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焦慮新解: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7折$ 336
5 /5
56位讀者評分
5
80%
4
18%
3
0%
2
2%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5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2.0
|
2022/11/28
這本書從出版日到本人購買日短短2個星期,累積了50幾則的4~5星評鑑。讓我好奇的買來看看,是什麼好內容,能短時間快速累積好評價。
看完之後有些失望,個人覺得內容普通,沒有什麼新意。如果你看過一些關於身體健康、心靈及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就不建議再看此書。
user-img
5.0
|
2022/11/11
劇透警告
繳交《焦慮新解》試讀心得+劉婷媖
焦慮是一種證據,證明你在身體、心理、生活或環境中有某些東西失去了平衡,而只要帶著好奇心與實驗精神,你就能努力讓這些元素回歸平衡。
感覺到焦慮是大腦對於包含壓力反應的單純生理解釋罷了,而更進一步去了解甚麼是假焦慮,甚麼是真焦慮,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如何因應,作者提供判斷焦慮感的清單,可以幫助我們儘快分析並且找出解決之道,例如因飢餓引起的焦慮感,那麼就趕快去吃飯就能解除。另外,作者也提出腸道健康與焦慮感的因果關係,他指出我們越能降低體內壓力及腸道發炎,就越有機會打造健康的情緒。
在有目的的焦慮中,作者提供蘇英的案例說明焦慮對她的生活造成的影響,而在作者的引導及深入的幫助蘇英和他的先生發現焦慮背後的原因後,蘇英漸漸的能找到「真實的自己」,這是一條艱難的旅程,但蘇英的先生後來也調整自己的溝通模式,透過蘇英的挺身而出,並認知道自己值得更多的尊重,她成功地獲得先生更多的支持。因此當一個人越能理解到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真實的面對這些感受,就能夠越有力量引導自己。
在失火的身體中,作者提到每天吃多力多滋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好戰又困惑,隨著發炎的飲食習慣,會增加身體的焦慮感,因此減少吃這些讓身體發炎的食物是重要的,也能讓身體保持平衡。
user-img
5.0
|
2022/11/10
焦慮新解-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2019-2021年的疫情期間,隔離產生的焦慮、環境的變化、失業的產生,即使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帶來天天的焦慮。而這些都可以透過此書中來理解身體和大腦一樣能傳達情緒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意識到,焦慮比過去所知的更容易預防。也可以說,透過對飲食與生活方式進行相對調整,我們就能將焦慮半路攔下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反應,讓身體處在更平衡的狀態。

並且焦慮代表的不是你有問題,而是身體和心理強烈地在提醒你,要注意某些其他部分出錯了。
焦慮其實是一種證據,證明在你的身體、心理、生活或環境中有某些東西失去了平衡,只要帶著好奇心與實驗精神,就能努力回歸平衡。

謝謝作者用全新的角度來認識焦慮這件事,從全人的考慮來考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反射性地只用開藥來抑制症狀。

書中很清楚地幫我們指出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能更完整的掌控我們的人生。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引起的焦慮,並非存在大腦之中,而是我們身體預算失衡的結果。透過過去的幾十年裡,功能性與整合醫學、營養精神醫學,甚至是迷幻療法等新興領域更多的研究發現,都在為更好的精神健康鋪成了新的道路。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1/07
《焦慮新解》一書的試讀,在所提供的部分書籍內容,確實提供了對焦慮的新看法。尤其是辨別真焦慮與假焦慮部分,回應了我在諮商實務工作中的觀察。書中描述真焦慮是回應生活事件,而假焦慮則是對於生理失去平衡所產生的反應,而生活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會產生生理失衡的反應。引用書中的一句話「我們的焦慮,大部分都與我們以為的原因無關」,書中舉出許多不曾想過的影響因素,包括:腸道健康、GABA、細胞激素等,提供了許多有幫助的啟發。

作為一位心理諮商師,在諮商工作面對焦慮的當事人。有些當事人有明確的焦慮來源,可能是工作、人際或是家庭壓力。而會有另一群人生活沒有明顯的壓力源,也沒有明顯的心理負面想法的內在刺激,更多的是對於生理反應的焦慮,著急找到可以解釋自己焦慮的原因。但這種類型的焦慮「不在告訴你有關更深層自我的有意義資訊,它提供的其實是關於身體更基本的資訊」,因此在這種賦於意義的過程,反而更加不安與焦慮。

