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抗寒保暖家電
寫書評送25
兒童玩具禮物
年終交換禮物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電子閱讀器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年度百大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566)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4.5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中文書
人文社科
古倫姆斯
天下文化
|
2020/07/30
79
折$
474
放入購物車
4.5
/5
17位讀者評分
5
47%
4
29%
3
24%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岫臻
Lv.2
5.0
|
2021/07/03
有人寫支語、中國用詞過多引起閱讀不悅,似乎正印證了書裡寫的反智。你們在評論前有去確認下譯者是誰嗎?你們確定自己是活在網路世代嗎?語言跟交通一樣是互通有無的。你不願接受某些用語,正說明了你的意識形態高於語言自然流動的發展。我是滿訝異看了此書還不能打破一些思想陋習。其實要打破認知偏誤、認知失調,我們看問題的層次要想辦法提高。如果你一直抱怨上司怎樣、同事怎樣,為什麼不能往高一點的層次去分類你的上司和同事?然後找出對付這類人的方法?153頁說「科學家會根據新的證據來打磨自己的觀點,讓它更完善。」也就是他們看待現實、看待證據,有科學的分類。真正的科學家時時提醒自己科學原則不是不能打破的。
>More
閱域 - 非文學閱書人
Lv.6
5.0
|
2020/08/27
書名: 反智
作者: David Robert Grimes
天下文化 ISBN:978-986-553-542-1
#我們的世界充滿偏誤
我們人類是容易被欺騙的生物
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
明明理性思維就是人類獨具的天賦
為何人類還會犯很多蠢事?
事實是這樣的
人類大腦的原廠設定本來就不理性
#大腦不理性的原因_是為了生存
這怎麼可能呢?
先別急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至200萬年前
你想像當時的生活環境
原始野蠻的非洲草原
人類除了要對抗惡劣的天氣
還得應付虎視眈眈的掠食者
人類生存依靠的是什麼?
生存本能 直覺 反射動作 隨機應變
請注意 沒有任何邏輯思維的成分
為什麼?
第一 #當時的環境用不到
當時的人類可能連數到三都不會
所謂的理科思維? 能吃嗎?
第二 #思考會消耗極大的熱量
大腦是一個極其精密複雜的器官
但同樣是個十分耗能的裝置
思考中的大腦
每分鐘消耗1~1.5千卡的能量
你想想看
在當時那種物質缺乏的時代
如果人類是一個理性的生物
分分鐘餓死你 信不信
第三 #理性思考速度極慢
請你回想一下當初學習開車的過程
當你第一次坐進駕駛座
你的腦袋要同時接收路況
控制方向盤 油門剎車 排檔桿
在駕訓班的這段日子
你駕車的所有的動作
都要經過大腦思考後才發布命令
當你已經熟悉開車這件事的時候
開車已經不需要佔用太多大腦資源
很多控制已經變成反射動作
緊急情況時 身體會自動踩剎車
而不用透過大腦思考 這樣才會快
在蠻荒的世界
當你在跟掠食者或敵人對峙時
反應速度幾乎決定了你的生死
而我們人類直到幾千年前
才開始發展文明 理性才逐漸興起
跟人類幾百萬年來的長久演化相比
人類距離真正理性 還有很長的路呢
我們來說個關於偏誤的有趣例子
有個將軍命令手下的工程師
降低戰機被敵方擊落的機率
一群工程師就聚集在維修廠
觀察受到戰損的飛機
他們發現
彈孔分布最多的地方在機翼
而引擎 油箱的彈孔很少
一群工程師討論之後的結論是
“加固機翼的防彈性能”
這個結論你們覺得如何?
看似很正常 對吧?
那你有沒有想過
被擊中引擎和油箱的那些飛機
怎麼都沒有飛回來?
所以
加固機翼的防彈性能 真的有用嗎?
#科學家的思維
雖然人類大腦不是理性的
但是我們可以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
我們來談談科學家都怎麼想事情
當我們看到一個現象 聽到一個理論
讀到一則資訊 學習一項知識時
我們首先從兩個準則去思考
第一 #可否重複驗證
一項科學研究要被業界承認
這研究必須可以重現實驗結果
才能去除巧合的成分
比方說 擲一枚公正的六面骰子
科學家只能告訴你兩件事
1.有六種可能
2.每一面出現的機率是1/6
以上兩點經由足夠多次數的實驗
可以被重複驗證
但是科學沒辦法跟你肯定
下一次擲骰子會出現多少點數
即便猜中 也只是運氣好
所以 #機率是科學 #預測點數不是
第二 #可被證偽性
科學允許你用科學方法去質疑它
請注意
被證偽不代表不是科學
打個比方
牛頓主張的古典力學理論
在物體接近光速時不適用
在微觀的量子世界不適用
但是 我們不會說牛頓的理論錯誤
在我們生活中 依舊符合牛頓的定律
不能證偽的例子
最明顯的就是 #宗教 #算命
那些所謂的神蹟 顯靈 鐵口直斷
第一 不能重複實驗 第二 無法證偽
他們一句 #你不夠虔誠 就夠了
根本不用為他們的理論負責
在我看來
#宗教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其餘 什麼都不是
至於算命嘛 更不用提了
算命仙還說我長大會當總統呢
你說我找誰理論去?
