會有的詞彙在其中出現,為歷史增添不少奇幻色彩。
但是可別誤以為他是個只會譁眾取寵的人。在傳統定義的歷史專業上,他指出:以現存的採集社會,去推論遠古採集社會,由於文物保存不易、周圍其他社會的互動影響、氣候與地理條件不同,將產生「考古偏差」。他提及文化的「涵化」與「同化」在帝國內部族群融合的作用,以及過去幾十年「去殖民化」的趨勢是在怎樣的一個循環歷程裡進行。當他提及到文化就像是精神感染或寄生蟲,而人類就是毫不知情的宿主時,他舉出「瀰因學」和「後現代主義」的相似之處。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研究感想。
在傳統歷史學的研究範圍之外,他跨領域的援引「鄧巴數」、「認知失調」、「互為主體性」和「賽局理論」的概念來輔助議論。教授一職的他,做為教師,他看到任教學校各系所紛紛把「數學」或「統計」列入必修課程,而認為即使傳統上的人文學科也有將走向「精確科學」的趨勢。做為學者,他告訴我們:近代科學的進程,縱然一定需要有天才,但主導權並不掌握在學者手上,而是在背後提供支持的政治家和資本家。正因為資源有限,學者們得向資助者回答像是「什麼更重要?」和「怎樣才算花得適當?」這種問題。但這些都不是科學問題。他甚至因而推論出,如何申請才更容易獲得研究經費支持的背後邏輯。
不過,除了上述這些常識性、機智的細節之外,他對於現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提出明確而深刻的言論。有別於過去許多因為見識過太多人類的罪惡、陰謀和愚行記錄而變得保守明智的歷史學家─那種自我設限於文獻研究、言談多傾向維持差異和默許特權的學術菁英。哈拉瑞在本書中可以說是:用科學式的語言,為「性別」和「文化」的『多元化』和『平等化』,提供了明確而堅實的理論基礎。
他帶你繞過像是「存在是否必定合理?」和「強權是否就是公理?」那些梏恎人們學習興致的泥沼和澆熄實際生活的熱情和迷霧,直接指出:「人類總是藉口「文化」禁止不自然的事。但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世界根本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發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違背自然律,但這種事根本就不會存在,所以也沒有禁止的必要。」這樣肯定生態多元性的結論。他甚至進一步補充:有些人之所以覺得某些人事物「不自然」,是因為受到他所遵從的信仰和文化上為每個部位器官預設了某個「目的用途」的關係(也就是「符合創造大自然的神的旨意」)。然而,演化本來就沒有唯一的目的。以外,不僅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人類的福祉必然提升。我們之所已研究歷史,也步是為了要推測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瞭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非無可避免。他甚至認為:對某個時代的瞭解愈透徹,反而就愈難解釋為什麼發生這個事件、而不是發生那個事件。因為,必須要真正深入瞭解這些時期,才能看到那些最後並未發生的可能結果。因此,真正最知道當時情況的人(也就是活在當時的人),正是最看不出歷史走向的人。
就哈拉瑞寫下這本書的當下,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做為歷史學家,有提醒大家在歷史過程的時間點上保持清醒、敏銳、質疑的責任。尤其他帶我們看到現今歐洲的菁英份子、政黨人士,如何應用「文化主義」來取代「種族主義」做為政治上的隔離與排外應用,例如用以反對接納穆斯林移民等措施。在此,若再加上作者用「壓路機」來比喻帝國的作用、用「空調系統」來比喻人體內的生化機制的絕妙比喻能力,以及他時不時就在書中帶我們到現今那簡直不能稱為「養殖」,而是「食物生產輸送帶」的養殖場的栩栩如生的寫實文筆。就將可感受到他在冷靜描述事實現場的背後,是如何用道德勇氣刺激我們,讓我們對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品質和慾望追求產生質疑和反省。不論是就歷史這門向來相對保守封閉的學科或其他領域而言,他在書中所展現的那種「用專業為大眾服務」的貢獻和積極熱忱,都是非常激勵人心的。也使得整本書生動精彩有充滿絕妙的獨特慧見,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現在,讓我們暫時把焦點從哈拉瑞身上回歸到這本書。整體而言,這本書中獨創的見解在於:智人做為一個沒什麼特別的物種,從早期眾多不同的的人類中一枝獨秀的崛起,在各大洲散支開葉、馴服動植物、操控大自然,乃至於從神的手中接管這顆星球…所憑藉的,是一種像「聊八卦」一般簡單、自然的行為,也就是天性中擁有「相信想像中虛構的敘事」的能力。虛構不等於謊言,而是「彼此都相信,那該事物對彼此而言就是存在著」的「互為主體性」存在。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而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
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它的基本原料是「信任」。資本主義運作的關鍵在於「成長」,就是「信任著一種想像的未來」。「資本」和「財富」的關鍵區別,即在於是否因為相信這種想像而將金錢用以「投資」。封建世襲大地主即使很富有,若只是將金錢藏在地窖中,仍算不上資本主義者;勤懇拮据的中產階級小勞工,若因為對於未來有某種的想像,而擠出一點小錢買了張某家公司的股票,他就是資本主義者。如今,財富形式的改變,使得國家間彼此的連結日漸緊密,也都是導致「戰爭更無利可圖,而和平較為有利」的國際情勢的原因。因此,也帶來當前這個空前和平、繁榮的時代,各地的人們都朝向一個「同質,但非單一」、「更易存活,但更不平等」的「全球帝國」邁進。
在此,有部分的讀者可能會覺得:歷史書的這種宏觀視角,所談論的各種形而上的體制差異、抽像的運作機制…對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說,實在是不契合、太超脫、太無感、沒交集、沒建設性,也沒幫助。於是,若用最主觀且實際的態度去解讀這本書,我們會發現哈拉瑞的言外之意似乎暗示著:我們必須保持清醒,有意識的控制自己、作出選擇,即使感受上不一定能是快樂的,而且在此對生活所賦予的意義多半也是一廂情願的虛構存在。否則,當我們失去這樣的主動性之後,人類是有多麼容易被身邊的環境制約,又或者無意識的被這個世界的其他人牽著走。出現在我們眼前所見、誘使我們追求的,無非是…稍微有力一點的工具、稍微快速一點的方法、稍微有輕鬆一點的分工、稍為強烈一點的感官滿足、稍微便利一點的生活。並且,也只要一小群人願意稍微嚐試一下。那些甜頭,往往就把我們捲入其中,帶往某一個不可逆的境地走去。其實,我們連自身那看似直觀的情緒感受,都是學來的。文化中充滿了指引和暗示,牽制我們的聯想案例和比較基準,影響我們的自我評價、行事依據和期望目標。然而,我們人類體內的生化機制,並沒有這種準備,並且這也不是它們賴以撐過演化的優異之處。因此,我們必須在這一切的矛盾之間,尋求協調與整合。而這正是人類文明發展至此所產生的新課題。