本書所提供的觀點,或許可以幫助這一群當事人,學習區分真焦慮與假焦慮。接收真焦慮的訊息,並藉此回應外在的要求。辨別假焦慮,則可以檢視生理日常作息,是否影響了生理的失衡或是發炎現象。藉由調整日常生活作息,降低發炎現象。

「我們的日常習慣才是大部分焦慮的決定因素」書中的這句話提供了很重要的提醒,提醒著讀者重視生活、好好生活,才是面對焦慮最重要的策略。
user-img
5.0
|
2022/11/07
焦慮,在現今幾乎已經變成日常用語。無論是因為工作、家庭、個人……或是沒來由地,隨時都可能「焦慮」。

有人說,現代人焦慮的機率愈來愈高;也有人說,是現在對焦慮的關注度和理解度比較高,所以焦慮愈來愈常被察覺。

我想,這是壞事,但也是好事。

透過《焦慮新解》這本書,可以一窺焦慮的整體面貌。

在本書中,以「真焦慮」和「假焦慮」來區分不同類型的焦慮,就很有意思。

書中提到,焦慮不只是心理因素所造成,就連生理因素都可能導致,而且影響的程度遠比我們想像大得多。有的時候,焦慮可能是因為身體太累了,或許只要找到並解決讓身體疲累的根源(例如好好休息),就可以減緩焦慮。而這種焦慮,就是一種「假焦慮」。

當得知這是「假焦慮」時,我覺得很神奇的,會產生一種想法:啊,這是假的,那他之後就會消失,不會對我造成長遠且不好的影響。無形之中,或許也能稍稍減少焦慮的感覺呢。

但更重要的是,我相信這本書所提到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更釐清焦慮的各種情境。若下次再度遇到焦慮,相信恐慌的程度可以少一些,還能讓自己在較短時間內平靜下來,盡可能不要影響到生活。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1/07
劇透警告
「新解」作為對於焦慮的因應方針,在本書中所詮釋的並非是以生理學或者生物學的方式嘗試治療焦慮問題,而是先從區分「假焦慮」與「真焦慮」開始,讓我們知道焦慮原來還有分真偽。它並非是要對抗所謂的「舊知」,畢竟,從過去的研究文獻或者是眾多治療方法中,都能夠找到應對身體及心靈的個別解方,但我們缺乏的是如何讓方法這支筆,能夠在患者身上描繪出正確且完整的藍圖。所以「假焦慮」與「真焦慮」的區分方向並非是要比較其嚴重程度的孰重孰輕,而是透過釐清個人狀態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指南針。

當我們瞭解了焦慮是一項重要訊息,接下來Ellen Vora博士便為我們解惑真與假的不同指向。本書的焦點更多放在假焦慮的探討與剖析,主要原因在於假焦慮在公共論述中更容易顯現,但同時也更容易被忽略。此外,真假焦慮往往結伴共生,身體的發炎現象可能源自於疾病,亦可能源自於家庭、職場、人際關係等情境,這對於身處後疫情時代中的我們來說是一則重要公告。不論是書中的個案以及讀者本身,當我們選擇性或無意識忽略了自身的需求(亦即身體傳送的訊息),我們便可能逐漸衰弱、再無重振之力,尤其體現於如今面臨疫情的社會。我們在對抗疫病的同時,也是在對抗社會對於疫病的認知;同理我們在解構家庭關係時,解構的也是家庭長期對自己塑造的模樣。在多重的關聯下,真假焦慮作為一雙雙牽起身體、心靈與世界的手,為我們溫柔地指點迷津。

現代醫學的進步與傳統療法的兼顧是本書想強調的另外一個重點,當我們明白神經傳導介質GABA(伽馬氨基丁
酸)具有抑制焦慮的功效,意想不到的腸道作為第二大腦在發炎時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感受時,這些壓力訊號旨在提醒我們,必須同時注意身體變化與情緒事件的關聯性。採取科學醫學治療是一種最終極的手段,在此之前,透過改變食物攝取、作息調整,都能在不同層面上照護(mending)到我們的身心。

