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鯛魚讓我打嗝

9折$ 288
4 /5
9位讀者評分
5
22%
4
67%
3
11%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9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0
|
2021/01/05
小品閱讀所帶來樂趣

閱讀小品

杰西·艾森伯格 寫的這本《吃鲷鱼让我打嗝》很早就有購買了,但是一直放在書庫裡,直到最近在電視節目看到惊天魔盗团 Now You See Me這部電影的演出,才想到有這本書。



生活中閱讀小品,如同在冬天,站在外面碰到雪一樣的開心,或是像是喝習慣白開水的日子裡,突然喝上一杯可樂,讓心裡舒垣,感到心情快樂。有時生活是這樣的日復一日,也許不會有太大的起伏,也有激烈時刻,有時我覺得平凡是最美好的事物之一。而閱讀小品這類的散文小說,也許會帶給你生活中一點樂趣,帶來放鬆心情。



我們生活有時是在閱讀小品或散文得到一些有趣的思維,轉變對生活的看法。比如,書裡引到用 埃利·威塞尔的名言:“保持沉默和漠不关心是最大的犯罪。” 對待愛你的人與你愛的人,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寫張卡片,買束花,品味咖啡,一起吃個飯。不要再把自己當做生活中裡靜止的人物,關心與問候是人與人重要情感聯繫。



有時漠不關心是我們以為對方知道我們的想法,但是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

有时候,十分了解某些人要比喜欢他们更加重要。___杰西·艾森伯格

當你十分了解某個人,事,物,這個就對你非常重要,反之亦然。當我們對於喜歡某個人或是事情時,這個熱情有時會轉化為動力去深入的了解。

也許,我們可能覺得很愛另一半或小孩,但可能我們出付了喜愛卻不一定了解他的個性與脾氣是什麼,或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生活不該要冷淡對待,想想了解人、事物,也許熱情在裡面滋生著,也說不定。



---

做點不同的事

我們常常說要將心比心,當這件事情發生在你身上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但是 杰西·艾森伯格則提到:一個很不一樣的觀點,就是不是發生在你身上時,你更容易看到某件事情的特點。我們用同理心去對待事情,但是,有時你的同理心不一定是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因為背景與條件可能不同,在不同的角度來看,也許可以在第三視角來看待,你會看的更清楚,這個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近視,太遠看不清,遠視,太近看不清。你想要看什麼,決定你在那裡或是你處於的位置,比如,當你拿起菜單點菜,那麼距離就不能太遠,也許你要用上近視的鏡片來看。比如,你在開車行駛中,那麼不可能離的太近,所以你要用到遠視的。

在不同的位置需要不同的鏡片來看待,我們看待事情也是這樣,有時認真對待,有時輕鬆放寬面對。

新年開始,是否想要立下什麼目標或是做些什麼不同的事情呢?比如,親手動筆寫封信,問候最愛的人或是想念的人。下班時刻,特地的去買束鮮花,送給相處的家人,感謝有愛,有人與我們相伴。或是一起去吃飯吧,手機就離身,就是只有你和他,一段時間,聊聊天,散散步,吃個飯。

人生需要換個角度來看待事情,我閱讀這一本《吃鲷鱼让我打嗝》輕松小品,給自己放假一段時間,感受生活當下。
展開
user-img
4.5
|
2019/11/10
《吃鯛魚讓我打嗝》裡有著風格迥異的九則短篇小說,篇長不一,寫作手法亦各不盡相同,有類似部落格的餐廳評論、對話、日記、書信等文體,有些就是短劇的劇本。唯一有關連性的是都帶有點嘲諷意味,讀來不免令人莞爾,實則有點無奈,甚至是帶點感傷。

與本書同名的第一篇<吃鯛魚讓我打嗝:九歲幸運男孩的餐廳點評>,有著一位9歲男孩12次的用餐經驗,手法其實是網路美食部落客或臉書的短評;但透過作者詼諧幽默的筆法,男孩風趣、童稚的口吻,看待大人心口不一的言行舉止、虛偽造假的表面工夫。儘管令人捧腹大笑,其實呈現的是一位父母離異、生活平淡、表現平平,亟需大人疼愛、同儕認同的小學生心情,更讓讀者同情與不捨。