理性看人生 三思而後行
#反智 推薦給你
>More
全部書評
|
共16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readingbusiness 閱讀商業
Lv.4
追蹤書評人
4.0
|
2024/09/12
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
這本書用案例介紹了非常多的理論,包含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陰謀論等等。藉由閱讀本書可以建立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與破解迷惑人心的話術。推薦給想要鍛鍊理智、辨別謬誤的讀者!
IG: readingbusiness 閱讀商業
展開
Akiko
Lv.3
追蹤書評人
4.0
|
2024/04/07
批判性思考很重要。
批判性思考很重要。
僅依賴媒體報導,
可能會因為無法得到完整訊息,
而得到偏頗的結論。
作者於此書中,
從真相、潛意識、統計數據、新聞、科學等六種方向提出數種,
我們可能因自身誤解、或被外界誤導
而得到錯誤判斷的狀況。
較讓我印象深刻的三個理論分別是:
* 「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是忽略其他線索,
只看見能應證自己想法的內容。
也就是所謂的偏信偏聽,
也可說是先射箭再畫靶。
* 「基本歸因謬誤」:
忽略外在環境因素的可能,
直接以本性為惡的想法揣測他人。
例如後車按喇叭,
你覺得他在催促你,
但其實可能是在提醒你車旁狀況。
* 「因果謬誤」:
直接以相關看成因果關係,
形成錯誤推論。
就像閃電與下雨相關,
但並不是因為有閃電才會下雨。
遇到任何事都不要妄下結論,
可能要先想想自己的看法,
是否被先入為主的印象影響了。
展開
笙仔
Lv.7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12/18
劇透警告
推理、反思與推斷能力,是人類得天獨厚的智識技能,但卻需要相當程度的後天養成和持續維持的恆定耐心。歷史上巨大的悲劇多半起因於思慮不周,中國大陸的打麻雀運動就是蒙敝於錯誤三段論來主導中國現代化的政策。「必須有所行動,而這計劃就是個行動,所以這計劃非做不可」。為了行動而行動,不能保證行動的結果是有益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針對某個議題進行客觀分析與評估,進而形成判斷」。在網路訊息高速傳播的時代,吸睛的標題與一呼百應的鍵盤義憤,讓民主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脅。 善於操作人心的希特勒與拿破崙一世,可歸納他們遊戲規則如下:
永遠不要讓民眾冷靜下來;永遠不要承認過失或錯誤。
永遠不要承認敵人可能擁有任何優點。
永遠不要留下任何選擇的空間;永不接受指責。
一次專心對付一名敵人,並將一切罪過都推到他頭上。
人們會更快地相信一個大謊言,快過相信小謊言。
而且只要你重覆大謊言的次數夠多,人們遲早會相信它。
這就是心理學家說的虛幻真相效應,因為一再重覆接觸到某項消息,進而相信它是正確的。任何諸求民眾放棄自主思考和抹黑科學方法的政治性言論,是民粹和法西斯主義的溫床,也是你我要學會審慎評估,敏銳分析別急著表態,隔山觀火地「讓子彈飛一會兒」。
邏輯學上的形式謬誤,可歸究於人類依賴經驗法則做判斷的捷思法。快速而不完備的反射性推理,讓人落過各種不同種類的思考誤區,其中最為人所知也造成最多危害的是否命題錯誤與逆命題錯誤。
否命題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想成功必須努力。
前提二: 他失敗了。
謬誤結論: 他肯定不努力。
說明: 結論為誤,因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逆命題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壞人會說謊。
前題二: 他說謊。
謬誤結論: 他不是好人。
說明: 結論為誤,因為好人也可能會說謊。
由於否命題和逆命題是那麼的容易操作,破解時又要花費相當的思慮,因此它們是偽科學與陰謀論者最喜歡玩弄的論述。所謂的職場小人,擅長攻擊他人已知的道德錯誤,進而拉抬自身在道德上的地位,這也是一種思考誤區。因為語義指稱對象的範圍不夠周全,則會造成中詞不周延誤謬,也常出現在攻訐他人的論述裡。
中詞不周廷錯誤的例子:
前題一: 所有的共產黨員都會認同社會主義。
前題二: 我的政敵認同社會主義。
謬誤結論: 我的政敵是共產黨員。
說明: 前題沒說認同社會主義的所有人,都是共產黨員。因此非共產黨員也可能認同社會主義。
肯定選言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要不是你,就是我錯。
前提二: 你錯了。
謬誤結論: 我是對的。
說明: 前提一的假設不見得成立,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互斥,也有可能是你錯了,但我也錯了。
