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79折$ 316
4.5 /5
32位讀者評分
5
81%
4
6%
3
3%
2
0%
1
1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0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12/27
非常經典又雋永的一本書。作者說得很好,人們經常認為愛的問題是一種過於簡化的「對象」問題(找到一個愛或被愛的對象;我愛誰?誰愛我?),而不是一種「能力」問題。最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是:

「一無所知的人什麼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麼都不懂。......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了解得愈深,愛的程度也愈深。」

這本書,讓我學習重新認識愛與自己。而練習愛,則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落實。
展開
user-img
5.0
|
2024/12/06
愛的四個元素-照顧、責任、尊重、瞭解。單看「愛」這個字,想到的即是愛情,書中探討的不只是愛情,是怎麼給予愛,怎麼收下愛,那份愛不只是愛情、也有兄弟姊妹父母、親情友情之愛。所以愛是什麼?這是一本50幾年前就存在的書,裡面寫著現在的我不知道的事。
展開
user-img
5.0
|
2024/11/19
近期讀了介紹弗洛姆的《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一書,非常喜歡也深有所感,打算補齊佛洛姆的作品,第一本便是這本大名鼎鼎的《愛的藝術》。
弗洛姆對愛的推論及說明,點出資本主意與愛的原則衝突,如何做到愛的實踐等論述,深具啟發性。尤其將現代人講自己當成商品,等價交換的思維,直接點破;更認為因為許多人心中只有「我」,因此不懂如何去愛,當然遑論給予及照顧、責任、尊重、了解。
佛洛姆認為應該要先愛才是需要,可現代人倒果為因,認為因為需要才有愛。種種說明及論述都讓人醍醐灌頂,難怪本書歷久不衰,暢銷數十年。
不過附錄有提到佛洛姆批評佛洛伊德的本能理論是一種生物學思維和父權思維的產物,指出人是一種關係性的生物,從一出生就具有愛的力量,個人倒不怎麼認同。
生物學家王道還先生曾說過,只要是需要教育的行為,都不是生物本能。如孩童嗷嗷待哺就是本能,吃喝拉撒睡就是本能。既然佛洛姆認為愛跟醫學、木工都是需要學習藝術或技術,那愛就很難被理解為全面都屬於本能。
個人以為母親與胎兒的共生合一就是天性本能,其他不論是男女之愛、兄弟愛都是需要學習及實踐的,應該歸在技術或藝術範疇。母愛跟自愛也可能是種天性,但依新聞來看,應該還是有個體差異。因此作者才會寫下本書,說明愛的理論與實踐,教大眾如何去愛。
總而言之,這本小書即使是超過五十年出版的書,仍值得你我好好閱讀與思考,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4/11/15
這本書在二十年前大學的時候就看過了,現在又重看了一遍,覺得好書真是歷久彌新。看到有人對本書的評價很低,覺得是個蠻有趣的現象。其實這本書教的並不只是怎麼去愛或是怎麼愛人,最重要的部份,反而是從「人是什麼」的角度來談「什麼是愛」。如果你認為「喜歡」就是「愛」,那你可能跟其他物種沒什麼差別,並沒有真的把人類的天性發揮出來,換言之,「人類之愛」所展現的是人作為具有思考能力的物種,與其他人事物(任何所愛對象、甚至是世界)之間的一種特殊的互動關係。這種關係能夠讓一個人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就是能夠在保有自我與獨立性的同時,也能夠在所處世界安居的狀態。


你說你不想像佛洛姆所說的這樣「愛」別人,說實話其實也不會怎麼樣,只是就是作為人,卻選擇要活得不像人,老實說就……有點可惜罷了啦!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9/24
不論你所偏好的方向是尋找最理想的伴侶,或是陪伴出最理想的伴侶,這本書都可以給予你一些啟發性的觀點;當然,作者顯然地有受到自身經驗的制約,與一些同時代的思想家的影響,但仍不妨礙這本書作為理解愛情的入門小書。推薦給所有初入門徑的讀書人。
展開
因緣際會之下接觸到的一本書,浸泡在心理學的我這時候才知道原來從社會心理角度出發的書可以如此的觸動我心,一開始真的半信半疑,但剛翻幾頁就讓我驚嘆連連,直呼與我百歲之差的前人眼光怎能如此清晰透徹(誇都誇累了),從文字就能看出這是個聰明人,實際上他也確實非常聰明,但聰明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讓人佩服的是他向讀者娓娓道來他的感悟和擔憂,用聰明、理智、謙卑、溫柔、清晰等美好的特質,是一種人性的至善至美,就像書中他所提到的「愛一個人,我就會愛全世界」讓我對他更加的印象深刻;除此之外還有對於宗教信仰的描述,多少西方的學者視宗教如鴉片,但他沒有這麼做,而是中探討,還帶出了我一直在思考的「愛人如己」的討論,我沒有感受到分裂感,而是從他的論述中,重新的看看我這段已經迷航好一段時間的信仰之路,對於沒有實體的愛,也有了不同的想像和看見;作者在領略「愛」這段路上的掙扎、躊躇,也給了我很大的借鏡和鼓勵,在他八十年的生命中也是花了五十年才終於學習到這本書他所分享的愛,可見這條路真的很長很不容易,所以就維持自己的步伐向前進吧,總是有完成的時候的,能看到這本書真的是太好了呢。
展開
user-img
0.5
|
2024/08/25
看評價跟排名好像不錯的書