當我們有了這層瞭解之後,就不會對哈拉瑞推薦《知識的假象》感到意外了。因為那本書的大意是說:「我們並不如自己以為的那麼聰明。那些我們以為自己擁有的知識,其實是儲存在『知識共同體』裡。而它體現在於我們把我們的用具、制度、環境,都打造得讓人類不需要運用太多知識就能好好生活。因此,我們對自己擁有知識的判斷是一種錯覺。而真相是我們只是置身於聰明的環境中而已。」
我個人認為,這樣「環境的差異,進而影響人對自己的認知和要求,跟著不同」的論點,也可以用來觀察哈拉瑞和賈德.戴蒙。從兩位歷史學家的「著作風格」和「養成背景」的差異,進而(主觀的)看出一些時代環境的轉變。對比《槍炮、病菌與鋼鐵》和《人類大歷史》,兩者都是以大尺度去看待人類文明的興衰和走向的。也都提出相關論證,反駁種族主義的歷史理論,並且提供更深入的視角去理解平等尊重不同族群的必須。但,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賈德.戴蒙必須用非常「個人化」的經歷和敘事,來讓文風鮮活;必須詳述議題的複雜性和個人生涯所學到的多重專業是如何吻合,才能爭取讀者的信任;必須替媒體用一句話概述全書要旨,以利報導;必須延伸應用到商業界的研討應用,以助各企業解析更有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因素…那是一個渴求「明星」的時代。但是,像賈德.戴蒙的生涯幾乎無法複製。於是,我很樂見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上所取得的成功。因為這將證明,他以相對平常的生活經歷,仍然也能同樣產生扎實、生動、有行動影響力的作品。更多時候,哈拉瑞在這本書中,幾乎是在強調要人們放下歧見、面對自己身為人類而對這個星球造成的「共業」的。
像這樣「歷史的書寫、話語權和欣賞品味,從極少數獨特天才擴及到研究有成的平凡職業學者」,這應該可以算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社會大眾所造就的某種進步之一。不過,在「書寫科技普及」和「素材資料開放」的現今時代,「跨領域」專業的需求都更高了。從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到賈德.戴蒙用的地理學、生物學、語言學,乃至於哈拉瑞用的統計學、心理學和生物科技…都再再需要歷史學家至少擁有某種『對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做解讀,並加以詮釋應用』的援引能力,並且可能的話更要數據化,讓結果更顯得精確。於是,我不禁戰在現有的趨勢去想像:在未來,歷史研究可能不再是一個人進行(即使他有電腦),而是一個由人類和智慧機器人組成的團隊去進行。
智慧機器人有龐大、豐富、跨領域的理論、數據等資料,運算快速,也會辨別特徵、邏輯推理和建構模型。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動植物分佈、氣候溫濕度、環境負載力、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規模、性別比、年齡結構、人均所得、資源耗損速度…都可以用文獻和文物交叉對比後推算還原。但它們對於歷史人物內在喜怒哀樂的情緒、人際關係之間恩怨情仇的預設立場、不同身分和對像的差別期待、不同族群間的文化衝突、不同時代的價值觀改變、領袖人物的魅力元素與時機的配置、發表思想作品的社會性效果、讀者心理感受的歷程、大腦思考運作的缺陷…以及對於其他如詩意、性感、神聖、直覺、幽默、膚淺、虛榮、勢利等…我們非常「人性」卻又似乎隨時代改變而難以捉摸的部分,是無法理解和判斷的。
於是,研究團隊中的人類學者成員的不可取代性,正是因為來自於「他們和研究對象以及讀者,都是有著人性的情感和缺陷的人類」這一共通點,也是簡單卻充份的事實。這乍看之下似乎是對人類自我貶低,而其實不應該這麼認為。若是這樣的組成和分工,的確能更有效率或可以產生更高品質的研究成果,我想真正置身其中的人類學者們,應該是完全不會反對的。很多時候,往往是我們這些旁人,美化了由人類來進行許多工作過程的感受。但在當事人眼中可能只是繁雜瑣碎,但又由於還沒找到更好的辦法,而不得不去進行一種基於責任感的低效率勞動。智慧機器人同事可以解放這些人的時間和精力,好讓他們用在更重要的思考和判斷,提升研究品質、精確度、完整性、清晰度與吸引力。若是如此,未來的歷史研究著作,或許會是愈來愈值得我們信任和期待的。
最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哈拉瑞在書中似乎有些話,就已經要講到嘴邊了卻又表達不出來。讀完整本書之後回顧,我認為他想表達的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已經來到了某個臨界點。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察覺或體認。我們為了讓自己輕鬆的就能生存和繁衍,已經對自然進行了太多的干預。對其他物種而言,簡直是壓迫和苦難。即使我們始終視而不見。我們種種控制、操作、設計的行為,甚至已經永久改變了環境條件。環境改變,是對舊時代的世代而言的。若由今後於數位革命、生物科技革命之後出生的世代而言,那只是他們世界的常態。為了迎向那個未來,我們如今擁有著某種渴望、某種好奇、某種求知慾…尤其對過往不敢相信於可以疑問的問題。在新環境中,我們需要新好奇、新冒險、新探索、新體驗、新經歷、新回憶、新懷疑、新提問、新主題、新方法、新知識、新價值和新行動。那樣,我們終於覺醒,成為一種新人類。
>More
葵花洗面露
Lv.1
5.0
|
2016/04/20
好的書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帶領讀者去思考,本書將人類視為一種生物而非萬物之靈,並用科學的精神來研究,裡頭提到許多觀念值得深思。
以下是我很有感想的一個觀點:
金錢帝國宗教,三者中唯有金錢能主宰全世界,關鍵是金錢的價值在於別人相信,只要夠多的「別人」相信某貨幣有價值,自己就可以利用某貨幣來貿易,即使一開始根本不相信它有價值。
