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故事時代:大數據時代的未來,將由資料「說書人」定義!亞馬遜、微軟等企業巨擘都在用

9折$ 522
3.5 /5
2位讀者評分
5
0%
4
50%
3
5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0
|
2022/07/11
書評:資料故事時代:大數據時代的未來,將由資料「說書人」定義!
Effective Data Storytelling: How to Drive Change with Data, Narrative and Visuals

總評價: ★★★☆☆
----------------------------------------------
通用性: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度: ★★★★☆
翻譯與排版: ★★★★☆
----------------------------------------------

【內容】
略為改善的一般論。在相關書籍中層次不高。

僅適合初次看講「整理資料、發現要講的東西、好好陳述你的故事、完成說服促成行動很重要」這類觀念書籍的讀者。或必需要「聽取一堆小故事」才能學到東西(即:在工作上尚未經歷過相關商務說服、簡報、呈現經驗)的人。一大堆故事只是用來講:商業上溝通與說服很重要,建立起你的主旨與敘事故事很重要,這樣的觀念。

本書從基本的:資料、發現、故事、說服、行動、結果等程序開始(本書中稱:資料、資訊、見解、決策、故事、行動、價值結果)。主述這些程序上要作的事,及於商業溝通、目標達成上的重要性。或是嗯,用故事說明比用數字表格說明好理解,用圖說明比用文字說明好理解這種基本一般論的東西,與一些常見的偏好與偏誤。

又全書敘述上,慣例性的經常小離題去談一些堆一些小故事小說明,及與讀者沒有切實相關性的那些小故事小說明中的具體數字資料。

書評者對這部份是負面評分,光堆一些和主題沒有密切關連的小插曲、或放一些零碎數字進去,不管是對於「說故事」這個主題來說,或是對商業上在等著你趕快對他講What’s in it for me? Where is the beef? 的資料閱讀者、或是決策者來說,可能都不是太好的往來經驗。

並不是說你塞一堆過程中的小插曲,這裏那裏都放一些「具體但無關、也不重要的數字」進去,你的說服力就能得到提昇。諷刺的話,以本書的主題書名主旨來講,這種動作是負面教材。向高階長官報告過的人應該都聽到過這一句話:「講重點」。商業報告不需要搞峰迴路轉、不需要埋伏筆、不需要在報告裏面上演懸疑推理劇。


又,本書在其他方面,也塞了許多各方面的常見典故或敘述例。不過並不是特別罕見的東西。在整體布局感覺上,認為是屬於用來填充篇幅、增加或表述雜項見聞的成份比較多。

雖然這些東西對主線的報告或說服行為講述的進行多少有關係,但很多已偏得太遠,形同在講人的一些雜項常見反應模式。這些東西對增加雜學雜知有幫助,但對書旨的作溝通說服來講,就不是特別的直接,較像一般論的萬用字元。比起用在說服別人,用於防衛性自省的機會可能還比較大。因為你可以小心預防自己不要犯太多謬誤,但你無法防止或警告聽眾或讀者不要犯謬誤。而你的報告敘事中,本就不應放故意引起謬誤的無關事項(刻意誤導、行銷等除外)。

又:書中p.98 作者認為資訊豐富informative 與見解深刻insightful屬於對立的光譜性質。對這點書評者並不同意。這兩者應是Matrix象限矩陣性質,可各別達成但並非相衝。更不會說如果在其中一邊作得差(分數低),另外一邊的表現就會變作得好(分數高)。作者於內文也提到這兩者是互補的,表示作者對以「光譜」來譬喻說明的可使用場合與意義理解本身有誤。在同項五個分類方式中,譯者僅於本項用詞保留原文對照,可能表示譯者對此亦有concern。

作者亦廣泛挑選其他領域非常多種說明或先人建樹入書,部份試圖在本書中加以增補調適與應用到本書主旨。唯這些增添部份或有牽強、或完成度較低的狀況。讀者需自行判斷可用度。