尚未走出離婚陰影的母親,有著強烈的佔有慾,時不時的滿口髒話,言不由衷的謊話,可以感受到她強烈的不安,也無形中促使這位小男孩的早熟,他知道自己是母親唯一的依靠與慰藉。作者透過男孩的目光,藉著一次次的美食體驗反映他的日常心情,除了可以看出飲食文化的差異外,讀者一點一滴拼湊出男孩的真實生活面貌,實則呈現的是大人荒謬、瘋狂、偽善的現實世界。讀者會心一笑之餘,回頭省視自己的生活,不也帶著那麼一點無可奈何,明明是討厭要死的上司、工作夥伴,卻還得畢恭畢敬、哈腰微笑,連我都覺得自己厭惡。

第二篇<家人>一文 ,是作者的真實境遇嗎?那未免太悲慘啦!有著一直發短信騷擾的小妹、會讓人得「分離焦慮症」的母親、連看個芭蕾演出電話都能講個不停、成年舅舅要求外甥繫安全帶卻得解釋個老半天……,真是夠了。即使是出於關心,但過與不及,其實都是一種負擔,而這些不也是我們對待家人的一種日常,真是相愛相殺。

<歷史>裡的四篇,簡單的對話,回顧了舞蹈的起源、龐貝古城最後一晚的情形,及「電話之父」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發明電話時的一段對話……,雖不是有趣的篇章,實驗性十足。

在第四篇<室友偷走了我的拉麵:一個沮喪的大一學生寫的信>裡,是一名上了大學後變得敏感、易怒、焦躁的新生-哈珀,寫信給高中時期的輔導員,抱怨她的室友、訴說暗戀心事、抱怨得不到師長的重視……,這些彷彿都是我們曾經歷過的求學階段。面對新環境的困擾與挑戰,唯有身處其中,勇敢面對才能有所解決。

第五篇<約會>這篇短文,以「在酒吧試圖與人搭訕」為命題,分別用「後性別主義」的男女、服了迷幻藥的男士、為自己清醒而感到尷尬的終生禁酒者四種不同身分設定來揣摩,並發展出各異的結局。相當深刻地描寫出性別刻板印象,個人也很喜歡。

第八篇<語言>的「我的垃圾郵件氣鍥而不捨」寄件者為來自Gmail的預警,諷刺現代人的3C產品中毒現象,或許改為Line或手機會更為貼切,但狀況其實差不多,這篇最適合拿來當中小學生的教材了。

《吃鯛魚讓我打嗝》描繪出世間眾生百態,是如此真實又不堪,作者-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彷若一位上天派來窺探世人的天使,將人間的嘻笑怒罵、瘋狂瘋癲、光怪陸離,以嘲諷暗喻、滑稽幽默的方式呈現,鮮明、活靈活現的人物,自我矛盾、歇斯底里的性格,不僅讓人哭笑不得卻也令人無法喘息。

在惱人、紛雜的現實社會,沮喪、無助的生活,或許讀者們需要一個安靜的避風港,能讓人開懷大笑、放鬆心情的處所,那歡迎進入《吃鯛魚讓我打嗝》的瘋狂世界,保證得償所願。書裡主角們的喃喃自語、焦躁不安,常常是我們的真實寫照,而不自知;作者卻是如此嘻笑怒罵、妙語如珠地呈現出來,讀來完全不費工夫、沒有壓力,還很療癒,哇!太久沒接觸這麼高明的幽默短篇小說,真是太厲害了!