而這點跟物化女性很相似,男性認為女體有價值,女性就算小時候不認同,但仍能利用此點從男性身上獲益,久而久之物化女性之觀念即根深於人類社會,縱使許多人想擺脫女體物化的文化,仍困難重重。
全部書評
|
共34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小豆pika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4/26
劇透警告
歷史學的馬後炮、研究歷史是為了?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馬後炮偏誤
歷史每個時間點的前方都有無數道路,但走過之後回頭看,只感覺像是單行道
例如羅馬帝國在四世紀要解決宗教問題,可以用很多種方式,但為何最後是選擇以基督教立為國教,而不是其他宗教,歷史學家可以描述基督教如何(how)拿下羅馬帝國,但無法解釋為何(why)能拿下
兩者差別在於:如何是重建一連串由一點到另一個點的事件順序;為何則是要找出因果關係,看看 究竟為什麼發生的是這一連串的事件,而不是另一連串的事件
而且活在當時候的人,正是最看不出歷史走向的人,例如當時羅馬帝國的民眾無法推得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這個規律到現今也是如此,例如美國是否會喪失霸權?未來會向生態災難還是科技天堂?。多年後來看可能,可能會覺得答案太明顯了,但對現今我們難以推得未來會如何
這也讓我想到近年來一些國際事件,例如全球疫情和ChatGPT推出,在這些事情在發生之前,也都很難預料到,但他們就是發生了
但書中也提到,不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地理、生物、經濟會造成限制,但限制之下仍有很多發展空間
⬛二階混沌系統
一階混沌系統,不會因為預測而改變,例如天氣
二階混沌系統,做出預測會造成改變,例如歷史、市場、政治
例如假設今天油價90元,有人預測油價在明天會漲到100美元,商人就會在趁機大量買入,結果就讓油價今天就漲到100美元
又例如,如果有人預測2011阿拉伯之春革命會爆發,這時候埃及的國家領導人,一定會做出方法預防和因應手段,這時候革命就不會在2011年爆發了
⬛為何研究歷史?
作者認為,歷史目的不在於做出準確預測。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推知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瞭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例如研究歐洲人究竟是如何控制了非洲人,我們就知道種族歧視絕非自然或無可避免,而且知道世界大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樣貌
⬛歷史選擇
書中提到,歷史的選擇並非為了人類利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對人類有益的文化就會成功擴張,而對人類無情的文化就會消失,並且提到迷因學(memetics),成功的文化是特別善於複製其瀰因,而絲毫不論這對於宿主人類的成本或利益
例如軍備競賽,當其中一個國家買入新武器,另一國家又買入更多武器,然後彼此之間循環,兩國之間權力平衡並沒有改變,但就把這些錢可以花在醫療或教育,浪費在軍事上
⬛反思-生命
讀到這段時,我想到的是個人生命,有關於在自己人生中發生的事情,很多事情在事後常常會歸結為故事,但是在當下,仍然看不清楚未來會如何,例如以前國小我想當老師,但現在大學的我來看,就有所改變了,不過未來會當什麼,還都是有很多可能,都還不會有一定
但同樣也不是所有可能都會發生,例如我去當頂尖的畫家或音樂家,或是當警察或消防員來作為正職就不太可能
而我認為未來,可以用機率的方式思考,例如前面提到的當各種行業的機率,大概可以去分配權重,然後去規劃我現在可以如何去摸索和準備
⬛反思-學科差異
以上內容也讓我思考不同學科之間的差異之處
例如微觀世界的每個元素的原子相同,因此比較容易做出重複實驗和具有預測力,但人類就比較複雜,每個人之間差異度就較大,預測就會比較難,要考慮到很多因素,例如同一個化學實驗,控制好條件,得出結果能相同;但同一套管理方法,在美國和在台灣執行,可能結果就會有差異
而在生醫要推論出因果關係,也會有難度,相關並不等於因果,例如假設有個研究發現打網球的人壽命比較長,那真的是因為打網球(因)造成長壽(果)嗎?會不會是打網球的人社會經濟地位較高,所以整體生活型態較好,所以不同文獻也有分證據等級,例如SR和RCT證據等級較比較高
有些人用一些方式,能在歷史上獲得成功,但是到現在如果用同樣方法,能否再次成功,因為時空的不同,就很難說,例如在戰亂環境中受流行的歌曲,在和平的地區就可能就不會流行
⬛反思-學歷史
作者指出研究歷史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擴展視野
那我就思考,學歷史的作用?我認為學歷史有幾個用途,以下列出幾個,例如
促進思考,當去思考一個制度或觀念是否該改變時,也常常會談論它過去的時空背景是什麼,然後反思這些是否應當有所改變;而在這本書中,也提到現有很多觀念,在以往不存在,也能讓我對於原有觀念去進行反思;不同史家對於事件解讀可能不同,也能比較和促進思考
了解文化,去了解一些地區的歷史,能夠對於不同地區有所了解,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成長環境差異,例如有些跨國公司就要了解當地賣什麼產品,就需要了解當地文化;而有時大學課堂上會有國際學生,也可以稍微了解為何外國人會有些思考或行為上的差異
為過去賦予意義,隨著新學科和新方法出現,可以用不同方式研究歷史,例如用醫學知識了解古人可能生那些疾病;用氣候角度來看待戰亂為何發生;用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待歷史人物有哪些心理學偏誤等
展開
麥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9/23
原本以為是枯燥的歷史課本, 但實際上所談到的事情卻很貼合生活。 讓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目前生活上所經歷的一切。
展開
呆腦獸一枚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8/08
劇透警告
經過數個月的閱讀,我終於把《人類大歷史》啃完了!如果只能用幾個字評價此書,我一定會說:它真的 太 神 啦 !
