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思維:在問題發生前解決的根治之道

79折$ 300
4.5 /5
6位讀者評分
5
50%
4
33%
3
17%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3/07/21
劇透警告
如果能預知犯行發生,而先啟預防之效,對於治安會不會有更好的幫助呢?2002年史蒂芬·史匹柏與湯姆·克魯斯攜手帶給人們科幻電影《關鍵報告》,這部片就是說明這件事。

在事件、問題發生前,若能良好的控制並預防下來,會是現代社會的最佳期待:在金融海嘯前、在911事件前、在COVID-19之前,或是太魯閣號事件發生前。但我們該怎麼做才好?或者是,要培養甚麼樣的思維。

#處理事件不代表是預防措施

如果漫畫世界是活生生演出的,你會喜歡復仇者聯盟還是MIB星際戰警?

在第一集的MIB電影中,K探員告訴J探員,執法時不要過於張揚,因為普遍地球人都不知道有外星人的存在,恐會引起世界恐慌。MIB的任務就是盡可能低調地處理外星人來犯地球的問題;復仇者聯盟則是處理已經發生的問題,譬如奧創蘇科維亞事件、紐約戰爭等,這些已發生的問題大規模地將人類牽進去,你可以想像會造成多大的經濟重傷。

處理事件往往會付出巨大的成本,但是,預防可能只需要相比下的細微成本。以漫畫世界的角度來看,MIB星際戰警所做的就是事件發生前(嚴重影響人類前)的對應。預防勝於治療,以超前佈署的思維去考慮事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阿比吉特‧班納吉與艾絲特‧杜芙若著述的《窮人的經濟學》,書中提到幫助貧窮線以下(一元美金)的人們,最不智的方法是提供給他們糧食與金援。糧食可能導致這些人未來成為伸手牌,金援則可能被專制政府收走,而未能有效幫助窮民。重點是幫助他們創建一個市場,或建立有效的商業行為。

與其餵食他人吃魚,不如教導他人捕魚。這句古語就體現上游思維的格局。在《淮南子‧覽冥訓》也有一說: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向人求火不如去找火石,跟別人借井不如自己鑿井)。

2021年3月究竟出版了丹‧希思《上游思維》,在猝不及防、稍縱即逝的現代社會,擁有上游思維是相當有用的。書中蘊藏很多想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其中一例,此外,處理上游有更多細節與方法、誤區,這本書可以說是寫全了。訝異的是,這本書自三月份出版至今,似乎沒看到太多反響與討論。

#上游思維的三個阻礙

丹‧希思《上游思維》談到三個思維阻礙分為別:問題正常化、缺乏負責主動者以及隧道效應(只處理近憂而不能考慮遠慮)。

針對問題正常化,已逝的吳孟達與周潤發有一段小故事,吳孟達跟周潤發曾經交情堪比親兄弟,但因為酒色財氣惡習之故,吳孟達欠下30萬鉅額債務,只能跟周潤發借錢(但未借得)。後來透過周潤發力薦才出演了《天若有情》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一夕翻紅。周潤發後來告訴他:「當初不借你錢是怕害了你,形成依賴性,再爬起來就難了!」吳孟達當年的揮霍是想著,賺錢也快,自然就不怕欠錢跟借錢。欠錢與借錢、還錢形成依賴性,那就是把問題正常化了。

早期時代,警方與醫院都有收取紅包的惡習,紅包不到位,人走不出(警察局)救不活。這就是把問題正常化之故,魯迅先生說:「從來如此,便對嗎?」明知是個傳統的問題,還要拘泥習俗而不能破舊迎新嗎?帶有質疑的思維與精神,你才能找到問題點的源頭。在豐田生產模式(TPS)思維中,有一個『五個為什麼』方法,就是幫助人們找到思維的源頭,沿著因果鍊順藤摸瓜找到關鍵處理點。隨時質疑你認為不應該是如此,卻已然被漠視、正常化的問題事件。

針對缺乏負責主動者,我喜歡書中的一個例子:譬如你今天參加一個講座,你進入教室後發現大家都還沒到,位置任你選,隨即你坐在第三排或第四排的位置(大家普遍都不太敢接近講師)。後來人們陸陸續續到來,結果你發現坐在你前面是個高個子,他幾乎把你的視線都擋住了,你不得不偶爾左晃右傾才能看見講台上的講師或螢幕。

你會咒罵那個高個子,很想叫他走開坐其他位子(但沒位置了)。但你回神一想,其實一開始你是可以選擇坐在最前面的位子,你握有主動權,卻沒為自己負責。最後,你卻責怪那個後來,只能選剩餘位子的人,還包含讓你生厭的大個子。

隧道效應並不陌生。人們習慣處理當下的事件,而不會為遠慮而佈局。這在《絕望者之歌》、《窮人的經濟學》有很好的詮釋,貧乏不只是限制了人們的想像,也限縮了人們對於長遠的考量能力。但這裡的貧乏不只是錢,還有時間成本。

