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

66折$ 396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5/05
《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一共收錄日本學者若林正丈的六篇文章,主題圍繞在臺灣的抗日運動——包含暴力和非暴力形式的——上,據本書初版至今,已逾四十年,期間歷經多次增補、修改,台灣抗日運動的歷史不僅僅是台灣近代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和日本近代史、中國近代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在了解臺灣抗日運動的時候,不能將目光只侷限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六篇文章中,有些內容重疊、有些可互相呼應、還有自成一格的,若是想深入了解這段時期背後發生的事情,這本書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第一篇〈大正民主與臺灣議會請願設置運動——日本殖民主義的政治與臺灣抗日運動〉中不包含序言與結論共分四小章,依序為:時代背景、內地延長主義與「臺灣議會」、大正民主與「臺灣議會」、帝國議會的臺灣設置請願運動。作者先為臺灣議會請願設置運動的背景,和背後的種種政治考量、人物間不同訴求的攻防角力做了一個概述,並披露了更多鮮為人知的細節,在後續的篇幅中一一展開敘說,讓人能撇開過去單一的刻板印象,而能用更加多元的視角下去思考。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核心訴求是爭取臺人更大的政治權力,也反映了當時民族自決思潮,留日學子為此奔走、日本國內亦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其中過程之曲折、論述之繁多,讓人不禁瞠目結舌,而在此時空背景下所稱的「內地延長主義」時期和其同樣有密切關聯,因此在書中,作者也解析了所謂「內地延長主義」在經過層層討論和變形的過程,及施行在臺灣的實質意義和象徵意義。最終,臺灣議會設置運動歷時十四年、十五回,於1935年以失敗收尾,在相關支持人士或放棄、或輪調的不久後,「皇民化運動」開始在臺灣展開。

  第二篇〈台灣抗日民族主義的問題狀況〉中含序章共有四小章,除序章之外,依序為:黃呈聰抱持「待機」之意涵、尋求遙遠的連帶、「臺灣革命」與第三國際。第二篇探究投身抗日運動的台灣人,對於抗日各是抱持何種心態與目標。作者對此做分類,以簡明扼要的新名詞來概括一個複雜的概念,並試論促成各種類(待機派、祖國派、台灣革命派)的背後原因。作者還將此繪製於座標軸上,讓人易於透過圖表向度(抗日分子在殖民體制下的受益程度,以及對於中國抱持的期待高低),理解各派別的差異。其後,以黃呈聰為例,透過其在報刊雜誌上發表的言論,分析其抗日主張其社會地位之間的關聯性,藉此探討大多數的待機派成員因社會地位而產生的抗日狀態。接著作者也探討了中國國民革命對後期台灣抗日運動所帶來的影響,諸如到中國的台灣留學生的抗日運動、自文協左傾的現象看中國革命對台灣本土的影響,在現有史料不充分的情況下,試論其中關連,為台灣近代史中較缺乏的內容作出貢獻。最後,本篇談到台灣革命論與第三國際的關係,並說明前者漸漸形成台灣共產黨,再到瓦解的過程。

  而在附篇〈總督政治與臺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一九二三年東宮臺灣行啟與「內地延長主義」〉、〈試論如何建立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的研究:戰後日本研究成果的反思〉、〈臺灣的兩種民族主義:亞洲區域與民族〉中則提及了臺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是如何誕生和組成,甚至是融入總督府的組織當中的、說明了裕仁天皇尚是太子時出行臺灣的象徵意義(如為內地延長主義政策的一部分)及日本皇室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藉由其崇高性來讓民眾感恩戴德)、摒棄了過去以日本視角看到臺灣歷史演變的思考,看臺灣人在日治時期下是如何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的、探討了臺灣自荷西時期以來的「民族」歷史淵源,及至如今所謂的「臺灣認同」究竟是什麼——而後者尚未有明確解答,依舊需要持續探索。

  《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一書十分有突破性,論點新穎,補足、糾正了許多過去一般認知缺失誤解的部分,是值得一讀的好書——相信我,翻開來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1/29
劇透警告
這本書自2020年買回來,擱置了一段時間直到2022年末才讀完。這本書原著是1983年出版,加上再版、補篇,距今已經快40年了。

還蠻驚訝尚無人討論這本著作,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這本書的份量,因此想分享閱讀後的想法,做點推廣。

台灣人在日本殖民底下的反抗運動,雖然官方的資料記載很多,但是來自民間的資料往往是殘破,甚至是有些中斷,那時代台灣缺乏本土的史學家紀錄。

特別社會主義思想引進到台灣發展的過程,日本政府打壓左派運動,之後的國民黨政府白色恐怖,更造成人人禁談自己的過往,國民黨政府的教育系統,亦使得台灣人對於左派運動的概念也刻板且片面。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生有限,造成來自民間的史料收集非常稀疏。

即使如此,這本書的作者依然去梳理、架構,以及釐清台灣人是怎麼從日本政府爭取自主的權益,又從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交流間,逐漸形成自我認同以及演變。台灣夾在日本殖民與中國革命之間,背後如何凝聚起來的台灣人意識,也就是民族主義,我想這是值得台灣人去思考的事情。

感謝作者的研究,以及後續的學生與相關研究者,接力的建構起台灣民族奮鬥史,成就這本書。

有興趣想探討台灣的藍綠意識形態的問題,可以閱讀<附篇四、台灣的兩種民族主義>。

這本書的內容不是很容易閱讀,但值得細細思考,我給4顆心。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