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世紀經典名著,全新直排校對新版)

9折$ 432
4.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1/10/04
本書是經由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支持,舊版應是早年譯本沒有授權,原書係在1961年出版,即將滿六十年。網路上找尋相關書籍與討論分析資料相當多,都市計畫,社會學系相關師生的討論也不少。甚至有北一女在學學生的讀書心得。

這本書很好讀也很難讀,行文風格是不談理論基礎也不條理分明,很多時候都是直接範例說明,直接就街道觀察而說明現況,同時記錄成書當年的街道的使用狀況,一方面是讀者對於描述之現場背景不了解,一方面是夾雜入作者抗議很多當時都市重劃的觀點,導致很多文字不容易融入其中,失於整體論述的塑造。對於習慣於教科書式的閱讀者,更沒有條理分明的論述,依序說明的各各陳述。本書需要讀者的更多分析,才能由整個文字迷霧中,整理出整個論述與理論重點。也就說需要讀者更主動的探索與整體重建,而不是被動的吸收。

換過方法說明本書,甚麼是城市,在中國古代「城」與「市」有著不同的含義。「城」是指四周的城牆,築此以資保障」;「市」則是指商品交易地方。分工的出現,兼具保護與交換的目的慢慢形成城市,離今萬年左右的古蹟遺址挖掘就慢慢證明城市出現。有人群聚集就出現城市的雛型。這些挖掘也證明城市與農業文化可能是同時起源。

在一般城市起源說有防禦說,宗教說,生產力說:除了商品交換外,幾乎所有手工藝都是由都市開始,多數的西方電子遊戲,城市模擬中會有打鐵坊,磨坊,麵包坊等基本的手工藝出現,增進生產的工具,生產力強就會有交換,這一點就會出現社會分工說,由臨時交易點變成固定市場。這一點與商業起源說又混雜一起。只有人文主義出現人才;上層結構奠基於底層結構的穩固,題外話,中國古代的權力結構,皇權-官僚(仕紳,人才,世家)-農民。有大量的農民才能匯集出人才與官僚的中間階層。最後是地利說,自然地理說明城市的產生,交通運輸方便,自然資源豐富等條件。本書作者斷言城市先於農村,居住其中當以人的需求,更焦點的說是居住其中的人們得到的便利為第一優先。都市的規劃如何才是正確的?對於政治運作、經濟創新、交換想法、維持治安以及都市功能性的混用都顯出作者的主張。

很多導讀對於書籍與作者珍‧雅各給予相同的重視與說明,可能因為她不是建築或都市計畫專業科班出身,來自身在紐約成長的生命經驗為基礎,強力批判當時的都市更新政策,摧毀既有社區,創造孤立不自然的都市空間。並給予後世整個理論影響力很大。理論概念如「街道之眼」的概念為Oscar Newman引申為非正式監視,發展出「防禦空間」的重要理論,開創出「透過環境設計預防犯罪」(CPTED)。街道芭蕾的概念也由人文地理學家加上「時空路徑」與「身體主體」的概念,而發展出「地點芭蕾」的理論。

當頭棒喝的第一句話就是街道究竟該為誰服務?一個隨時有人各式各樣的商店,容易到達的生活機能,公園裡熙來攘往的人們,不經意地經過人群,確保地區安全的陌生人,看似陌生卻保護家園的他們,雖然只是路過卻照亮地區。街道有信任感,甚至熟悉感,才會親近使用。作者所說的人行道服務!在台灣一個大馬路特別是四線道以上,很容易街道兩邊人群多寡是兩個景象,特別一邊是單獨的大規模建築,晚上沒有使用。社區鄰里的街道生活和商業及文化的多樣性,主要和次要的不同用途之間能夠彼此支持的多元整合,每一區塊都有多種用途使得不同的人們在不同時段使用這個區塊公共設施,建立這個區塊的繁榮,多元混合的人性尺度,街道不要過長,多樣性的路徑造就安全路徑。在台北夜間雖有路燈但是沒有多樣化的街道如公共機構的街道晚上通行的路段往往少有人走,這就是心裡的安全性指標。都市中住商混合使用、新舊年代不同狀況的建築的多區塊混合,多樣景觀,陌生人共處在同一區塊、小街廓、多樣性的居住用途,多種形式住戶,單純居住人口,不同的需求在合理的步行範圍得到滿足,重回行人優先。自然非常反對以汽車為主的都市規劃。造就平凡而偉大的城市。反對大規模開發和夷平式更新的都市發展策略。後者以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最為知名,晚上幾乎少行人的都市。

其他如都市的創新,需要發展出夠多的新製造業去補足流失的舊產業空缺;不創新,就沒落;但創新不能依賴大公司、追求高效率便很難創新、小眾生產方能出現創意,追求多樣性是偉大城市的基本價值:滿足都市居民不同的生活需求,建立以街道生活和混合使用為主的規劃原則。就如同生物多樣性是維繫一個生態系統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口、商業、社會、文化和建築的多樣性,也是維繫城市生生不息的關鍵要素。

譯者特別導讀:包括五個面向(1)1960年代美國主要城市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內城衰敝/郊區蔓延的區域不均衡及為了解決此問題的都市更新政策(2)傳統規劃與建築理論的迷思:師法幾何秩序的空間整頓和威權勢的藍圖規劃(3)雅各的主要觀點及其背後的理論意涵:身體空間、使用參與、街道生活、有機秩序的人性尺度(4)對當前台灣都市發展的啟發(5)延伸閱讀。當時知名空間理論有(柏納姆)城市美化、(霍華德)花園城市、(科比意)光輝城市。另有人推薦:長住紐約的都市愛好者William H. Whyte撰寫書籍:City: Rediscovering the Center。

書的第一部分從許多真實案例中歸納出街道鄰里在都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聚焦一個普遍性原則,城市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細緻、多樣化的土地利用形態,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相互支持。第三部分對住宅、交通、設計、規劃提出建議,並討論城市在處理組織複雜性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書中最後強調,必須將城市看待成一個具有複雜秩序的有機體賦予城市生命和活力。只對城市的外觀進行規劃,不思索城市有哪些與生俱來的功能秩序是注定失敗的。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