作者Yuval Noah Harari從史前文化開始講起,一開篇便用寥寥數語梳理「歷史學」的由來:「物理學」因應大霹靂而生,「化學」隨之而來,接著是38億年前的「生物學」,而生物中的智人發展出文化,「歷史學」於焉產生。
作者以不到一頁的篇幅為整本書的「跨領域」定調,他講的是歷史,卻又不只是歷史,還有生物、經濟、哲學、心理學,及少量的物理、化學……也許有些人會懷疑這麼寫會讓內容含混不清或失去主軸,但我認為此書完全沒有這種問題,因為作者不僅很會說故事,還很會說理,他的知識涵養博而精,時常運用反證法和淺顯易懂的精闢比喻推翻前人的論點。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比喻提到,許多人以文化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他們對「不自然」的認定,其實非常不科學:「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違背了自然律,但這種事根本就不會存在,所以也沒有禁止的必要。舉例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會禁止男性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得比光速快,或禁止帶負電荷的電子相互吸引……。」(P.170)而後,他又舉了幾個符合自然律,但不符合「文化」或「神學」自然理論的例子——嘴巴、翅膀和性器官,以此作為反證,強調「文化禁錮」的荒謬。
此書唯一讓我覺得比較不客觀的是第19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由於篇章中關於量化快樂(主觀幸福感)的討論大多是假說,所以目前還沒有太穩固的立論基礎;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是探討歷史學價值至關重要的一章,因此儘管作者的立場有些偏頗、證據有些不足,依舊值得一讀。
初讀這本書,確實需要花一點功夫進入它的世界觀,以釐清作者的思維模式,一旦成功理解書中旨意,不僅能吸取歷史學相關領域的知識,還能拓展我們看事情的深度、廣度,從中獲得啟發。
聰明的人很多,但善良、聰明又用心的人太少了,《人類大歷史》作者Harari就是其中之一。能跟他生在同一個時代,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展開
Cindy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5/08
很喜歡作者敘述歷史進程的方式,非常生動簡易清晰。即使不是相關背景的人都可以很快進入作者描繪的情境。除了情境的描述之外,對於各個人類衍伸出的群體文化也都有不同的反思。
看完這本書之後,對於想像的共同體的感觸更加深刻。對宗教、國家、商業的建立也透過這個觀點去認識,會讓人對於周遭人類建立起的制度更有感觸,是很喜歡的一本書!
展開
Joyce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4/16
沒有生硬的歷史回顧,作者非常幽默且條理分明地用幾個項目來概括說明人類的歷史。人類自以為的聰明,由想像所建構的秩序,當然免不了的就是要提到貨幣(金錢)。作者用了一個這麼大的標題做歷史的主軸,重點是,所有人都會對這個主題產生興趣,吸引著讀者的眼光。
我特別喜歡作者以宗教來說明意識形態,現在社會大眾所提倡的各種思想主義,其實就跟宗教一樣。集結眾人之力,大肆宣傳,信奉同一種思想主義者即為同一教派之人,我們與他們之分,在人與人之間形成更多的偏見與對立。
最後,作者也像【真確】的作者一樣,告訴我們不要只看重個體的存在,而忽視了集體的悲劇。數據也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糟。只是......我們更應該明白自己的行為究竟想要得到什麼?而不是漠視這一切的發生,任其毀滅。最終毀滅的不會是地球,而是生存其中的物種(包含人類)。
展開
CRH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4/16
本書中我認為最吸引人的觀點,就在作者提出人類藉由想像力建構出規則,並且讓大多數的人根據這些想像出的規則互相合作,從而產生強大的經濟效應,以建立人類文明。
由想像力建構出的規則。
相信有細心留意生活周遭的讀者,可以從此一論點改變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更理性的看待現今社會中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擁有更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而不隨其他有心人起舞。
展開
abeanny
Lv.1
追蹤書評人
4.5
|
2022/03/28
劇透警告
這是本邏輯清晰,時序編排恰當,作者又時不時會寫出幽默的古今對照例子,讓讀者會心一笑的好書;喜歡歷史書的讀者一定會大呼精彩;事實上,我從博客來網站的讀者書評中也發現,有些就算平常很少閱讀歷史相關書籍的人士,也讚譽這本書非常精彩。我看的是繁體中文版,中文譯者林俊宏先生也翻譯得相當好,文筆非常順暢;就算是原文的笑點,翻成中文也毫不違和,行雲流水般流暢,對讀者來說是種享受。
整本書貫穿人類歷史,從認知革命到現代,作者帶我看了整個人類歷史的更迭,提出了很多融合跟比較的觀點,是我以前讀歷史時從來沒想過的事情。每個章節都有令我覺得拍案較好的地方,但是我最驚艷於作者對於佛教的觀點居然如此新穎 ( 還是只有我覺得? ) 跟透徹。譬如作者在第19章中寫到 : 『 最看重快樂這個問題的,就是佛教 ( 就是這句話讓我覺得好新鮮)。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有系統的研究了快樂的本質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來越多科學團體開始研究佛教哲學和冥想。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貪求主觀感受這件事情。.......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火石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具有意義,這都只是剎那生滅的波動而已。』。這不正是金剛經偈語 :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直要傳達給大家的事情嗎 ? 這樣的仔細了解並解釋佛教想法的以色列歷史學家,真得讓我敬佩跟震撼不已!