傑西.艾森伯格不愧是高明的喜劇演員,第一本小說《吃鯛魚讓我打嗝》就如此精彩、如此驚艷,充分展現他鬼才的一面,亦可窺見他在電影、戲劇的多樣角色上。小說裡滿滿各式文體的嘗試創作,風格多樣多變,充滿神經質,處處詼諧幽默、趣味橫生,一篇篇讀來,各有不同的韻味。讓人時而笑得不能自己,時而露出會心一笑,但轉念一想,那些趣味底下的嘲諷、警世,更讓人有某種心酸、無奈,甚至一種無能為力。強力推薦給各位夥伴!
展開
user-img
3.5
|
2019/11/09
劇透警告
《吃鯛魚讓我打嗝》其實是其中一篇的篇名,這個篇名乍看之下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故事,翻開目錄一看,其實每篇幾乎都搞不清楚會是怎麼樣的故事。雖然說分成九個篇章,但每篇主題底下其實又有一些小短篇,每篇的風格又都不太一樣,有的充滿嘲諷感。



同名短篇〈吃鯛魚讓我打嗝〉,講述的是一名九歲男孩與母親或朋友到一些場合的評比,評比很妙,不見得是依照食物的好吃程度,有時可能依照他感受到的事情而有不同的分數。男孩的父母離婚了,其實從文章中會感覺到媽媽並不是太快樂的人,好像也容易挑三揀四,在某一篇男孩去爸爸的新家,當然也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事情。可能以成人的角度會覺得什麼場合就該有什麼樣適合的應對,但篇章主角只是一名九歲的男孩,由他眼中看到的世界,也許才是最真實的。成人或許總是為了迎合其他人而做出虛假的應對,但在小孩的眼中,都只是言不由衷,其實並不快樂。



同名短篇有點像是日誌的方式,但並不是每一篇都是這樣的呈現方式,有的是信件方式,有的則是對話。在<語言>中有一篇「我的垃圾郵件鍥而不捨」,看了忍不住笑出來,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時還好,但現在用手機上網實在太方便,的確看信箱的時間比以前多好多,有什麼信件進來,也能馬上看到通知,好像不知不覺就被網路綁架了。的確有時該放下手機或其他3C產品,好好看看真實的世界。



其實每篇的故事並不長,體裁各異,而且讀來不燒腦很輕鬆。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1/02
外界賦予這本書「既神經質又充滿幽默、諷刺、歇斯底里」的性格。人生吶!或許也頗需要一些些這類元素來調劑太過正經緊繃又苦悶的生活,所以,偶爾裝瘋賣傻一下又何妨?!

這本短篇小說集不只書名可愛,每篇故事的標題也都饒富趣味且極為口語,最短三個字〈馬修家〉,最長不含標點符號竟有四十九字之多〈我與我第一任女友的電子郵件交流,而該交流在某個時間節點上被我姐姐接手,姐姐在大學研究波士尼亞種族大屠殺〉。有趣的是,一點也不覺得標題下得太冗長,故事名稱與書的調性做了完美無瑕的呼應,不想印象深刻也難。

作者透過餐廳點評、簡訊、書信、通話、碎語呢喃等多元寫作方式,使得這書讀起來意趣横生,一點也不無聊。字裡行間有時看似荒誕,其實再真實不過,人生中最不缺乏的就是鬧劇,無論是笑到噴淚的,或是欲哭無淚的,以致於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對於某些情境、某些字眼、某些段落,總是特別上心。

人生常常很無聊,但人類卻又是這麼厲害,能從無聊中找到一絲興味來安慰自己、娛樂自己。覺得這本書就是因此而生。我特別喜歡〈吃鯛魚讓我打嗝:九歲幸運男孩的餐廳點評〉,從九歲小男生的視角裡,看到了長大成人後的自己再也回不去的純真,也看到這小暖男有顆溫柔的心,有專屬自己對母親體貼的想法,懂事得讓人有些心疼。

成熟世故的成人們或許會認為九歲的孩子懂什麼?殊不知,越是純真的心眼才能看得越透徹,只是心眼早已蒙了塵埃的成人們不願意承認或是早已忘記最初的單純,我是這麼想著的。滿分兩千顆星,小男孩的評分表裡沒有獲得滿分的餐廳,身為讀者,我給他滿分。

