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母親節繪本
本月選書
JIA品牌週
媽媽喜歡這?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春天的第一天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41)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4.5
春天的第一天
中文書
文學小說
南西.塔克
皇冠
|
2022/01/24
9
折$
342
放入購物車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33%
3
0%
2
0%
1
0%
立即評分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TinaRay
Lv.10
追蹤書評人
4.5
|
2023/08/23
《春天的第一天》,一本近期以來讓我閱讀起來感覺非常難以進入故事的小說。
故事不算推理,因為一開始就清楚明瞭地交代了兇手8歲女孩克莉絲的行兇過程和動機。
有人的人生一開始就抽到大爛牌,在克莉絲的童年描述中看到同樣那個幾乎無父無母、自生自長的我。
沒有悲哀,真的不必為這樣的人生悲哀。春天的第一天,有誰聽見克莉絲一直在無言地哭泣?
這本讓我讀了3個星期才讀完的書,想起讀心理系的好友曾經跟我說:越是不願意回頭想起的人生階段,就是你最痛苦的人生階段。這句話正中我心。
南西.塔克的《春天的第一天》深刻描寫克莉絲童年的悲惨無助,或許不是這個故事不好看,而是,我沒有閱讀這本書最本質的運氣和進入書中的勇氣。
展開
吉娃娃
Lv.10
追蹤書評人
3.5
|
2022/12/23
母親向來和子女有著難以想像的感情羈絆,這樣的關係科學也無法輕易解釋,畢竟怎麼可能有死板的理論去量化母愛的強大,不合邏輯也違背常理,由此可知媽媽一職,對於長大中的孩童是不可獲取的存在之一。
難以預想假使沒有親情的灌溉,幼苗又該如何獲得喜樂的童年。
關於為人母親的虛構書籍相當的多,《她們的名字》、《直到你屬於我》以及《她懷著秘密》,都在探討懷孕過程中的恐懼和不安,對於把脆弱的生靈帶到充滿罪惡的世界,她們該怎麼防止邪惡敲門……可想而知由女人蛻變為一位嬤嬤,需要背負的既是一生的枷鎖,同樣也是一生的光榮。
《再見媽咪,再見幸福》則以幽默的方式。開門見山的點出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將會間接影響他們往後的人生,如何從名為關愛的牢籠脫困,需要的是好幾年光陰以及好幾倍的自我肯定才有辦法掙脫。
而《春天的第一天》則是結合上述的元素,利用過去與現今討論:何為一位好媽媽?
仍處牙牙學語的孩子遭到謀殺——每個家庭的惡夢——作為開頭,如此駭然的殺戮開啟的是為遭到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扭曲的成長環境使克莉絲嫉妒那些與她不同的孩子——備受疼愛——藉而奪去他們的性命,剝奪他們快樂的未來,得取一點點的滿足。
催眠他們和自己一樣悲慘,但這樣的動機卻無法填補心中的空虛,她說服自己是壞胚子,所以連親生媽媽無法愛她是再正常不過,透過交錯的時空背景,才逐漸發覺下手的也許是克莉絲,但真正的犯人卻是應該教導是非對錯的媽媽。
中途其實閱讀有些煩悶,有點說教的口吻。作者強調心靈的創傷至始至終都難以復原,唯一的辦法就是意識不被愛的童年錯不在己,雖然傷害已經造成,但該怎麼止損並遏止暴行繼續蔓延才是重點。
很難斷定什麼樣的行為才是滿分的家長,但可以確定年幼的孩子不需要一百分的家長,只需要一分的愛就足以讓他們回饋無限的真情。
展開
詹奇奇|IG推書人 @77reading
Lv.6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02/16
春天的第一天,八歲的克莉絲徒手弄死了兩歲的史蒂文。
事後,克莉絲就在一旁觀察著,享受著肚子裡嘶嘶起泡的感覺。她看見大人們哭泣、抱走史蒂文的屍體,也看見警察來來往往,他們會查出是誰弄死他的嗎?警察說她不該待在這,她應該回家。她真想告訴大家,小男孩是她弄死的。
🥀「自從我弄死史蒂文後,我覺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安全,因為我就是別人需要提防的那個人,成為別人需要提防的那個人,是讓自己安全的最安全辦法。」
克莉絲與媽媽同住,但她從不曾得到過真正的關心;爸爸常常離家,每一次都會很久才返家。爸爸第一次離家時,媽媽說爸爸死了。所以爸爸有時候死了,有時候又活回來了。史蒂文年紀這麼小,應該會比爸爸更快回家吧?
-
她先是克莉絲,然後是露西,再來是茱莉亞。
二十年後,茱莉亞的女兒莫莉意外從河堤上跌下來。她原本是想保護莫莉的,卻不小心讓莫莉的手腕骨折。她知道自己不是故意的,但也不敢說實話。她從醫生眼中接收到懷疑的打量目光,她深信,莫莉會被帶走……。
---
這本書分別以女孩「克莉絲」和二十年後的克莉絲「茱莉亞」兩個時間線穿插進行,皆以第一人稱書寫。作者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以自己的知識及經驗寫成這本易讀又扣人心弦的翻譯文學。
故事中的克莉絲是一位長年得不到母愛的女孩,雖然時常靠著惡毒的話語與人相處,卻又希望自己討人喜歡。成年後的她意外成了母親,她希望給予女兒自己沒得到的,卻因為兒時犯的過錯,認為自己沒有與女兒共享天倫之樂的權利。
這是一本很引人省思的小說。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時的想起讀過的教養書中提到的「童年經驗影響教養方式」這點,在這本書中非常貼合。
不僅是書中的克莉絲讓人感到心疼,琳達媽媽的反應、故事最後她對警察說的話,以及她當下的心情,也讓我覺得感同身受:身為一位母親,我們會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當我們看到其他很明顯有問題的孩子時,能不能多給他們一點愛呢?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