所謂鑑古知今,讀歷史書,我們往往想從過去的軌跡,去尋找未來的答案;但是這個世代進步的太為神速,以人類的大歷史來看,我們究竟會走向甚麼方向,變成什麼樣子,真的是我無法想像的啊。不過已經有很多科學家跟科幻小說家描繪了好多種未來的樣子讓我們參考; 但即便如此,究竟會不會像他們所想像的方向去變化,是誰也不知道的事情。
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 『或許真正該問的問題不是「我們究竟想要變成甚麼? 」 ,而是「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甚麼?」 』;這個問題對於我這種汲汲營營於日常生活,每天只考慮中午想要吃甚麼的普通人來說真的是大哉問,但是因為作者提出了這個問題,讓我的腦袋轉了一下,帶來新的思考刺激種子(或許腦中的神經元突多冒出了一截) ,或許這就是這本書對我這樣的人帶來最重要的影響了吧。
展開
IG: terrybooker_10
Lv.4
追蹤書評人
4.5
|
2022/03/07
📘簡談—《人類大歷史》
—
🎯這本書跟歷史課本的差異:
❶不塞滿一堆年份、人名、地名、稱號。
❷歷史課本大多只寫國王、官員、藝術家,與思想家,這些極少人的故事,卻忽略了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
❸檢視歷史事件如何影響當時一般人的生活,例如他們的感受如何,或是哪一方能得到變革後的好處。
❹歷史課本只寫「明確」發生的事,這本書以更少的證據進行解碼。
❺歷史課本只寫XX年發生了XX事件,這本書卻會仔細說明,是什麼「背景」與「原因」引起的。
❻不斷切換人類集體與個體的角度。
❼以整個生態系的角度來觀測歷史,而非著重於人類的利益角度。
—
💡看完後能得到的知識,舉例來說:
❶人類如何崛起的? 人類怎麼被農作物綁架的?
❷說明採集生活好玩嗎、農業革命後有多忙、動植物受人類影響的命運,以及成立王國後的社會不公。
❸為什麼人類這個動物和其他動物不一樣?
A:能設計自己的生活型態。
❹古時候的生活如何發展至現在?
⑴從採集至種田,再到工業與科學。
⑵原本地球上有很多種人類,變成了只有智人,而又成為整個生態系的主宰。
(書中會生動描述這些過程)
—
🔎讀這本書得到的好處:
❶認識智人生活型態的演化後,便能釐清自己所做所為的源頭。
(從根本上認清自我)
❷拓展視野,了解哪種行為與背景可能會導向什麼結果。
❸對於地理、歷史,還是個路癡的我,能大量科普到相關的必要知識。
讀完這本書後,世界地圖、各個國家的位置,以及歷史的重要年份已深刻記在我腦中了。
原因在於這本書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即使沒有填鴨塞入這些資訊,也會想上網查詢額外的資料。
—
頁數:487
評價:★★★★☆
感想:
補足了我很多基本常識,如果沒閱讀過歷史相關的書籍,我推薦這本。
不過有些論點的著墨淺薄,我較難被說服,但絕大部分的描寫還是十分精彩。
展開
J.Kuo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1/21
我不是一個特別喜歡歷史的人
對於書中講述的一些歷史事件,其實相當陌生
但是作者敘述的脈絡,非常令人著迷
一層一層的把在地球上發生的事件連接在一起
引導出我們現在的社會結構是如何塑造出來的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推薦
(另外,譯者的翻譯的遣詞也非常到位,閱讀起來非常享受)
展開
小魚
Lv.4
追蹤書評人
4.5
|
2021/11/30
劇透警告
以前學生時期讀歷史從不覺得有趣,
如今看哈拉瑞這本人類大歷史,
既簡單好懂又幽默生動,
單單一本書就勾起我對以往人類的好奇心。
而哈拉瑞除了這本外,人類大命運也十分精彩,
套句作者說的:「讀歷史正是看著這些網的編織與拆散,
並讓人意識到,對這個世代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很有可能對他們的後代變得毫無意義」
我很喜歡裡面偶爾穿插的照片/圖畫,
偶爾感到文字疲勞時,還能看一些新奇的事物,
擴充自己平常接觸不到的知識,
推薦給 對過去發展及未來走向都有興趣的朋友~
展開
狂狷手記
Lv.10
追蹤書評人
4.5
|
2021/10/12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希伯來民族,千年的流浪,歷經過大屠殺,回歸故土,強敵環伺下立身生存。作者生於以色列海法,牛津大學博士,專研中世紀史與軍事史。由歷史書寫觀點分析,化英雄人物到通論,西方世界起點到整個人類,挑選在人類發展的觀念而非單單的西方的興起或茁壯如此簡單。使用大量文獻,各種傳說,古物資料,新興的DNA建構歷史法都已經大量使用建構歷史證據,作者不斷提醒,沒有古物佐證,只因保存不易,而非沒有發生。如果歷史只是找一個興亡的原因,作者依據他的眼光與見解幫讀者,建構了人種的巨大三大革命而走到現代。同時也預設下一代的問題,歷史不僅僅是提供過去,也要建構未來,這個就是一個宏偉的計畫,下一本書隱隱在本書寫作當下已然成型,大歷史是過去也是未來。