書中有許多如珠妙語,活靈活現地反應出要過好人生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誠如書介上寫道作者的文字在在隱喻當代社會裡,人們對外的偽善、日漸消逝的純真,與內在的自我矛盾,讀者於心有戚戚焉,也有種對人生哭笑不得的感受。嫌生活苦悶無趣嗎?來吧!這本再真實不過的「苦笑人生錄」應該可以聊慰你的心靈。
展開
user-img
3.5
|
2019/11/01
劇透警告

  不知道是我主觀意識太強烈還是沒有收到作者的電波,《吃鯛魚讓我打嗝》歇斯底里的神經質呢喃讀起來讓我感到宇宙級的煩躁,雖然說確實有幾章短篇有趣無厘頭讓人發笑和沒想到居然能有這樣的操作,但多數篇章真的煩得我一目十行(好吧,我要自我安慰自己是個正向樂觀的人,對於這種煩燥自我嘲諷的焦慮無法體會也不懂它的自我解嘲),只想刷刷刷的趕進度快點結束它。

  不過話雖如此,作者某方面的幽默我還是挺欣賞的,像是《我與我第一任女友的電子郵件交流,而該交流在某個時間點被我姐姐接手,姐姐在大學研究波士尼亞種族大屠殺》,這標題超長有如日式輕小說的設計讓我精神為之一振,看似毫無相關令人摸不著頭緒又雞同鴨講的對話居然可以接的上,用南斯拉夫分裂來說服弟弟的女朋友和平分手是哪招啦!?中間的超展開居然還可以拉回主題並下結論,真的有厲害到。

  最喜歡的一篇是《我外甥的幾個問題》,叔姪的對話從要小鬼把安全帶繫上開始,姪子重複問「為什麼」讓對話從親情討論到社會學延伸到歷史政治經濟,又展開到哲學與心理學,對話精簡自然順暢,看得我拍案叫絕,超妙超有趣的一篇!

  另外《假如我流利地講…》也很有意思,會說同種語言的優惠大放送,不過耶穌說的是阿拉米語(亞拉姆語/亞蘭語),而拉丁語做為天主教使用的正式會議和禮拜儀式用語言,而非當初耶穌所使用的語言(雖然在他的時代最流通的是拉丁語和希臘與沒錯);短短幾句對話讓我莫名有種突破盲點的感覺,又是一個文化霸權和詮釋主義的概念。

  個人比較偏愛文化和哲學諷刺的短篇,生活題材的反而沒興趣(雖然很反諷絮絮叨叨真的讀得很煩燥),但總的來說確實是本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作品。

展開
user-img
5.0
|
2019/10/31
劇透警告
「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還是該勇敢留下來」

這句90年代華語流行歌的歌詞,是我讀完整本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的《吃鯛魚讓我打嗝(Bream Gives Me Hiccups: and Other Stories)》最想說的一句話。作者利用九篇短篇小說,帶讀者走到各式各樣的世界一隅,窺探那個世界裡某些人的某段人生,有揪心,有瘋狂,有反諷,有沮喪,有幻想,有時甚至感覺書中人物根本瘋了,而同樣不變的則是小說中、那些叨叨絮絮令讀者不知該笑或該哭的文字與故事。

同時經歷《吃鯛魚讓我打嗝》一書不同文章的喜怒哀樂,世間這些平凡人的日常,成為作者傑西.艾森伯格發狂冒險的試探,一篇篇讀來,各有不同的心情與韻味。以閱讀方式歷經人生每一階段的情緒高低起伏,會忍不住心生好奇,好奇書中每一篇短篇小說主角的「接下來呢?」,因此我想起這首老歌的歌詞~~「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還是該勇敢留下來」。在《吃鯛魚讓我打嗝》這些個可以看成典型日常、也可以讀成非典型瘋狂的世界裡,我是該走?還是該留?