在網路暴民的言語霸凌中,就最常出現肯定選言錯誤,網路暴民想藉由指責道德瑕疵的對象,突顯自己位於道德上的高地,沉迷在邏輯不通的自我陶醉中。
否定前提推得肯定結論錯誤的例子:
前提一: 我不看那種電影。
前提二: 品味好的人不看那種電影。
謬誤結論: 我品味好。
說明: 前提二中並沒有說明品味不好的人對那種電影的偏好,因此不看那種電影的行為並無法推論出品味好不好的結論。
除了上述歸屬於邏輯學結構上的錯誤外,有更多種思考上的誤區是和邏輯推論無關的,也稱為非形式謬誤。人類天生就喜歡聽故事,透過口耳相傳的軼事與典故,提供我們學習與判斷所需要的知識,可說是人類文明社會賴以建立的碁石。但只要些許的操弄與欺瞞,就足以讓結論被引導到錯誤的方向,這叫做誤導性鮮活個案謬誤或稱軼事謬誤。
我們只看得見我們想看見的,也更相信親眼所見的人事物,比起統計數據與科學實驗,人類更傾向對口碑與個案照單全收。基本率謬誤是指人們忽視可以理解個案有多大代表性的基本率資料,轉而太過關注特定個案引人注目的不同處,而太早下結論。倖存者偏差則是忽略了某些不明顯的失敗案例,只根據成功案例做出結論。證據不完整謬誤或稱採櫻桃謬誤是指只挑選符合自己觀點的證據,拒絕與忽略與主張不符的證據而做出結論。誤謬誤謬或稱誤謬論證是聲稱某個主張的論述邏輯不正確,所以結論肯定也是錯誤的。但實際上邏輯推論錯誤,結論也可能誤打誤撞地是對的。
主張專家講的就是對的,是一種訴諸權威的誤謬,所謂的「專家」多半只對某些特定領域有所鑽研,不表代他們對其它領域的事會較正確的觀點,在台灣最好的例子就是李遠哲領銜讓教改走向普設大學的「貢獻」。
將複雜難解的因果關係簡化成由單一原因,就是單因誤謬或過度簡化誤謬,這種錯誤是政客最喜愛用來轉化人民不滿情緒的利器。二次大戰德國納粹希特勒便成功地將德國戰敗的原因,轉向國內不合作勢力的背刺,進而產生反猶太甚至大屠殺這個歷史罪行。假二分法或稱假兩難,是政客最愛的第二招,沒道理地將事物解釋為非黑即白的情境,讓兩極之外中間不同程度的選項盡數消失,將選項變成一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強迫表態。
將兩個有時間順序的個別事件,不經實驗直覺認定前者是造成後者的原因,是後此誤謬,在傳統文化中的求雨儀式就是源自於此,這種錯誤幾乎無所不在。原因在於人類的思維系統分為系統一(快思系統)和系統二(慢想系統),利用最接近自身經驗的直覺捷思法是消秏較少能量的思考方法,也有利快速反應避開危險。人類也傾向以最近期發生的事件或最貼近自身發生的事件為依據來做邏輯判斷,人們「有了今事忘了前事」的缺點,就是因為偏好採用可得性資訊的可得性捷思法。
種族主義者的基本理由都源自於本質論,本質論主張任何事物都是成為它們現有樣態的核心特質,少了這些特質,它們就不能成為該事物。而本質論被錯誤延伸為天性論證,主張某個人種或族群會擁有與他者截然不同的行為或特質,卻在族群內出現例外個體時,主張該個體非「真正的」群體一員。例如「台灣人就該會講台語,他不會講台語,不是真正的台灣人」。
在食品與藥物產業中常見所謂的訴緒自然謬誤,主張只要是自然的都是比較好的,然而自然界也是存在數不清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政治圈最愛用的人身攻擊論證是以攻擊發言者的個人信譽為手法,避開攻擊發言者所提出的論點,以藉機否定該提點的正確性。這個作法在民主選舉中相當普遍,將對方的私德不佳為依據,否定對方提出的論點與主張,簡單說就是扣你帽子。人身攻擊論證的另一種變型就是你也一樣,是訴緒發言者也有一樣的問題,那是否表示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常在告發他人違反交通規則的時候(大家都違規)。
稻草人論證或稱上鉤掉包法是將對方的論點改編成一個相似但有瑕疵的山寨版,再全力攻擊這個山寨版的錯誤,相藉此否定原本固若金湯的版本。由於這個方法極為巧妙不好被視破,是許多雄辯家愛用的手法。在美國許多想否定演化論的宗教團體中,運用誤導物種演化進程的手法,提出世界上不存在鱷魚鴨這種生物,想藉此否定進化論的真實性。
亞伯拉罕諸教(包含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教義都受到循環推理謬誤的影響。強調教義經典是不可否定的,理由是不可否定經典是書寫在經典裡。循環推理的問題如果再交雜同義字與複雜表述的情境,就變成乞題謬誤而更難以判識。例如「墮胎是謀殺,謀殺是不合法的,所以墮胎不應該合法」,它的結論是來自於認同墮胎是謀殺這個前提,但無法提出任何邏輯驗證這個前提為真,只能乞求我們同意。
將一切的事物歸咎於動機,是動機謬誤,是指不用批判性思維來檢視證據,任由情感推動以帶有偏見的方法來認知事物。人只要了進入迷信狀態是怎麼勸也勸不聽的,因為人們為了逃避信仰與真相之間巨大的落差造成的認知失調,會傾向質疑一切否定信仰的確切證據,最後轉身就走。否定主義有別於懷疑論者,是指對任何不符合其信仰的人事物,會直接否定或是採取沒有根據的懷疑,面對處於這種意識型態的人們,是不存在對話的空間。
