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獨家收錄保羅.科爾賀專文導讀、林懷民繆思分享】:一首印度的詩(流浪者之歌)

79折$ 221
5 /5
8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9/03
記得第一次閱讀悉達多(流浪者之歌)時 正值高中時期
當時躊躇滿志 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已步入中年
悉達多的旅程到達終點時已然臻至圓滿
而如今的中年仍在塵世浮沉掙扎

多年之後再讀仍然震撼 但感觸已不同
展開
走上自己的路,去悟自己的道。
即便道路艱辛,只有自己走過的路才屬於自己。

-

《悉達多:一首印度的詩》(流浪者之歌)讓我全然愛上赫曼.赫塞,甚至相見恨晚。
此譯本的文字簡潔扼要又不失柔美,讀起來特別有韻味。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31
最好的譯本!!!
翻譯老師是中國德語翻譯界的翹楚,語言凝練、優美、流暢,保留了赫塞文風中詩意的美,首推這版翻譯。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22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悉達多》很難被簡簡單單描述,但卻又在詩意的對話、思索、意義探詢的旅程中,不斷傳遞出簡明剔透的精神思想。很喜愛悉達多、喬文達的來往對話,平靜之際有著波瀾、總以為見微知著後,又讓日常所思所感的訊息,打回鎮日重複回返的「我」。
.
是的,讀著《悉達多》的我,亦無須掌握高深的學問,而同時間,也困在塵俗的情感、肉身、夢境思緒。不知道是否能這麼想,來往於工作的繁瑣與居住在城市,乘坐著大眾交通運輸,偶爾忽然被敲擊到的一閃即逝的念頭、一瞬間的想法,時而有之;這與彼時《悉達多》故事的背景、赫曼·赫塞的書寫轉譯,都提醒了我曾有許多時刻我們努力捕捉思緒的流淌、渴望更多的「知識」藉以掌握或更理解世界的運作,企圖探索生命存在源頭的宏觀性。
.
然而,《悉達多》並非全然波滔不驚的平靜潮汐,除卻悉達多、喬文達的交相詰問,甚至最令我緊張的部分在於,悉達多與世尊喬達摩險些淪於修辭辯論的言詞之爭。或許,在現下的世界重讀過往被我們熟知的「流浪者之歌」《悉達多》,遙遠的時空背景,不會令我們感到有過多鴻溝,全球疫情的災難之苦,也讓每個「我」遭逢苦、也渴望逃逸而出、找到宣洩的出口。在確立能往讚頌之途以前,修行與體悟生命的輪迴、削去復而採集實踐、蒐藏記憶又放下,這才是常態,也在諸種磨難之中,嘗試釐清最終自己所要的核心關懷,究竟意欲為何?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1/22
劇透警告
出身於婆羅門的悉達多,在義無反顧地選擇求道之路後,先是透過堅定的信念與意志獲得父親的同意,而後和朋友喬文達一同走向未知的沙門的行列,展開對真理的追尋,以及對自己內心的叩問。

第一章前段提到悉達多「充滿渴望的精神容器仍未盛滿」,而後引出他內心無盡的悵然與困惑,到第三章悉達多欲離開沙門而去聆聽喬達摩宣法之處,亦是以堅強的意志使沙門長老無法拒絕。悉達多在修行中漸漸地強大了心志與意念,也與最初欲追求的內在的「我」更接近了一步。

本書融合了宗教、哲學與心靈的思想探索,並隨頁附有簡潔有力的註釋以幫助閱讀順暢,稍嫌可惜之處為翻譯上部分用字的通順程度,以及在對話中使用人稱的連貫性。不過在整體的閱讀上,不僅僅是看著悉達多的選擇與修行感悟,亦是與自己的內在有更多對話、交流的沉澱時刻。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18
劇透警告
第一次閱讀的時候,我被從追尋「自我」轉為拋棄「自我」,進而追求「無我」,以融入萬物的概念影響著我的詮釋,我想像後續的篇章會讓悉達多更追求探尋自我,像是為了傾聽自己內在聲音而得學會獨處。因為他在聽了讓他感到完美無暇、再無人能令他垂青的法義後仍感到無法臣服。

但那法義完美無暇,將世界的萬事萬物、起源與滅亡、因與果精巧且極具邏輯地闡明,像是終於找到一個洗鍊的公式能夠完美詮釋宏觀與微觀世界的運作一樣。若這完美的法義仍無法讓悉達多接受,我想只能夠透過更極端的作法來參透、直達至高喜悅的境界,找尋那難以企及的「阿特曼」,也就是自我、神我。

只是他在聆聽法義前的苦行過程中已經以相當極端的方式試著抹除自我,他化身為花草鳥獸、礫石與塵埃,經歷過死亡與輪迴,但仍舊重歸於「我」,悉達多還能以更極端的方式探尋、觸探到阿特曼嗎?

