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革命:善用競爭策略,創造醫病雙贏的療護體制

79折$ 632
4.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3/07/28
第一作者 Michael Porter 是享負盛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而第二作者 Elizabeth Olmsted Teisberg 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的教授。此書主旨提出改革美國醫療體系,基於價值、成果上競爭、醫病雙贏的八大原則,來改善醫療品質。書中英語版早於 2006 年多年再版不絕,手上的是 2014 年天下文化中譯版,六百多頁的書分為八章,分別討論:錯誤的層級上競爭、價值導向的競爭、照護提供價值鏈、轉型障礙、健康照護政策、對其他國家照護體系的意義。

首先,作者指出二十年來美國健康照護服務品質惡化,標準程序僵化,而醫療費用仍持續上揚。健康照護抱著商品心態、病患亦抱保守態度,以錯誤的時間、目標、資訊、誘因、策略、市場地域、產業結構、僱主選擇。而且問題就在於消費者主導下的競爭是零和 (zero-sum),只是在削價或降品質,沒有真正的贏家。因此以往的單一議題改革,不但無法改變現狀,更可能引來新的問題,該改變為病患的成果 (positive-sum) 而競爭,以創造價值為目標。

其次,書中第四章便提出八大原則來改革:一/聚焦於價值,不只是成本;二/為成果而競爭;三/競爭是以完整照護週期的疾病為中心;四/高品質的照護,成本應該更低;五/價值是由醫療提供者的經驗、規模與學習所驅動;六/競爭屬區域性或全國性;七/廣泛提供成果資訊;八/提高價值的創新能得到優厚獎勵。

再者,作者認為健康照護的策略問題在於:服務範圍太廣,服務方法太窄又沒有整合,太過具地方性。該以疾病為中心來重新定義業務,讓「健康照顧計畫、病人、醫療提供者和計畫主辦者的利益從根本上契合」,要以創新、創意和價值創造來扭轉「費用轉嫁的遊戲」。

此外,書中的導論介紹台灣當時醫療情況,並向中央健康保險署提出政策建議,比如建議建立完善的結果評量策略。此外,又在最後一章中提出不應以國家系統來主導健康醫療,該引入競爭。並在結論中指該將每一個人拉入全民健康保險系統之中。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