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覺醒(20週年紀念版):365次心靈的復甦,每一天都能成為全新的人

7折$ 364
5 /5
6位讀者評分
5
83%
4
17%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3/11/29
這是每天都會翻開的床頭書,有時是晨起,更多是前一天睡前。
在文字裡尋得靜謐。
偶爾像是回應內心calling般,安撫了內心的茫然無措。
很喜歡的一本書,我想我每年的每天都會持續翻閱它。

新版封面更有療心感。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7/05
《每一天的覺醒》裡,以12個月不同的主題,一年365天一天一則名言佳句、一篇短文,最後列出幾點建議的練習,陪伴讀者度過每一天,活出全新的自己。適合擺在床頭、書桌,隨時隨地需要時,便可加以翻閱。

《每一天的覺醒》作者—馬克・尼波(Mark Nepo)童年有著不幸的家庭生活,毫不避諱說著自己有一個強勢、蠻橫而挑剔的母親,在她的身邊掙扎著長大成人。成年後又罹患了癌症,進行肋骨手術,經歷過悲傷、失望和事業的轉折,經歷過深愛的人與事物徹底的崩毀與重組,「把事情如實說出口,正是順手可得的良藥。」(p.77)或許是有了生死關頭的經驗,有了面對死亡的體悟,馬克才能寫下如此動人的生命之書。我們能不能繼續活出更真實的自己?也從書中感受活著的真義呢?

個人特別喜愛2月21日「清理傷口」這篇,作者如實訴說著自己的童年經歷,唯有誠實面對過往的傷口,才能活出真我的勇氣,藉由對生命種種抱持崇敬之心,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得到最多。他建議讀者用最深的呼吸來撫慰傷口。用潔淨的真相來撫慰自己。

作者在每日每篇都引用名人的格言摘句,或自己的體悟,最特別的是2月11日出現東方哲學的老子,作者對老子「單純」的理解:「單純,坦率地活著,就是通往眾生之源的途徑。」(p.64)及2月12日「泡茶」一篇裡提到中庸的「誠則明矣」。作者會在篇末帶領讀者進行呼吸與靜坐冥想的練習,省思該篇的課題,跟隨活在當下的一切,每口呼吸都是寧靜的片刻,放慢步調,就可以遇見它。「我們的呼吸正是簡單卻又意味深長的象徵,指出了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於毫無阻礙的內在與外在的交流。」(p.79)

《每一天的覺醒》文字優美的仿若讀一本詩作,篇篇充滿哲思,卻不長篇大論的說教。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煩悶的生活、嘈雜的社會,不妨停下手邊的工作,緩口氣、深呼吸,拿起本書,便會感覺到作者馬克正在為你我即將乾枯的心靈,加以滋養灌溉。他像位老友般訴說著自己的經歷,撫慰著讀者的內心,縱或當下仍無法立即解決那些麻煩事,但至少給了我們繼續面對的勇氣。他教導讀者找尋自己對人生的定義,如實面對生活裡的不安與恐懼,困頓與挫折,珍惜此時此刻的幸福。推薦這本溫暖的佳作給各位同好!
展開
user-img
3.5
|
2023/07/05
一本特別的心靈成長書籍,首先會讓人留意到的是表現的形式,它讓我想起近年來興起並蔚為風潮的文創日曆,透過一年365天、365張頁面,依主題而有了富饒變化的精巧設計,《每一天的覺醒》則是出版二十年歷久不衰的暢銷經典,按照日期呈現共有365 篇文章,透過每日一則的生命體悟,引領我們探尋心靈深處,找回內在安定的力量。

每篇日誌以簡短的俗諺、典故、詩詞或名家金句作為開場,接續是作者馬克•尼波對於那段文字睿智的見解與分享,文末則會帶領讀者進行實際的冥想練習,從思維到行動不失為連貫且完整的靈性啟發課程,引用句除了選自西方名人,也可見中國老子、中庸等東方哲思,或許是作者的人生故事也曾困頓艱難(癌症、婚姻、工作與父母),身為哲學家詩人的作者用詞遣字平實中帶著感性,總能以不同的視角看待人生,在我們心湖擲下一顆小石子泛起陣陣漣漪。

《小王子》中的小狐狸說:「儀式,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要說《每一天的覺醒》就很適合納入個人小小儀式感的日常每一天,在現代繁忙的生活中,每日閱讀一小篇餵養心靈,看見不一樣的看見,馬克•尼波說生命不在於品味,而在於覺醒。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30
劇透警告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式寫下一篇篇的人生領悟,帶領讀者進入他的心靈成長之旅。

發現自己唯一的出口就是通過。

馬克說當我們再三回避的事物,無論繞了幾圈依舊會回到原地,倘若我們沒有勇氣打開那道門,就無法找到出路。確實,困住我們的始終是不敢或不願意直面的事實,我們總以為自己別無選擇,其實是缺乏勇氣跨出改變的步伐。馬克說唯有全然承受所有真實,並且跨越門檻,才能打開自我價值之門。