最後,在焦慮等身心疾病普及的現代社會,我很期待這本著作能為我們引發新的思考方向。真假情緒及焦慮的分類方法雖然武斷但卻相當有用,接受焦慮的邀請亦是一種保護並覺察自己的技巧。在碰見壓力情境時,我想也不必習慣於笑臉迎人,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有時逃避雖然可恥,但卻相當有用。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1/07
劇透警告
現在剛好正處在工作是否能如期完成的焦慮中,並篤定的認為這波焦慮感來自工作壓力。當工作如期交付後,焦慮必定消失。但看了這本書作者的論點後,才知道焦慮也有分真與假,而儘管有真假之分,兩種的焦慮卻又都是真實而深切的,所以才需要進行區辨。

讀著便開始反思,或許自己的各種焦慮不單單來自特定事件誘發,更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告要自己留意。畢竟想想確實很多焦慮可以找到來源,但很多時候焦慮感是突如其來的,拂也拂不掉,但又說不出原因,那又該如何解釋呢?相信這本書,應該能提供解答。

而確實看了作者的論點後,會開始認真想停止吃零食,不吃那些會讓身體發炎的食物,多動少坐多運動,讓身體更健康,減少假性焦慮發生的可能。若能如此,那麼我們只要面對剩下的那些真焦慮就好了,這樣一想是不是馬上感覺輕鬆很多。
user-img
5.0
|
2022/11/07
劇透警告
以往在面對或感受到焦慮問題時,往往將其視為一種自身的疾病,無法正視其背後產生恐懼原因,只想選擇以逃避或壓制的方式去處理,以為這樣焦慮和恐懼情況就已可以消失不見,而這近年來面臨新冠疫情的爆發,每日面對報載多少人染疫和喪失生命新聞時,在這生活經歷過程中,更讓人感受到許多焦慮和無助的壓力心情,閱讀到這本書,我很喜歡書中一段話「將焦慮視為一種邀請,讓我們能探索自己的身體和生活中,可能的細微失衡之處」,讓我們理解人在生活中總會面對各式焦慮和挫折,如果能意識到脆弱背後的本質,那就可以更靈敏察覺引發焦慮的問題是如何產生,感受個人真正的感覺和感受,才能更有效去正視焦慮和壓力,並有機會去改善和改變,不害怕自己的脆落,而是讓自己心靈能更堅強和更茁壯的去面它,才能引導自己走向更好的生活。
user-img
5.0
|
2022/11/07
《焦慮新解》以另種思維去看待所謂的焦慮,在現代生活中,緊湊的步調、疫情帶來的生活改變、家庭工作、乃至於個人,即使仍有「戰鬥及逃跑反應」面對壓力的生理反應,但現今的世界不若以往。
很喜歡書中提出的概念,「焦慮代表的不是你有問題,而是你的身體和心理強烈地在提醒你,要注意某些其他事情出錯了。」「焦慮是一種證據,證明在你的身體、心理、生活或環境中有某些東西失去了平衡,而只要帶著好奇心與實驗精神,你就能努力讓這些元素回歸平衡。」焦慮是一種提醒,告訴你某些事出錯了,而自己可以去找尋、確認原因,像層層剝繭般,從生理、心理、生活各方面,去了解自己何處失衡了,更能進一步的去往前。
內文中提出所謂的假焦慮與真焦慮,讓人頗有興趣。兩者區分在於:假焦慮是身體在傳達生理失衡的訊息,透過壓力反應來傳達;真焦慮是身體在傳達關於我們生活的重要訊息。假焦慮可避免,一旦消除了假焦慮,更可進一步處理因偏離重要目的及意義導致更深層的焦慮。
焦慮是現今生活很難避免的,但若能確認根本原因,知道從何而來,更能釐清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種訊息,指引自己生活上的方向,然後向前邁進。
user-img
5.0
|
2022/11/07
劇透警告
「 焦慮新解 」一書的試讀心得-
「假焦慮」的「復健」說