【實用價值】
本書的題材本身為商務上常用之實用題材。唯因書中所言仍不脫一般論之範圍,且亦無以特定的挖掘發現、或是資料呈現的具體技術為主,實用價值上在相關書籍中偏弱。僅屬基本觀念建立之層級。

書中文字講得很白話,但太大比率的篇幅是在講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以易讀性來說也是負分,因為你閱讀中的很多時間是用在濾掉與跳過書中無意義的雜訊。


【書評者意見】
其實通常重點還是在你「要有發現真正重要、想講的東西」。

如果你有發現真正重要、想講的東西,那麼通常你就會自動有一個明確的故事。

較常態性的情況是:你並沒有發現特別重要特別想講的東西、或選擇不想講(包含避免得罪人、或部門權責以外事項)。這時才會用慣例的圖或表或其他格式,堆些該會議標準會擺的數字與格式等,適當措詞表述變化後帶過,original plan is still on going, just some variances。具體的說,本來就不可能在例如每月例會上,每個月都看到顛覆所有人既成印象、或是要翻轉目前作法的大發現。

其他的,商業上反而主要是political,與包含瞭解你主訴求對象的決策者,重視的溝通形式與關鍵的決策要素是什麼。


【翻譯與排版】
翻譯應無太太問題。書中太多敘述是在講一些不痛不癢的東西,其他最多也就一般論等級。

排版上字體偏小約 3.4mm。但這個算是排版上的無奈,版面空間已經用得很有效率了,問題是原稿的贅文贅字太多。要放進去頁數內就只好把字體排小一些。

本書為彩色印刷,通常多少有加分。但因本書內容過於初步淺明。不需這類追加成份幫助本來也就應該很容易理解(讀者曾經有過幾次商務報告、或大學以上上台報告之類經驗的話)。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非內容摘選或學習心得、非供代替買書使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user-img
3.5
|
2022/05/17
作者是商業分析的專家,此書分為九章,書中引用大量電影、小說、商業實例和歷史故事,來解析為何敍事、圖像、資料同樣重要。

首先,作者提出在資料、資訊、見解、決策與行動之前,大眾通常數據故事被忽略可帶來的改變與價值。書中提到 Chip Health 的實驗發現 63% 受眾記得故事,對比僅有 5% 受眾記得數據,說明人的記憶,可能較擅長故事而非數據。由於單獨的資料無法說服人心,而無憑無據的故事也是,往往變成單向的告知,而非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此在未來以 ZB 計的數據時代,情理兼備者的資料故事,帶動別人左右腦兼用,由關注、了解、記得到行動。

其次,作者對比了歷史上南丁格爾與塞麥爾維斯的分別,來自英國的善用故事與數據來解釋,克里米亞戰爭中傳染病比戰火更具殺傷力,成就醫學與社會的進步;塞麥爾維斯雖然發現產褥病與醫護洗手的關係,卻引用業界的反感與抵制,因其忽略了說服業界的技巧,無法帶來真正的改變。這便牽涉到人們思考的系統一與系統二,前者較快但情緒化,後者較理性卻來得慢,然而問題並不在於平白直說數據,而在於善用心理學鼓勵他人行動。再者,作者試圖說明故事的要素,引用阿里士多德和 Gustav Freytag 的理論,說明情境化的故事,雖然轉折與高潮,然後帶出洞見,故事才會引人入勝,這才有機會換來別人的理解與主動參與。

最後,作者提出製作吸引觀眾的資料故事的七個原則,比如去除雜訊、懂用對比,又於最後一章以 Hans Rosling 的影片製作為實戰案例 。總而言之,作者思考判斷出在未來的職場,用資料說故事,並多次引用其他名家,指出這是廿一世紀必備的職業技巧。除了概說了作者整作圖表與簡報的心得之外,另一個優點便是此書乃說故事的極佳範本,尤其是第三章中討論的層層遞進。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