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奇蹟的光(暢銷新版)

79折$ 434
5 /5
7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5/03/17
這是一部充滿詩意與悲劇的戰爭小說,講述二戰期間一名法國盲少女「瑪莉蘿兒」和德國少年「韋納」在戰火交錯中的人生。Anthony Doerr 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兩位主角的內心世界,透過光與聲音的對比,讓讀者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微光。對於景物與聲音的描寫尤其出色,彷彿能讓人透過瑪莉蘿兒的視角「看見」她的世界。

小說運用極為巧妙的時間往返與地理跳躍敘事,使得故事更具層次感。透過在二戰期間的不同時間點之間往返,逐步拼湊出瑪莉蘿兒和韋納各自的旅程,同時讓讀者能夠在不同時空之間穿梭,感受到角色逐漸交會的命運與歷史的無情。小說的節奏偏向緩慢,這讓人物塑造更為深刻,但也略顯冗長,是一部需要更多耐心才能細細鑒賞的作品。

與《夜鶯》相比,同為二戰歷史小說且以德法為背景,並聚焦於戰爭中的普通人如何掙扎求生。《夜鶯》著重於法國女性在戰爭中的抵抗與犧牲,敘事方式較為直接,情感張力更為強烈,也更為大眾通俗。《呼喚奇蹟的光》則多了德國士兵的視角,更偏向詩意與象徵,探討命運、光明與黑暗的對比,文學性較強。

本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人慈》的論點相呼應。小說中的瑪莉蘿兒與叔公透過地下電台網絡的協助,展現戰時的互助精神。而韋納雖然身為納粹軍校的學生,但內心仍然對殘酷的軍事訓練產生抗拒,並最終選擇善良。這些角色都符合《人慈》的核心論點:人類天性本質上是善良的,戰爭與社會衝突雖然殘酷,人類在極端情境下往往仍會選擇同情與正義,而非純粹的自私與暴力。

儘管這部小說贏得了普立茲獎,但對於戰爭的描寫仍然帶有浪漫化的色彩,某些橋段過於唯美甚至巧合,削弱了現實感。但小說中仍有納粹的暴行與戰爭帶來的破壞,提醒我們並非所有人都能抗拒邪惡。Doerr 沒有過度理想化人性,而是呈現一種介於希望與現實之間的平衡。整體而言,《呼喚奇蹟的光》仍是一部動人且值得靜心品讀的傑作,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正是這部小說最核心的精神。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3/16
劇透警告
呼喚奇蹟的光
這本書由很多的極小短篇編寫串聯而成,每個章節的故事和文字都讓人驚艷,作者安東尼·杜爾筆觸細膩入微,將人性、科技、海灘、鳥禽、.....都寫得極為深刻優美。故事中的盲眼女孩瑪莉蘿兒會帶你去認識這個世界,讓你發現這個世界除了黑暗(戰爭、殘酷、壞心腸的人、恐懼),還是存在奇蹟的光的(愛情、善良、親情、海灘上的貝類、收音機)。 「艾提安幫瑪莉蘿兒戴上一副耳機。透過耳機的聽筒,她可以聽到他搖動曲柄,扭開某個開關,一首悠揚純真的樂曲隨即響起,琴聲輕柔,聲聲入耳,彷彿直接朝向她的腦海發聲。

琴聲漸逝,一個沙沙的聲音說:想ㄧ想你們家爐子裡那ㄧ塊閃閃發光的煤炭。各位小朋友,你們看見了嗎?那塊煤炭曾是一株綠色的植物,它可能是蕨草,也可能是蘆葦,生活在一百萬年、兩百萬年,說不定甚至ㄧ億年前.......」摘自《呼喚奇蹟的光》
user-img
5.0
|
2024/12/02
這本書敘事手法很特別,時間線是錯縱的,故事情節看似平淡,但也讓我陷在故事裡好幾天⋯。
  
這本書中有兩條故事線:
瑪莉·蘿兒因戰爭逃離巴黎,隱居在沿海城市聖馬洛;偉納因為無線電技術的天賦,被徵召入納粹軍隊,專門追蹤敵台。隨著戰事推進,兩人的生活漸漸交織在一起。書中講述了戰爭中的光明與黑暗、人性的掙扎,以及在絕境中依然存在的希望。
故事角色設定也看得出作者的巧思:瑪莉蘿兒是一個全盲的小女孩;偉納則是有著一頭白髮的小男孩。
  
在戰爭下沒有誰是勝利的,不論是哪一邊都同樣的殘酷。很喜歡書中瑪利羅兒與爸爸跟叔公之間的互動,雖然生活中充滿了絕望,但她擁有了滿滿的愛。正因為被愛滋養著,所以她堅強不畏懼。
  
偉納說:「你很勇敢」
瑪利說:「大家都說我很勇敢」
「 我失去視力時,大家說我很勇敢。我爸爸離開時,大家說我很勇敢。但那不是勇敢,我沒有選擇。」
   
/
  
/ 從數學觀點而言,所有的光是看不見的。
在這個活在沒有一絲光線的大腦,如何為我們建出一個充滿光的世界。/

對瑪莉蘿兒與偉納而言,光又是什麼?