書中九篇短文,讀來時而揪心不捨,時而捧腹大笑。與書同名的<吃鯛魚讓我打嗝 : 九歲幸運男孩的餐廳點評>讓我讀了很不捨,乍看篇名似乎有趣,作者用的筆法也企圖輕鬆搞笑,但,在學校平平凡凡,偶與父親相見時那種令人傷感的距離感,單親母親佔據了男孩生活的絕大部分,一個面臨父母離異的九歲孩子藉著吃食表達他的每日心情。

男孩的母親就是個很典型的、還未完全釋懷離婚這件事情的單親媽媽的表現,無法好好掌控自己情緒,時不時冒出一句難聽卻很爽快的髒話或諷刺之語,隨之也影響孩子的個性早熟------在尚未看到男孩只有九歲年紀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個青春期前期男孩的告白~~

儘管她在微笑,眼睛裡卻含著熱淚。
這時,儘管我也在微笑,眼睛裡也含著熱淚。
我想問媽媽,她帶著我出來到處走,是否為了讓爸爸給她買單,可這時我已經知道了答案 : 媽媽走到哪裡都帶著我,是因為她需要我。

才30出頭歲單親媽媽,已經在孩子身上展開如此強烈的佔有慾,九歲男孩的未來還有自由嗎?曾有類似經驗的我,不免在文字的另一端,為這個孩子擔心。正因為如此,我給她媽媽打23顆星,滿分兩千。


<家人>一文 ,幾篇段落文章描寫的都是常見的家人相處,家人間無微不至的關心,就一定是正向、有意義、又好、又有幫助的嗎?閱讀<家人>時而爆笑、時而感到反諷,家人雖然彼此關心,但關心的背後,有時是壓力的難以抒發,有時則是自己向對方的隱藏版求救訊號。

應付妹妹的時不時突發狀況; 孩子無法離開母親、或者也可以解讀成是母親無法離開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姊姊關心弟弟,因而向弟弟女友展開一段難以下嚥的歷史對戰;爸爸為了關心兒子狀況寫了一篇極有用又好笑的身心科用藥資訊。在背負著家人間以某種方式相互關心的背後,家人間其實都有難以承受的壓力。就像成年舅舅不得不抓狂式地像小外甥砲轟~~

因為我是人啊!我難免犯錯啊!我只是想被人愛!

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裡,親人間想擁有愛並不難,難的是,給愛要如何給得體貼。給錯方式,絕對是一種傷害。


<約會>這篇短文,則相當深刻地描寫出人們對性別的特定性格或刻版印象。

「在酒吧試圖與人搭訕」,怎麼看都會感覺是簡單的命題,在作者眼中果然不單純,另外還可以根據搭訕者或被搭訕者所處的狀況特殊,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結局。讀者如我,一邊閱讀一邊心想,好有創意的作者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真要仔細描寫人間的嘻笑怒罵,果然是要有過人的眼光和觀察力,還有,一隻厲害的寫筆。


給即將閱讀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吃鯛魚讓我打嗝(Bream Gives Me Hiccups: and Other Stories)》的讀者一句忠言~~千萬不要擺出一副正經八百的樣子來閱讀,不然你會痛苦於作者字裡行間充滿影射或直接就來的不正經。

最好是這樣,在心情最放鬆時,在最想莞爾一笑時,在想發覷時,來享受這個作者傑西.艾森伯格帶你遊歷的世界另一面。神經質的語彙加上天馬行空的幻想,每篇文字或對話間那樣擁擠而令人無法喘息,傑西.艾森伯格《吃鯛魚讓我打嗝》描繪出世間眾生的最現實又最不堪。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0/31
《吃鯛魚讓我打嗝》Bream Gives me Hiccups: & Other Stories   是本短篇小說集,不過它的風格很獨特,與以往我看過的小說很不一樣,敘述方式不是我習慣的寫作手法,感覺哇啦哇啦一直說個不停,讀起來感覺像前衛的搖滾歌曲,顛覆我對閱讀的習慣與想法。

這本書一共有九個篇章,有九歲小男孩的餐廳點評、家人之間、歷史聯想、沮喪的大一新生的信、酒吧觀察、球場觀察、自我感覺、語言和音樂會結束,大多是針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有對現代社交現象的觀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九歲小男孩的餐廳點評和沮喪的大一新生的信,這兩個角色真的是很有自己的想法。