童年間,閱讀東方出版社幻想小說中靈象的秘密,闡述一個人類將大腦移植到象而成為智慧象,受矚目後,當人詢問它的名字,他回應是喉磨撒碰 HOMO SAPIENS。該書譯者在旁註釋是人的學名。這是第一次知道學名。相對於智人,其他的人種,命名多半是地名如尼安得塔人,但是也有工具人,直立人。
以此為基點,作者開始闡述大歷史,同樣的歷史思維六何法,不談個別國家英雄與豪傑,少談各地存在過的帝國與事件,直接談人,兼論家禽的生養,最重要是拉進所謂的進步與享樂,個人與團體的衝突,人與動物的平等等議題!歷史的目的是找一個解釋,這一本書就給作者一個發揮的空間,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以及貫通世界的的關鍵因素——金錢、帝國、宗教。最後就是全球大一統、人類大融合。
智慧,IQ多少才能有自我的意識。曾看過一個報導,大猩猩智慧大概等於三四歲小孩,為何大猩猩沒有發展語言,文字乃至智慧?多樣化的智慧,如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空間,音樂,顏色,氣味是否也算智慧?也許古老的這些人種,由南方猿人以降,不斷的累積他們所認知的世界,量變則質變,直到文字發明,智慧的結果可以累積,這個過程作者是否太過簡略的跳躍?認知革命的年代應該很長,緩慢的演進。如西班牙的人類原始繪畫藝術遺蹟阿爾塔米拉洞,當時人類依然在對抗大型生物,繪圖是對於超越力量的崇拜,也可能當作祭拜的圖像。
文字的發明更因為沒有記載,只有靠出土文物,如中國的毛公鼎,甲骨文。埃及的紙草記錄的檔案。語言更是無法記錄其起源。更不要說認知革命中所說相信不存在的事物,八卦的語言,討論虛構的事物。可以轉化成另外一種名詞,就是故事。上帝花了七天創造世界是一個故事,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故事。這些故事不只是解釋萬物的來源,更用以解釋事物規章如何進行下去。作者舉例所熟知的項目,埃及的收穫與稅收。數目字,文字記錄,而中國的紀錄就是占卜。建構出一個想像的世界,如帝國,人民靠者這些故事,確認了生活及日常生活的規矩。
一般當兵的人都知道連集合場,為何是連Company (military unit),不是班或排,更不是更大的營?因為這牽涉到鄧巴數(Dunbar's number)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而人類靠者故事,建構了共同信念與價格觀,加上了互為主體性這個觀念,再度建構不存在的事物。帝國組織,構成更大團體的基礎。任何事物進行需要規則,制訂規則的人,執行規則的人,解釋規則的人。這些共同信念就是價值觀。由此埃及金字塔,中國萬里長城,兵馬俑被製作出來,文明的成果。
漁獵進入農耕。前幾頁開始以為是閱讀生物書籍,或社會學。農耕生活的收穫不一定比漁獵好,有獵物時,獵物可以溫飽的數量比農耕多,只有一項,就是農耕生活必須定居,可以穩定的生活,另一種可能是人類數目漸多,將大型獵物屠殺完畢,剩下的人必須考慮農耕生活,是不得已之選擇,因為漁獵生活每日閒暇時間比農耕多,為了作物,要做的活是更多。何逛農耕生活必須靠水源,中華帝國之興起是因為面對一個世界上極端變化無常的河流所引發的水患,黃河,定居後慢慢形成組織,小家庭集結成鄉村,幾個鄉村聯合成部落,乃至於國家。人口的成長與生存各項條件的累積,農耕時代的來臨,每個人所需的空間大量減少。漁獵時代,一個人為了找尋食物,可以每天走二十到五十公里,但是農耕少於一公頃即可養活一個家庭。如同作者所說,人類進入那一個地理環境,該地的大型動物就被滅絕。看來歷史的因果關係不一定釐清,也如同書內所說,自由自在的生活卻被迫定居一起,傳染病,多樣化食物都沒有,飢荒,疾病隨時出現。
更不要說家禽家畜,用他們的溫飽,與人生活在一起,被人所奴役,驅使做工。又是一個童話,以前牛羊自由自在,後來求人讓他們溫飽,人說好,你必須如何。。,但是我們卻接受牛的懶散,羊的固執。接者農耕生活,為了搶資源,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出現!國家組織,國界,高牆,這些都是自然形成,因為需要!作者不斷的強調,存在及真理但是不一定是正義!誰先說出神之子,他的子孫就是比其他人子孫地位更高,享受更多。印度的種姓制度如此,埃及的帝王也如此。我們犧牲了自由換取團體的成長,不一定每個人都受惠,在那個時代,動物權更是不存在,在中古時代滅絕不少的貓,因為他們看起來與女巫有直接牽連,這個故事偏偏很多人相信。以此來說,女人在中世紀被不公平的對待,也是一些故事的概念,推動歷史事件的故事,是怎麼被建構?