對於瑪莉·蘿兒而言:光是她在失明後仍然試圖感知世界的方式。就算她的世界缺乏視覺上的光亮,但她通過觸覺和聽覺,建構出自己「看得見」的世界。
  
「 周圍盡是從空中飄落的雪花,微微帶點金屬味。」
「 車輛噗噗沿街行駛,融雪隆隆流過溝渠;她可以聽到雪花急急落下,拍打樹梢。她可以聞到半公里外植物園裡的柏樹⋯」
「世間的萬物都是音感和觸覺的組合,層層交疊,起起伏伏⋯」
  
對她來說,光是內心的信念,是她不屈於黑暗、勇敢生活的力量。爸爸為她製作精巧的城市模型、她對書本的依賴,都是她用心靈和智慧去「看見」的方式。這是內在的光,來自於她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未知的探索。
  
/
  
對偉納來說,光是他對知識的渴望和道德選擇的引領。他從小沉迷於科學與無線電技術,這些科技的進步讓他覺得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這道光引導著他走出貧困的生活。
  
然而,隨著他被納粹軍隊徵召,他也不得不面對道德上的黑暗,成為戰爭機器的一部分。無線電信號就像一束穿透黑暗的光,象徵著某種自由和希望,當他在黑暗中聽到瑪莉·蘿兒的廣播時,那束光點燃了他內心的渴望——不是科技的力量,而是與另一個人的連結。
  
/ 張開你的雙眼,在雙眼永遠閉上之前,盡情觀看周遭的ㄧ切 /

/ 有些時候,我赫然發現自己盯著大海,忘了執行我的任務。大海是如此遼闊,足以包容每一個人心中的種種感受 /
  
偉納最後的選擇讓我震驚到⋯ 在那頁重看了好幾次,以為自己漏看了什麼細節。
我以為他最終可以過著幸福的日子⋯,爲什麼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內疚,是因爲崩潰。 他遇到了瑪利羅兒,他看到他所沒有的純粹。也明白自己無法擺脫因戰爭帶來的陰影。
  
/
  
泰戈爾的詩有一段這麼寫的⋯⋯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因為相信你 ,開始相信了自己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
  
屬於你自己的光是什麼,你找到了嗎?
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後知後覺的好看的書。看完結局,盒上書本,回想著書中種種細節,眼淚就流了下來😭
  
然後接著到Netflix 找了影集來看,實在太愛了⋯ 好喜歡影集裡畫面的呈現,博物館的部份也讓我驚喜,然後最喜歡還是瑪莉蘿兒與爸爸之間的互動⋯ 不小心只看了10分鐘又ㄧ直在哭的我🤣 
  
作者文筆非常優美,他敘述著許多細節,在我腦海裡想著總覺得很夢幻美好,而影集也把那個美好完整的呈現出來。
   
真的好喜歡這本小說,看完ㄧ遍又把自己貼的滿滿便利貼的地方又重讀了一次。(不小心失控的貼太多便利貼),真心推薦給大家~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3/30
《呼喚奇蹟的光》是一本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敘事背景的小說,一段重要的廣播、一顆受詛咒的火海星鑽與一場無情的戰爭,將原本毫不相干的德國男孩與法國女孩的命運相繫起來。

讀過小說之後,再回頭檢視書名,究竟所謂奇蹟的光是什麼呢?我認為奇蹟的光指的是反抗邪惡的勇氣與堅持實踐善良。失去雙眼視力的法國小女孩瑪莉蘿兒,因避難而逃至海邊的城市聖馬洛,就算面臨父親失蹤毫無音訊的打擊,仍舊勇敢的決定跟著曼奈克太太悄悄的幫忙透過廣播傳遞盟軍的消息,甚至打動了原本不願意參與行動的艾提安叔公加入反抗的行列。

而從小在貧困礦區生活的德國孤兒韋納,在進入軍校就讀後曾目睹好友弗雷德瑞克拒絕服從對戰俘施虐的命令而慘遭報復的情節,以及因為自己在戰場上的失誤而誤殺民宅中的小孩之後,他的良心漸漸甦醒了,也因為這個轉變讓他在聖馬洛決定隱匿發現瑪莉蘿兒的廣播訊號的情報,甚至親手拯救了她的性命。

本書以非線性的敘事手法,交錯講述不同時空與不同角色的故事,讓讀者在閱讀的當下能懷著好奇心推測每個角色彼此究竟是以何種方式相遇,相遇後又會交織出什麼樣的火花。

我認為《呼喚奇蹟的光》是一個值得慢慢細嚐、引人入勝的故事,相信讀者一定能在閱讀的過程中,隨著主角們所有情緒變化而跟著心情起伏,痛苦、恐懼、迷茫、勇敢、盼望和愛,盡情的享受這份奇蹟的光吧!
user-img
5.0
|
2024/01/09
非常棒的小說,描寫細緻,即使事實上發生的事情、時間微小卻能身歷其境,感受到戰爭中的無奈與置身其中的人用盡全力的堅韌,是一本看完了惆悵又溫暖的書。
user-img
5.0
|
2023/11/23
我是因為Netflix才來看這本書的!

在尚未翻到最後一頁時,我一直期盼著主線的出現,我以為小說就是如此。

書名為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中譯為「呼喚奇蹟的光」。

它可以是指瑪麗蘿兒的盲、傳遞訓息的無線電波,也可以是稀世鑽石的燦目光輝。我一直認為具有魔幻風采的「火海星鑽」會成為戰局中的重要角色,與眾不同的光芒將帶來轉機,但是讀到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它的確舉足輕重,但不是以我想像中的方式。

「光」指的是希望,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繫,是人之善。書中的每個人物在戰爭的時代背景下都曾迷茫,都會悲傷,在你死我亡的殘忍年代,抬眼望去是灰濛的未來,甚至背負著陰魂不散的難堪過往。他們大可以放下一切,融入深沈的黑,但仍然有人不撚熄心中的良知,雖自顧不暇,仍試著成為他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