九歲小男孩與大人的想法肯定是不同,特地用小男孩的眼光來寫,或許是要諷刺離婚的母親總是太偏激又太矯情,但是九歲就能批評離婚的母親也真是太早熟了!反之,大一新生則像是被保護過度的青少年,到了大學不知道如何交新朋友,腦子一直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適應不良,真是太幼稚。把這兩個現象拿來與現今社會上的狀況相比,父母離婚造成孩子早熟不安,以及青少年被保護過度以至於不夠成熟,是真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作者在敘述的時候,除了描述眼前看到的事情,還會一直不停地把平時直接說出來會傷人的內心獨白寫出來,大一新生那章則是用書信的方式來表達,直白的話語讀來讓人覺得有點焦躁,有點諷刺,又有點歇斯底里碎碎念的感覺,好像有亞斯伯格症的症頭,似乎象徵著現代人有許多繁雜事務造成的心理不安。

因為這本書的風格很特別,讓我不由自主就想多瞭解一下作者的背景,瞭解之後,我發現他演戲的經驗很豐富,與其說他是作家,倒不如說他是演員。

作者傑西‧艾森柏格(Jesse Eisenberg)1983年出生在紐約皇后區的猶太家庭,他同時也是演員和編劇,2010年電影《社群網站》他因飾演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這本《吃鯛魚讓我打嗝》則是他在2015年寫的第一本書。他小時候就有焦慮症,演戲讓他好像拿到醫生的處方,比較自在,所以早在七歲就參與了音樂劇的演出。在網路也可以找到訪談他的影片,看了影片裡他說話的樣子,就不難瞭解為什麼他的作品風格這麼獨特了。
展開
user-img
3.5
|
2019/10/31
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正是在電影《社群網戰》中,飾演 FB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的演員,書名令人覺得有趣,全書分九篇短篇,用多種形式帶領讀者窺探幻想、瘋狂、反諷、沮喪甚至是病態的生活,傑西.艾森伯格式的喜劇。
在《吃鯛魚讓我打嗝》這篇裡,小男孩並沒有真的因吃鯛魚而打嗝,主要是記錄恢復單身的母親帶他到各種餐廳的用餐經歷,然後給出評分的點評日記,他的滿分是2000顆星,沒有一家餐廳能拿到這個分數。他再次與父親相見時產生了距離感,不快樂的母親更影響了小男孩,在讀到儘管她在微笑,眼睛裡卻含著熱淚。這時,儘管我也在微笑,眼睛裡也含著熱淚。我想問媽媽,她帶著我出來到處走,是否為了讓爸爸給她買單,可這時我已經知道了答案 : 媽媽走到哪裡都帶著我,是因為她需要我。會心疼才九歲的小男孩必須早熟到成為失婚母親最大的支柱,其實有時小孩比大人看得更清楚大人世界中的荒謬與種種愚昧。
在《室友偷走了我的拉麵:一個沮喪的大一學生寫的信》這篇裡,我們看到大一新生哈珀將遭遇到的室友、老師與同學各種煩惱與心情寫給高中時的輔導員瑞塔,她在幾封信中向瑞塔傾訴她難相處的室友吃了她的雞肉拉麵開始,她想像對自己友善的男同學瑞恩談戀愛,及覺得自己被一個老是在課堂上勿略自已的老師給性侵,直到瑞塔擔心她冤枉一名老師做出可怕的事情來學校找她為止。哈珀決定不再寫信給瑞塔,上大學令她感到是人生中最糟糕的階段,變得敏感、瘋狂、焦慮容易生氣,她需要一個情緒出口,所以才寫信給瑞塔,將心中所想的全部一股腦寫在信中,最後她決定自己的頭髮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料理吧。
此書就像是將心中所有天馬行空的幻想寫出來,作者過人的眼光和觀察力,將生活中的嘻笑怒罵等情緒反應、現代世界的瘋狂與光怪陸離以文字方式寫下來。
展開
user-img
3.5
|
2019/10/26
〈室友偷走了我的拉麵:一個沮喪的大一學生寫的信〉這一篇或許因為它的字數最多,故事最完整,所感受的情感最富變化。而且讀著這位主角藉由室友偷吃了她的拉麵為開端而寫給瑞塔小姐的一連串信,我的感覺也發生了變化,剛開始你會覺得這女孩可真惡毒,接著你覺得這人不好相處,卻又發現她的真心話如此苛薄卻表現得乖順,同時也想這女孩的妄想症實在有點需要克制。

