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暢銷百年紀念版】:奠定毛姆文學地位的夢想之書(名家導讀 · 精裝全譯本)

79折$ 363
4.5 /5
9位讀者評分
5
56%
4
22%
3
11%
2
11%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9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4/08/10
一個是天上的夢想,一個是在地上的現實;人們便在這兩者之間奔波、掙扎、庸庸碌碌度過一生…

作者毛姆是個優秀的說故事者,一個優秀的說故事者是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不帶投射、不著痕跡地置入自己的生命見解,讓讀者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毛姆的確做到了。

在還未讀這本小說之前,我只看了一些文學評論文章,就覺得小說中的劇情似乎勾動了我心中某些面向…尤其是主角史崔克蘭從原本歲月靜好的小家庭中掙脫、逃離,在已經四十歲的年紀奮不顧身地追逐自己的夢想…我不正好也是四十歲?

正因為如此,我無法認同作者筆下的史崔克蘭;雖然知道他只是以畫家高更為藍本創作出來的角色,但是隨著小說情節發展,史崔克蘭的粗鄙與敏感成為極大的張力,吸引一般讀者的目光。

史崔克蘭完全不認識內在的性能量與創作驅力之間的關係,更不用談昇華、轉化之道。他被性能量折磨、更被創作驅力摧殘,相當於服庸在「性」與「藝術」原型的平凡人眼中,史崔克蘭身上有種神秘的吸引力,既邪惡又純潔⋯⋯

以人類整體的高度而言,史崔克蘭的個體覺醒映照、啟發無數後代人,但終其一生仍然被原型所捕獲、被悲劇所籠罩。即使如此,覺醒的個體仍然比沈睡的群體更為幸福、有意義。

或許,史崔克蘭活出了一般人無法活出的生命吧⋯⋯

我們從何處來?
我們是誰?
我們向何處去?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5/21
對《月亮與六便士》期待已久,但說真的與我所預期的恐怕相去很大。讀到中段,雖勉強可以理解,但還是難以接受。就像敘事者這段說的:
「他完全不明白他的冷酷自私會讓人怒髮衝冠……你在生活中的一切都跟別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試圖只為你自己、只靠你自己而生活是很荒唐的事情。你遲早會生病、疲倦和變老,到時候你會爬著回去求別人幫忙。你內心將會渴望得到安慰和同情,到時你不會感到慚愧嗎?你內心深處的人性遲早會渴望正常的人際關係的。」
史崔克蘭真的非常自私,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儘管他並非「惡意」,我能理解這是真的;但是,確實因為他的行為舉動,身邊的人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痛苦,甚至是死亡。一開始的拋家棄子、「我必須畫畫」,我大概反而覺得很符合對這本書的想像,這是一種更崇高的、藝術家的追求,人為何一定要為了別人而活?他們為何不能自己養活自己?而且他放棄了優渥舒適的生活條件,過得困苦不堪然而快樂,有何不可?我的觀點可能也非常庸俗,既然他不是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那也沒什麼好跟他計較──反正他過得更慘,而讓人覺得這是偉大的了。不過後來與斯特羅夫夫婦之間的一段,就真的好難。儘管我還是可以理性釐清這不是惡意傷害,只是,這麼巨大、難以承受的傷害,如果能有一點點所謂「正常的人際相處」,也就是一點點替人著想的心,甚或是說「感念」的話,這樣的慘劇(至少在庸俗的觀點中是)真的是不得不然嗎?

我不知道。

一切會來,也會走,都是虛空;只有熱情追求的瞬間才是永恆,是嗎?就像書中多次描寫史崔克蘭在畫出作品之後,就完全不在意了,或棄或毀或贈送,那不是灑脫,只是看似灑脫,那是真的毫不在意。史崔克蘭很像尼采說的,酒神戴奧尼索斯的精神:就是一種純粹的、瞬間的熱情追求,是很原始、完全沒有世俗規範、甚至就是獸性的欲望。對這樣的人來說,那就是不得不然吧。即使,那會讓身邊的人受傷。紀老師好像也有提到,尼采也有不在乎這種犧牲的意思,只要那偉大的光芒可以綻放?

我想,也沒什麼好說贊同不贊同,我無疑是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同樣是明白了世間的成住壞空,但有不同的面對方式。如果說尼采是問你,在知道了這些都是虛無之後,你還敢不敢要?敢不敢去抓住?願不願意陷入永劫回歸?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想擁有美好就也避不開痛苦,一切就是好好去體驗與承受。

不過什麼是月亮?每個人就不同了吧。敘事者還有一段說史崔克蘭不會「愛」:
「在愛這種感情裡,溫柔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己,史崔克蘭都不懂溫柔。愛需要有自甘示弱的姿態,有保護對方的願望,有樂於奉獻的精神,有取悅別人的心理──總而言之,愛需要無私忘我……而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史崔克蘭是最為鐵石心腸的人。我不相信他會承受那種患得患失的愛情折磨,他永遠不會忍受外來的約束……我覺得他這個人既偉大又渺小,是不可能愛上什麼人的。」