在「焦慮新解」一書中,艾倫•沃拉將焦慮進一步解離出「假焦慮」。
「假焦慮」因其現代快速的生活節奏,而由此衍伸出來的身心失衡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假情緒」的衍伸概念,然而囿於大腦自圓其說的用故事合理化身體的壓力反應,艾倫認為若能鎖定並消除這種根源,就能直接的處理焦慮。艾倫並提出了檢視「假焦慮」的清單,讓我們能在辨識自我的過程中,擺脫焦慮感。
身心失衡的狀態下,身體發炎與心理壓力,互相誘發並引起焦慮感加劇,進而成為一種「焦慮」病。所謂「失火的身體」導致一種「有目的的焦慮」,但其實卻是一種「可避免的焦慮」。
艾倫為我們揭示了「假焦慮」的面向,並提出治療處方。因著處於「焦慮年代」,而致使我們「焦慮」感漫延,並感染我們身心靈的健康,艾倫此一理論,有益於為氾濫「焦慮」的我輩現代人,找出一個有望而可行的「復健」方式。
user-img
5.0
|
2022/11/07
劇透警告
在閱讀內容時,深深地被"理解"兩個字圍繞,
焦慮,可以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可能因為腳步太快,也可能因為現在網路、媒體發達,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資訊輛進入腦袋中。讓自己都來不及靜靜的理解自己的情緒,就得閱讀下一篇故事。

這本書提到:我們心理健康的困境,並非基於個人的失敗,而是大腦化學作用的表現。而焦慮也是一種證據,證明我們在身體、心理、生活或是環境中有某些部分師失去了平衡,而我們只要帶著好奇心以及實驗精神,我們就能讓這些元素達到平衡。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焦慮目前被通俗的定義為:對未來威脅的預感。在我看來是個正面的想法,無論是對人、或是對事件本身都是正向的影響,意思是: 我感覺得到即將有不好的事件產生,所以有這個情緒來提醒自己,必須奮戰、努力。
user-img
5.0
|
2022/11/07
很喜歡這本書的論點!我覺得它不只是一本打擊「焦慮情緒」的指南,書中很多內容更涉及了生物層面,讀著讀著,也能從中獲得知識!
user-img
5.0
|
2022/11/07
『總是在最需要冷靜的時刻,卻因為不是理由的事件而感到緊張甚至焦慮,讓情緒淹沒自己,為了掩飾這樣的狀態,必須透過言語傳達的訊息,原先只需要傳達至對方理解即可的訊息,卻像按到重複鍵一樣,不斷的重覆複誦,當下覺醒自己的失態與對方的不耐煩時,又再次以言語強調自己對這訊息的重視度,事實上,對方感受只是不被信任以及自己的囉唆與嘮叨。』

作者的目錄表列中,似乎明白作者想傳達的內容,想知道為什麼會焦慮,首先必須知道自己對焦慮的感覺,回溯處於焦慮狀態的自己,最重要的事,無須急著跟任何人解釋或坦承,而是真實的面對自己。

接著,從一團線球找出線頭來,這當中也許會感到不耐煩,那就把速度慢下來,休息一會,若感到無趣,一個人總是容易感到孤單,也許可以尋求可以信賴的親友協助。

適度的壓力促使人成長,但當壓力山大時,還是需要找出自己適合排解壓力的方式,並且有紀律地貫徹到底,好比養護森林就是為保持水土的平衡,但若是遇到濫伐樹木的那麼山,面對巨大的颱風,直覺想像的結果不是走山就是山崩,所以找到養護自己心中那片森林,這本書也許可以提供適合自己的方法,期待後續章節的內容,靜待此書出版。
user-img
4.5
|
2022/11/07
劇透警告
書中透過許多清單,列出了焦慮的不同樣貌,試圖讓人可以適當的辨識出焦慮的不同樣貌。這樣可以使焦慮的人將無處安放的焦慮,輕輕的擁抱,好好的處理,並且溫柔地與身體本能的機能共處。另外當無所適從的時候,書中更是提供許多可以從飲食與生理上進行調整的方式,這樣至少可以讓對於焦慮無所適從的人有一個可以緩解焦慮的目標與方式。