作者使用了三個歷史統一的要素,宗教,帝國,金錢來談必然的走向融合。如同上述,漁獵轉農耕,人口的成長激發土地佔有,與相關權力,統一的組織帝國出現,不斷的向外擴張一方面也帶來更多的資源,羅馬帝國如此,因為不斷有戰敗的奴隸可用,帝國不斷擴張,直到歌德人出現,疆域的固化,沒有輸入的資源,內部很容易腐化而衰敗。宗教由泛神論改到一神論,推測應該與農耕有關,人可以主宰動物,而非漁獵世界,去森林中取一個樹木,需要進行儀式得到該物的許可,由萬物平等改為突出人的主體性。不同的神,或是觀念,基督,回,佛等三大宗教,在超越的世界主宰了我們。金錢的使用來自於物品的交換,而大量的物品交換應該來自於因為定居,所以有了固定需求,專業分工也是在此時慢慢出現,農具,工具,房舍建造,衣著。中國的神話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算是合理的進展。因為漁獵的逐水草而居,到處流浪的生活,人少不需要衣著,螺袓發明養蠶是沒有必要。因此之故,宗教,帝國,金錢都是一脈相傳的產物。
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或科學主義三者的關係相當密切,所以科學革命因果論可以好好討論,當大航海時代前,東西方相遇於宗教衝突,葡萄牙越過地理限制到達亞洲,果阿是第一個殖民地,之後是澳門。成果豐碩的西班牙,殖民美洲,資源白銀進入,由此與中國交換絲綢,印度交換茶葉,棉。英國取代的前者,繼續這個貿易路線,為了利益,改善紡織,礦產機器,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出現。而科學革命助長帝國氣焰,增長了資本累積。這就像羅馬帝國的擴張,因為地球已經沒有處女地。才會有帝國內部的衝突,但是西方的價值觀傳播全世界,因為勝利者寫歷史。恩怨情仇,印度如果沒有阿拉伯會有泰姬馬哈陵?沒有英國會有統一的印度?
這個跳躍很有趣,最後都統一於人文主義,不管是基於自由,社會或人性可變的進步人文主義 ,取代宗教。而科學革命,基於無知,數字,不斷的演化。
到了最後,基因,機械人,數位革命,我們進入的神的十字路口。什麼是神,可以掌握自己生命的就是神。發展不一定對每一個人都有好處,農漁時代只要每天花一個小時就可以溫飽,但是現代人慾望太多,需求太大,這些都和資本主義不斷誘發個人的慾望有關。至少工作八小時,每天說更多收入即可休息,但是休息又為了什麼?團體與個人的衝突。人定勝天,我們為了自己改變了地貌,消滅大量物種,如今天氣系統異常,人類和生態系統的關係為何?歷史是一種演化,或是一種哲學(價值觀轉換)?
因為這本書的巨大,不只是頁數,篇幅,其中所包含的知識體系也相當廣泛,物理、化學、生物、人類學、生態、政治、文化和心理學等學科。但是暗藏作者的定論與哲學思考結語,讀完最後一頁,心中跳出是結論在那?已經告訴讀者人由合而來!但將往何去?
展開
Hailey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06/28
被朋友推坑後,欲罷不能!
以前讀這類的歷史書籍,總是非常學術導向,但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說法,以宏觀的角度來解釋了人類群體的演進跟變化,收穫很多!推薦給歷史書籍的入門者
展開
Doraemon
Lv.2
追蹤書評人
3.0
|
2021/05/22
本書格局恢宏,文章行雲流水,極好閱讀,但書中許多概念較無新鮮感,如;法律、制度是想像建立的秩序;中國歷史上幾乎不主動侵略他國,與西方帝國主義不同;金錢、貨幣乘數及信貸機制;科學研究與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鏈結,但書中對於宗教歷史的發展及詮釋、「快樂歷史學」的探討頗吸引人。另外本書有時結論又互相矛盾,如農業革命不是「人類馴化了植物」,是「植物馴化了人類」,但工業革命章節卻只保留「人類馴化了動物」這種思考方向。
展開
Yi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05/11
這本書以我從未思考過的大架構描寫人類從一開始到現在的發展重點轉變,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寫到,現在我們所認為的白種人、黃種人、黑人......等都是同一人種,但在遠古,人類是有不同品種的,彼此間可能還不能交配。看完這本書,你會深刻的體會到智人、自己的渺小,顛覆傳統的思維,非常值得一讀。
展開
JY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05/10
閱讀這本書的體驗是相當過癮的,不像其他歷史書似的教科書式寫法令人昏昏欲睡。《人類大歷史》讀來,就像是個好朋友拉張椅子坐在你身旁娓娓道來人類歷史。你以為討論人類的歷史很嚴肅嗎?不不不,Yuval Noah Harari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信手拈來來個遠古智人和現代人生活差別的比喻,絕對讓你捧腹大笑,拍案叫絕。
究竟是智人採集生活快樂,還是我們這些農業/工業社會生活困住的現代人快樂?為什麼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騙局?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最後卻發現是「植物馴化了人類」!
談到資本主義發展進程,他利用生活化的例子告訴你荷蘭如何崛起,當時商人為什麼寧願借錢給荷蘭,也不要借給西班牙,背後又怎麼牽涉政府與資本家的關係(當然不忘再嘲弄一下現代經濟體系)。
市面上不乏充滿地名,人名和年代的大部頭歷史書,但真正深(廢)入(話)淺(不)出(多)
能立體地又有深度地呈現複雜而多面向史觀的書,《人類大歷史》絕對是箇中翹楚,不遑多讓!