在艾森豪威爾法則(時間管理法則)有分為四個象限:緊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又不緊急。人們處理事情往往都以緊急度為優先,一來重要事往往不是一時半刻能解決,二來時間壓力會讓人誤以為很重要或緊急。

持續優先處理緊急度高的事情,最後會變成『無論重要與否,你只能排隊一一去解決』,無暇去對重要事做長遠規劃。不重要的事會吃掉你的時間成本,苛扣你錯失處理重要事件的心力與智慧,進而造成重大的損失。沒有冗餘的時間,你很難往上游的方向去安排。只會找到處理問題的臨時對策,卻沒有根絕方法。譬如台南市的車輛超速事件。

#不要把臨時對策當成長久方法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調查,在2020年整年度,在台北市超速60公里的事件總合計為461,701件,平均每個月為38,475件。而在台南市超速60公里的事件總合計為171,584件,平均每個月為14,298件。

台南市超速事件在年底卻有極為顯著的變化,在十月份為12,350件,十一月減少為9,237件,12月甚至只剩5,933件。這是超過30%以上的改變,執法成效相當驚人。我後來調搜了台南市相關新聞,才知道去年十月份台南警方展開了數波交通大執法,甚至在台南的重要路口擺上『警察人形立牌』,這件事確實起了警示作用,大幅地降低了超速事件。

這是上游風格的預防措施嗎?是的,但沒有做全,只是權宜的臨時之計。因為到2021年1月份台南市的超速事件又恢復到17,242件,二月也依舊。人們明白『人形立牌』只是一張硬紙,沒有實際執法能力,如同麻雀不再被稻草人欺騙嚇阻。臨時對策是有效的,但只是一時權宜之計,儘管有了超前佈署、上游的思維,卻仍然沒有上游的長久作法。

丹‧希思《上游思維》這本不到300頁的書,就我來看相當地重要。人類不同於動物之一,就在於啟發了《上游思維》:原始社會為了防止餓死,所以智人從狩獵變成農牧,進而從舊石器轉為新石器時代。現代人為了要避免石油能源耗盡,於是這個時代開始尋找替代性能源。這都是上游思維的策略。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能處理事情、處理問題的人,但每個世代的進步,都源自於預防勝於治療,透過上游思維將時代推進的人。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絕望者之歌》、《窮人的經濟學》、《上游思維》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0/04
劇透警告
《Upstream》

我們把防患於未然的思維稱為「上游思維」
相反,如果問題已經很嚴重時我們才手忙腳亂地去補救,那就是「下游思維」

主動去發現關鍵性問題是非常困難的
通常你認為有個隱患,別人都看不見或不覺得是個問題,但我們是非常需要這種敢質疑的精神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我沒打錯真的是這
一個人手頭上的工作已經忙到透不到氣沒有餘暇
那他怎會有時間去思考怎會有選擇的機會?
往往當你不能自由自主地選擇想做什麼
繼續環環相扣到最後成為機械人

我認為當我們想改變一些問題時
我們應要敢嘗試小規模的實驗再增加不同的元素去刺激原有的模型
繼而接收反饋再改進檢討
但記住上游思維需要的是氣定神閒

近來被朋友問看那麼多書接收那麼多思想有用嗎?
我想這個世界本來就很複雜,從來都沒有一個方法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從來亦沒有完美的結局。
但當我們面對新的問題時,我們學習多一個想法,處事方法和思維模型,定必讓你在亂世中得到恬靜的心境去面對一切,遇事不驚。
你愈稀缺,市場佔比就愈大。

從來如此,便對麼?——魯迅
展開
user-img
3.5
|
2022/05/16
選一本書除了相信出版社之外,推薦作家也是我選書的方式之一,而這本是"人生路引"的作家_楊斯棓醫生所推薦,所以非要好好的閱讀一番。
上游思維,其實觀念我相信大夥都知道,就以健康來說,就是預防勝於治療,但如何正確的預防,以及如何從預防過程中,相信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是對的,往往非常困難,作者建議從微小習慣開始著手,逐漸習慣上游思維,接著培養耐心,過程中思考各項可能結果及風險,提前進行調整與改變。而這本書舉例與實證的議題都很有啟發性,但對於應用在目前的生活與工作中,似乎有些使不上力的感覺,期待作者能再出如何實踐的完整交戰手冊,這樣就能補足目前的缺憾~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3/13
讓我們認識重現思考”防範於未然”的傳統的智慧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無論任何事物事先的準備好過事後的補救。
展開
user-img
2.5
|
2021/09/10
現在的客服打過去都沒人接或要等很久,有名的貨運公司就是這樣,所以已經很少人會去找客服了,作者是住海邊嗎。然後我不知道為什麼他要突然寫到高中很重要,拜託,讀建中和北一女的最後有比較成功嗎?一些人沒有畢業,不應該推給家庭經濟呀,如果真的想讀書,去坐在路邊也可以讀,很失望作者似乎和現實社會脫節得很嚴重。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