在心智層面上,你我的大腦也充斥著許多機制上的缺陷。首先,人們的記憶是相當不可靠,也非常容易受到操作而扭曲。我們對過去的記憶,有很大幅度是由自行腦補而來,特別是在有外界的因素干擾的情況下,正確性令人存疑。巴南陳述是指模擬兩可又空乏的陳述,常被用在占星、命理等領域,而MBTI性格測試也是這種含糊花招的具體應用。安慰劑效應應該是最知名的心智怪癖,只要受試者自覺正被治療,就足以在生理層面上觀察到改善。也因此安慰劑效應的效用大到無法忽視,也奠定藥物試驗都要通過雙盲測試(研究人員和受試者都不知真正的藥物是A/B哪組),來證實真正的效益。
在現代社會中,統計學是如此的重要,影響到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也因如此,許多假藉統計學包裝後的不實言論,也更容易像木馬屠城般誤入人們的心中。賭徒謬誤源自於對統計學本質的誤解,認為宇宙中存在一雙看不見的手,會將隨機機率逐步調整為符合規律的平均值。貝氏定理有效地運用先驗機率來評估實際發生事件的後驗機率為何,它也是機器學習分類問題中使用度相當高的演算法。即便某事件發生的機率極近微小,以統計學的觀點來說,重複數次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但這可能是源自於一個尚未觀察到的環境背景因素,造成該事件處理容易重現的情境。
在檢視統計百分比時,要特別留意數字的分母指的是什麼?舉例來說,吃肉對於腸癌的風險,用不同的分母來估計,差別相當大。相對風險是18%(大量吃肉和非大量吃肉罹癌人數差異比),絕對風險是1%(大量吃肉和非大量吃肉在總人口中的罹癌比)。統計顯著性檢定(或稱P值檢定),原本是用來確保實驗的品質有相對的統計機率背書。卻被誤用到許多探索性實驗中,亂槍打鳥的把各種主題丟入顯著性檢定,將從中取出通過檢定的項目當做突破性的研究發現。這種先射箭再畫靶的「研究」,純粹只是濫用與誤用統計工具,藉此得到的「研究發現」也多半毫無價值。
科學與偽科學的界限越來越難以區別,但還是有一些要項可以用來評量事物是否符合科學精神:
證據的品質: 證據的採證方法是否來自傳說與誓言,那就得抱持疑懷的態度。
權威: 如果只是單純訴緒大師和機構,而提不出有量質的證據,那必須小心。
邏輯: 符合邏輯推論嗎?
可驗證的主張: 主張是否能可證偽性,提出反立的虛無假設,讓其它研究人員得以驗證嘗試推翻該主張。
證據的整體性: 必須考慮所有證據,不是僅採納有利主張的部份證據。
奧坎剃刀: 簡單的假設永遠優於複雜而有大量前提的版本。
舉證責任: 提出主張的人,永遠有提出相關證據的義務,而不是仰賴其它提出反駁證據。
總結要進行分析性思考時,我們應該針對下列各面向進行提問:
推理: 論述是否合乎嚴謹的邏輯推論?
修辭: 主張是否只是訴緒權威?或是將複雜的情境過度簡化?扭曲或抹黑對手的主張?
人性因素: 基於不同的價值觀造成的偏見為何?是否出現採櫻桃謬誤?留意我們的記憶並不完美。
來源: 資訊來源,是否可靠?是否只是同溫層的回謦?不同的觀點不表示都具有同樣良好的證據支持。
量化: 主張是有能量化?有實際的數據支持?小心統計數據背後的陷阱,相關性不表示因果關係。
科學: 主張能被實驗嗎?實驗結果可能被偽造嗎?回顧一下判別科學和偽科學間的要項。
展開
IIKA
Lv.2
追蹤書評人
3.5
|
2023/12/07
劇透警告
本書就是由很多則的故事與實例分析,去告訴讀者不要輕易相信未經查證之事,不要為了成就自己的理論蒙蔽雙眼。
我只看了一半,有可能是我耐心不足或是我並不需要此書內容,我嘗試了兩次都沒將這本書看完。有時候還會因為翻譯問題要看個兩、三遍才能讀取文意。
唯一覺得不錯的就是有很多的故事,認識歷史上發生過的、從今往後我可以注意的。
展開
Amanda Z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10/11
《反智》真的是一本讓人大開眼界的好書!書中以生活化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許多我們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透那些看似合理卻實則荒謬的言論。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輕易被那些花言巧語所迷惑。而且書中的語言十分親民,讓人看得津津有味,一點也不枯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展開
BennyCC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07/26
《反智》真的是一本讓人大開眼界的好書!書中以生活化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解釋了許多我們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透那些看似合理卻實則荒謬的言論。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輕易被那些花言巧語所迷惑。而且書中的語言十分親民,讓人看得津津有味,一點也不枯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展開
YLC
Lv.5
追蹤書評人
3.0
|
2023/06/14
🤔【推薦你讀這本書,如果你總覺得...】
1️⃣看到標題很吸睛,內容懶得看了,先按讚分享再說!