焦慮的目的不在於引發精神疾病,而是像警報一樣提醒人們應該要平衡自己的生理健康需求,以及提我們需要好好檢視心中壓抑許久的心理議題。

書中雖然提到一些醫藥學以及疾病等專有名詞,但作者都能用貼近日常生活的詮釋方式解釋焦慮觸發的機制,以及藥物的作用與功能。彷彿一位很貼近我們心理的諮商師,在閱讀時就能自救也被同理。期待這本好書能被更多人看見!
user-img
4.5
|
2022/11/07
透過閱讀本書讓自己對於「焦慮」新的認識、並了解更多,書中提及焦慮有真、假焦慮,且還需不時盤點自己狀況,焦慮所產生原因很多,週遭的任何情形都有可能衍生焦慮,可能是來自工作、家人、朋友、飲食、生活習慣、某事件、某物品等都會有所影響,我們應該要接受、接納它、面對它,並與其和平共處,讓我們的身心靈不會因此受影響而導致情緒有很大起伏,也因藉由閱讀本書讓自己慢慢學會與焦慮對話、互動,漸而讓自己焦慮次數減少許多,並也讓自己與家人、朋友間關心更加緊密,不然以前一旦焦慮來敲門時,家人、朋友如逃難似害怕掃到颱風眼般,紛紛避開,家人、朋友們看到自己改變那麼多,深覺不可思義,我便與他們分享因閱讀到好的書本,猶如遇到一位好老師可以帶領自己往好的方向行走,也向一盞燈塔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無私的奉獻,所以這本書對自己助益很大,很值得推薦大家共同來閱讀,一旦您投入後會深感太晚遇到它,願您我他(她)彼此給予機會,讓我們共同將閱讀養成習慣,讓其融入我們生活,將焦慮化為善的動力、愛的循環,走入美善人生。
user-img
4.5
|
2022/11/07
在過往心理諮商的經驗中,焦慮是幾乎這幾年民眾非常常見的困擾,縱使因為身心症狀去就醫,拿到精神科醫生給的「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並且使用了相關藥物,焦慮依然是當事人的困擾;如同作者的治療經驗,把焦慮的病名放在當事人身上,只會讓當事人更以狹隘的角度來看自己,認為生活中的困擾問題都與焦慮有關,更加限縮自己的可能性。

事實上,作者認為要更全面整合性的來看待焦慮的問題,不只是認知、心理的層面,還包括了身體、生活和環境層面,因為焦慮的發生,可能是身體在傳達生理失衡,例如:飢餓、低血糖、疲倦等,這類焦慮被作者定義為假焦慮,而真焦慮則是身體在傳達關於我們生活的重要訊息;也就是說真正的情緒感受,會是一種警訊或提醒,在指引我們面對生活或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