因此我再次閱讀,聚焦於他追尋的目標以及想法的轉變並記錄下來,最後串在一起,似乎多少也參透了一點。

悉達多為何具備被眾人追隨的高貴言行與精神,仍舊無法使自己感到喜悅?為何在苦行開始後對於俗世的一切感到不屑,他如何解讀世界?認為生活即是折磨才驅使他追求無我嗎?在無我的境界中最終仍會重歸於我,是什麼原因,是火候未至抑或是走了彎路?

這一切的轉變最終對應到他指出完美法義中那小小的斷裂處,讓原本應該無暇的鏈破碎。我琢磨他的話,寫下這樣的註解:「這段是在說明一個人即使擷取自己的經驗成為開示他人的法義,仍舊無法幫助他人達到同樣境界嗎?必須親自體驗?那就是完美詮釋的瑕疵?」

而後我又再細細思索試讀本中最後一頁的句子,悉達多說佛陀劫掠了他,但餽贈更多,而佛陀的餽贈是悉達多的自我。再連結至他從佛陀身上的體悟,他將潛入自己之最深處探尋,似乎有那麼點支持我的註解,直到我再度看了書籍簡介才有種我竟然意外地參透了這一段落的意涵,因此起了雞皮疙瘩,然後佩服簡介的文字相當洗鍊,三言兩語即道盡悉達多的轉折與體悟。

我在閱讀與思索的過程中也能夠認同悉達多的體悟,雖然我們很常說要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但是沒有親身體驗就接納並遵從有時候卻也可能淪為假象,我有點迫不急待想知道悉達多體驗世界的過程以及最終的昇華。

最後,我認為每個不斷扣問、思索,擁有躁動不安的靈魂的人都是悉達多,願我們都能夠在真切體驗人生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道,找到自我。
展開
悉達多的父親是位人人皆敬重的婆羅門,所以他算是從小就受著宗教的洗禮長大。悉達多自小的表現就很不錯,父親也期待著悉達多長大後能夠延續自己的衣缽,就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會如此。

但他卻決心不顧父親反對而踏上求道之路,好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好友喬文達也追隨著他,與他一同踏上求道之路,甚至在途中,決定離開喬文達,自行踏上旅程……。



這本書描寫的是一位名為悉達多的求道者,他在求道途中所發生的故事。雖然看起來似乎是非常有宗教性質的一本翻譯文學書,但是它除了是一本求道者的人生故事,也是一本非常有需要思考其中道理的哲理書。

因為之前讀過其他譯本,就對這本書非常有感覺,也非常喜歡。這次讀了不同的譯本,雖然文字上因翻譯而讓人感受不太相同,但我相信作者在書中的灌注的靈魂是一樣的,同樣非常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1/07
劇透警告
當我用wiki百科查詢「悉達多」得到了:「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古印度思想家、教育家,佛教的奠基人;稱號為釋迦牟尼佛、喬達摩佛、佛陀、世尊、釋尊等。」


這樣的答案,因此我看書之前曾以為此書說的是佛陀的故事。

但是看了書之後,又覺得不盡然,似乎有更高深的故事在其中?因為書中的「悉達多」遇見開悟的世尊佛陀「喬達摩」,一時之間我錯亂了。

但就讓我不要預設太多立場,單純把故事看下去吧!

一開始,悉達多出身的婆羅門會禱告,但悉達多質疑著,這個禱告的對象是否存在於每個人自身當中呢?

於是他告別家人,與朋友加入沙門的苦行修行行列,幾年過去,悉達多認為這些苦行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沉溺跟逃避,跟喝酒吸毒一樣都是上癮。

而悉達多的朋友已決定皈依佛陀,悉達多祝福他,但是悉達多並沒有一起皈依。他和佛陀的對話,非常發人省思,佛托稱讚悉達多的聰明,但也提點他不需要太聰明,佛的道理不是完美無瑕用來當做學問研究,而是為了幫助人們離苦得樂。

悉達多離開佛陀時說的那段話,我認為很神秘,他說佛陀給了他「自我」。當我在看赫曼赫塞作品時,我特別喜歡他在作品當中呈現的「自我」。也特別需要多一點時間從故事中消化這個「自我」的概念。

或許因為這樣的複雜及神秘性,使得本書成為許多人一讀再讀的經典之作,也將會是我一讀再讀深思的一本書。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