2️⃣這篇文章裡有好多統計數字和報表,可信度應該很高吧?
3️⃣星座真的好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我的今日星座運勢~
🤓【我學到的3件事】
1️⃣川普是怎麼選上美國總統的?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震驚全球,以電視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成名的川普,在無任何選民基礎、政治家世或行政資歷下,不僅贏了當過4年國務卿、8年國會議員、住過白宮的希拉蕊,還拿下共和黨史上最高的初選票數。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不可否認「新聞媒體」是造就這一切的關鍵推手之一。
參選初期,川普的民調並不高,在他第一次獲得大幅報導後,民調數字才開始上升。因為他富含新聞性,選舉期間獲得的免費新聞宣傳,遠遠比其他候選人高出許多,且新聞記者為了做好他們的「本分」,給予川普做為一般候選人應有的平衡報導(意思是,即使他鬼話連篇,也照樣刊登在正經八百的新聞媒體上),這樣的「虛假平衡」(false balance)使大眾把他視為典型的候選人,讓他的謊言和其他正常候選人的言論聽起來一樣重要,大篇幅報導更是助長了川普的聲勢。
面對爭議事件,記者為秉持客觀公正的精神,選擇「兩面併陳」的寫作方式,自己則是置身中間立場,不願做進一步分析、價值判斷,並相信著「如果我們依據事實公平地報導候選人的言論,觀眾自然會分辨是非」。
其實,拆穿謊言也是新聞媒體的重要職責之一,不該把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的人事物放在一起比較,這次選舉證實了「觀眾並非想像中明智,且十分容易被誤導」,因此媒體更應考量「證據量」來做出對應比例的報導。
2️⃣我該不該相信算命或星座呢?
以下這段話,你覺得和自己有多契合?
「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善於交際,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
以上敘述,是心理學家佛瑞在1948年的實驗內容,他讓一群學生進行人格測驗,聲稱測驗完後每位學生都會拿到「客製化的特質分析結果」,但事實上每個人拿到的都是上面那段文字。佛瑞請學生為分析結果和自己的契合度評分,滿分5分,學生平均給了4.26的高分。
這就是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又稱佛瑞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人們對於自認為是為自己「量身訂做」的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確的評價,但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能用於多數人身上。會受此效應影響的原因有三:(1)相信該分析只應用於他們身上(2)相信分析者的權威(3)分析主要集中在正面描述方面。
3️⃣「科學實證」一定是正確、準確、可信的嗎?
許多文章或書籍會使用大量數字及圖表來加強觀點可信度,不過看到此類文章時反而要格外小心,如同蘇格蘭作家朗格(Andrew Lang)所說的:「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是為了支撐,而不是為了照亮。」
我們可從以下面向去檢視這些統計分析結果,是否為披著理性外皮的「偽科學」:
#1 不可驗證
科學的根本精神就是透過科學方法嚴格驗證,並具有可重複實現的特性。
#2 利益大、熱門
研究熱門題目的優點是可取得較多研究資源、較容易受矚目,但也代表其中藏有許多利益可圖,要小心研究者是否為了名利,而在研究中摻雜了不純粹的方法(隱瞞、造假等)。
#3 定義、分析彈性大
有些研究主題在一開始就沒定義清楚,或是使用不同分析工具得出的結果會大相逕庭,此類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具太多參考價值。
#4 關聯多
會影響結果的變數很多,並不一定只有研究的變因,應注意研究是否將所有潛在變數都考量進去。例如慢性病人口增加的原因,不是只有缺乏運動、飲食營養不均衡,也包含平均老年人口增長、抽菸酗酒等各種因素。
#5 效應值(effect size)小
效應值就是相關性強度,「相關」不等於「因果」。例如:「研究發現,冰淇淋銷售量越高,溺水死亡人數越多」,但這是否就代表吃冰淇淋會讓人溺水?很明顯這不是真正的原因。事實上是因為天氣炎熱時,冰淇淋銷量增加,且玩水的人數也增加,因此發生溺水意外的人數自然也變多。
#6 分母(樣本數)小
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就是n值,足夠的樣本數能降低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可信度提升。
🤯【延伸思考的1件事】
1️⃣「懷疑精神」不等於「憤世嫉俗」!
