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的技藝

7折$ 210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1/10/08
劇透警告
「歷史有什麼用? 歷史要如何研究。或者說要如何來讀歷史?愈是能瞭解生活於歷史與現代社會的人。傳統與現代的壁壘愈不如我們所想像的分明,從生活經驗認識歷史。由學術研究體會生命」

學過史學方法的朋友應該都會聽過年鑑學派,是20世紀初,一股向當時主流史學界發起的挑戰。主張不要再只研究帝王將相的傳紀歷史或繁瑣細節的考證,應該把重心放在人身上,歷史是為了找尋答案的,跨領域與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地理學家,展開合作,企圖扭轉當時死氣沉沉的史學風氣。

歷史本來就不只是背誦而已,博聞強記固然能使歷史成績高高在上。但若要邁向史學研究,很多以往所熟知的,都要砍掉重塑。

新歷史學強調的是「結構的歷史,而非單事件的記載;動態的歷史,而非凝固的畫面;解釋的歷史,而非純敘述性或教條的歷史」,研究在時間洪流中的人,企圖往科學、藝術靠攏。

而歷史涵蓋之廣,真的是從內子宮到外太空都是。宇宙的誕生、行星的毀滅、火山的噴發,真的不要凡事都問歷史學家,雖然過去曾發生的事皆為歷史。

政治史、文化史、經濟史、科技史、制度史、影視史、婦女史、基督宗敎史、國別史、朝代史、二戰史、史學史等。人的精力才智有限,故歷史也有分工。

回到歷史的用途來看:悲觀的看法總是會拿出克羅齊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認為所有歷史都是刻意為之;或是黑格爾的「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誠然,所以不斷有戰爭,誠然,所以張伯倫因「緩靖政策」得到希特勒的承諾歸國後受到群眾的歡迎,但隨即來的也是慘痛的教訓,成為歷史的罪人。但其實克羅齊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其實是要人留心關注當代的需求,只是被斷章取義了。

一本欲把金針度與人的書,除了是理論方法,也是歷史的考證與探問,好的歷史學家是能從極努力的想像中,抽絲剝繭地從古文獻中把人事物還原出來。他們不曾真正看過拉美西斯二世,不曾聽過法國大革命時砲聲,但能從目擊者、撰史者的角度來搜集史料,並查證哪些是道聽塗說,哪些是政治的操弄竄改,從此去推論任何的可能。

因為光是現時現地所發生的事件,不同的媒體都會有不同的立場或角度了,尤其是政治上的,我們時常都無法掌握全貌了。

所以要考證檢驗,要留心周遭,不獨信單一的史料,也清楚明白什麼東西該出現在什麼年代,因為現在和過去都是充滿偽造的。(如同你不會全然相信政治人物的自傳;法庭上證人的言論一樣。或明明要等到地理大發現後,美洲的馬玲薯、辣椒、玉米才開始傳入中國,但電視劇卻讓它們提早出現了)

哪些是直接的史料,哪些是二手抄寫的也應該注意,就像你報告都是抄微基百科的,只是改動了字句順序,或是刪掉了什麼,教授都看的出來,遑論可能又借給誰抄了,發現相似度超高或一模模一樣樣的了。如果拿清代檔案來作原始史料的比喻,就是起居注、清實錄、清史稿了。若發現時間越到後期,敘述反而越變越多,就要小心「它們」很有可能是被製造出來的。

一本非常好讀、精彩的書。
沒有翻譯著作的怪腔調,讀來很流暢,順便也整理自己的看法。2020出版的書,真恨以前老師給的paper都完全看不懂...有時不是歷史太無聊,是老師或課程太無聊。
推薦指數::★★★★☆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6/20
「在成長的持續危機中」
符合中文的寫法是:
「在持續成長的危機中」

瑕不掩瑜,大部分情形下翻譯者已經盡力了。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