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用1% 投入做到99.9%產出,徹底翻轉工作與人生

9折$ 315
4.5 /5
11位讀者評分
5
64%
4
36%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4/06/01
劇透警告
讀書心得
老話一句:做中學,學中做。
iOIF,微投入、產出、繼續投入、汲取回饋。從這樣的作業模式行為,藉由行動累積經驗,從做與思考中,逐步精進。
作者透過自己的經驗分享,行動起頭,不過多的準備,尤其現今變動快速的社會中,越早累積足夠的經驗,才能即時掌握機會。
值得一閱!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5/13
|
電子書
■ 提要

相較於傳統的「PDCA」模式,作者提倡以「IOIF」,即輸入後立刻輸出,然後再輸入,適時調整回饋來取得成果,而非計劃半天而遲遲無法行動的理論派。

他主張過多的準備其實是一種逃避,不斷拖延需要完成的任務。
我們永遠都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能在未來職場上生存下來的,是能夠自主思考、陳述想法並採取行動的人。


■ 心得

最近剛好看的一個影片在說明,為什麼 IKEA 的組裝說明沒有文字,而是單純的以圖像表示。除了作為通用版避免不同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避免操作者學習個零件名稱的成本,而直接進入看圖組裝。
畢竟學習不同螺絲的外觀與名稱,並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將家具組裝的更完美或更耐用,重點在於把這項動作完成。

作者的「iOIF」先以微投入,確認這件事情有執行價值後,在根據需求與回饋來及時校正。
這其實與近年來的管理技巧「敏捷開發」類似,先快速製作出初代版本後,緊密的與使用者或顧客互動,發掘需求與進一步改良。也與 Stephen Covey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以終為始不謀而合。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8/14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書中強調輸出,不要只看.







不要等完美才輸出,其實在IT 界裏面的agile 思想相似。



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




我書評寫得不好,但也是一種輸出. :)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02
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只用0.1%時間來輸入,然後用99.99%的時間與精力來輸出,我想我們一般人的投入與輸出的比例剛好相反,以致於我們看很多書、電影、参加講座、課程,但人生始終沒發生什麼變化。

所以作者提倡以"IOIF"行動來取代傳統的“PDCA”模式,即輸入後立刻輸出,然後再輸入,適時調整回饋來取得成果,而非計劃半天而遲遲無法行動的理論派。

故作者認為專家養成需要一萬小時的說法,不包含聽看讀的輸入階段,而是說寫或身體行動才是。

然而學會表達一樣有技巧,如用2W1H(What、WHY、HOW)來讓人印象深刻,而非只是告訴他人如何做。事先了解說話對像有興趣的話題,以及用感性的表達方法等打動對方的心。最後就是拼命累積輸出數量,讓大家覺得你是認真在這領域認真耕耘的人。

當你有大量作品讓人家可見,將被視為優質人脈,作者將人脈分三類:人財(比自己優秀)、人才(跟自己相同)、人罪(比自己差),所以努力成為優秀人才,自然會成為別人想推薦的人脈。不要還沒實力就一直拼命想認識人,這樣的人際關係只流於表面且不穩固,畢竟社會上互動的本質就是各取所需,如果只想一直從對方索取好處卻無法提供對方助益,終究會被列為拒絕往來戶。

我記得我也是從看另一本output的書籍而開始有打書籍評論的習慣,對我幫助很大,相信這本書也能顛覆你的思維,從一個愛讀書的人,變成愛行動輸出的專家。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1/12
★產出決定九成的人生★

只有不斷的產出,才能累積屬於自己的能力。

本書不斷強調「投入只需1%,產出可以99%」,並且在順序上也建議不妨先產出再投入,雖然有點違反常理,但或許這正是這個資訊爆炸時代,值得重新思考的學習途徑。

先產出再投入的好處:擁抱不確定、避免完美主義拖延症、及早創造產出的複利效應。

如果你對OUTPUT的主題有興趣,很推薦可以先讀這本,這本除了是工具書,我覺得也是一本建立觀念的總論。很喜歡作者把OUTPUT的觀念從「說」和「寫」,拓展到「與他人連結」、「使用金錢」和終極的OUTPUT就是「自我呈現」。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3/28
過往看過的成功學書有大部分都在理論上做闡述,但這本書之所以特別的地方是告訴你先從微投入開始,進而大量產出,邊做邊學這個邏輯貫穿整本書,進而擴及到人生各個層面,覺得很新穎,也很實用,其中作者建議「寫書評」也是其中一種產出的方式,自己看完書後也首度嘗試在博客來寫下自己的書評,很感謝作者的這本書,推薦給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人讀這本書。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2/03
|
電子書
ㄧ語道破盲點!原來我讀很多卻進不到腦袋,是因爲根本沒有透過身體活用,只要微付出就可以大產出,反而可以累積更紮實的經驗!推薦這本,讀了第一章,要來試試說和寫囉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6/04
劇透警告
這本書強調我們應該以產出(Output)為前提,進行學習、工作、理財等等有關於我們人生所會面對的議題。

PDCA,是我們聽到工作或者學習領域中常用的法則。作者認為我們太過重視[事前準備],也就是Plan這部分,造成我們停留於準備階段卻沒有後續行動(Output,產出),而提出iOIF這個概念:微輸入input→輸出Output→輸入Input→回饋Feedback

有先想著[我該怎麼表達、給出怎樣的結果],我們執行、修正、尋找協助、尋找資訊。為了不造成過大的錯誤或者失敗,所以建議以小額投資(金錢或者行動)來產出結果,修正調整後繼續這個循環。作者有提出對我是很鮮明的例子:煮飯做菜,你把材料買好卻沒動手做,結果廚藝還是沒提升。這個小地方讓我發現自己很多領域只投入卻沒有任何產出,造成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EX:有提到要打理自己外觀、購買高級衣裝和配件來襯托自己,大概會有很多人聯想到很多業務和組織行銷人士的穿著而感到些微反感。如果用後設思考、逆向思考來進行分析:要如何給陌生人好的第一印象(例如:工作面試、大學時期交流聯誼),我們就會自行打理外表、穿著適合服裝,那為什麼我們下意識造成反感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1/26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首先是被封面吸引,對聰明人如何能做到99.9%的Output很好奇,封面編排簡潔有力。在內容方面,每章的標題就把內文重點提要,整體要傳達的概念顚覆一般愛閱讀人的想法,原來,做任何事,不是只有投入就好了,這本書要傳達的概念很實際,對於不斷自我進修提升想要得到成果的人很有幫助。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2/24
我很認同書中的一句話「仔細讀完一本書、扎實進行產出的人,比讀了十本書的人學得更多。」讀了書卻不產出,一年後保證忘記,但這不就是「零投資」嗎?太划不來了!
即使只看一本書,也應該以「產出」為前提來看,才是正確的學習。

展開
user-img
3.5
|
2019/11/15
只會輸入不會輸出其實就像一台沒有螢幕的電腦,透過反向思維的刻意訓練,不要求成為完美主的規劃者,成為一個說做就做的執行者。

iOIF做事順序以 微輸入input → 輸出Output → 輸入Input → 回饋Feedback 的方式進行有最大的效益。

專注於輸出的目的,以終為始刻意地進行輸入。
輸入時,寫下待辦清單,記下重點。
輸出時,累積數量產出,輸出重視說與寫,選擇在公開的地方表達。

內容簡單並有幾個重點,但整體結構並未相當的充足及豐富,會把它歸類為一本簡單的工具書。對於想要訓練輸出能力的讀者,可以視為第一本的初階書。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