展開
嘿嘿
Lv.2
追蹤書評人
4.5
|
2021/04/23
對我觀念影響挺大 他邏輯很清晰 而且常用獨特的觀點思考事物 比起歷史 真正的是對我們的思考做引子 非常推薦
展開
艾碧斯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0/05/29
多年前看本書,看的十分吃力,如今雖然還有一部分的章節對我來講閱讀起來還是有困難的,不過仍然讀的盡興。
我真想推薦身邊的人好好讀一下這本書,不過可惜,以身邊的朋友來說,不可能讀這本書,因為太厚了,哈哈。
展開
power8888
Lv.6
追蹤書評人
3.5
|
2019/12/31
這本書的作者哈拉瑞,是《槍砲、細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的學生,哈拉瑞也同樣展現了大格局的歷史眼光,寫出一部恢弘的作品,而且比戴蒙更有野心,試圖介紹有關於整個人類的「大歷史」。整個人類的歷史有太多東西了,怎麼可能囊括在一本書中?所以本書不會去鉅細靡遺的探討各種歷史事件,而只專注討論有關人類的幾個最大的事件,如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制度發明、科學革命等等,這些都是大幅改變人類基本面貌的重要進程。透過聚焦於這些大事件,便能為人類一路走來的面貌,提供清晰的大致輪廓,而不像某些歷史讀物,常常把讀者淹沒在各種事件敘述當中。本書之所以暢銷全球的原因,就是作者真的很會說故事,把這些人類大事,用非常生動且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一般大眾,比如說在介紹經濟制度時,用了一個簡短的小故事來說明經濟學中「貨幣乘數」的概念,簡單明瞭的方式讓讀者一看就懂。而本書的一大賣點,便是作者對於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的獨到見解,各種抽象概念如神話、宗教、公司、國家、信貸體系等等,哈拉瑞將這些用「虛構故事」來描述,是存在於大家的想像都中,而非客觀存在於物理世界當中,大家相信這些「故事」是早期人類到現代人都共有的特徵,只是內容改變罷了,如前人相信君權神授的故事,但現代人相信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的故事。藉由這種詮釋方式,讓一般讀者可以用相當不同的角度看待人類歷史,有豁然開朗之感。
作者格局相當恢弘,以數千甚至數萬年的眼光來解讀人類史。然而,缺點也伴隨而來,太過依賴宏觀視野,容易產生大而化之的問題。比如說,作者的「虛構故事」概念,很容易拿來理解古代社會的運作,如相信國王的權力是上天授予的故事,民眾便能接受統治。但到現在社會中,我們不會用「故事」來描述各種社會制度,如法律、經濟制度、社會體制、法人等概念,也不會認為這些概念就只是「虛構」,用虛構故事一詞來敘說便會相當不精準,甚至是有問題的。雖然特徵都是建立在抽象概念之下、並為大家相信,但制度或法律顯然跟故事顯然不一樣 (原文甚至用 Myth 這個字)。這種不精準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頗,把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比如說,作者就認為意識形態就跟宗教就是一樣的東西,因為有幾個共通點,所以都是虛構故事,然而兩者的差異點更多,卻被作者所忽略。因為哈拉瑞想要用一個概念來貫串整個人類史上,共有抽象認知扮演的角色,便使用虛構故事一詞來概括,優點是非常容易理解,但缺點就是推論上會非常不精確。
而太過依賴宏觀視野的另一問題,便是忽略了微觀的角度。作者認為,現代經濟社會的基礎的信貸體系,是基於對進步的預期所產生的,因為相信未來整體產出會提升,整個社會願意「預支未來」。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但事實上,信貸擴張的濫觴,是來自於金匠銀行家當時出於貪婪的動機,超發自己並不擁有的銀行券所致,而非一群人出於樂觀刻意設計出來的。又或者,作者談到帝國主義的功與過,提到了帝國擴張雖然造成大量死傷,但卻也散播了科學、醫療、技術等先進知識到落後地區,因此「善惡難辨」。作者以宏觀角度看過帝國主義在整個進程的功與過,但只看結果而忽略程序正義。假如今天一個殺人魔路上隨機殺人殺了兩個人,一個好人、一個壞人,我們能說這個殺人魔善惡難辨嗎?顯然不能吧。哈拉瑞的大格局是個雙面刃,一方面很好的呈現出人類大歷史的輪廓,但另一方面造成細部推論有失精準,除了上述例子以外,其他怪異論點如:認為出國度假是因為的相信消費主義的神話、古人不承認自己的無知、認為全球一統的帝國正在形成 (結果現在民粹當道) 。
當然,整體來說,作者用一種獨特又恢宏的格局來介紹人類大歷史,並盡可能的深入淺出,沒有任何基礎的讀者都能讀懂,光這點就挺有閱讀價值,沒有幾本書能夠做到這種事,可以理解暢銷千萬冊的原因。然而,大而化之的缺點就如上述所提,細部論點漏洞挺多,有時候難以服人,對於想要探索更深入的人類進程、或制度演進的相關知識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失望。
展開
健身覺得苦的時候,可以翻看這本書啊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19/04/23
作者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無與倫比,下筆又能貼近一般讀者,真神人也。綜觀人類歷史,對於氣候變遷、AI大未來也能有部份的解惑,推薦給大家。
展開
VIC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19/04/12
用字簡單又明瞭,作者的文字很有魅力,讓人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能讀懂,卻又刀刀命中要點,看完會讓人會心一笑,非常喜歡作者的語言文字,很有說服力
展開
共
2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