看起來非常痛苦

還是我的智慧不到那裡

講的都是很抽像的東西

讀大概一半真受不了

太無聊了

爛書一本怎麼會被吹成這樣...............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8/02
佛洛姆告訴我們,不成熟的愛表達為:“我因為需要你,所以愛你”,而成熟的愛表達為:“我因為愛你,所以需要你”。讓我們學會愛的藝術,學習和理解彼此的需求,並踐行佛洛姆的愛的理論:超越需求、實現需求、整合需求、定向需求,成為真正生活在愛中的快樂人。
展開
user-img
0.5
|
2024/07/14
因為作者講的都是一些過時的觀念
而且太理想了 現實生活中大家都不是這麼想的
根本就沒辦法照著作者說的做
建議不要買 你會失望
展開
user-img
3.5
|
2024/06/04
1956年出版的小冊子,讀最前面關於人的分離性焦慮的時候,由於語法跟敘事邏輯實在太像《資本論》談論「異化」的方式,於是翻了一下作者佛洛姆的簡介,果然是社會主義者
書中許多的哲學敘述都直接出自《資本論》,結尾討論的兩大概念:人應愛所有人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導致多數人不理解愛
與其說是作者對「愛」本身的體悟,更多的是為自身政治理念與主張所做的哲學性宣傳:作者反對發展核武,因此用愛所有人來呼籲和平;作者是社會主義者,因此批判資本主義、提倡恢復人性的社會主義
然而撇開這兩點,書中內容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我沒有全盤接受,但似乎對愛又更理解了一些,我沒辦法說出一個通盤性、邏輯自洽的宏大敘事,但是或許透過某些碎片般的觀念,我們仍可以朝「愛」更接近一些:
愛的本質是照顧、責任、尊重跟了解,亦即付出、承諾、無條件和理解:在愛中,我們為所愛之人付出,並以承諾和責任代替激情,同時應不求回報而尊重對方本來的樣子,最後是深刻的理解對方的本質還有需要;也因此,我們不是因為需要對方,所以才愛對方,是因為愛對方,所以才需要對方。
而雖然我們在意識層面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恐懼的,其實是去愛:愛意味著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會在對方身上喚起相同的回應,也因此愛是一種能力,需要的是勇氣跟信仰
你可能會因為愛而感到難過與受傷,所以你必須有勇氣隨時準備好接受痛苦和失望:堅持生活的第一要務是安全的人不可能去愛,把自己關在一個防禦體系中,以保持距離作為安全措施的人也不可能去愛;選擇去愛,要有斷定某些價值無比重要的信仰,還有把一切壓注在這些價值身上的勇氣。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3/31
是本翻譯的很好的書,閱讀起來很輕鬆。
在這個充滿各種刺激和快速生活步調的社會中,很需要慢下來且向內看自己的心,檢視對關係的需求是什麼,愛之於個人的意義又是什麼,不隨波逐流、盲目追求,非常切合這個世代的人去體會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1/01
非常推薦這本書,裡面有個章節說得很好,現代人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層面的事物,都變成交換和消費的對象,無法體驗不帶條件的愛,也因為現代人忙碌於工作,疏於觀照自己、也就缺少了熱愛生命、熱愛世界的能力。而整個社會的人際關係疏離,人們通常連最基本的兄弟愛都無法做到,更不用提更高層次的愛了。