「懷疑」是科學的根本精神,但「懷疑」和「憤世嫉俗」其實只有在心態上的一線之隔,前者是對事情充滿懷疑,不輕易相信權威,也不視萬物為理所當然;後者以自身利益為優先,總是針對會損害自身利益的事物提出質疑,即使影響到他人也毫不在意。
我的好奇心很旺盛,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不確定的事,就會想馬上拿出手機查個究竟(不過心理會知道查到的只是一個「說法」,並不一定是「事實」)。
在經過社會化之後,我開始會依據事情的種類和輕重緩急,而有不同做法。例如在念碩班時,確認研究細節的部份我會非常仔細、甚至到鑽牛角尖,不斷設想各種口試委員可能會問我的問題;邁入職場後,發現事情有時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也不一定碰到一件事就要馬上理解這件事所有的前因後果,否則效率會很差,且知道太多也不一定好😜。我的作法是以熟悉業務、累積經驗為優先,久了自然會發展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關於本書我還想告訴你】
1️⃣其實我小時候一直覺得星座很好玩,現在偶爾也會看星座解析,但是抱持著娛樂和參考的心態,或當成和別人聊天的話題。不過我發現,有時星座居然和政治一樣敏感,還是有些人會痛恨談論星座的人🫢
2️⃣本書內容是由許多真實案例堆疊而成的,且大多為眾所皆知的事件,讀起來沒有障礙,但內容真的非常多,共有400多頁,我花了兩個月才看完。
臉書:公務員女子的閱讀筆記
Instagram:ps.bookreview
展開
林怡潔
Lv.1
追蹤書評人
2.5
|
2022/11/01
只能說譯者的文筆真的很重要,中文寫成這樣,把好故事都變成爛文章了,可惜了這個精彩的題目。
(譯者真的是台灣人嗎?)
展開
小邱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6/22
書中討論的範例蠻廣的,很符合我們當代的議題,也有許多的真實故事及案例,也有科學根據,我認為讀起來非常的流暢,且容易理解。書中的內容,並沒有其他評論者寫的這麼糟糕,例如什麼翻譯不順的問題,也跟這本書的書名相呼籲,反智。是本很棒的書,值得一看!
展開
Adam
Lv.7
追蹤書評人
3.5
|
2022/04/10
書評: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The Irrational Ape:Why Flawed Logic Puts us all at Risk and…
總評價: ★★★✫☆
----------------------------------------------
通用性: ★★★★✫(書中所提的項次多,亂鎗打鳥,總是會有用得上的)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度: ★★★✫☆
翻譯與排版: ★★★☆☆
----------------------------------------------
【內容】
本書在歸類上是講偏誤/繆誤的書。
在此類書中本書算講東西的速度普通,沒有很簡短扼要、說明例也不算精巧。但帶有顯著情緒或指責性與不滿的語調。所講的內容大多沒有特別深。提到的項目數,單看數量的話算是很多,但大多是一些顯而易見的東西,大部份的項次看過標題就可跳過去了。
【實用價值】
因主題關係,對所有人都適用。
本書對讀者的預設定位層級不高,大部份的項次都屬於「講一些簡單的道理」,故適用的客層可能較廣泛。但因為講的東西比較基礎,所以和讀者已經知道或是已經讀過的東西,重複性應會很高。
【翻譯與排版】
翻譯:不太通順。
沒到明顯是外文翻譯的直翻的等級,可是就是有點生硬。以上僅就繁中版的狀況敘述。
一些東西在翻譯時譯者並沒有作任何額外想把它變順的努力,就字對字的翻譯過去了。例如Cherry Picking 在本書中重複出現,但一直只翻採櫻桃。例如「那些擅長採櫻桃…的特異功能者」。且採櫻桃這個翻法,在文意上也不對,Cherry Picking 的Picking 並不是採或摘的意思,而是Select / Choice的意思。又例如p.77來一個「櫻桃式命中的海妖歌聲」,這種已經不是中文語句的東西。
一些邏輯用語也是這樣直接按字對字翻過去,沒有考慮到易讀性。或是如p.148的「惡棍畫廊」,原文是rogues’ gallery,這時的gallery直接翻成「畫廊」在中文裏會很奇怪。在英文的表達上是「名人堂」或「惡棍榜」的意思,不會是指真的「畫廊」(是機翻潤稿式的翻譯?還是譯者真的不懂這個英文中的慣用法?)。然後直接拿這個字作該段敘述項次的題名也很怪,不合該項次內容的意義,甚至也不是案例敘述上的關鍵詞。
因以上類似狀況一直出現,比較懷疑是譯者對很多東西沒有真正弄懂作者在講的東西,只覺得翻譯有出來就可以交件了。
另外像p.74的「一個叫くころ的小鎮」就這樣直接保留日文假名打出來了?等一下!雖然妳接的工作是英翻中的翻譯,但不表示你可以就這樣把裏面帶的日文不作任何解說就原樣丟回來吧。編輯與校審稿的人對這邊也都沒有處理,就原樣丟上去就完稿付印了?
