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名被害者【作者親簽版】

9折$ 252
4.5 /5
6位讀者評分
5
33%
4
67%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8/07
一場荒誕的全民狂歡,生動而真實得讓人心驚,罪犯與主角間的鬥智鬥勇,形式是很有想法的,正如書名《第四名被害者》,能夠看到罪犯巧妙的燒腦設計,以及主角見招拆招地破解謎團,兩者間的拉扯與攻防戰,深深滿足了讀者閱讀推理小說的快感,而人物塑造和想表達的主題是很不錯的。在謎底揭曉的那一刻,充滿了解謎了樂趣!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7/13
讀天地無限的《第四名被害者》很有意思,如何找出教授殺人棄屍點是一個大謎團,看電視台兩位資深女主播相互競爭的職涯生活則是第二個大亮點。

故事不只如此緊湊好看,除了弄清楚這些殺人案件中,主犯嫌為教授本人以外,其他還有有罪卻無法判刑的共謀者,也有受到媒體惡意攻擊的無辜關係人,這些人關係的來龍去脈也相當有意思,總之整個故事充滿設計感。

如果根據書名,那天地無限的《第四名被害者》故事中,還會出現「第四名被害者」嗎?且耐心將故事看完,謎底將是一大震撼。
展開
user-img
4.0
|
2015/10/24
如果東野圭吾的《惡意》可以稱之為惡意。那這本應該叫做惡魔。

運用台灣的新聞亂像當作背景,雖非獨創但仍為巧妙的構思。整個故事節奏明快,情節絲絲相扣,讀來暢快淋漓。

只是主角的運氣似乎太好了些。一些小情節的地方,轉得有一點硬,帶得有一點快,算是美中不足之處。

好在瑕不掩瑜。 謝謝作者與皇冠!
展開
user-img
4.0
|
2015/05/11
明明安排了很多事情要做,但昨天還是忍不住一口氣看完了《第四名被害者》,因為實在沒辦法把書放下來。
半夜讀完闔上了書,紀華唯一能說出口的,就是「好看!絕對會推薦給大家看」這句話,但更多的是內心說不出的感覺。
--實在太殘忍了。
紀華忽然能夠體會到為什麼《姊姊的守護者》作者Jodi Picoult的兒子在看完他母親寫的那部作品後,告訴作者他暫時不想見她,也不想跟她講話,因為這也是紀華讀完《第四名被害者》的心情:不想看到作者天地無限先生、不想聽到他說的話(雖然紀華本來就不認識他啦......)。如果真的碰上了,絕對要衝上前揪住他的衣領--但卻罵不出口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寫,各種複雜的情緒纏繞交雜在心中,最後來到嘴邊,唯一能吐出的一句話就是:「好看,真的是寫得太好了。」
不管是故事情節的安排、巧妙計謀的設計,亦或是那一位位在讀者眼前翩翩起舞最後又重重摔下的人物角色,都緊緊抓住了讀者們的心。又因為其描寫手法是如此貼近台灣民眾的生活,更讓故事猶如是在現實世界中上演一般,叫讀者握緊書本的手忍不住冒汗。
所以,即使有千萬句話想逼問天地無限先生,但最後也僅能放開他的衣領,說出那一句最簡單,但也濃縮了紀華所有心情的話語。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3/24
第一次看到台灣人以媒體亂象撰寫的推理小說,十分驚艷!
雖然在客運上看書不舒服,但內容精彩緊湊,讓我硬是忍著搖晃一口氣看完,近視又要加深好幾十度啦!
展開
user-img
4.0
|
2015/03/22
以新聞台黃金時段的談話性內容揭開序幕,《第四名被害者》在一開始就如同電視台節目衝高了收視率效果、以聳動話題吸引住讀者的目光,這樁號稱台灣史上最不可能的犯罪,因為存在太多「找不到」而使全案更顯得樸朔迷離,動機?犯案工具?犯罪可能性?被害者遺體?大名鼎鼎的公共藝術才子居然涉嫌殘殺三名女子!最後因一位被害未遂女學生的指證而落網,然而始終保持緘默不肯供出被害者遺體下落的兇嫌竟在牢裡試圖自殺,並在死前擺出四杯酒水祭拜的疑雲而再次炒熱新聞話題,這第四名被害者究竟是?是過去式、現在式或未來式?《第四名被害者》以媒體輿論為發想的題材與視角,並融入推理解謎的精巧伏筆,訴說出高度懸疑且爆發力十足的故事。

隨著資訊的蓬勃演進,新聞媒體與大眾生活所產生的緊密關聯,近幾年有不少創作就是以尺度大開後的現今媒體亂象為諷刺素材所衍生出的作品,只是日式、歐美的小說不少,怎麼會獨漏以自由言論為亞洲第一的台灣呢?而這正是本書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閱讀作者天地無限以各種角度書寫出的台灣媒體現況,字裡行間濃厚的本土味與獨有的媒體語言總令人連結起現實經驗而會心一笑,然而那宛如兩面刃的力量卻也挑起了不少膽顫心驚的感覺,媒體亂象的氾濫似乎成為有識者公認的事,但如此精確地攤開我們就置身的社會生態結構,還是不免讓人為這頭失控的巨獸感到惡意與恐懼。

因為提到社會亂源,似乎媒體總是脫不了關係、甩不開惡名,這幾年外媒的批判、國人意識的覺醒喚醒了不少人民的質疑與省思,但書中丟出的許多爭議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作者以新聞台主播為視角不僅細膩的呈現電視台內部的作業流程與跑新聞分秒必爭的節奏,並點出了不少現況問題,像是媒體過度報導、浮濫的SNG現場播報、為了收視率搶獨家與侵犯隱私權等亂象,然而紛亂的根源真的都是媒體人所導致的嗎?還是你我也成了共犯結構的推手?《第四名被害者》在主線命案情節外並巧妙穿插了利用不同媒介呈現出的相關資訊,諸如名嘴爆料、鄉民辦案、臉書留言和親友訪談等,諷刺的勾勒出媒體輿論與社會大眾之間宛如連續劇般瘋狂荒謬的互動圖像,也難怪淪為有心人操弄利用的途徑。

而整本書除了一針見血的媒體議題探討,曲折離奇的謀殺案情和精緻詭譎的犯罪美學也是讓人驚豔之處,三個灌滿福馬林各自貼著「無上的凝望」、「掌心的溫度」、「芬芳的滋養」字眼的小廣口瓶,裡頭漂浮的是分屬三名女子的舌頭、心臟與子宮,還有那第四個貼著「漫長的告別」,空的、不知道等待誰的瓶子!刻意塑造的角色經歷背景,成功將藝術創作結合犯罪詭計,呈現出像是大型舞台的獵奇場景,還有完全會被牽著走的尋屍謎團和翻轉劇情直指人心深刻的描繪,一路讀下來其實很有美式犯罪小說的勁道,不僅充斥著驚悚懸疑元素並赤裸揭開媒體亂象與道德底線,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華文作品。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