我也很喜歡佛洛姆說的創造性人格,先有能力創造,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天賦,才能脫離非創造性人格、脫離依賴他人,達成真正的獨立與成熟。
「愛作為一種給予的能力,有賴人的人格發展,一個人如果要具有這種愛的能力,先決條件是他已經達到由「創造性取向」主導的人格,在這種取向中,當事人已經克服了依賴性、克服了自戀、克服了剝奪他人或囤積的慾望,對自己的天賦類能力產生了信仰,有勇氣仰仗自己的能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佛洛姆認為愛有著重要的四元素: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我也十分認同,這適用於任何關係,就像書中提到的兄弟愛、母愛、男女愛、自愛,都適用,先照顧好自己、對自己負責、尊重自己的需求、完整的了解自己,才能真正的愛自己,也才有能量去愛他人。

佛洛姆對於母愛與父愛的觀點也很有道理,可以啟發人去思考自己成長歷程所缺失的東西,想辦法去補足他,完整自己的人格。
展開
user-img
0.5
|
2023/06/11
看到評價好像不錯一堆人要看,以為與被討厭的勇氣這種心理學類型的書類似,應該不錯,就拿來看,沒想到難看死了垃圾書一本,通篇廢話一堆不知所云,愛就愛不愛就不愛,還愛需要學習,學你老木勒,與華人進取思想相距甚遠,一直講佛洛伊德佛洛伊德廢話一堆,看這種垃圾書就是浪費時間,去跑步運動睡覺吃東西放空,都比看這本無聊自述垃圾爛書來得好,超後悔看到這本爛書浪費我的時間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8/11
劇透警告
愛情,是一輩子的修煉。有些人至死都在追尋,有些人得到過後又失去。你對「愛」的印象是什麼?是求不得的曹植《洛神賦》,還是充盈在愛中,克里姆特的《吻》?

不管是哪種。佛洛姆如是說:「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

《愛的藝術》作為跨時代的經典,建議可直接入手,不用觀望書評了。此書不是教你如何談愛,而是一本「愛的精神分析理論」的書。從愛人到自愛,從兄弟、父母之愛,衍申至對神的愛。

並從社會,從歷史,從哲學的角度來切入,書中多次提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論點,並加以修正。是本需慢慢咀嚼的書。而關於愛情,它究竟是什麼?是否真的能有所圭臬,還是只是自說自話?

然因為是1956年出版的書,內容上還是有一些時代扞格的感覺,這部分建議不要較真,可先速速跳過。而書中很多概念其實都是現在還在談的,例如:愛是一種能力、愛人前必先自愛等等。一方面可以看出其不退時的魅力,一方面也代表著我們其實都沒有進步。果然愛是需要學習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5/07
傑洛姆的文字溫暖好懂又直指人心,在看這本書時,能夠很深入的和內在的自我產生連結與反思,是一本值得讓人一看再看並從中萃取人生領悟的好書,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2/12
因為失戀因而和這本書相遇,也算是種緣分吧。

看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我其實不願給予自已愛,並渴望著找到一個"對象"來給自己愛,這樣的關係並不持久,也讓我在那段關係裡反覆犯錯;佛洛姆的分析讓我省思了很多。我也發現不論是父母、家人還是朋友,幾乎也是依照著"找到一個對象來愛"的模式,大多數人的生活並不快樂,也許有些人歪打正著過著幸福的日子,但可能終究沒真正理解愛的意義。佛洛姆的分析和建議給了我方向和新的體悟,我決定要讓自己成為充滿愛的人,不論未來是否有伴侶,我也不再匱乏愛、或為了愛而做出傷害自己與他人的事。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12
一開始會看中這本書
就是因為愛情
這是一本很有力量的書
首先如果你不是一個時常閱讀的人
一定要先做好準備
再開始看這本書
書中的內容會讓您墜入其中
但又需要好好的思考
畢竟這並不是一本簡單的愛情小說
這是一本特別的書
推薦給每個想愛的人
來認識愛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0/28
出版後65年,為何直至今日重新再版仍獲得多數人共鳴與推薦?(大概是我目前看過橫跨不同領域與職業領航者、理性與感性之人同台最多的一次),甚至列為會隨著時間不斷過去卻時時都能拿出來翻閱的精神指引?那就是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愛」。
.
從《逃避自由》開始認識心理學家佛洛姆,擅長以精闢的社會學角度,觀察現代人對於愛的心理與行為,套用到現代仍無違和。打從我們出生開始,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儕、戀人都圍繞在與人連結、在不同程度的愛之上,付出但也受過傷。這種來自潛意識的本能,又該怎麼一步一步認知?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索、親身實踐。