整體算是能順暢快速的閱讀。只是這主要歸因於原作者講東西的速度普通。大部份的項次講的是光看名稱就知道的東西、以及書內的大部份語句沒多少實質意義可直接跳過去,而不是因為翻譯的緣故所以可以讀得快。
因為書中太多低資訊價值的語句、以及單純作者闡述其對事件或是群眾(作者對其的看法就是:一般愚民)的觀感,這類對讀者沒有實質幫助的文字,因此易讀性的評比僅中等。
排版:
繁中版有把英文版內原本整篇從上到下一整串連下來的敘事,分拆成項次段落與下標。故可大量減少在原英文版中自行尋找項次分段的工作。可以快速定位項次段落並決定要不要跳過去以節省時間。只是其中有時會對一些周知的東西取個較怪的項次名,不然絕大多數應該是看到標題名稱就可以跳過了。
另外,因把本來沒有分項次段落的東西,明確分出了項次段落,故有些地方的上下連接會變得很奇怪;或是直接跳進某個段落開始看時,會出現一些突然蹦出來的東西。但整體這個下標分段的動作還是利遠大於弊。但其對分拆出的項次之下標取名經常作得不太好。
總評:
雖然本書是講偏誤/繆誤的書,裏面也講了不少項次;但你要看講偏誤/繆誤的書的話,去找別本書會比這本書好得多(可以比這本書更迅速、確實、精要)。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並非內容摘選或學習心得、非供代替買書使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Winter
Lv.1
追蹤書評人
3.0
|
2022/01/31
是本好書,充滿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喜歡行為經濟學的人一定會喜歡本書。
可惜翻譯欠佳、倒裝句一堆,有些地方讀起來很吃力或甚至看不懂,還出現「質量」之類的中國用語,且數量不少;若非翻譯有瑕疵,我會給本書五星評價,今後買書我會跳過此譯者。
至於那位靠著貶低其他讀者來護航此書的就算了吧,你不也犯了稻草人謬誤?還加上PUA?中國用語入侵並不是「語言自然流動」好嗎(此言就跟「台語消失是語言自然消亡」一樣可笑),中國認知作戰舉世皆知,對於一個整天想併吞台灣的國家不必提高警覺嗎?更何況「質量」的台灣用法跟中國並不一樣,好好的「水準」不用,用什麼「質量」?出版社編輯在校對時應該更加用心才對。
展開
岫臻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07/03
有人寫支語、中國用詞過多引起閱讀不悅,似乎正印證了書裡寫的反智。你們在評論前有去確認下譯者是誰嗎?你們確定自己是活在網路世代嗎?語言跟交通一樣是互通有無的。你不願接受某些用語,正說明了你的意識形態高於語言自然流動的發展。我是滿訝異看了此書還不能打破一些思想陋習。其實要打破認知偏誤、認知失調,我們看問題的層次要想辦法提高。如果你一直抱怨上司怎樣、同事怎樣,為什麼不能往高一點的層次去分類你的上司和同事?然後找出對付這類人的方法?153頁說「科學家會根據新的證據來打磨自己的觀點,讓它更完善。」也就是他們看待現實、看待證據,有科學的分類。真正的科學家時時提醒自己科學原則不是不能打破的。
展開
支語警察
Lv.1
追蹤書評人
4.0
|
2020/12/06
裡面支語太多,如果介意的人千萬不要買,內容蠻有趣的,若無支語,應該可以有五顆星。
現代社會太多資訊可以吸收,必須要有判別的能力,才不會受到特定媒體的干擾,此書滿適合反思自己
展開
廷廷
Lv.3
追蹤書評人
4.5
|
2020/11/30
這是本教你如何理性思考,對抗假新聞和不肖政客的「心智防身書」。
文筆流暢,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作者寫科普書的功力極高,用大量的故事和案例,取代晦澀難懂的理論。我很好奇,作者收集這些案例和故事,到底要花多少時間⋯
全書共分為六部,皆環繞著共同的核心主題——「理性思考」。
第一部,談推論過程會出現的各種邏輯謬誤(形式謬誤),例如:肯定後件、否定前件、中詞不周延⋯等。
第二部,談非形式謬誤,例如:訴諸權威的、存活著偏差、採櫻桃、稻草人⋯等,以及政客最愛的單因謬誤和假二分法。
第三部,談立場和偏見如何影響我們看待世界,代表性謬誤——確認偏誤。
第四部,講述統計數字如何騙人,以及如何正確的解讀統計數字。也是我拿到此書,第一個翻閱的內容,是我最喜歡的一部。
第五部,媒體如何影響、形塑我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用一句話形容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就像「濾鏡」,濾掉了人們不想看的資訊;社群媒體就像「稜鏡」,折射、扭曲了人們看到的事實真相。
第六部,如何利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來分析訊息、辨別假新聞。我最喜歡裡面的一段話:
科學探索是一把燃燒的火炬,可以照亮無知和畏懼所侵吞的黑暗。
雖然全書的核心,是「理性」思考,但在最後一章,作者回到「人」的身上,告訴讀者,單靠「理性」,能夠發揮的影響力相當有限。
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有著「先感覺,後思考」的特性。如果我們無法和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共鳴,再多的邏輯、理性和證據,都很難說服對方。
「理性是鎧甲,不是武器」。
理性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判斷資訊的真假,讓我們不容易被政客、不肖人士所欺騙。但若想要影響別人、改變別人,「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展開
s920164
Lv.1
追蹤書評人
3.0
|
2020/11/22
內容有趣,唯敗在譯者的中國用語過多。
互聯網、視頻、套路、頻設,觀書體驗頗差,彷彿本書是直接簡轉繁,沒有經過任何台灣在地校閱。
展開
閱域 - 非文學閱書人
Lv.6
追蹤書評人
5.0
|
2020/08/27
書名: 反智
作者: David Robert Grimes
天下文化 ISBN:978-986-553-542-1
#我們的世界充滿偏誤
我們人類是容易被欺騙的生物
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
明明理性思維就是人類獨具的天賦
為何人類還會犯很多蠢事?