慢慢地,我明白那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裝扮,那模樣就像掩飾天真適應世俗的睜大雙眼的猙獰酷樣。但我喜歡的一點不在此,是就算看透了她的偽裝,望見了她的脆弱、單純的心願,那辛辣偏頗的批評,以及無限量的妄想,仍舊未變,逼得瑞塔小姐終究得跋山涉水地來看這女孩,親自說明一些事。

這不禁讓我有些感觸,無論做一個好人的定義是甚麼,善念是最基礎的存在,善待他人並非易事,卻是值得努力的。可是,當一個好人一定得內外如一嗎?當然倘若做一件好事是懷著惡意或目的去做的那並不能表示表裡不一的糟糕,因為帶著壞念頭去做某件事本身就是壞事,好意的表面只是陷阱。

故事中的女孩在信中大肆批評她的室友,怒罵那些不如她原先美好想像的人事物,可真是盡情地把不滿意的全說了出來,她大可整天作夢(我認為她的種種不滿全源自做太多美夢了),在私下詛咒看不順眼的種種,可罵著罵著她還是有打開眼睛、打開心胸感受她生命中欠缺的奇異、溫暖。善意,是累聚成的信念,看不見也無所不在。


用短篇小說集來形容這本書,實在太牽強。
但說它以神經質的呢喃,叨絮地說著各種想法,倒是沒錯。

〈吃鯛魚讓我打嗝〉以九歲男孩的我,談論著他的生活。帶點孩童的天真及早熟思考著他的現在生活,冷靜的口吻讓人覺得只是一個孩子的日記,但看著內容,完全是黑色幽默。

小男孩的口氣像是已經完全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但心裡其實仍有許多問題,因此他早熟地不點破母親的荒謬,只是像餐廳點評般評論大人們做的事,彷彿空殼裡裝的不是他們的靈魂,真正的他們因為不知道能做些甚麼,拼命尋找有意義的事物,可是那好像都是聽別人說的,我們都做差不多事就不會寂寞了。

〈家人〉的篇章,沒甚麼特別好說的,我們都知道家人是甚麼模樣,不過其中有一則故事,挺趣味的。一對男女吵架了,男方請姐姐跟女友通信聊一聊,男生的姐姐當時正在研究波士尼亞種族大屠殺,姐姐以她正在研究的歷史中的政治關係來比喻弟弟與女友之間的問題,沒想到兩個女人竟用政治這樣的材料,像聊八卦般談論感情問題,最後姐姐也得接受她這老弟是沒機會和女友和好了。

還有一篇,收錄在〈語言〉一章中。那是一篇書評,寫得很文雅,我不禁假設那是要刊登在有廣大讀眾的地方,不宜出現過於偏激的白話,可就是因為如此,特別的幽默。當你非常客觀而且現實地把那些帶有悲劇色彩的愛情故事裡的不合理挑出來講時,彷彿看見某人的私心、投射,我忍不住又想起那位寫信給瑞塔小姐抱怨室友的女孩,美夢被人砸碎的怨恨,似乎也可以透過文字把對方撕成碎片。
設定取消廣告分潤

呢喃式的敘事,很容易讓人失神,怪的是,我以為我一個字都沒讀進腦子裡,卻一個個想起來,而且這些故事大多很短,卻隱喻了太多對現代社會的批判,喔...有些也不能說是批判,像家人,根本是永恆的抱怨。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