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全新修訂校對版)

75折$ 390
4.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4/01/14
作者福山是斯坦福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此書於 1999 年英語出版。全書主旨為西方後工業社會中,個人主義抬頭、訊息科技崛起、社會資本削弱,社會秩序與家庭價值將被中斷,有害公民社會與自由民主,而福山提出人類該利用天性與理性來重建規範。全書為三大部份共十六章,書中分別探討三大主題:大斷裂的問題、規範來源、大重建的辦法。

首先,福山回應了 Daniel Bell 的後工業社會和、Alvin Toffler 的第三波和 Manuel Castells 的網絡社會,福山認為人類又再一次則處身於巨大轉變之中,如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所書寫的「會社」取代「共同體」般轉型。在資本主義經濟與新科技下,人際關係、共同體與價值受到個人主義的考驗。

其次,福山引用 Ernest Gellner 指出公民社會是自由民主,結合 Jane Jacob 提出社區中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提供的功能,以及 Alexis de Tocqueville 提出美國民主得賴於積極結社,福山從而提出缺乏社會資本,則沒有公民社會和自由民主。雖然美國群組、會員有上個世紀末有增加之勢,福山認為美國的社會資本仍在下降中,因而他提出第一個問題在於社會資本的質量影響難以計算,第二個問題在於正向界外效應,第三個問題在於某些激進團體的負面界外效應。而且他於書中主要以犯罪率、結婚與離婚率、出生率、信任與價值、公民社會的等數據變化,來量度社會資本的消長。

再者,當社會科學家的一般四大解釋︰一、貧窮與不平等;二、更多財富與安全性;三、政策失誤;四、文化轉變。福山卻認為四大解釋沒法解答如此的問題,尤其如此跨國遠離維多利亞價值觀的現象。而試圖解釋美國犯罪率日漸上升,以下解答也不太充份︰一、戰後嬰兒潮增加了年輕男性;二、現代化與都市化增加犯罪率;三、日漸增加的社會異質性。因此福山於第四章的便提出由於個人主義、女性角色轉變日漸壯大,而共同體的失落,才是為何濫藥、犯罪和權威失信。

此外,書中總結出大斷裂的後果是家庭愈來愈小,凝聚力亦愈小,甚至令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和公民社會也會委縮。而福山認為社會資本減少,與犯罪率上升相關,而犯案亦會進一步削弱社會資本。但福山亦指出各國大斷裂的具體情況亦有所不同,比如日本與南韓則因「亞洲價值」文化不同而有阻擋大斷裂。福山提出價值如誠實、可靠、互惠,在資本主義社會仍具價值,所以資本主義不一定會侵蝕社會資本的。可是他並不盲信宗教和公共政策是靈丹妙藥,政府之於社會資本,政府亦敵亦友,時而也會削弱社會資本。但堅信在工業社會轉型至訊息社會的時代,重建家庭、互相和社會秩序是可能的,如同由農業社會轉至工業社會的維多利亞時代。

誠然,我認為全書之中最有趣的地方是第八至第十四章之中,提出對秩序、價值和社會規範的理論整理,從生物學、心理學、經濟學到社會學文獻中,說明人類自利的基因,為了集體的好而找到了秩序,像 Kevin Kelly 說的是蜂群思維。而且引用 Ronald Coase 的公司與交易費用理論,來說明等級制是有其必要的,因為有交易費用在社會中。可說此一部份幾乎將社科生會讀到的書,都集中於此,化為一整套回應時代社會問題的作品。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