愛是一種能力,跟你在這社會上所需要的任何能力一樣,始終是需要學習的。但我們現在社會崇拜的,是一種量化的結果,可以看見實質增長的數字才證明你的價值,優先擺在人生順位。人們內心本能渴望的愛,卻往往跟身體出狀況才意會到健康的存在一樣,我們等到內在感到空虛、匱乏不安之後才意會到多麼需要。

/
這裡的愛是多方面的,從奠基人格的父母愛中瞧見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我得做對什麼才值得被愛,對於被罵的認知也不太正確,對我來說愛是一種渴求,是需要「掙來的」。佛洛姆直接地說出「值得的愛很容易給人一種辛澀的感覺,就像他不是因為自己而被愛,是因為討得喜歡而被愛,所以說到底不是被愛而是被利用。」重重打進內心隨著成長而逃避的痛處。又或者,在懵懵懂懂中仍學不會愛自己。


我們確定自己真的懂「愛自己」嗎?


關於這三個字,或許在心靈匱乏的現代常被作為開導之言,卻絕對不容易。他是需要克服依賴別人的勇氣,也要克服掌控他人的慾望,還需要直觀且誠實的面對心理感受,光是如何「意識到」就是一個課題,隨著時間長期下來所需的耐心更是另一個課題。

而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愛自己並不等於自私。「自私的人不是愛自己太多,而是愛自己太少。」這種根本上缺乏對自己的照顧,往往也感到空虛,才想要急著拿取自己身邊所有可利用的,來得到滿足感。
「他看似太照顧自己,但實則他只是不成功地想掩飾和補償他未能照顧好的自我。」


/
在這次的閱讀過程裡我不斷地被療癒好幾次,也懂那種「理解卻不等於實踐」的困惑,這樣看下來我對愛實在是所知甚少,但我正盡我最大的努力正視自己的內心。
.
真正的愛實則上是一門藝術,是能夠主動的去愛。但到底要如何實踐呢?雖然每一種愛都是個人經驗,但跟所有好習慣的養成類似,是需要一生透過專注、紀律與耐心的向內探詢與覺察,進而走出滿足且美好自我的道路。
展開
終於拜讀完佛洛姆的這本經典!先前閱讀電子稿的時候也是看到欲罷不能,後來收到實體書,再對照著原先讀的部分,發現竟然還讀不到一半,可見當時真的是太沉溺在佛洛姆的文字中了。
 
翻著紙本書,我決定從頭開始重讀,且也沒想到二次閱讀竟然帶給我更多感觸,還記得某一天晚上,一邊翻著書,內心同時很激動,感覺眼淚好像就要流下來了。(奇怪,之前看電子稿的時候沒有特別的感覺)
 
好喜歡佛洛姆的這一句話:「沒有愛,人類連一天都不能存在。」對我來說很有意寓,而他也【愛的理論】這個章節中提到:「愛是一種活動,不是被動的感情。」、「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領受」,直接了當地指出我們現代普遍的感情觀,有許多關係是建立在條件對等之下,這不單單是指愛情,任何關係都很可能存在著這種對等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我給你什麼,你也必須要給我些什麼。
 
《愛的藝術》這本問世65年的書籍閱讀起來真的很精彩,只能說佛洛姆的文字太有魔法,好像可以穿越時空似的,現在已經21世紀了,一點都沒有在讀古老歷史文字的感覺。(笑)
 
不過,我也得老實說,書中有些部分談到的我還不太能理解,但我相信會像當初電子檔轉換成紙本書閱讀的時候一樣,或許哪一天再拾起這本書閱讀,會突然非常有感。
 
愛,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答案的人生課題。愛是什麼呢?你也在尋找嗎?我想,《愛的藝術》這本書,可以慢慢帶領我們找到解答。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0/03
《愛的藝術》有人正在讀也有人正在重讀,但我則是重買,就可想而知它的重要。

泰戈爾論文學,認為文學不是自然的直觀,而是"更加真實"。因為自然沒有主次之分,我們的記憶都是在做文學家的工作,該捨棄就捨棄,該接受就接受。那麼愛是如此自然,又影響我們一生,你確定愛不需要學習,光靠直觀就能懂嗎?當然要透過學習才能掌握"更加真實"的愛,彌補我們愛人能力的缺失,甚至如何被愛也是一種愛人的本領。

弗洛姆說「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愛的藝術》這本書是心理學家也是社會學家弗洛姆的傑作,它可謂是給予了愛的方法論,把愛當成技藝在傳授。這是一本需要在各年齡層都要一讀再讀的經典,因為被記憶刪除的會在下一個時空被接受,而且時代在變,愛這麼原始的人類技藝,更需要溫故知新。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