事實是這樣的
人類大腦的原廠設定本來就不理性
#大腦不理性的原因_是為了生存
這怎麼可能呢?
先別急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至200萬年前
你想像當時的生活環境
原始野蠻的非洲草原
人類除了要對抗惡劣的天氣
還得應付虎視眈眈的掠食者
人類生存依靠的是什麼?
生存本能 直覺 反射動作 隨機應變
請注意 沒有任何邏輯思維的成分
為什麼?
第一 #當時的環境用不到
當時的人類可能連數到三都不會
所謂的理科思維? 能吃嗎?
第二 #思考會消耗極大的熱量
大腦是一個極其精密複雜的器官
但同樣是個十分耗能的裝置
思考中的大腦
每分鐘消耗1~1.5千卡的能量
你想想看
在當時那種物質缺乏的時代
如果人類是一個理性的生物
分分鐘餓死你 信不信
第三 #理性思考速度極慢
請你回想一下當初學習開車的過程
當你第一次坐進駕駛座
你的腦袋要同時接收路況
控制方向盤 油門剎車 排檔桿
在駕訓班的這段日子
你駕車的所有的動作
都要經過大腦思考後才發布命令
當你已經熟悉開車這件事的時候
開車已經不需要佔用太多大腦資源
很多控制已經變成反射動作
緊急情況時 身體會自動踩剎車
而不用透過大腦思考 這樣才會快
在蠻荒的世界
當你在跟掠食者或敵人對峙時
反應速度幾乎決定了你的生死
而我們人類直到幾千年前
才開始發展文明 理性才逐漸興起
跟人類幾百萬年來的長久演化相比
人類距離真正理性 還有很長的路呢
我們來說個關於偏誤的有趣例子
有個將軍命令手下的工程師
降低戰機被敵方擊落的機率
一群工程師就聚集在維修廠
觀察受到戰損的飛機
他們發現
彈孔分布最多的地方在機翼
而引擎 油箱的彈孔很少
一群工程師討論之後的結論是
“加固機翼的防彈性能”
這個結論你們覺得如何?
看似很正常 對吧?
那你有沒有想過
被擊中引擎和油箱的那些飛機
怎麼都沒有飛回來?
所以
加固機翼的防彈性能 真的有用嗎?
#科學家的思維
雖然人類大腦不是理性的
但是我們可以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
我們來談談科學家都怎麼想事情
當我們看到一個現象 聽到一個理論
讀到一則資訊 學習一項知識時
我們首先從兩個準則去思考
第一 #可否重複驗證
一項科學研究要被業界承認
這研究必須可以重現實驗結果
才能去除巧合的成分
比方說 擲一枚公正的六面骰子
科學家只能告訴你兩件事
1.有六種可能
2.每一面出現的機率是1/6
以上兩點經由足夠多次數的實驗
可以被重複驗證
但是科學沒辦法跟你肯定
下一次擲骰子會出現多少點數
即便猜中 也只是運氣好
所以 #機率是科學 #預測點數不是
第二 #可被證偽性
科學允許你用科學方法去質疑它
請注意
被證偽不代表不是科學
打個比方
牛頓主張的古典力學理論
在物體接近光速時不適用
在微觀的量子世界不適用
但是 我們不會說牛頓的理論錯誤
在我們生活中 依舊符合牛頓的定律
不能證偽的例子
最明顯的就是 #宗教 #算命
那些所謂的神蹟 顯靈 鐵口直斷
第一 不能重複實驗 第二 無法證偽
他們一句 #你不夠虔誠 就夠了
根本不用為他們的理論負責
在我看來
#宗教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其餘 什麼都不是
至於算命嘛 更不用提了
算命仙還說我長大會當總統呢
你說我找誰理論去?
理性看人生 三思而後行
#反智 推薦給你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