所以,只是單純地用藥物來抑制焦慮發作的時候,事實上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只是抑制掉不舒服的身心症狀,讓情感變得平淡;當缺乏情緒感受的參考指引,無法認清真正的問題而受困,就像書中案例–蘇英,因為藥物抑制了焦慮,讓她長年忍受先生給的壓力–她真正的焦慮來源,直到她真正面對關係、重新感受真實自我,關係和問題才有所轉變。
user-img
4.5
|
2022/11/07
一直以來都對「焦慮」的議題非常有興趣,也很想深入探討焦慮情緒。焦慮可以說是現代人在熟悉不過的好朋友。我自己也時常可以感受到焦慮感伴隨著我,陰魂不散。
我很喜歡焦慮新解這本書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焦慮的年代裡面提到了「真焦慮和假焦慮」,說明了我們的腦袋喜歡用說故事來解釋我們的生理感受,也就是說大腦會試圖合理化身體的壓力反應。這讓我對焦慮有了新一層面的認識,了解到辨識真假焦慮的重要性。因為真焦慮是在傳達關於我們生活的重要訊息,而假焦慮則是身體在傳達生理失衡的訊息。因此即便都會引發我們對於「焦慮感」的不舒服感受,假焦慮卻是可以避免及緩解的。到了第二章,作者也提供了許多方法,讓我們知道如何辨認這些「可避免的焦慮」。
我很喜歡作者明確指出真焦慮是我們身而為人的意義,且焦慮也會保護我們的安全,它的本質上是一種指引。讓我們可以不再污名化焦慮這個情緒,了解到他對我們人類的友善意義。
user-img
4.0
|
2022/11/07
焦慮新解書中所提到的概念,焦慮可以分為真焦慮與假焦慮,的確是一種很特別的方式來看待焦慮。
一向以為焦慮就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所導致,是因為個人對於事件的個別化災難性負面的詮釋,於是引發了焦慮的感受。所以過去當自己感到焦慮時,也會像書裡面所提到的,去探究生活中到底是哪些事情讓自己焦慮了,並企圖由其他觀點來重新詮釋那些事件,好讓自己的焦慮可以緩解。
然而,書中所提到假焦慮,雖然一樣會帶來焦慮的感受,但其實只是我們生理失衡狀態的訊息,透過了神經系統傳達給大腦,讓大腦做出有壓力的詮釋而引發壓力反應(像是頭暈胸悶焦慮不安)。這種假焦慮,是另外一種我們很容易忽略,但實際存在,並且會引發焦慮情緒的不健康生活型態。書中並提供一個假焦慮的盤點清單,讓我們可以透過對自己生活型態的檢視,並在飲食作息…等方面做出調整,讓假焦慮的狀態得到大幅的改善。讓焦慮的情緒多了一種簡單並有效率的緩解方式。
透過焦慮新解這本書,我們可以學會區辨自己的焦慮型態,優先處理了導致假焦慮原因,那麼因為焦慮情緒的改善,我們會有更多了心力來面對真焦慮背後的心理因素,並且讓自己可以活得更輕鬆。
user-img
4.0
|
2022/11/07
本書作者以專業的角度與豐富的文獻佐證,為我們說明焦慮的在我們身體裡的變化,強調焦慮並非是只有作用在我們腦中的想法,同時也有很大的部分的焦慮反應來自於身體對於外界威脅的防禦反應。

或許現代生活中並不會經常遇見立即並且生死攸關的難題,但是手機中響個不停的訊息、即將上台發表的簡報會議、睡眠不足與過分精緻的加工食品,都可能會誘發身體的壓力反應,導致身心焦慮的情況出現。

書中不僅介紹焦慮在現代社會中如何被理解與擴大詮釋,進而提出作者自己結合精神科學、整合醫學與功能性醫學等相關訓練後,進而提出對當代社會中的焦慮新見解。並且在書中梳理,因為人生中大挫折而導致的焦慮,與生理上因為些許壓力而造成的焦慮反應有何不同,書中作者也提供了「假焦慮盤點清單」供讀者參考與釐清。

將這本書推薦給每一位受焦慮所苦的讀者,以及嘗試辨明自己身線何種焦慮困境的讀者!
user-img
4.0
|
2022/11/07
身為長年與焦慮搏鬥的人,我深刻感受到焦慮的來源是身心交雜的。為了心理問題陷入焦慮,往往會傷身;一旦身體出毛病,又引發新的焦慮。如此循環往復,導致問題盤根錯節,回過神來,早就深陷焦慮的迷宮,走到哪都是死胡同。

這時候就會非常想在腦中按下重新整理鍵,清空所有念頭,而對我來說,有一個辦法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就是去做身體檢查。每次做完檢查,確認不適之處沒有大礙,或得知哪裡有問題、該如何改善,就會鬆一口氣,覺得有了重新出發的方向。當然這並非萬靈丹,學會如何與焦慮共處才是長久之計,但先排除身體問題,絕對可以解消一部分的焦慮。

在這個基礎上,我從本書學到的是每天都從小地方關切身體狀態,一點一點排除非心理層面的「假焦慮」。或許這麼做,身體的小毛病就不至於積累,讓自己不舒服而引發焦慮,最後到了不得不用檢查來「重新整理」的地步。另一方面,心理層面的焦慮也可以因此單純化,畢竟要煩惱的沒那麼多了,就更能有效梳理與排解。看來「安頓身心」這句話,把「身」放在前面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