做我們自己,並不會讓別人失望。

馬克說常聽到「你要為他人著想」這種話,提醒我不要追求自己而使別人失望。

就如同求學時期總是被要求成績要優異,否則會讓父母失望;找個體面的正當工作,否則會讓父母失望;找個優秀的伴侶並結婚生子,否則會讓父母失望⋯⋯⋯⋯等,為什麼我們非得要活在他人的眼光呢?我們從小總是被要求必須要感恩,並且別讓老師及父母失望,但卻沒有人要求他們屏氣過度的期望,把關注的焦點放回他們自己身上。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從別人的身上可以得到榮耀與自我價值,卻從未教導我們順從自己的內心並找到讓自己感受到熱情且能持續往前的事物。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自己縮小成這般渺小呢?馬克提出了一個很殘忍的事實:「每天,我們為了只有自己才肯定的榮耀被人批判、低估甚至憐憫。」我想是因為我們總認為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才能肯定自己,所以在他人對我們提出批判、低估、憐憫之時而感到傷心難過吧!其實,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榮耀,何須他人評價呢?

其中,也提到了關於「悲傷」的感受,都來自於我們沒有把眼光放遠而窄化了視野,當我們把某一瞬間的悲傷無限放大,也造就了內心的「苦」,彷彿這一刻的悲傷會延續到未來成為永恆,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相信這世間還有幸福存在呢?其實這一切都是自己過度延伸的想像,而悲傷能在何處止住,關乎到我們何時能意識到問題所在而放寬眼界。

我之所以無法真正原諒,是因為不願讓經歷的一切煙消雲散,倘若那些傷害過我的人沒有看見自己的作為,我吃過的苦就變得一文不值。

這是馬克在書中關於「原諒」的深刻體悟,也令我看了相當感動。「原諒」並不是義務也不是美德,道歉的話語及懺悔的行為都不應當成為必須「原諒」的理由。馬克說傷口癒合的過程必須先覺察到那一道痛楚,並且真正放下屈辱、不公平與傷痛的感覺,原諒(forgive) 代表的是「給予」與「接受」,交出那個傷痛的你,換取那個不知不覺在痊癒的你。

如果傷害我們的人不肯承認他們造成了我們的傷,這使我們的傷口無法透氣。

傷口必須先被看見、被承認,才能痊癒。

為什麼受到創傷的人總是在看見加害者氣焰高張又不肯承認之後更陷入低谷?馬克告訴了我們答案,當這個傷口被刻意抹滅,也如同在阻止傷口的癒合,更是在否認因為受到傷害而被困在情緒風暴裡的受害者,唯有真理公義被伸張,傷口才有癒合的可能。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富有哲思的文字,引導我們領略生命中的苦難,也往內探究生命的本質,並且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不安,以及如何從驚濤駭浪的生命過程中找到恢復平靜的精髓。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28
這幾年世界亂糟糟,先是新冠病毒肆虐全世界,在未有疫苗,治療藥物時,
各國政府為降低染疫人數,除了人人口罩蒙臉,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外,
還實施封城,封鎖邊境,也暫停出國旅行這事,這樣的生活形態是歷史上少見的。
緊接著是造成全球通膨「元兇」的俄烏戰爭,一年多了,戰爭仍持續著,物價持續看漲,
萬物皆漲,唯獨薪水不漲,生活痛苦指數持續攀升,心情像逐日炎熱的天氣浮躁不安時,
讀了「木馬文化」提供試讀的《每一天的覺醒(20週年紀念版)》,猶如靜心劑,閱讀時,心,慢慢靜下來。
作者馬克.尼波像寫日記,每日一篇,標題下方是中外名人一句嘉言為引,
然後說一件今日見聞或是某人的行為,或是言行態度,也說自己的人生經歷,
唯我獨尊母親態度對他心靈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害,致命疾病對肉體痛苦的折磨,從鬼門關走一趟,
重生後,學習覺察練習,讚嘆每一天呼吸就是幸福。
每一篇的結尾教導讀者如進行呼吸與冥想練習。
我是很容易恐懼,擔憂明天地球是不是就會毀滅的那種人,讀到:擔憂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我們目光有限,
凡視野不能及的事物也是沒有盡頭的。擔憂只是一種賭博,賭著什麼可能發生,什麼可能不會發生。
馬克.尼波博學多聞,連中國老子都熟知,他寫:「單純」究竟是什麼?我們活在複雜的世界裡,誤以為變簡單就等於是愚笨。
事實上,我們唯有活得純粹、直接,才能看見事物顯現出他們的原貌。
老子似乎在向我們透露活著的秘訣。這秘訣這麼神秘,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接受它就是真實。
而這位古老的智者明白指出:單純,坦率地活著,就是通往眾生之源的途徑。
《每一天的覺醒》是一本心靈成長之書,全書365篇,按照日期排列,
很適合做為床邊讀物,就算不按照日期依序閱讀,每晚睡前隨意讀上幾頁,便能覺得平靜一點。
展開