而那才是我更看重的。如果理想的追求和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不能兩全,我自然會選擇後者,對我來說那才是真正瞬間的永恆。

最後讀到這一頁,我想對我來說,這是真的明白這本書想說什麼的時刻。「同情」,最重要的還是同情,或說同理、理解:「也許他們知道,人並不能成為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成為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還有在書的末尾,敘事者說「有句《聖經》上的話來到我嘴邊,但我沒有說出來」,注裡說這句話就是〈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一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我們都在心裡評價著他人與他人的事情,就像我也邊讀邊評價著這本書,其實這好像不太可能完全避免?不過若能回到「同情理解」的角度,或許能提醒自己不要「論斷」吧。我沒讀過《聖經》,但看這個翻譯,我想意思是即使難免會想「論」,而沒有誰有資格去「斷」。在你眼中的六便士,或許是他人的月亮;更有意思的或許是,也沒說追求月亮就比追求六便士更高尚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5/20
如果你已屆不惑,收入穩定,有家有兒,你會想要放棄一切只為追尋心中最高的人生意義嗎?即使拋妻(夫)棄子、窮苦潦倒也在所不惜,即使全世界都規勸你,或與你為敵也不為所動?我做不到,因為我就一個凡夫俗子,我羨慕史崔克蘭的勇氣,嫉妒他的行動力,對他遭受的苦難不置一哂,對他的死亡輕輕一嘆。

又或者你會覺得這種行為毀棄人倫、天理難容,簡直不配為人?我也不這麼想,畢竟誰又能說準這是天啟還是著魔?又或者只是他大腦運算了40年後終於找到一條只屬於他的道路?既然說不準,那又何德何能予以評判。

毛姆以對人性銳利的觀察,使用第一人稱寫就這個精彩故事。就如導讀所說,主角其實是這個第一人稱的說故事者,而當我們在腦中讀出故事,就彷彿我們就是主角,透過毛姆的文字,審視了自身面對史崔克蘭時,內心真正的聲音。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2/09
讀月亮與六便士時,不經意間會聯想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生活有時如同逢場做戲,高登對此的不可一世或許點醒了多數人的心聲;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話來說「薩賓娜厭倦了這個世界的面具」。生活中的逼不得以,讓我們失去存在的意義,更甚至熄滅了生活的熱情。我們深陷「非如此不可」的俗套而難自知,在某個偶然的時候,常被一件小事壓跨。或許就和高登的心情一樣,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遠離他人的一切評價,重新看待自己。
展開
user-img
2.0
|
2023/10/01
劇透警告
價值觀差太多看得渾身不舒服。

此作的歷史地位是不可撼動,他的文字、情節跟寫作手法也是無可挑剔,帶入感也意外的很強(所以才看得更痛苦)。

但是我認為放在現代來看,反而有點不合時宜了,麵包與夢想的抉擇這種題材現在已經氾濫,各種影視作品跟音樂都有海量的作品在探討。
尤其主角的行為是真的滅我三觀:忽視一切至此地步的追夢,除了追求藝術的那份自我以外的肉體皆是束縛,屏除一切世俗只為藝術中的神性,即便自身乃至於身邊他人皆為其粉身碎骨也不足惜的態度。實在不認為這是值得推崇的想法。
展開
user-img
3.0
|
2023/01/27
第365頁 有錯字!!! "翔實"??
校稿需要再謹慎一點==
我只想寫這個而已
第365頁 有錯字!!! "翔實"??
校稿需要再謹慎一點==
我只想寫這個而已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4/25
想成為不凡之人必有所割捨
如果眼前的生活讓我們滿足
何必強求自己成就不凡之事

就像人性枷鎖說的
人生本來就毫無意義
做自己喜歡的事跟想做的事
就足夠了

翻譯通順
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3/16
中年人要勇敢跨出舒適圈已非易事,還得忍受物質的匱乏,最後甚至連身體的痛楚也全然接受,
所有偉大的藝術家,對於心中理想的狂熱追求,真的令人敬佩!但相對於藝術家的家人而言,
實屬不易。

本書除了內容值得讓人多加思索個人生命歷程外,中譯本內文流暢動人,令人驚豔,不難看出譯者中文造詣之高。

推薦給對於人生迷惘困惑,思索未來何去何從,或許可以借鏡書中主角歷程,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相信將有所助益。
展開
user-img
5.0
|
2019/11/02
沒有讀過其他版本的《月亮與六便士》無從比較,不過這版翻譯翻得非常棒。
所有現在或曾經擁有藝術靈魂的人們,毛姆將那無以名狀苦行一般的追求寫得栩栩如生:「我不知道盤踞在你心裡那種無限的渴望是甚麼,反正它驅使你為了某個目的地走上危險而孤獨的道路,你希望抵達那裡之後,終將擺脫那種讓你備受折磨的靈性。我覺得你像跋涉終生的朝聖者,尋找著某做也許並不存在的神廟。」
主角史崔克蘭個性極度乖僻,使這個故事的對話略顯荒誕卻極為有趣。推薦!
ps 藍金的精裝版書皮超級美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